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凌贤龙 《医学综述》2000,6(12):559-560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很常见,大约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感染了HP。HP被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WHO将HP列为第1类致病因子。空泡细胞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cin A,CagaA)是HP的两个重要的毒力因子,在HP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重视HP细菌毒素的研究,对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防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的毒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ogressonthevirulenceofHelicobacterpylori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n,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HP也被认为是胃癌和淋巴瘤的重要危险因子。然而这些疾病仅发生在15%的感染患者中。感染者发生疾病与HP菌株的毒力、宿主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都有关,其中毒力是细菌致病的第一特征。因此,认识HP的毒力对了解其致病性有着重要意义。9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PCR、基因克隆与表达,突变序列分析、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gelelectr。phoresis,PFGE)等,有关HP的遗传学知识越…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但只有一小部分HP感染的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HP感染所致相关胃肠疾病的严重程度,由HP毒力因子、宿主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决定。HP感染诱导的宿主细胞产生的免疫反应与HP毒力因子有关。HP感染后宿主防御反应的差异,极大的影响了HP感染后的临床后果,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HP毒力因子多态性、宿主反应差异对HP感染的临床后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约有50%的人患有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肠疾病。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HP的致病因子分两类:一类是定植因子,决定Hp在体内的定居;另一类是毒力因子,决定感染后是否导致炎症以及溃疡的发生。已知毒力因子有LPS、尿素酶、VacA、CagA、OipA等,后三者主要存在于毒力强的菌株中。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OipA是一种较强的Hp致病因子,特别在Hp感染的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OipA及其研究的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感染后能否致病,主要取决于产毒菌株,主要有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及细胞空泡变性毒素(VacA)HP菌株[1,2],这2种毒力型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毒力,其产生的细胞毒素,能导致机体产生免疫答应,从而产生胃黏膜及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齐凤祥  张颖 《医学综述》2003,9(11):661-662
自从 1982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之后 ,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MALT淋巴瘤和胃癌等许多疾病有关[1 ] 。然而 ,目前世界上约有半数人口感染了HP ,但是 ,不是所有HP感染的个体都发展为疾病 ,这可能是环境因素、宿主特性和菌毒力因素综合决定的。许多研究表明 ,HP的基因型与细菌毒力和胃肠疾病发生的危险有关[2 ] ,这些基因型已逐渐成为HP致病因素中的研究热点。1 与HP致病机制有关的基因HP呈螺旋型 ,有鞭毛 ,有…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被公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WHO将其归为第一类致癌因子[1]。但Hp的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p致病机制的研究近况作一介绍。1Hp相关毒力基因Hp的毒力因子有鞭毛的动力、粘附因子、脂多糖、尿素酶、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和过氧化氢酶等。这些毒力因子的作用并不能解释为什么Hp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近期研究发现Hp存在许多菌种变异,这种菌种变异议定了细菌的毒力和致病性。并发现了Hp毒力因子能产生局部致病作用,与疾病发生有关。它们包括体外…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是胃从AC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还可能是胃癌的协调致癌因子。故根除HP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米索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治疗HP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很可能是传统冠心病危险因子以外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只有HP毒力型CagA阳性株与冠心病明显相关。HP感染后,HP毒力型CagA阳性株产生抗CagA抗体。抗CagA抗体与动脉血管壁相关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启动炎症过程,诱导急性炎性产物的表达和免疫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功能障碍,进而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演变过程,诱发冠心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食物中毒标本中奇异变形杆菌致病因子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奇异变形杆菌致病因子研究。方法 利用鲎试验测定毒素,小白鼠测定毒力和肠毒素。结果46株奇异变形杆菌中,产生内毒素者35株,内毒素检出率为76.09%,22株产生肠毒素,毒力较强,未检出外毒素。结论 内毒素,耐热肠毒素(ST)是奇异变形杆菌主要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之一,目前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腺癌的主要病因,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为一类致癌因子。但HP感染引起的人类胃肠疾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细菌毒力的高低尤其是HP基因多态性、细菌引起的炎症及免疫反应与宿主的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的临床性能,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和免疫学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6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和20名无消化道疾病的健康志愿者血清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等抗体。根据幽门螺杆菌抗体的表达进行幽门螺杆菌Ⅰ型(毒力型)和Ⅱ型(非毒力型)免疫学分型,并结合14C-UBT尿素呼气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印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40.4%。