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北半部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中朝准地台南部。由于受怀远运动的影响,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底部的贾汪页岩自北向南的超覆现象十分明显。贾汪页岩之下为一套很厚的白云岩。山西、河南区测队根据岩性对比在河南北部均划有奥陶系下统。由于长期以来没发现早奥陶世的化石,所以该地区下奥陶统是否存在以及寒武、奥陶系界线如何划分等问题意见分歧很大。笔者在河南省奥陶系牙形石专题研究中,与河南区域地质志古生界组在林县河顺测制了寒武系上统凤山组至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地质剖面,采到了凤山组顶部的三叶虫化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板块碳酸盐岩相的鹰山组地质时代有3种观点,分别为早奥陶世、早-中奥陶世、中奥陶世。归纳塔里木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的相关古生物资料,根据牙形石Serratognathoides chuxianensis等的延展时限,认为前人在柯坪、巴楚地区所建立的牙形石Paroistodus originalis带,Baltoniodus aff.navis带证据不足;原Tangshanodus带不能对比华北板块下马家沟组的Tangshanodus tangshanensis带,原定的Tangshanodus sp.已厘定为Erraticodon tarimensis,层位在Aurilobodus leptosomatus-Loxodus dissectus带之下和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之上;Serratognathoides chuxianensis层位只限于下奥陶统弗洛阶的Oepikodus evae带,在塔里木该牙形石种亦仅见于A.leptosomatus-L.dissectus带之下。根据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的确认标准,宜将鹰山组上部牙形石Serratognathoides chuxianensis-Scolopodus euspinus-Erraticodon tarimensis组合划归下奥陶统弗洛阶,鹰山组时代应为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晚期至弗洛期。鹰山组与上覆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在20年代就已涉及(孙云铸,1923),周志毅、张进林(1978)认为我国北方寒武-奥陶系的界线应该划在上寒武统的Mictosaukia orientalis组合与下奥陶统的Onychopyge-Leiostegium组合之间;并且认为这条界线大致可与澳大利亚昆士兰上寒武统Payntonian顶部的Mictosaukia perplexa带与下奥陶统Datsonian底部Cordylodus proavus带之间的界线进行对比。周志毅、王志浩等(1984)根据三叶虫、  相似文献   

4.
雍幼凯 《地质论评》1960,20(3):134-138
一、引言关于山西统的上下界线、接触关系及其时代问题,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都先后发表了不少有关的认识和论著。从历年来所发表的各篇论著中可以看出,其中对山西统时代问题的认识绝大多数已趋于一致,即认为山西统(狭义的)是二迭纪下部的产物。虽然如此,不同的意见仍然存在,其中尤其是对山西统的上下界  相似文献   

5.
关于上、厂二叠统界线问题,众说纷纭。苏联乌拉尔山西坡,上、下二叠统界线放在乌非姆阶与孔谷阶之间,北美德克萨斯地区,上、下二叠统的界线定在瓜德鲁普阶沃德组的底部,伊朗、苏联外高加索上、下二叠统的界线,大致放在Cancellina带与Misellina带之间。上述地区所谓上、下二叠统的界线实际仅相当于我国下二叠统茅口阶与栖霞阶的分界,或位于栖霞阶的上部。  相似文献   

