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常成人眶尖的CT和MRI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明确CT和RI检查对眶尖正常结构的显示能力和正常表现。方法:对40例正常成人分别进行研究,20例行CT检查,常规行横断及冠状位扫描,20例行MRI检查,MRI检查行横断、冠状及斜矢状位扫描,常规T1WI、T2WI序列。结果:HRCT显示眶尖骨性结构及交通清晰;常规CT及MRI显示眶尖内结构;①视神经:100%显示,其中MRI27.5%可区分视神经和蛛网膜下腔。②MRI冠状位动眼神经显示率85%,鼻睫神经22.5%,外展神经22.5%,额神经、泪腺神经及滑车神经未显示。CT不能显示上述神经。③CT显示眼动脉95%,显示眼上静脉70%。MRI显示上述结构分别为95%、47.5%、。④显示总腱环及眼外肌以冠状位为佳。总腱环只能在MRI显示,显示率达85%,眼外肌中,上斜肌显示率CT为80%,MRI为95%,其余眼外肌均100%显示。⑤眶尖脂肪分布:肌锥内脂肪均显示,肌锥外脂肪CT显示率为85%,MRI显示率为100%,眶上裂区脂肪CT为45%,MRI为77.5%。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眶尖骨性构成,常规CT及MRI检查也能显示眶尖内重要解剖结构,以MRI更优。对眶尖内神经及总腱环与眼外肌起始部观察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64排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例视神经损伤患者行层厚0.625mm,间距0.625mm的视神经横轴位64排CT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层厚1mm,间距1mm的轴位、准矢状位及冠状位,对视神经损伤的CT表现进行联合分析。结果 64排CT轴位显示视神经损伤125例,准矢状面显示视神经损伤123例,冠状面显示视神经损伤121例。合并眼眶壁骨折169例,视神经管骨折97例,眼外肌损伤157例,眼球破裂87例,异物残留74例,球后积血36例。结论 64排CT检查可清楚的显示视神经损伤的部位及影像特征,进行准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可提高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正常人眶尖的CT和MRI检查图像,探讨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2例正常成人眶尖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CT进行横断及冠状位扫描,MRI进行横断、冠状及斜矢状位扫描。结果眶尖骨性结构可以通过高分辨率CT清晰显示;其他结构比如视神经、动眼神经、眼动脉、总腱环及眼外肌、脂肪分布等通过常规CT及MRI全部或者部分显示。结论高分辨率CT可对眶尖骨性构成清晰显示,眶尖其他部位采用CT及MRI扫描可以全部或者部分显示,其中以MRI显示效果更好。研究正常人眶尖的CT和MRI检查图像对疾病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骨折软组织损伤的多排螺旋CT诊断。方法:对93例眼眶爆裂骨折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层厚1.5 mm,层距1.5 mm,眼眶区靶扫描,骨算法、软组织算法多层面重建成像,分析眼眶爆裂骨折软组织损伤的CT表现。结果:93例眼眶爆裂骨折中,眶壁纸样凹陷性骨折54例,内直肌肿胀增粗34例,内直肌嵌顿17例,下直肌嵌顿2例,下直肌增粗3例,眶内脂肪疝入63例,眶內积气57例,筛窦积液70例,上颌窦积液17例,球内、球后出血7例,嵌顿脂肪出血、粘连9例。视神经增粗4例,眼球内陷12例。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能够提高眶壁骨折诊断率,能准确显示眼眶爆裂骨折、软组织、副鼻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 CT、MRI在 Graves眼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经临床和 (或 )实验室检查诊断 Graves眼病的 CT扫描、MRI等临床资料。结果 :眼球突出 2 9例 ,眼外肌肿胀 36例、眶尖眼外肌增厚 14例 ,视神经增粗 6例、眼上静脉扩张 2例、泪腺肿大 1例。结论 :CT、MRI检查可做为Graves眼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强 《黑龙江医学》2013,37(7):569-570
目的 探讨眼眶外伤的CT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95例眼眶外伤均行眼眶横断面CT扫描,其中190例加做冠状面CT扫描检查.结果 眼眶内壁骨折198例,外壁骨折33例,上壁骨折24例,下壁骨折74例.眶内壁合并眶下壁骨折29例.视神经管内壁骨折16例;外壁骨折3例;上壁骨折8例;下壁骨折7例;内壁合并上壁骨折2例.眼球破裂伤41例;前房间隙减小6例;晶状体密度减低19例,晶状体脱位9例;玻璃体积血11例;眶内脂肪间隙血肿、血管增粗迂曲69例;视神经增粗23例;眼肌完全离断2例,部分离断1例.眶内眼外异物19例;眼内异物41例;眶内及眼内眼睑部异物27例,异物贯穿眼球进入颅内2例.结论 CT检查能清楚显示眼眶骨折及眶内容物的损伤情况,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眼外伤后应及时施行眼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7.
