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重症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与白介素12(IL12)以及临床评分的关系,了解DC在重症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002年11月~2003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27例为重症肺炎组,同期呼吸组收治的普通肺炎患儿30例作为普通肺炎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胸外科收治的胸部手术患儿29例,作为对照组。重症肺炎组和对照组在插管第1天和第2天取BALF测定成熟DC,并对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进行肺部炎症程度的临床评估,三组患儿在入院第1天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IL12。结果插管当天和插管第2天重症肺炎组BALF中成熟DC百分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别(P均<0.01);重症肺炎组中插管当天成熟DC百分率略高于插管第2天,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当天成熟DC百分率与急性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37,P<0.05),与儿童危重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11,P>0.05)。重症肺炎组中IL12浓度高于普通肺炎组(P<0.01),和对照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普通肺炎组中IL1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插管当天成熟DC百分率与IL12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儿童重症肺炎中肺部DC的过度成熟、活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并伴随着IL12水平的升高,这表明其从启动环节上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CD64、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在肺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60例,根据临床表现、病原体培养和X线片结果,分为细菌性肺炎组 (n=25)、病毒性肺炎组 (n=17)和支原体肺炎组 (n=18);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IA)检测各组儿童血浆CD64和sTREM-1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血浆CD64、sTREM-1表达水平对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CD64、sTREM-1在细菌性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 (P结论血浆CD64、sTREM-1可作为儿童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儿童脓毒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0例健康体检儿童和46例脓毒症患儿入院第1天血清HMGB1浓度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并对脓毒症患儿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于入院后第3、5天同样采集上述指标,将HMGB1与PCT及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儿童脓毒症组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血清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8±1.54) ng/ml,(20.32±1.29) ng/ml,(12.84±1.06) ng/ml vs (1.52±0.29) ng/ml,P<0.05],脓毒症组各时间点间HMGB1水平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HMGB1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 =0.931,P<0.05),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15,P<0.05).结论 儿童脓毒症时血清HMGB1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几丁质酶样蛋白YKL-40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 50例普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和22例RMPP患儿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及BALF中YKL-40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BALF YKL-40对RMPP的预测价值。结果 RMPP组发热、气促、肺实变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型MPP组(P < 0.05),血清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MPP组(P < 0.05)。RMPP组BALFYKL-40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MPP组(P < 0.05)。以BALF YKL-40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50,预测RMPP的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64.0%。结论 RMPP患儿BALF YKL-40表达水平增高;BALF YKL-40对RMPP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识别危重患儿病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病区转入PICU或急诊收入PICU的患儿120例为PICU组,该院该期间入住普通病房的1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PICU组的120例患儿根据病种的不同分为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亚组(55例)和神经/其他系统疾病亚组(65例)。记录患儿入院时的PEWS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WS评分对病情评估的价值。结果 PICU组PEW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亚组的PEWS评分显著高于神经/其他系统疾病亚组(P < 0.05)。以患儿是否收住PICU为预测指标时,PEWS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3.5分,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9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95% CI:0.923~0.980)。其中神经/其他系统疾病亚组的患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亚组的患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PEWS评分 > 6分、4~6分及 ≤ 3分患儿的病死率分别为40%、2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PEWS对识别危重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且不同病种对PEWS评分的敏感性有差异;PEWS评分对患儿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2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进行危重病例评分.选择同期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凝血指标,分析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凝血指标在不同危重评分患儿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血小板计数[(185.74±116.26)×109/L vs (287.10±90.01)×109/L]、纤维蛋白原[(3.51 ±0.50) g/L vs (3.15±0.15) g/L]、D-二聚体[(1.39 ±2.18) μg/ml vs (0.36 ±0.07) μ g/ml]、可溶性P选择素[(110.07±83.47) ng/ml vs (33.74±9.4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可溶性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疾病危重程度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1.154+0.003×可溶性P选择素+0.089×D-二聚体-0.001×血小板(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重症肺炎患儿D-二聚体、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和极危重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与非危重组比较,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和儿童重症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儿童重症肺炎易伴发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入住24 h以上,符合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诊断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分为极危重组(<70分)、危重组(~80分)和非危重组(>80分)。检测炎症因子(血WBC、PLT和CRP、IL-6)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炎症因子、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01例患儿进入分析,男47例,女54例。非危重组53例,危重组42例,极危重组6例。