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不可逆性慢性气道阻塞之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咳、痰、喘、胸部胀闷等。中医学虽没有本病病名的记载 ,但在“咳嗽”、“痰饮”、“气喘”、“肿胀”等病证的论述中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肺胀”与本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机制非常接近。1 病因病机1.1 肺脾肾三脏亏虚、气虚气滞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说 :“盖肺不伤不咳 ,脾不伤不久咳 ,肾不伤火不炽 ,咳不甚 ,其大较也。”不仅明确提出肺、脾、肾三脏是…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病因病机和证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慢性支气管、肺、胸和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 ,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扩张以致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一种心脏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肺胀”、“喘证”、“痰饮”、“咳嗽”等病证范畴 ,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期病情较重 ,若不及时处理 ,就会形成阴绝阳脱之危候。笔者经临床工作及查阅相关文献 ,对急性期病因病机和证治作了初步探讨。1 病因病机1 1 脏腑亏损为发病的根本肺心病的形成与肺、脾、肾、心等脏有密切联系。肺主一身之气 ,司呼吸 ,肺病日久不愈 ,反复发作 ,正气必衰 ,进而累及脾、肾、心…  相似文献   

3.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周宜强河南中医学院二附院(450002)笔者认为治疗慢支应重在肺、脾、肾三脏。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三脏受损则脾失健运,肺失治节,肾不纳气而成咳喘、痰饮诸症。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与中医“痰饮”、“水气”等病相类似。本病的病因、病理在于“痰饮”“水气”为患,主要病变部位在肺,但与脾肾关系密切,进而影响于心。病情复杂,变化多端。辨证施治肺心病大致可分为标实证和本虚证两个方面:标实证包括“痰饮”、“水气”或新感引动伏饮;本虚证主要是肺、心、脾、肾诸脏之虚。治疗原则:若邪气壅肺者为标实证,治以祛邪利气为主;精气内虚者为本虚证,治以培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气喘,属于中医学“肺胀”、“痰饮”、“咳喘”等病证范畴。主病之脏在肺,可累及脾、肾和心,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寒热错杂,病机病证特点为“肺虚痰瘀”。病初多为肺气郁滞,生痰、停饮、血瘀,久则肺虚气不化津而致痰饮内生,气虚无以运血而致络脉瘀阻,虚实互为因果,痰瘀兼夹同病,多脏交互影响。而标实与本虚,痰饮与血瘀,脏腑之主次,则又因人因时而异,且变动不拘。由于本病多为发作与缓解交替,发作期偏于标实,多属感受外邪诱发;缓解期偏于本虚,多属脏气不足。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应予分别处理,但还当注意两者的相关性。现就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导师张同宝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疾病。余有幸侍侧,深感其辨证及遣方用药经验独到,现将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介绍如下。1病机不外肝脾肾失调,正虚邪实张师谓,急慢性肝炎阶段,基本病机为正虚邪恋,邪毒在血。病毒入侵,深伏血分,呈现湿热特性,决定了本病迁延难愈。本病初起在肝,渐致木乘脾土及肝病及肾,或为肝脾肾三脏同病。邪在血分必致气血运行失调,呈现气滞血瘀状态。湿热不除,困脾日久.健运失职,气日以衰,无力运化.湿热之邪日甚。湿热久罹伤阴,肝阴亏肝体失养。日久必下竭肾水而致肝肾阴亏。肾为水火之宅,阴损及阳,问或见到脾肾阳虚或阴阳两虚者。  相似文献   

7.
慢性气管炎以咳嗽、痰喘、胸蹩等为主要症状,应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喘”、“痰饮”范畴。在临床上虽然表现不同,但因久咳伤气,一般属肺、脾、肾虚。而在肺、脾、肾三者之中,或偏肺气虚,或肺脾两虚,或肺、脾、肾三者俱虚,尤以老年慢性气管炎表现虚象为著。肺虚易招外邪(容易感染),脾虚易生痰湿(痰多),肾虚不易纳气(发生喘息)。故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系肺脾肾三者失调,在本质上属虚寒(亦有偏虚热的)所形成的。治法,当以调理肺脾肾为主要环节。现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将中医治疗该病的一些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玲  于作洋 《河南中医》1998,18(6):398-399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是一种以发作性哮呜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属于中医“哮喘”的范畴。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对儿童危害较大,现将1990年以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近况综述如下。1$因病机小儿支气管哮喘,内因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气候骤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等,触动伏痰,痰阻气道所致。近几年对于血瘀已予以重视。如王丽[“认为小儿哮喘发病的机理为痰饮久伏,每遇诱因.痰阻气道,肺之脉络瘀痹所致。认为哮喘非独痰作祟,还与络脉瘀现有关。许德金等【”认为微循…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肝硬化属于祖国医学“症积”、“臌胀”、“黄疸”等病范围。多因长期嗜酒、多食厚腻或继发于某些疾病之后,如肝炎、血吸虫病、久泻、久痢等,而致湿热久郁,肝脾两伤,日久则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气、血、水互相搏结,形成症积、臌胀。由于郁热可耗伤肝肾之阴,湿邪每易损伤脾肾之阳,所以本病牵延日久则常见本虚标实之候。笔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组方研究,制备了,肝宝胶囊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其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及论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学"心痹""心胀""心水"等范畴,其病性当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为阳虚、气虚,标实乃血瘀、痰饮、水湿。"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肝、脾、肾之病变均可导致慢性心衰的发病;其中,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脾与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析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与脾主运化水湿的关系。在发病因素方面,从五大病因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认为外邪侵袭,久客经络,脾虚损阳,痰饮内生,发为心衰;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不运湿,心脉不畅,发为心衰;情志失调,损伤脾胃,化血无力,心失所养,发为心衰;劳倦内伤,耗伤脾胃,脾虚湿停,心脉痹阻,发为心衰;失治误治,耗伤脾阳,痰湿积聚,上凌于心,发为心衰。在致病机理环节,从"气""水""血"三个方面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从"气",认为脾气虚弱,气血匮乏,心失所养,气阳两虚,发为心衰;从"水",认为脾失健运,化生痰饮,困遏心阳,水饮上犯,发为心衰;从"血",认为脾气不足,化湿无力,血行不畅,血瘀于脉,发为心衰。为临床从脾从痰湿论治慢性心衰提供重要的辨证思路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温肾扶阳法治疗阳虚型慢性支气管炎164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肾扶阳法治疗阳虚型慢性支气管炎164例福建省人民医院(350004)商娅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本病属祖国医学“痰饮”或“痰饮咳嗽”、“喘证”等范畴。病因除外邪为诱因外,并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性属本虚标实,但以本虚为主。本...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二者密切相关,多因禀赋素虚,肺气虚弱,症情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肺病涉脾,脾虚失运,痰饮内生;肺病及肾,肾气肾阳不足,蒸化失司,水湿泛滥,痰饮内生,伏藏于肺,成为本病的夙根,故认为肺脾肾虚为发病之本,感受外邪,痰饮内伏则为标实,治当益气补肺健脾益肾治其本,疏风宣散温阳化饮治其标.  相似文献   

