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有关政策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收集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的《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及考核方案(2017版)》、《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及考核方案(2018版)》等文件,提炼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经费预算及绩效考核等五部分内容。结合专项督导调研,以及收集2018年《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工作季报表》、《全国结核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评价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具体做法、组织实施情况及效果。2018年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向县级定点医院共推介到位43816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其中确诊418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落实管理普通肺结核患者21401例,管理利福平耐药患者318例。结果 基层医疗机构推介初诊患者数占全省定点医院2018年登记初诊者数的37.05%(43816/118266),各季度[分别为22.08%(6565/29729)、36.13%(10892/30150)、39.81%(11028/27702)、49.96%(15331/30685)]呈上升趋势( χ 趋势 2 =4921.82,P=0.000);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推介到位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中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占全省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18.00%(4183/23237),低于其他来源(包括转诊、追踪、主动就诊等)确诊患者的比率(25.59%,19054/7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98.52,P=0.000)。2018年通知基层管理的普通肺结核患者通知率为93.81%(21798/23237),管理率为98.18%(21401/21798),签约率为92.49%(20161/21798),管理率和签约率均达到国家要求的90%的目标;利福平耐药患者通知率仅为60.98%(325/533),管理率为97.85%(318/325),签约率为88.62%(288/325),管理率达到国家要求的90%的目标,签约率略低于国家要求的90%的目标。结论 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可疑肺结核患者推介工作,促进了肺结核患者管理率、签约率目标的实现,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但可疑肺结核患者推介质量及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签约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惠州市《结核病防治手机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微信转诊和微信随访功能模块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完善系统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结核病报告单位、可疑结核病患者和治疗管理患者的名单与《结核病防治手机一体化管理系统》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机构和患者使用情况。将2018—2019年微信转诊和随访功能应用后 (微信转诊的3883例可疑结核病患者和微信随访的19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及2016—2017年微信转诊和随访功能应用前(12133例可疑结核病患者和56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收到转诊单数、追踪患者例数、总到位患者例数、完成治疗患者例数、丢失患者例数、成功治疗患者例数等)进行比较分析。各种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018—2019年全市41.5%(3883/9364)的可疑患者、70.1%(96/137)的结核病报告机构使用微信转诊;52.7%(1960/3722)的确诊患者、100.0%(101/101)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微信随访。(2)观察组结核病可疑者转诊率达100.0%(3883/3883),高于对照组[62.8%(7614/1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4.70,P<0.01);追踪率达100.0%(2077/2077),高于对照组[99.1%(7519/7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2,P<0.01);到位率达85.5%(3320/3883),高于对照组[82.0%(9951/1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6,P<0.01)。(3)观察组结核病患者的丢失率为0.4%(7/1573),低于对照组[1.8%(104/5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7,P<0.01)。结论 微信转诊和微信随访功能使用后,提高了结核病可疑者转诊率、追踪率和到位率,降低了纳入治疗管理患者的丢失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阿勒泰市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工作进展情况,为完善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定点医院(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各类结核病登记本和统计监测资料,分析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实施后患者发现、追踪、治疗管理等各项数据。结果 2012年6月—2013年6月未实施新疆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综合医疗机构报告(不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可疑肺结核病患者)可疑肺结核病患者195例,转诊到位73例(37.43%),追踪到位80例(65.57%),总体到位153例(78.46%);到位患者拍胸片153例(100.00%),痰涂片检查153例(100.00%),阳性检出率43.79%,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114例,初治涂阳患者67例,初治涂阴患者35例,复治涂阳患者12例;自2013年6月8日以后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定点医院)共报告可疑肺结核病患者242例,到位228例,转诊到位率19.29%,追踪到位率80.70%,总体到位率94.20%;到位结核病患者拍胸片224例(98.24%),痰涂片检查228例(100.00%),阳性检出率10.76%,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1例,涂阳患者24例,涂阴患者105例,复治2例,两组总体到位(χ2=4.91)和痰涂片检查结果(χ2=319.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实施以来患者到位率明显提高,痰涂片阳性检出率有所下降,政策支持与经济补偿是顺利实施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3年6月新疆吉木乃县"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启动以来的工作情况,为指导今后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木乃县"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工作启动以来,定点医院患者诊断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评价所采取的措施及获得的效果。