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揭示白芍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部位中单萜苷含量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差异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HPLC测定白芍叶、花、果、根及根中不同部位(韧皮部、木质部、须根和根皮)在不同发育时期氧化芍药苷、白芍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采用RT-PCR对筛选出来的8个白芍单萜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相对含量测定。应用R语言分析4种单萜苷含量与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 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主要分布于根中,而氧化芍药苷和白芍内酯苷主要分布于花中。氧化芍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主要分布于木质部中,白芍内酯苷主要在韧皮部和须根。4种单萜苷成分在根中花期和果期含量均较低,在黄枯期中最高,展叶期次之。单萜苷含量与其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MGR2IDI基因与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和氧化芍药苷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白芍单萜苷及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存在时空特异表达模式,甲羟戉酸途径是白芍中生物合成萜类骨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研究当归 白芍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对白芍中3个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没食子酸)溶出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分析当归 白芍不同比例配伍提取液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 与白芍单提液相比,当归 白芍(1 ∶〖KG-*4〗1,5 ∶〖KG-*4〗6,2∶〖KG-*4〗3,1∶〖KG-*4〗2,2∶〖KG-*4〗5,1∶〖KG-*4〗3,3∶〖KG-*4〗1,5∶〖KG-*4〗2,2∶〖KG-*4〗1,3∶〖KG-*4〗2,6∶〖KG-*4〗5)11个比例配伍后的芍药苷含量变化不明显、芍药内酯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没食子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综合考虑当归 白芍的临床应用以及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没食子酸的主要功效,可确定当归 白芍的最佳配伍比例为3 ∶〖KG-*4〗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中药多成分作用特点,探讨黄芪多成分在体内的代谢情况,遴选黄芪质控成分。方法 制备黄芪水提物,ig给予大鼠(生药20 g/kg),每天3次,连续给药3 d,腹主动脉采血、代谢笼收集尿液,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黄芪水提物主要成分、入血成分和尿液排泄成分进行鉴别,并分析主要的代谢途径,遴选黄芪质控成分。结果 黄芪水提物主成分共鉴别出包括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calycosin-7-O-glc-6"-O-malonate、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等在内的15个化合物;血浆样品中指认出11个成分,包括7个代谢成分和4个原型成分;尿液样品中指认出14个成分,9个代谢成分及5个原型成分。结论 根据质谱数据分析结果,遴选出黄芪中以原型入血的成分和参与体内代谢的成分,包括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大豆苷元、3-hydro-9,10-diMP、isomer of 3-hydro-9,10-diMP、calycosin-7-O-glc-6"-O-acetate和formononetin-7-O-glc-6"-O-acetate,作为黄芪的质控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建立同时测定小建中合剂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桂皮醛及6-姜辣素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对小建中合剂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80%乙腈(A)-10 mmol·L-1甲酸铵(甲酸调pH值至4.0)(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柱温35℃,CAD雾化器温度为35℃,过滤常数为5.0,采集频率为10 Hz,进样量20 μL。同时测定小建中合剂在加速及长期试验下各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 各成分分离度均良好,阴性无干扰;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桂皮醛及6-姜辣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1~40.16、4.21~84.20、1.18~23.64、0.60~12.04、0.70~14.06及1.30~25.90 μg·mL-1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7.55%~98.46%,RSD≤3.0%。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桂皮醛及6-姜辣素在加速条件下各成分质量浓度有明显下降,提示本品种不宜在高温下长时间放置。结论 经方法学验证,建立的HPLC-CAD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及准确度,为小建中合剂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品应置阴凉处贮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验证,阐明芍药甘草汤(Shaoyao-Gancao decoction,SGD)治疗痉挛性疾病的关键质量属性。方法 采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对SGD体内入血移行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Cytoscape构建“入血成分-解痉靶点-通路”网络图,筛选SGD解痉核心功效成分;通过离体肠平滑肌实验对核心成分进行验证,明确SGD解痉功效的关键质量属性。结果 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分子量和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和相关文献报道,共鉴定出17个SGD入血原型成分,分别为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异甘草苷、甘草苷、甘草酸、苯甲酰芍药苷、甘草查尔酮B、芒柄花苷、异甘草素、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甘草查尔酮C、光甘草定、甘草次酸、没食子酸。网络药理学预测SGD中光甘草定、甘草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度值较高,可能通过GRIN2A、VCP、ABCB1、CYP2C9、CYP3A4、CHRNB2、SNCA等靶点,作用于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AMP、钙信号通路等发挥解痉作用。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芍药苷、甘草素、芍药内酯苷、光甘草定和苯甲酰芍药苷均可降低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引起的离体肠平滑肌收缩张力,是SGD解痉功效的关键质量属性,其中芍药苷和甘草素解痉效果较强,与Ach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本实验构建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关键质量属性筛选方法,明确SGD解痉功效的关键质量属性,为SGD的精准质量控制及其产品二次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元萍  唐娟 《中国药师》2019,(12):2317-2321