①随着危重症评分分值降低,IL-6、D-二聚体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RP水平亦随危重症评分降低而逐渐增高,在非危重组和危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则随危重症评分降低呈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WBC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IL-6、可溶性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危重症评分呈正相关,PLT计数与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血WBC和CRP与危重症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IL-6、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和PLT水平与儿童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肺炎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早期诊断儿童重症肺炎以及精准评估肺炎严重程度对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关于儿童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要应用评分系统或量表对重症肺炎的病情进行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目前改良的PIRO评分量表是应用最多的、可能适合儿童重症肺炎的评分量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脓毒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126例脓毒症患儿根据是否合并AKI分为AKI组(66例)及非AKI组(60例),另以RDW值的均数为界,分为高RDW组(58例)及低RDW组(68例)。比较各组年龄、性别比、体质指数(BM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并分析与RDW独立相关的因素。结果 AKI组与非AKI组在年龄、男女比例、BMI、CRP、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KI组的血清BUN、Cr、UA、RDW高于非AKI组(P < 0.05)。高RDW组与低RDW组在年龄、男女比例、BMI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高RDW组的BUN、Cr、UA、CRP、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等较高(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与RDW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Cr、Hb、MCV。结论 脓毒症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对于早期预测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普通和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补体、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免疫功能检测在支气管肺炎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普通和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各20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六色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IgA、IgG、IgM、补体C3、C4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6+CD56+及CD19+指标变化。结果:普通及重症肺炎组Ig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重症肺炎组CD4+、CD3+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在重症组更为明显,免疫水平的变化与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支气管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咽拭子、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DNA (MP-DNA)复制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44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S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咽拭子MP-DNA复制倍数,并检测急性期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及MP-DNA复制倍数。并按照病程中是否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分为机械通气组(n=19)与非机械通气组(n=25),比较两组患儿肺泡灌洗液中MP-DNA复制倍数。结果 与恢复期相比,SMPP患儿在急性期时,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乳酸脱氢酶、IL-1、IL-6、IL-8、IL-18水平显著增高(P < 0.05)。急性期咽拭子与BALF的MP-DNA复制倍数呈显著正相关(r=0.613,P < 0.05);BALF中MP-DNA复制倍数与外周血及BALF的IL-18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0.613、0.41,均P < 0.05)。机械通气组BALF中MP-DNA复制倍数高于非机械通气组,且全身激素治疗时间明显长于非机械通气组,血清乳酸脱氢酶、IL-18及BALF中WBC总数、IL-18水平也更高(P < 0.05)。结论 SMPP患儿急性期咽拭子与BALF MP-DNA复制水平可作为病情评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YKL-40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气道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MPP患儿为MPP组,12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对照组。根据影像学表现将MPP组分为3个亚组:斑片状影(n=34)、肺实变(n=19)、毛玻璃样变(n=7);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分为3个亚组:黏膜充血水肿(n=38)、黏液性分泌物(n=18)、塑型性支气管炎(n=4)。分析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检测MPP患儿BALF的YKL-40表达水平。结果 MPP组血清乳酸脱氢酶、BALF YKL-40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肺实变亚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斑片状影亚组(P < 0.05),肺实变亚组和毛玻璃样变亚组BALF YKL-40高于斑片状影亚组(P < 0.05);塑型性支气管炎亚组BALF YKL-40均高于黏膜充血水肿亚组、黏液性分泌物亚组(P < 0.05);黏液性分泌物亚组、塑型性支气管炎亚组气促比例高于黏膜充血水肿亚组(P < 0.05);塑型性支气管炎亚组血清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黏膜充血水肿亚组(P < 0.05)。结论 BALF YKL-40与MPP患儿气道损害相关,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动态变化与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变化及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重症肺炎住院患儿132例为重症肺炎组,按照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患儿的危重程度将重症肺炎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患儿例数在入院时分别为41例、59例及32例,治疗1周后则分别为78例、35例及19例;另选取同时期142例行健康体检合格的婴幼儿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患儿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血清25(OH)D、降钙素原(PCT)及N末端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以及健康对照组入院时血清25(OH)D水平,根据治疗1周后25(OH)D的变化将重症肺炎患儿分为维生素D(VD)升高组(n=81)和VD下降组(n=51)。对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健康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不同危重程度组(P < 0.05);入院时及治疗1周后非危重组25(OH)D水平均明显高于危重组和极危重组(P < 0.01),危重组25(OH)D水平明显高于极危重组(P < 0.05);不同时间点各亚组间PCT和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极危重组和危重组PCT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P < 0.05)。治疗1周后VD升高组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要低于VD下降组;VD升高组出院结局好于VD下降组(P < 0.01)。重症肺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差值与PCT、NT-proBNP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差值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597、-0.404,P < 0.01)。结论 VD水平变化与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危重程度变化相关,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补充VD可能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抗生素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现状,探讨治疗模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依据血培养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前经验性首选抗生素治疗类型分为碳青霉烯类治疗组(n=16)、β-内酰胺类治疗组(n=37)、万古霉素治疗组(n=15)、万古霉素+β-内酰胺类治疗组(n=10)。