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萨雷.贝卡里亚是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在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他所提出的罪刑法定、罪刑相称、刑罚人道主义原则成为近代刑法的基本原则;他所主张的客观主义的犯罪论、双重预防的刑罚目的观和实现刑罚有效的刑罚及时性、公开性、确定性原则以及他所倡导的死刑废除论对后世刑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犯罪与刑罚》建构了宏大的刑事法律思想体系,其三大公理性原则——一罪刑法定、罪刑均衡、刑罚人道主义,已是现代刑法学的基础,并被一代又一代的刑法学人传诵和称道。但反思《论犯罪与刑罚》,其社会契约的假定、对文字的迷信、对统治阶级的妥协和保守以及对公民本身力量的忽视,使他的刑法思想大厦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根基。  相似文献   

3.
边沁的功利主义刑法思想在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功利主义刑罚思想,对近现代刑罚思潮影响极大。本文从剖析边沁功利主义刑罚思想的根源入手,探讨边沁关于刑罚思想产生的根源——即功利主义刑法理念,通过对刑罚的目的,刑罚的适用,犯罪补偿以及死刑存废等刑罚理论的探讨,从而为我国刑法改革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4.
产生于罪刑擅断背景下的刑事古典学派主张罪刑均衡原则,产生于犯罪现象高涨背景下的刑事实证学派主张刑罚个别化原则。当前世界各国的刑罚适用原则是罪刑均衡和刑罚个别化的统一,我国的刑罚适用原则也是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是否存在、是否承认刑罚个别化原则,是当今刑法理论界争论激烈而尚无定论的问题。本从刑罚个别化与已为我国立法所确认的罪刑相适应二的关系入手,论述刑罚个别化至今依然是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刑法学是以犯罪为中心展开的理论体系:犯罪被认为是整个刑法学的基石.也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重心;罪刑关系被认为是刑法学的“主轴”,犯罪在罪刑关系中处于基础的、主导的地位,刑罚是犯罪的后果,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体系在当代已陷于“危机”:犯罪概念的实质内涵迄今不能有效确定.意味着整个刑法学建立在“沙滩”之上;罪刑关系也难以担当整个刑法学的理论框架,无法统摄与支撑整个理论体系内容:犯罪在罪刑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也被动摇,刑罚的主导性凸显。刑罚(或刑罚权)才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中心。“犯罪中心论”体系应当向“刑罚中心论”体系演变。  相似文献   

7.
刑罚人道主义作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针对西方封建社会的残酷刑罚、罪刑擅断而提出的,笔者阐述了刑罚人道主义的内涵及其在立法中的体现。新刑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刑罚人道主义原则,但在刑事立法中却有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代刑事古典派的代表人物贝卡利严亚在受卢梭等人思想的影响下,写就了他的巨作《论犯罪与刑罚》,本对该中的刑罚权的根据,犯罪的概念,分类,刑罚的目的,种类,适用刑罚的原则;刑罚的精确性,及时性,预防犯罪等内容,作一疏理和分析,认为贝氏仅以被协的反映论解释犯罪的原因是不够的,犯罪是有个长期,渐进而又复杂的演变过程的,它不是简单地在特定情境下趋利避害所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9.
重刑主义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它破坏了罪刑内在的比例关系,违背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不仅不利于罪犯的改造以及人心归顺,浪费了不必要的司法资源,而且还不利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我国刑法的国际化进程,不符合世界刑法发展的趋势。刑罚轻缓化的必要性表现在它是刑法谦抑性、刑法人道性、刑罚功能有效性和有限性、刑罚效益性以及刑法国际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上单位犯罪应该是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犯罪形式,但是我国的刑法就单位犯罪刑罚适用方面并没有做出与单位犯罪相适应的特别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罪时只能适用自然人犯罪的相关规定,这显然是不利于更好地预防和惩罚单位犯罪。本文从单位犯罪刑罚适用中的实体问题、处罚原则和程序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进程,为司法实践提供法律参考。  相似文献   

11.
罪刑法定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现代刑法两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遵循的是严格规则主义,而刑罚个别化原则则要求司法的自由裁量权,这两大原则本质上是相互对立的。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两大原则逐渐出现折衷调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罪刑法定原则吸收刑罚个别比原则的合理因素,由绝对走向相对,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在罪刑法定框架内的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12.
法人犯罪在现代刑法中成为人们急论的焦点。法人到底有犯罪能力,法人的处罚能否达到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法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及基根据一直是刑法学界争论的核心问题。本立足于我国刑法对犯罪的立法承认,力求解决人犯罪的两罚制根据问题。该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协调两罚与责任主义的关系。从该问题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言,正确解决人犯罪的两罚制根据,将为司法中正确地认定和处罚犯人犯罪情况下的犯罪主体,做到罪刑相适应,提供一个有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二十多年的刑法解释实践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能适用于刑法解释实践,本应由刑法规定的犯罪问题和刑罚问题,却由司法解释替代了,刑法赖以支撑的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解释中成为一纸空,刑法作为国家重要基本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本就上述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4.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法律常识教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以及对构成犯罪的行为如何处罚,必须由刑法预先规定。也就是说,只有法律才能规定犯罪与刑罚,只要法律没有规定,便不  相似文献   

15.
高虹  刘涛 《学周刊C版》2013,(4):10-11
随着新刑法的实施,渎职罪刑事立法表现出来的不足越来越明显,突出地反映在渎职罪罪过形式有失妥当、"徇私"犯罪刑罚种类单一、渎职犯罪刑罚态度前后混乱。因此,渎职罪罪过形式明晰化、徇私犯罪刑罚种类多样化、罪刑处断协调化,是我国现行渎职罪刑事立法完善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叶亚杰 《天中学刊》2009,24(4):46-49
只有在具有不得不使用刑罚进行处罚的法益侵害或者威胁的时候,才可以将行为人的行为作为犯罪,动用刑罚手段进行制裁,这是刑法谦抑原则的本质体现.谦抑原则要求在司法实践中把一些行为进行非犯罪化、非刑罚化、轻刑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角度探讨中国修订后的《刑法》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规定,通过从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彻底废除类推制度、从旧兼从轻原则、限制法院自由裁量权、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要件科学化、“责之法定”、“刑之法定”等七个方面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不得已原则执基民众立场,载荷常识、常理、常情,依托人权保障,从刑法当为的内容追根溯源网络犯罪的刑罚边界,洞彻网络犯罪乃主观罪过支配的内在乾坤,揭示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同宗同源的实质意蕴,统一网络犯罪在秩序与人权、主观与客观、虚拟与现实、实害与风险之间的共识。刑法不得已原则以公众意愿考量他法是否能够有效调整以及不予刑法调整,相应的法律制度是否会崩溃,探寻区分赋值、刑事和解在网络犯罪之罪与非罪和缓连接中的不得已运用。在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的科予上,不得已原则又以公众情感直观测量刑量,并在相应的罪名之间以刑制罪,确保网络犯罪刑罚边界之适正性。  相似文献   

19.
一、犯罪的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含义“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即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具有严重危害性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 ,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具有刑罚当罚性。”[1] (P 75) 上述关于犯罪的“三特征说”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已成为犯罪特征的通说 ,笔者对此也无异议。但如何理解犯罪的三特征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如何理解应受刑罚惩罚性特征的含义及其在犯罪三特征中的地位 ,笔者认为通说中的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刑法学》[1] (P .79- 80 ) 、《刑法》[2 ]…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角度探讨中国修订后的<刑法>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规定,通过从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彻底废除类推制度、从旧兼从轻原则、限制法院自由裁量权、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要件科学化、"责之法定"、"刑之法定"等七个方面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