摘 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7种活性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一测多评法(HPLC-QAMS)。 方法: 采用HPLC法,以芍药苷为内参,分别计算其与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芍药内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的相对校正因子(RCF),通过RCF计算白芍配方颗粒中上述6种成分的含量(计算值),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7种成分的含量(实测值),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 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270 nm(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和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 结果: 芍药苷、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芍药内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01~720.20,12.03~216.50,0.17~3.06,0.66~16.59,26.43~475.70,4.02~72.41,1.99~35.82 μg·ml-1(r为0.999 3~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98.4%,98.4%,98.6%,98.4%,98.4%,98.5%(RSD为0.06%~0.21%,n=9)。芍药苷、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芍药内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的RCF分别为1.000,1.589,1.950,1.316,0.609,0.833,0.835,其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该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准确、节约成本,可用于白芍配方颗粒中上述7种活性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健脾补肾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制剂中黄芪、丹参、党参、陈皮和白芍五味药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5种药材的TLC图谱斑点清晰,无阴性对照干扰;芍药苷在8.676~277.63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能够有效控制健脾补肾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杨晓  张春辉  吴爱英 《中国药师》2012,15(2):275-276
摘 要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舒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VP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12∶88)为流动相;柱温:4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芍药苷进样量在0.120~0.48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1.77%,n=9)。结论:方法简便可靠,分离度好,可用于经舒胶囊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白芍饮片标准煎液的质量评价方法,以其分析不同产地白芍饮片的差异性。方法 根据标准煎液的制备要求,制备15批不同产地的白芍饮片标准煎液,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成分含量以及转移率、标准煎液出膏率,并以标准煎液的含量测定结果对所有样品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15批不同产地白芍标准煎液的出膏率范围为15.39% ~27.81%,平均出膏率为23.15%,标准偏差为4.44%;氧化芍药苷含量范围为0.017% ~ 0.052%,转移率为70.04% ~ 129.26%;芍药内酯苷含量范围为0.378% ~ 1.225%,转移率为70.77% ~ 119.80%;芍药苷含量范围为2.094% ~ 3.010%,转移率为67.84% ~ 99.16%;苯甲酰芍药苷含量范围为0.072% ~ 0.229%,转移率为56.11% ~ 88.00%;指纹图谱包含共有峰14个,标定4个,相似度大于0.97。结论 不同产地白芍饮片和标准煎液的成分基本一致,白芍标准煎液中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无差异,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有差异。实验制备了不同产地的白芍饮片标准煎液,建立指纹图谱,并从主要成分含量测定和转移率、出膏率以及方差分析全面控制白芍饮片的内在质量,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学刚  陈淑欣  魏东华  孙世芹  宗鸣 《医药导报》2011,30(11):1477-1480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不同部位白芍原植物在同一分析方法下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差异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 Lichro CART RP C18(4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 0.1%磷酸溶液(14:86);流速:1.0 mL&#8226;min 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结果不同种质白芍原植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白芍原植物地下各部分芍药苷的含量呈现根茎(芍头)>须根>主根,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呈现须根>根茎(芍头)>主根。结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差异主要影响因素为种质,道地产区的种质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变异幅度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白芍炮制工艺方法和研究现状,综述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研究证明,白芍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多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均有变化,药理作用显著增强,充分体现了白芍炮制的必要性。但研究发现,各炮制品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不尽统一,炮制原理尚不明确,不利于白芍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因此,有必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用药目的,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制定统一的炮制品质量标准,以探索实现白芍炮制工艺规范化,饮片质量可控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芍药苷、阿魏酸、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甘草酸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研究柴胡疏肝散水提物的肠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和外翻肠囊实验模型,应用UPLC法测定柴胡疏肝散水提物中指标性成分(芍药苷、阿魏酸、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和甘草酸)在不同时间点、不同部位肠道吸收量,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考察其肠吸收特征。结果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结果表明,芍药苷、芸香柚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和甘草酸均为中等程度吸收的化学成分,而阿魏酸为完全吸收;外翻肠囊模型结果表明,芍药苷在空肠部位,阿魏酸、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十二指肠部位,芸香柚皮苷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的吸收最佳,而甘草酸在各肠段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肠道对柴胡疏肝散中6种指标性成分均有吸收,阿魏酸较其他5种指标性成分更易透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不同肠段对6种指标性成分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白芍的历史溯源、资源利用现状(种植区域分布、种植面积和产量、出口贸易和国内供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些年来白芍规模化发展和产地加工情况,指出白芍种植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设备提升等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展开讨论,以期对未来白芍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白芍、桂枝及其不同配伍比例水煎液中的成分在大鼠体外的肠吸收特性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法结合HPLC指纹图谱定性、定量考察肠渗透前后各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白芍桂枝不同配比的相互影响。