结果 2013年6—11月吉木乃县人民医院发现结核病可疑患者88人,胸片检查83人,胸片检查率94.3%,发现活动性结核病患者33例;6月份“三位一体”工作正式启动后定点医院患者发现率下降,9月份后通过协调农牧区结核病患者纳入慢性病系统并免去门诊所有费用后,结核病患者发现率明显提高。结论充分调动和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解决医患双方的利益矛盾,开发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定点医院所需的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筛查经费,制定社保部门把结核病纳入特殊门诊报销范畴的医保政策,是保障"三位一体"工作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以提高肺结核病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病患者的转诊到位率,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发现率。方法通过广泛的面上宣传、一对一宣传、主动联系宣传及对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培训宣传等形式,提高居民对肺结核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做到家喻户晓。结果2014年阿克陶县新发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中痰涂片阳性患者56例、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1.79%,2015年涂阳肺结核病患者109例、占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21.25%,两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 3,P0.001);涂阳登记率由2014年的256.84/10万提高到2015年的482.66/10万,两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8,P0.001);2015年920例肺结核病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病患者中,有850例主动到县结核病定点医院接受诊疗,转诊到位率由2014年的67.53%提高到2015年的9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45,P0.001);本县辖区医疗机构患者648例,接受到健康教育后主动到县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的573例、到位率97.62%,本县以外医疗机构患者439例,到县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的277例、到位率83.18%,治疗到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5,P0.001)。结论在新疆边远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肺结核病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病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和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提高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的登记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结核病防治《手机一体化管理系统》(简称《一体化系统》)在学校结核病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一体化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8—2019年《惠州市结核病患者登记本》《结核病专报系统》及《一体化系统》的数据。调查1462所学校,使用《一体化系统》前(2018年)和使用《一体化系统》后(2019年)分别发现220、198例疑似学生肺结核患者,分别有114、116例学生肺结核患者确诊。分析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和使用《一体化系统》后各自的防控效果,并且进行对比分析。实施《一体化系统》前后各种“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信息准确率为83.2%(183/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7.0%(192/198)(χ 2=21.446,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信息1h到达率为58.2%(128/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8.0%(194/198)(χ 2=93.295,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执行率为70.9%(156/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7.0%(192/198)(χ 2=50.76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肺结核患者管理通知单推送准确率为86.0%(98/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1%(115/116)(χ 2=14.576,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肺结核患者管理通知单1h到达率为57.0%(65/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8.3%(114/116)(χ 2=56.71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休(复)学通知书1h到达率为57.9%(66/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1%(115/116)(χ 2=58.33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核实学籍身份的学校覆盖率为86.0%(1257/1462),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0%(1447/1462)(χ 2=177.442,P<0.01)。结论 《一体化系统》使用后较使用前在校园疑似患者转诊追踪、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休(复)学管理,以及核实学籍身份覆盖方面均得到了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1—2019年云南省结核病并发艾滋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为结核病并发艾滋病患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云南省接受抗结核治疗的3329例结核病并发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信息,描述在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的246例(7.39%)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抗病毒治疗等情况。利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46例患者中,抗结核治疗强化期死亡98例(39.84%)。死亡患者中男性占81.71%(201/246),246例死亡患者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40(33,48)岁。Cox回归模型显示,≥60岁(aHR=2.00,95%CI=1.27~3.15)、CD4+T淋巴细胞水平50~<400个/μl(aHR=3.23,95%CI=1.63~6.42)、CD4+T淋巴细胞水平<50个/μl(aHR=8.96,95%CI=4.37~18.38)、仅抗结核治疗(aHR=1.74,95%CI=1.13~2.67)、在结核病定点医院治疗(aHR=1.58,95%CI=1.19~2.10)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结论 结核病并发艾滋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风险较高;应重点关注≥60岁、抗结核治疗强化期的患者,并加强对定点医院医生的结核病防治培训,提升诊断治疗能力,以降低结核病并发艾滋病患者病亡率。  相似文献   

8.