Graves眼病的CT和MRI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MRI和Graves眼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和(或)实验室检查诊断Graves眼病的CT扫描、MRI等临床资料。结果:眼球突出29例,眼外肌肿胀36例、眶尖眼外肌增厚14例,视神经增粗6例,眼上静脉扩张2例、泪腺肿大1例。结论:CT、MRI检查可做为Graves眼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64排CT与1.5TMRI在临床脊柱骨折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随机抽选8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其64排CT与1.5TMRI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CT在诊断脊椎损伤患者确诊为79例患者,确诊率为98.75%;1.5TMR诊断为78例患者,确诊率为97.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CT与1.5TMRI作为脊柱骨折诊断的重要手段,有着各自特点,但1.5TMRI检查更全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间80例(89只眼)IOIP患者CT及MR/资料,总结IOIP的影像学特征。结果①肌炎型IOIP:多条眼外肌受累18只眼,单条7只眼,16只眼(66.7%),同时累及肌腹和肌腱。眼外肌受累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外、下、内、上直肌。MRI检查呈等T1、略高T2信号。眶内其它组织受累17例,眶外侵犯4例。②肿块型IOIP: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18/21),边界不清楚(15/21)。5例“铸型”征阳性,7例眶尖脂肪影消失。MRI检查呈等T1、等或略高T2信号,信号不均匀。邻近组织受累18例,眶外侵犯3例。③泪腺炎型IOIP:泪腺扁长形肿胀,“铸型”征阳性,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MRI检查呈略高T1,T2信号。邻近组织受累7例。④巩膜炎及视神经炎型IOIP:4例眼环增厚,边缘模糊。其中3例累及视神经眶内段,2例增强后眼环明显强化。1例仅视神经边缘毛糙。邻近组织受累4例。⑤混合型IOIP:融合以上几型表现,呈多样化特征。结论IOIP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但多具有炎性特征,眶内多种组织同时受累而以某一种组织为主。CT扫描可作为IOIP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MRI对IOIP有无颅内受累的显示比CT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眼眶上壁骨膜下血肿的CT、MRI表现,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治疗过程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临床及CT、MRI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为眶上壁下缘梭形或扁平状、弧形类软组织密度灶(其中显示梭形6例,扁平状2例,弧形2例),梭形及扁平状病灶大多为从眶前缘至眶尖,CT值43~67 HU,压迫上直肌及眼球向下移位,眼球均不同程度的突出,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低场MRI主要表现是形态与CT一致,亚急性期血肿多呈双高信号(未做增强扫描),高场MRI各期与颅脑硬膜外血肿的演变进程基本一致.结论:CT可以诊断眶壁骨折及对眶壁骨膜下血肿进行初步诊断,结合MRI可以进一步明确血肿的诊断及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6月间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1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外伤导致视神经受损,其中打架所致5例,剧烈碰撞所致3例,车祸所致3例,其他原因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同时进行MRI检查作为对比资料。结果螺旋CT对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为76.9%,明显高于MRI检查中T1WI序列检出率,与MRI检查中STIR序列的检出率持平,但低于MRI检查中T2WI序列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断中检出率不差于MRI的检出效果,同时能够清楚地显示视神经损伤的部位及影像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眶内炎性假瘤的CT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对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眼内炎性假瘤的CT扫描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眶内炎性假瘤之CT表现主要有眶内局限软组织肿块,眼外肌增粉和眼环增厚,并有球后脂肪间隙模糊和视神经增组等辅助征象。多数病例为几种征象并存。