13.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见喘息为特征 ,严重的可以导致肺气肿、肺心病。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痰浊阻肺、寒饮内伏、肝火犯肺等造成 ,肺气闭阻或肺气上逆 ,升降失司的病证 ,病在肺 ,根在脾肾 ,关系到肺、脾、肾三脏。属于“咳嗽”、“哮喘”、“肺胀”、“痰饮”的范畴。笔者根据其急性发作期表现为外感风寒 ,痰饮内伏的病机 ,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60例 ,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26例 ,女34例 ,年龄1…  相似文献   

14.
慢阻肺从脾论治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可归于中医“咳嗽”、“喘证”、“痰饮”、“肺胀”等病的范畴,发作期以痰饮瘀血互结的标实证为主,缓解期以肺脾肾三脏虚衰的本虚证为主。其中脾虚在痰饮及瘀血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本病的发病及转归,慢阻肺早期和缓解期健脾益气治疗对预防发病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并结合现代研究进展对慢阻肺与脾虚的关系探讨如下。1 脾虚是慢阻肺的易发体质1-1 脾为生痰之源《素问·经脉别论》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说明水谷之精气通过…  相似文献   

15.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常见病、多发病,可见于中医“咳嗽”、“上气”、“痰饮”等证中的相关论述。咳嗽是其主要症状,其与痰饮的关系最为密切,有谓“肺不伤不咳,脾不伤痰不多,肾不伤咳不喘”。“痰饮阻肺”是其发病机制,辨证关键在治痰。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外因是邪,内因是虚,痰饮阻肺是标,肺脾肾功能失调是本。因老年人有其不同的生理、病理  相似文献   

16.
“脏腑辨证”是治疗血液病的“精髓”。患血液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贫血与脏腑关系密切。所谓“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肾主骨生髓造血”,对各种贫血多采用补脾益肾之法,其道理是:“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化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之源在于肾,气之源在于脾,脾为肺之母,肺为气之宫,肺气伤必救于脾;而肾为肝  相似文献   

17.
慢性气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嗽痰饮、喘息的范畴。其病本于肺、脾、肾三脏受损。肺虚则肃降失常,气逆于上而为咳;脾虚则转输无权,水不化津而上泛为痰,古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肾虚则蒸化无能,真气不能摄纳而为肾喘。因此,咳嗽、咳痰、喘息构成了本病的主要症状。慢性气管炎虽时有标实,但其本仍虚,其病虽始于肺或脾,而终必及肾。我们据此自拟并配制了扶正固本丸,  相似文献   

18.
王有奎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E)以脾胃亏虚、无力传肺为发病之因,传变之机在于痰饮阻滞三焦,固本培元为治病之本。王教授运用“肺胃一体”指导COPE诊疗,分期论治,有的放矢。早期以脾土亏虚不培肺金为主;中期因肺津不润,渐伤阴分,以气阴两虚为要;晚期责之久病及肾,以肺肾两虚为重。将疾病早、中、晚三期归纳为肺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两虚证。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归属于中医学“虚痞”范畴。田德禄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食积、痰热、血瘀抟结为患;病位在胃,日久累及肝脾肾等脏腑;病情演化,初起病在腑、在气、在中焦,病久入脏、入血、入下焦;实邪为主,当清降和胃,祛实邪;脾虚为重,当甘平养胃,益脾气。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本病相当于中医“咳嗽”、“喘证”、“痰饮”、“肺胀”等病的范畴,发作期以痰饮瘀血互结的标实证为主,缓解期以肺脾肾三脏虚衰的本虚证为主,其中气虚在痰饮、瘀血的形成及外邪侵袭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本病的发病及转归。慢阻肺从补肺健脾益肾论治及出现气阴两虚时的益气养阴治法,对预防发病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并结合现代慢阻肺研究进展,对慢阻肺从气论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