马建军  张铁娟  侯伟  潘艳  刘昕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10):1089-1095
目的 了解吉林省实施“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第三期(简称“中盖项目三期”)后,含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诊断流程对肺结核患者发现的实施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中盖项目三期实施后,含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诊断流程对2019年吉林省所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登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情况的检测结果。结果 55983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经分子生物学检测流程,共检出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278例(18.36%),其中,涂阳3895例、涂阴6383例;接受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比例为98.35%(8885/9034),检出率为54.25%(4820/8885);其中,涂阴患者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比例和检出率分别为97.67%(6234/6383)和35.15%(2191/6234);培养阳性13例;共计检出病原学阳性患者6099例,阳性率为59.34%(6099/10278),且全部接受分子生物学快速耐药检测。病原学阳性患者中,利福平耐药和耐多药检出率分别为17.02%(1038/6099)和6.48%(395/6099);其中,初、复治患者的利福平耐药检出率分别为11.37%(594/5222)和50.63%(444/877),耐多药检出率分别为4.00%(209/5222)和21.21%(186/877)。结论 吉林省中盖项目三期全面推广含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新诊断流程,显著提高了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病原学阳性检出率和利福平耐药患者的发现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后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情况以及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情况,评估福田区试点工作取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2018年福田区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后,福田区制定的政策制度、结核病防治体系建设、结核病新诊断技术应用、结核病患者管理新模式等资料,与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前(2015—2016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015—2016年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接诊的肺结核可疑者2093例,登记的肺结核患者772例;2017—2018年接诊的肺结核可疑者2319例,登记的肺结核患者690例。结果 2017年福田区制定了考核和经费分配方案,开始启用GeneXpert MTB/RIF快速检测技术,并推行互联网+DOT的远程视频督导和普通涂阳肺结核患者居家隔离措施;2018年参保人员肺结核(包括耐多药肺结核)专科门诊治疗开始享受医疗保险门诊大病待遇。2017—2018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比率为82.43%(962/1167),肺结核确诊患者中病原学诊断率为54.93%(379/690),肺结核患者痰培养率为94.49%(652/690),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疑似患者查痰率为89.00%(2064/2319),辖区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肺结核可疑者转诊到位率为58.19%(1893/3253);与2015—2016年[72.35%(772/1067)、44.69%(345/772)、53.89%(416/772)、86.67%(1814/2093)、52.17%(2199/4215)]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61、15.28、305.17、5.63、26.88,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20、0.000)。2017—2018年细菌学检查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筛查率为100.00%(1128/1128),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5.24%(480/504);2015—2016年细菌学检查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筛查率为100.00%(1078/1078),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4.45%(698/739),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540)。结论 福田区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继续推广并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发挥地市级结核病定点医院的作用,以提高肺结核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方法:分别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和地市级结核病定点医院——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赣州五院”)收集“探索提高贫困地区肺结核发现”项目实施前(2017—2018年)和实施后(2019—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不含单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就诊的本市疑似肺结核患者(不含单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结核病诊断和耐药检测信息,分析并比较地市级定点医院在项目实施前后肺结核患者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发现的差异。结果:赣州五院2017—2020年共发现9279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最终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619例,其中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38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GeneXpert MTB/RIF检测率和病原学阳性率分别从项目实施前的7.71%(361/4682)和36.39%(1383/3801)提高到实施后的66.70%(3066/4597)和52.46%(2003/3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64.784,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耐药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有效开展耐药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从全国20家医院和结核病防治机构纳入的293例耐药结核病患者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和患者临床报告情况;发出问卷293份,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为100.0%。其中223例(76.1%)被调查者自报了解结核病相关核心信息,对该群患者进一步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6.1% (223/293)的耐药结核病患者了解结核病相关知识,有23.9% (70/293)的患者尚不了解。了解者对11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0.1% (1720/2453)。