收集各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免疫抑制剂使用史、甲氧西林耐药性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各组患儿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使用史、APACHE Ⅱ评分、院内感染、MRS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四组间脓毒性休克、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碳青霉烯类治疗组脓毒性休克、院内死亡率均最高(分别为69%、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类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发生脓毒性休克和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APACHE Ⅱ评分≥ 15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发生脓毒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与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组相比,碳青霉烯类治疗组发生脓毒性休克和院内死亡的风险高(P < 0.05)。结论 不恰当的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预后不佳。临床疑诊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患儿,不建议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凝素-3与肺炎支原体(MP)载量、气道内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64例R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64例RMPP患儿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均在急性期(入院治疗5~7 d)、部分患儿(48例)同时在恢复期(入院治疗10~14 d)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干预治疗,收集患侧肺叶或肺段BALF 4 mL,离心后采用ELISA检测BALF上清中半乳凝素-3水平,实时荧光PCR(RT-PCR)检测MP载量,离心沉淀的细胞成分在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计数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百分比。6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半乳凝素-3水平在RMPP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均明显升高(P < 0.01);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明显下降(P < 0.01)。与对照组相比,BALF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RMPP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均明显升高(P < 0.01);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显著下降(P < 0.01)。与对照组相比,RMPP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巨噬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 < 0.01);恢复期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RMPP组急性期及恢复期BALF中MP载量明显升高;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显著下降(P < 0.01)。RMPP患儿急性期BALF中半乳凝素-3水平与MP载量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呈正相关(分别rs=0.789、0.726,P < 0.01)。结论 半乳凝素-3参与了RMPP气道炎症反应过程,急性期BALF半乳凝素-3水平与MP载量呈正相关。RMPP是以中性粒细胞增加、巨噬细胞减少为主的细胞免疫炎症损害,半乳凝素-3与RMPP患儿中性粒细胞趋化及管腔浸润密切相关。随着RMPP病情恢复,MP载量呈下降趋势,但恢复期仍未被机体免疫系统完全清除。MP感染可诱发RMPP患者巨噬细胞消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情况,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PICU住院治疗且需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鼻饲管分别给予试验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评估两组患儿的年龄别体重Z值、STRONGkids营养风险评分和小儿危重病评分。检测两组患儿入院时、出院前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的胃肠耐受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指标。结果 68例机械通气患儿中有26例(38%)存在营养不良,包括中度营养不良10例(15%),重度营养不良16例(24%);出院时有10例(15%)存在营养不良。63例(93%)患儿存在中、高营养风险,包括中度营养风险21例,高度营养风险42例,极危重组和危重组中的中、高营养风险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缩短,血清PA水平和体重增长率增加,在胃肠道耐受性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及疾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行机械通气肺炎患儿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检出率较高。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改善行机械通气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更适用于需机械通气危重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61 例,按PCIS 评分标准分为非危重组(n=18)、危重组(n=20)和极危重组(n=23)。入院24 h 内检测患儿血清PCT、C 反应蛋白(CRP)、乳酸(LA)含量及血常规,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危重程度患儿中的差异;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检验PCT 与PCIS 及血清各指标相关性;再依据患儿的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n=39)和死亡组(n=22),比较PCT、PCIS 评分及其他血清指标在不同治疗结局患儿中的差异。结果 非危重组PCT 和CRP 水平均低于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均PPPr=-0.63,Pr=0.73,P=0.003);死亡组PCT 和LA 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P结论 血清PCT 和PCIS 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脓毒症患儿PCIS 评分越低,血清PCT 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两者联合是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47例MPP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n=83)和重症组(n=64),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n=77)和恢复期(n=70)组,同期选取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NLRP3、ASC和caspase-1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β和IL-18水平。结果 MPP患儿外周血NLRP3、ASC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 < 0.05),IL-1β和IL-18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 < 0.05)。轻症和重症MPP患儿的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重症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NLRP3、ASC和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急性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LRP3与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量以及IL-1β、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01、0.717、0.676和0.645,P < 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可能参与了MPP发病过程,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和诱导痰上清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按诊断标准分为轻度组(n=22)、中度组(n=24)、重度组(n=21)。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20例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以及健康对照组婴儿血清及诱导痰上清液中ICAM-1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1);与轻度组比较,急性期中度组、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1);与中度组比较,急性期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显著升高(P < 0.01);与毛细支气管炎各组患儿急性期比较,恢复期轻、中、重度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痰液与血清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875,P < 0.001)。结论 ICAM-1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