6.
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划分一直是国际地层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西南地区从台地相到盆地相不同类型下中三叠统地层均较发育,为奥仑尼克阶一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和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剖面牙形石的研究,可识别出6个可与国内外进行对比的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①Neospathdus cristagcdli间隔带,②Neospathodus pakistanensis间隔带,③Neospathodus waageni?BC涓舸躈eospathodus homeri-N. triangularis组合带,⑤Chiosella timorensis间隔带,⑥Neogongdolella regale延限带。在贵阳青岩剖面和望谟甘河桥剖面,早中三叠世存在一个Neospathodus-Chiosella-Neogongdolella的牙形石演化系列。在这个演化序列中,在Neospathodus horneri-N. triangularis带上部出现Neospathodus homeri和Chiosella timorensis之间的过渡类型Neospathodus qingyanensis,表明在下中三叠统附近牙形石存在较好的演化关系。在贵阳青岩剖面,下一中三叠统界线位于紫云组顶面之下1.5m处Chiosella timorensis带首现的位置,在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一中三叠统界线位于紫云组顶面之下0.5m处Chiosella timorensis带首现的位置。依据上述情况,本文建议贵阳青岩剖面作为下一中三叠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望谟甘河桥剖面作为下一中三叠统界线层型的辅助剖面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是我国奥陶系大湾阶的界线层型剖面,高精度生物地层以及岩石、层序地层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该剖面完全符合关于建立全球下奥陶统一中奥陶统界线(即奥陶系第三个尚待正式命名的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条件。建议以该剖面牙形石Baltoniodus?triangularis的首现层位,作为划分全球下奥陶统一中奥陶统界线的GSSP。所建议的GSSP交通方便,位于距宜昌市北北东22km的公路旁,地层出露完美无缺,界线生物层位于大湾组下段SHod-16层底部,距大湾组底部10.57m;界线上下发育了B.?triangularis的完整演化序列,并伴生有极好的Baltoniodus、Trapezognathus、Periodon和Microzarkodina等牙形石属种演化序列来作为佐证;界线之上0.2m所出现的世界广布的Microzarkodina abellum可作为划分此界线的辅助标志。界线生物层位于低位海侵序列之中,界线之下0.6m处所显示的从高位到低位的层序转换面和碳同位素最大偏移,与全球此时所发生低位事件密切相关,可作为识别该界线的物理和化学标志。所建议的界线生物层与笔石Azygograptus suecicus生物带上下组合之间的界线接近,与几丁虫Belonechitina cf.henryi生物带底界几乎一致,因此,所建议的界线易于在全球,无论浅水碳酸盐相、还是深水笔石相,识别和进行精确对比。同样的生物组合序列和层序及碳同位素异常亦在黄花场剖面之北5km的陈家河(即大坪)剖面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北祁连造山带东部武威斜豪-古浪石城子-靖远水泉-带上奥陶统一下、中泥盆统砂岩碎屑组分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判别结果表明,上奥陶统砂岩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弧造山带内的过渡岛弧源区,并且早期可能含有较多的来自未分割岛弧源区的物质,下志留统砂岩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碰撞造山带,而下、中泥盆统砂岩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卷入碰撞造山带内的分割...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古隆1井中晚奥陶世处于台缘斜坡带,地层发育齐全,奥陶系划分为3统5组,自上而下为却尔却克组、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鹰山组与蓬莱坝组.在恰尔巴克组及一间房组分别获得了Pygouds anserinus与P.serra牙形石带,依此将中上奥陶统界线划在5875 m,两统之间不存在任何地层缺失或不整合面.认为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十多年来全球和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在前人所积累的大量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近年来的研究 ,厘定了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系统 ,建议分别以吉林浑江大阳岔 (或江西武宁或湖北宜昌黄花场 )、湖北宜昌黄花场、浙江常山黄泥塘、新疆柯坪大湾沟和湖北远安苟家垭剖面为界线层型 ,将中国奥陶系自下而上划分为 :新厂阶 (或特马豆克阶 )、道保湾阶、大湾阶、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为了客观反应我国奥陶系的特点 ,同时便于与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对比 ,建议将上述各个阶底界的的界线依次划在 R.taojiangensis( =R.praeparabola) / H .simplex、 O.communis、 B.triangularis/ T.laevis、 U.austrodentatus、 N .gracilis和 N ankinolithus带的底部 ;中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之间的界线分别定在道保湾阶 /大湾阶和达瑞维尔阶 /艾家山阶之间。建议下志留统最下部两个年代地层单位——龙马溪阶和大中坝阶——以湖北宜昌王家湾剖面为界线层型 ,分别以 A.ascensus和 D .triangulatus的首现为划分标志。对每一个阶的命名、含义、界线层型剖面的岩性特征、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与全球相关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和点 ( GSSP)的对比 ,以及与过去曾经建议或使用过?  相似文献   

11.
南海西北陆架的海相更新统下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生物事件的观点论述和探讨了上新统一更新统界线在南海北部的划分。南海北部陆架有跨越上新统一更新统界线的海相地层,其中莺歌海一琼东南盆地的海相第四系厚达2000m左右,是我国除台湾省外研究海相更新统下界的最佳地点。该盆地钻孔中的浮游有孔虫与钙质超微化石群的垂向序列,与意大利Vrica上新统一更新统界线国际层型剖面可以对比,得出1.64Ma的界线值,但在界线上下岩性和化石群均无明显变化,难以在实践中使用。相反,界线下的Globorotalia multicamerata sensu lato末现面上下,浮游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的比例和壳体保存状况发生剧变,地震剖面上亦显示下削上超的接触关系,代表着大约2.00—2.50Ma前一个重要的沉积间断面,此面还可追索到珠江口盆地和北部湾盆地。西太平洋等地海相地层中与此期相应也有明显的沉积环境变化。为此,建议以此面作为划分南海北部上新统一更新统的界线。  相似文献   