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饮酒或偶尔饮酒(70.3%,1648/2343)、有结核病病史(72.8%,905/1243)、结核病治疗次数为1次及以上(72.6%,878/1210)、结核病病程1年及以上(72.6%,895/1232)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相对于经常饮酒(54.5%,60/110)、无结核病病史(66.4%,803/1210)、结核病治疗次数为0次(66.8%,830/1243)、结核病病程1年以下(66.6%,813/1221)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知晓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2.61、12.04、9.88、10.68,P值分别为0.002、<0.001、0.007、0.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饮酒的患者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是经常饮酒患者的1.97倍(95%CI:1.33~2.92,P=0.001),有结核病病史的患者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是无结核病病史患者的1.36倍(95%CI:1.14~1.61,P=0.001)。结论 耐药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较低,应针对经常饮酒、无结核病病史、无结核病治疗史、结核病病程1年以下等耐药结核病患者重点开展健康促进及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宁柱  杨林  史文佩  谢艳  曹洪  张正东  胡屹  徐飚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2):1346-1349
目的 初步评价2015—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耐多药结核病(MDR-TB)分级诊疗的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2015—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和富顺县、荣县、贡井区6个试点区县的结核病患者登记和疫情报告资料。医防联合体定点医疗机构(包括自流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共登记4418例结核病患者,各区县医院定点医疗机构(包括富顺县、荣县、贡井区)共登记4922例结核病患者。对MDR-TB患者的发现诊断、治疗管理和经济负担进行分析。结果 医防联合体定点医疗机构模式和区县医院定点医疗机构模式下,结核病患者中MDR-TB的发现率分别为9.2%(54/587)和5.4%(37/684);培阳患者开展传统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比率分别为93.9%(460/490)和84.1%(402/478);MDR-TB患者的治疗覆盖率分别为13.0%(7/54)和59.5%(22/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6.83、23.72、21.86,P值均<0.05)。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7和77.3%(1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0,P>0.05)。MDR-TB患者承担的人均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28006.90±2.83)元和(26395.70±5.15)元,其中人均自付住院费用(住院费用可报销70%)分别占41.8%(11696.53/28006.90)和40.6%(10719.40/26395.70)。 结论 自贡市部分地区实施分级诊疗在MDR-TB诊治中的整体效果较好,建议重点加强转诊和追踪的管理,提高治疗覆盖率,强化医疗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西安市胸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63例,作为观察组;搜集同期临床资料完整的100例单纯结核病患者和100例单纯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分析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情况,以及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50±9.02)岁,明显高于单纯结核病组患者[(53.67±7.6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14)。观察组患者的恶性肿瘤以肺癌最为常见[36.20%(59/163)],以并发肺结核最多见[47.85%(78/163)]。观察组患者结核首次诊断率为31.90%(52/163),明显低于单纯结核病组患者的62.00%(6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2.86,P=0.000)。观察组患者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率为41.72%(68/163),明显低于单纯结核病组患者[66.00% (66/100)];病原学和(或)病理检查阳性率[68.71%(112/163)]明显高于单纯结核病组患者[53.00%(53/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78和7.11,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既往有结核病病史、TNM分期Ⅲ~Ⅳ、未接受肿瘤治疗、接受化疗患者的比率分别为73.01%(119/163)、22.70%(37/163)、78.53%(128/163)、35.58%(58/163)、58.28%(95/163),明显高于单纯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为(61.00%(61/100)、12.00%(12/100)、67.00%(67/100)、22.00%(22/100)、49.00%(49/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14、4.27、4.30、5.40、4.23,P值均<0.05)。结论 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年龄较单纯结核病患者大,结核首次诊断率低,多依据病原学及病理检查确诊。年龄≥60岁、既往有结核病史、肿瘤分期差、未接受肿瘤治疗及接受化疗与恶性肿瘤患者继发结核病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结核病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比较应用《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前2年(2015、2016年)和后2年(2017、2018年)佛山市5个县区转诊追踪、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等指标情况并进行数据对比。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应用《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前后2年,佛山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实际报告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数分别为16914例和15124例,转诊患者例数分别为16588例和15121例,转诊率由应用前2年的98.07%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86,P<0.001);结防机构追踪率由应用前2年的99.11%(7421/7488)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9.63%(7459/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P<0.001);追踪到位率从应用前2年的83.87%(6280/7488)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86.82%(6500/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P<0.001);总体到位率从应用前2年的91.02%(15395/16914)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3.98%(14214/15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0,P<0.001);患者丢失率由应用前2年的3.92%(300/7654)下降至应用后2年的3.10%(210/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 P=0.007);规则服药率由应用前2年的93.01%(7119/7654)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4.22%(6393/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80, P=0.003);总体漏服率从应用前2年的4.08%(56210/1377720)下降至应用后2年的3.10%(37860/122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82.19,P<0.001)。