免疫印迹法检出该组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为81.7%。其中幽门螺杆菌Ⅰ型阳性率(53.7%)高于对照组(25.0%),而Ⅱ型阳性率(28.0%)低于对照组(50.0%)。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在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诊断和免疫学分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黑龙江省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毒力因子血型抗原LewisB结合黏附素基因(babA2)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 自274例黑龙江省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得到64株H.pylori,采用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各菌株babA2进行检测.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babA2的表达率.结果 64株H.pylori菌株中,25.0%(16/64)的babA2扩增结果为阳性.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H.pylori菌株babA2表达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黑龙江省H.pylori临床分离株的babA2与其致病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环氧化酶2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发生中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英  王晶桐 《医学综述》2009,15(4):531-534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于1994年将其列为人类Ⅰ类致癌原,但其确切机制仍未明了。近年来研究表明,HP感染诱导环氧化酶2(COX-2)过表达,COX-2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胃癌发生的机制之一。本文对HP感染与胃癌发生过程中COX-2及其相关致癌因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耐量受损(IGT)人群高血压(HP)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筛查出586例IGT者,分析其血压异常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在该人群中,HP的患病率为36%,女性(36.83%)高于男性(34.92%)(P&gt;0.05).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HP家族史、腰围、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结论 IGT阶段HP患病率为36%,其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中心性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体检成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成年人群的健康体检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800例成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13C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检测,并分析健康体检成年人群HP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成员、胃病治疗史、饮酒史、吸烟史、生吃果蔬前削皮以及平时饮用什么水与健康体检成年人群H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年、多家庭成员、有胃病治疗史、有饮酒史、有吸烟史以及生吃果蔬前从不削皮为健康体检成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应当对男性、中年、多家庭成员、有胃病治疗史、有饮酒史、有吸烟史以及生吃果蔬前从不削皮的人群加强监测,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人257例,按照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结果分为失败组77例和治愈组180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及临床相关指标,分析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失败率为29.96%(77/257)。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文化程度、有家庭成员感染、CagA阳性、口腔HP感染、治疗情况、不规则服药、耐药、未全程督导在失败组和治愈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不规则服药均为根除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1和P < 0.05)。结论文化程度、不规则服药等多种因素影响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结果,临床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Fascin表达情况,来探讨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Fascin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08例未接受过任何放化治疗的胃癌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应用革兰氏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8例患者标本中HP感染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c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P感染与Fascin之间的关系以及和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08例胃癌病理标本中,HP感染检出率为67.6%(73/108),Fascin的阳性率63.0%(68/108),两者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相关,HP阳性组Fascin蛋白阳性率为74.0%( 54/73),明显高于 HP阴性组40% ( 14 /35),差异有显著性(P<0.01), HP感染阳性与Fasc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3)。结论 HP感染是引起胃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Fascin的表达可能与HP感染引起胃癌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开封市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开封市区无症状学前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况及相关的因素。方法:对开封市480例无症状学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LISA法测血清HP抗体,同时检测粪便HP抗原。结果:本地区学前儿童HP感染率35.4%,随年龄增加HP感染率有上升趋势;HP感染与平时照顾儿童的成人有胃病史;儿童有啃手指、玩具的习惯;低人均居住面积;低与成人共用餐具和襁褓中接受口嚼食物喂养有关。结论:本地区学前儿童HP仍处于高感染状态。积极防治成人的HP感染,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对降低儿童HP感染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检测25例尿毒症患者胃粘膜病变及幽门螺旋菌(HP),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结果均为胃炎(100%),其中轻、中、重度分别为10,8,7例。HP检出率36%(9/25例)。检出HP的9例轻、中、重度胃炎各3,4,2例;未检出HP的16例,轻、中、重度各7,4,5例。虽然HP感染可降低胃粘膜抵抗力致粘膜损伤,但HP感染不是尿毒症胃粘膜病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