12.
黔西南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的精确测定是进行区域地层年表和国际地层委员会全球标准年表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地层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理想候选剖面 ,其临界层位的玻屑凝灰岩为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岩性标志。应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二次离子探针质谱对玻屑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 U- Pb年代学分析 ,结果为 2 39.0± 2 .9Ma(2σ)。这是首次直接从界线层位准确测定的下—中三叠统界线的锆石 U - Pb同位素年龄。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界线剖面地层连续 ,牙形石分带清楚 ,临界层位发育区域上分布较为稳定的玻屑凝灰岩 ,是极好的区域等时标志层。这一剖面有望成为国际下—中三叠统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宜昌黄花场(扬子地台中部)大湾组剖面和重庆城口(扬子地台北部)的湄潭组剖面笔石动物群特征的分析,结合江西崇义地区(盆地相)、江南过渡带笔石动物群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相分异的现象,并探讨了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和牙形石的相互关系。认为宜昌黄花场剖面完全具备建立全球下/中奥陶统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的条件,牙形石B.triangularis的首次出现(FAD)是良好的界线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4.
在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基础上,笔者选择了华南地区奥陶系台地相、盆地相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相等不同沉积相区5条典型地层剖面,开展了华南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图形对比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华南奥陶系下/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笔石动物群的延限和不同相区笔石动物群的精确对比关系,为开展不同相区之间地层的精确对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从国际上已有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建立了奥陶系87Sr/ 86Sr比值 年龄数据库。利用塔里木盆地塔中 12井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确定了该井中、上奥陶统和中、下奥陶统的界线,两个界线分别位于井深 5 12 0m( 87Sr/ 86Sr≈ 0.70 88,年龄为 4 6 5Ma)和 4 880m处 ( 87Sr/ 86Sr≈ 0.70 82,年龄为 4 5 5Ma),中、上奥陶统的界线为本文首次确定,中、下奥陶统的界线与前人利用牙形石资料确定的界线一致。塔中 12井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说明,尽管构造运动造成的盆地抬升和近地表的大气水作用影响了上奥陶统顶部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但塔中 12井奥陶系与上覆地层的关系基本上是连续的,奥陶系顶界的井深在 4 6 5 0m附近 ( 87Sr/ 86Sr≈ 0.70 79,年龄为4 35Ma)。  相似文献   

16.
湘中地区重晶石矿赋存具有一定的层位:计有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小烟溪组、中寒武统探溪组、上寒武统田家坪组、下奥陶统白水溪组、中奥陶统烟溪组、上奥陶统天马山组、上泥盆统余田桥组等8个含矿层位。它们在区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中多有Ba元素异常和溪流重晶石矿物异常,其矿床(点)都分布在含矿岩系的层位内或其上下,属沉积型或层控型矿床,均可与省内外对比。这一综合性的研究成果,为在湘中普查重晶石矿床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来全球和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前人所积累的大量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厘定了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系统,建议分别以吉林浑江大阳岔(或江西武宁或湖北宜昌黄花场)、湖北宜昌黄花场、浙江常山黄泥塘、新疆柯坪大湾沟和湖北远安苟家垭剖面为界线层型,将中国奥陶系自下而上划分为:新厂阶(或特马豆克阶)、道保湾阶、大湾阶、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为了客观反应我国奥陶系的特点,同时便于与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对比,建议将上述各个阶底界的的界线依次划在R.taoyiangensis(=R.praeparabola)/H.simplex、O.commums、B.triangularis/T.laevis、U.austrodentatus、N.gracilis和Nankinolithus带的底部;中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之间的界线分别定在道保湾阶/大湾阶和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之间.建议下志留统最下部两个年代地层单位--龙马溪阶和大中坝阶--以湖北宜昌王家湾剖面为界线层型,分别以A.ascensus和D.triangulatus的首现为划分标志.对每一个阶的命名、含义、界线层型剖面的岩性特征、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与全球相关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和点(GSSP)的对比,以及与过去曾经建议或使用过的有关年代地层单位或名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和说明,并按所划分的年代地层单位序列,依次指出了与上述各个阶时代相当的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新厂阶(或特马豆克阶)的区域性界线层型剖面究竟定在何处,道保湾阶的命名、层型剖面和界线标志问题,以及钱塘江阶界线标志和精确对比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是中国南方海相4套主力区域烃源岩之一,有关它形成与发育环境的研究是南方海相油气成藏理论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选择中上扬子南缘2条代表性剖面,对上奥陶统-下志留统沉积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提取其中对沉积古环境有指示意义的地化指标,对该段地层的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研究表明,优质烃源岩段主要集中在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V/(V+Ni)、Ni/Co、Ceanom、δEu和δ13Corg等地球化学指标与有机碳含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些指标的异常均表明优质烃源岩发育于缺氧环境.而龙马溪组上部地层的有机碳含量较低,各种地球化学指标也显示,此时缺氧环境遭到了破坏,这与当时的沉积环境多为高能环境、不利于烃源岩发育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金少荣 《贵州地质》1996,13(3):213-219
根据所获的丰富的牙形资料,较系统地将黔北地区上寒武统顶部及下奥陶统底部建立了四个可进行区域性对比的牙形石带,把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界线控制在M.S带与C.P带之间18.29m的范围之内,这是我省目前已知的寒武,奥陶系界线控制的最短距离资料,为准确划定黔北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界线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奥陶系的研究简史及其分统沿革中国奥陶系的研究,已有相当历史。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调查长江三峡地质后,即创立艾家山系,并提出了艾家山系属于中奥陶统或上奥陶统的最底部。当时艾家山系包括下部扬子贝层、上部宝塔石灰岩。在艾家山系以下的地层、称宜昌石灰岩,定为下奥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