结论 《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的应用提高了佛山市结核病患者管理的效率及质量,为结核病防治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天水市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县(区)工作经验,评估工作成效,为其在甘肃全省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天水市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县(区)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管理及耐药肺结核防治工作指标,比较试点前(2016年)和试点后(2018年)各指标完成情况。2016年5个试点县(区)报告肺结核患者537例,2018年报告肺结核患者799例。结果 2018年试点工作结束时,天水市建立了结核病分级诊疗体系,明确了市级和县(区)级定点医院和诊疗病种。2018年年底,试点县(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疑似患者的查痰率达到97.29%(4460/4584),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达到53.47%(347/64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达到96.52%(748/775),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达到94.53%(1623/1717),病原学阳性患者耐药性筛查率达到80.35%(229/285),耐药患者纳入治疗率达到81.25%(13/16),与基线指标[2016年分别为90.99%(7178/7889)、10.72%(185/1726)、89.80%(1550/1726)、90.03%(1554/1726)、52.31%(113/216)、30.00%(3/1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4.67、495.85、32.32、24.35、44.58、4.84,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9)。 结论 天水市试点县(区)建立了结核病分级诊疗模式,完善了结核病防治保障政策,各项防治指标明显提升,为全面推广试点工作经验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余巧林  雷丽梅  万彬  付莉  赵霞  曾琼  王燕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11):1227-1231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在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和社会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5—6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的225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1例(67.1%),女74例(32.9%);年龄范围18~84岁,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45.0(25.0,60.0)岁。调查研究对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严重性、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免费政策)、健康素养(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社会支持(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水平,并分析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健康素养与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相关性。结果 225例研究对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得分[M(Q1,Q3)]为30.0(20.0,40.0)分,总知晓率为61.0%(686/1125);健康素养得分为(85.84±15.14)分,具备健康素养者占26.2%(59/225),73.8%(166/225)不具备;社会支持得分[M(Q1,Q3)]为36.0(31.0,43.0)分,处于中等水平者占52.4%(118/225),低等水平者占47.6%(107/22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健康素养得分与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得分呈正相关(r=0.947,t=38.818,P<0.01);健康素养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r=0.485,t=23.027,P<0.01);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r=0.469,t=19.890,P<0.01)。健康素养在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中介作用[β(95%CI)值=0.415(0.282~0.550)]。结论 健康素养在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和社会支持两者间起中介作用,提示在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水平较低的结核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时,应同时注重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近10年在结核病患者与HIV/AIDS人群中对HIV抗体和活动性结核病双向筛查的数据,评价M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模式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2020年结核病患者(68155例)HIV抗体检测结果及结核病诊断、治疗相关资料;通过《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管理工作年度报表》收集2012—2020年HIV/AIDS人群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情况。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价筛查阳性率随年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需筛查人数(NNS),评价筛查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2012—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浦东新区10769例肺结核患者中HIV阳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2—2020年上海市累积发现MTB/HIV双重感染患者308例,其中新确诊HIV感染者64例,占全部M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20.78%。2012—2020年间,结核病患者中HIV抗体检测阳性率由2.42%(32/1322)下降到0.50%(20/3995),总体呈下降趋势(APC=-16.64,t=-7.007,P<0.001);HIV/AIDS人群中活动性结核病确诊率由1.02%(50/4912)下降到0.21%(25/11878),同样呈下降趋势(APC=-14.27,t=-4.038,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95%CI)=5.386(2.306~12.581)],年龄36~75岁[36~45、46~55、56~65、66~75岁OR(95%CI)值分别为26.243(3.230~213.244)、32.736(3.993~268.358)、20.309(2.482~166.144)、13.461(1.692~107.059)],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死亡[OR(95%CI)=14.875(3.192~69.312)],并发肺外结核[OR(95%CI)=3.451(1.607~7.409)]是MTB/HIV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上海市目前采取的 M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核病患者的HIV阳性率和HIV/AIDS人群的活动性结核病确诊率均迅速下降。