结果 桂枝各成分大多吸收良好(Papp>1×10-5 cm·s-1),组分间渗透前后的相对比例基本未变;白芍中以芍药苷为代表的亲水性成分吸收较好(Papp>1×10-6 cm·s-1),但成分随保留时间延长渗透变差;配伍前后二者各成分的渗透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 除白芍部分亲脂性成分外,桂枝与白芍中大多成分肠道吸收较好,二者配伍对各成分的吸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鉴定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的入血成分,比较配伍前后血中移行成分的变化特征。方法大鼠ig给予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提取物,收集血浆样品并采用UPLC-QTOF/MS法鉴定入血成分,由半定量分析比较配伍前后血中移行成分的变化。结果检测配伍组20个成分,均为来自于生川乌的原形成分,配伍组中双酯型生物碱的相对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中苯甲酰乌头原碱的相对质量分数显著降低,醇胺型生物碱中宋果灵的相对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其他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能够改变其血中移行成分的体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银屑病使用清热解毒类方剂治疗的用药规律,预测清热解毒类方治疗银屑病的常用药物组合,针对最常用药物组合,分析其单用及合用的擅治证型和临床常用剂量,并探讨其分用与合用治疗银屑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中使用清热解毒类方治疗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处方中所用的中药进行频数、聚类及关联分析,基于关联规则,选择具有较高置信度和较高支持度的药物组合,检索筛选其活性成分和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经过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162篇,包含处方129首,涉及中药159味,累计使用频次1 448次,生地黄、土茯苓、赤芍、牡丹皮、甘草等高频药物21味,其中以清热药、苦寒药居多,大多归入肝经;关联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关联性较强的药物组合为“生地黄-赤芍”;聚类分析得到3个聚类。网络药理学得到生地黄的潜在活性成分17个,与银屑病相关靶点79个,赤芍的潜在活性成分15个,与银屑病相关的靶点91个,“生地黄-赤芍”与银屑病相关的靶点114个,“生地黄-赤芍”所富集的信号通路包含了两者共有的多条经典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相关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通路等。结论 清热解毒类方治疗银屑病中的核心药物组合为生地黄-赤芍,单用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来治疗单一证型银屑病,组合使用则可能通过多个成分干预多个靶点、进而调控多条银屑病相关的信号通路来对不同证型或多证型的银屑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祁红  刘传统 《中国药业》2012,21(3):16-18
目的 制订定眩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制何首乌、白芍、当归、枸杞,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阿魏酸、芍药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法能明显检出制何首乌、白芍、当归、枸杞.含量测定线性关系良好,阿魏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7.36%,RSD=0.79%(n=6);芍药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7.54%,RSD=0.75%(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白芍及其炮制品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量,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u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nm,柱温:35℃。结果:芍药苷的量:生品〉酒制品〉醋炒品〉麸炒品〉清炒品〉土炒品〉酒麸制品;芍药内酯苷的量:土炒品〉麸炒品〉酒制品〉醋炒品〉清炒品〉酒麸制品〉生品。结论:白芍经炮制后芍药苷的量均有所下降,而芍药内酯苷的量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桂枝与白芍"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与鉴定。方法 采用UPLC,选择C18反相色谱柱,以乙腈-0.1%冰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MS)分别在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获得入血各成分的精确分子量和分子式;通过各成分裂解碎片信息,结合文献对药对中的入血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由MS和MS/MS结果鉴定出12个入血成分,主要包括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4种有机酸,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6种芍药总苷单萜类化合物及香豆素类成分。结论 血中移行成分的分析为明确"桂枝与白芍"药对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an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arra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PDA-QTOFMS) based chemical profiling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rapid glob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Radix Paeoniae. By virtue of the high resolution, high speed of UPLC and the accurate mass measurement of TOFMS, a total of 40 components including 29 monoterpene glycosides, 8 galloyl glucoses and 3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simultaneously separated within 12 min, and identified through the matching of empirical molecular formulae with those of published components in the in-house library, and were further elucidated by adjusted lower energy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CID) mass spectra. Among forty components, five monoterpene glycoside sulfonates were identified as novel components. The establish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rapidly and globally compare the quality of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Radix Paeoniae Rubra, two post-harvesting handled products of Radix Paeoniae. Together with paeoniflorin sulfonate, five newly assigned monoterpene glycoside sulfonates were characteristic markers to detect non-official sulfur dioxide gas fumigated Radix Paeoniae Alba samples.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UPLC-PDA-QTOFMS based chemical profiling is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the glob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Radix Paeoniae as well as other herbal medic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