男性、年龄36~75岁、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并发肺外结核是MTB/HIV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核病症状筛查在HIV感染/AIDS患者中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作用,为基层医生在HIV感染/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两乡一镇”现场,对688例HIV感染/AIDS患者采用多项筛查的方法进行结核病筛查,其中“结核病症状筛查”共计发出了688份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问卷,回收628份,有效问卷623份。问卷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1)咳嗽、咳痰持续2周;(2)反复咳出带血的痰;(3)反复发热持续2周以上;(4)夜间经常出汗;(5)无法解释的体质量明显下降;(6)经常容易疲劳或呼吸短促;(7)淋巴结肿大。出现(1)~(7)中1个或多个症状为结核病症状筛查阳性。专家组根据623例受检者的可疑症状问卷筛查、痰涂片显微镜检查、胸部X线摄影、痰培养、结核菌素试验和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以确诊其中的活动性结核病。并以专家组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结核病症状筛查在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Kappa值,评价结核病症状筛查在HIV感染/AIDS患者中筛查结核病的应用价值。结果 现场结核病症状筛查中,结核病症状阳性率为66.29%(413/623),专家组共计确诊113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以此作为参考标准,计算结核病症状筛查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和Kappa 值分别为69.03%(78/113)、34.31%(175/510)、18.89%(78/413)、83.33%(175/210)、0.03和-0.76。结论 结核病症状筛查在HIV感染/AIDS患者中确诊活动性结核病阳性结果与专家组确诊患者比较的约登指数、Kappa值均较低,但症状筛查投入低、操作简单且有效,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特别匮乏的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可作为排查结核病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西安市胸科医院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确诊的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的患者102例、恶性肿瘤患者64例、单纯结核病患者80例。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并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析T-SPOT.TB检测不同人群的结果。同时分析T-SPOT.TB检测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与抗酸染色和(或)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SPOT.TB检测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组阳性率为85.29%(87/102),检测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26.56%(1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7.97,P<0.01);检测单纯结核病组的阳性率为91.25%(73/80),与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50,P=0.221);进一步比较A、B抗原反应点数,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组与单纯结核病组患者A抗原阳性斑点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56.50(30.25,83.25)个和45.50(32.00,75.00)个;B抗原阳性斑点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63.50(43.25,98.00)个和55.00(24.00,101.50)个,两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6和-0.30,P值分别为 0.539和0.796)。T-SPOT.TB 检测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9%(87/102)和73.44%(47/64);与抗酸染色和(或)病理检查比较,T-SPOT.TB检测的Kappa值为0.61。 结论 T-SPOT.TB检测对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患者有较好的检测效能,可用于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在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和社会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5—6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的225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1例(67.1%),女74例(32.9%);年龄范围18~84岁,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45.0(25.0,60.0)岁。调查研究对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严重性、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免费政策)、健康素养(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社会支持(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水平,并分析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健康素养与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相关性。结果 225例研究对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得分[M(Q1,Q3)]为30.0(20.0,40.0)分,总知晓率为61.0%(686/1125);健康素养得分为(85.84±15.14)分,具备健康素养者占26.2%(59/225),73.8%(166/225)不具备;社会支持得分[M(Q1,Q3)]为36.0(31.0,43.0)分,处于中等水平者占52.4%(118/225),低等水平者占47.6%(107/22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健康素养得分与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得分呈正相关(r=0.947,t=38.818,P<0.01);健康素养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r=0.485,t=23.027,P<0.01);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r=0.469,t=19.890,P<0.01)。健康素养在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中介作用[β(95%CI)值=0.415(0.282~0.550)]。结论 健康素养在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和社会支持两者间起中介作用,提示在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水平较低的结核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时,应同时注重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