本文对鉴别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孙振平 《当代医学》2014,(12):67-6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颅脑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康平县人民医院110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结果110例患者中,颅骨骨折25例,脑挫裂伤16例,颅内血肿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外伤性气颅10例,外伤性脑梗塞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明确诊断颅脑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对病情评估、临床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眶颅沟通性肿瘤病变的超声、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从而为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准确诊断提供辅助信息.方法 1998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院60例患者,男28例,女32例.发病年龄5~70岁,平均45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CT扫描,MRI普通扫描,其中20例行MRI强化扫描.结果 本组资料影像学检查显示眶颅沟通性肿瘤常有3个沟通渠道.经过视神经管沟通20例,包括视神经胶质瘤8例,CT示肿瘤呈哑铃形,MRI对视神经胶质瘤的显示具有特异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显示双轨征,增强后显示更明显;视网膜母细胞瘤4例,侵犯视交叉及海绵窦,CT表现为含高密度钙化的肿块,视神经增粗.经过眶上裂沟通17例,神经鞘瘤6例,MRI显示T1WI上呈中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不均匀强化,无强化区较具特征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及MRI显示同视神经管沟通途径;特发性眼眶硬化性炎症3例,侵犯同侧海绵窦,MRI显示肿块在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增强.经过眶壁骨质缺损与颅内沟通23例,有皮样囊肿5例,蝶骨脊脑膜瘤4例,泪腺腺样囊性癌6例,眶壁转移瘤8例.CT可较好的显示眶壁骨质的破坏,MRI可较好的显示肿瘤的颅内转移.结论 在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MRI各有特点,综合运用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眼外肌疾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将低温冷冻的固定健康成人眼眶沿标志线以 0 .5cm层厚 ,利用国产 MJ- 346B型电动带锯做连续断层。结果 :观察和测量了正常人眼外肌在眶尖平面至眼球后极 5个连续断面上的宽、厚、横断面积及其与视神经、眶壁的位置关系。结论 :眼外肌的正常位置及此 5个断面上的一些测量值在斜视和眼型 Graves′病的严重并发症 -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CT扫描对Graves眼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Graves眼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7例经临床证实的Graves眼病轴位及冠状位CT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结果  3 7例Graves眼病CT观察 ,Ⅰ度突眼 3 1例 (83 .78% ) ,Ⅱ度突眼 2例 (5 .41% ) ,无突眼 4例 (10 .81% )。双侧眼外肌受累 3 0例 (81.0 8% ) ,单侧眼外肌受累 3例 (8.11% ) ,无眼外肌受累 4例(10 .81% )。其中内直肌增粗 63条 ,下直肌增粗 5 3条 ,上直肌增粗 44条 ,外直肌增粗 3 4条。眶尖密度增高 7侧 ,泪腺增大 5侧 ,视神经增粗 5侧 ,眼睑肿胀 6侧。CT增强检查 2 6例 ,均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可作为Graves眼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并能判断突眼程度及眼外肌受累程度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宗秋升 《当代医学》2009,15(27):62-63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ECT)及三维(3D)重建技术对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者行视神经管高分辨率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对骨折的CT表现进行分析。30例骨折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36例中29只眼视神经管骨折,内壁骨折21只眼,占724%,下壁骨折12只眼,占41.4%。视神经管骨折可分为3型:①管内型(25例);②管外型(6例),又分颅口型和眶口型两个亚型;③混合型(5例)。本组56例中30例有眶壁骨折,占83.3%。结论应用高分辨率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视神经管的结构,对视神经管骨折进行有效的诊断,有助于临床上把握手术时机,及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Spiral CT , SCT)在眼爆炸伤中对眼球内外的损伤及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8例(128眼)爆炸伤患者.SCT常规轴位3mm扫描,其中20例加冠扫,44例加冠状和/或矢状重建,用骨窗和软组织条件分析眼眶骨质和眼球结构,手术64例.结果:眼球破裂伤中眼环一处或多处断裂54只;晶状体膨大密度减低7只,晶状体脱落7只,眼环增厚16只;眼球增大3只,缩小13只;前房加深12只,玻璃体出血13只,视网膜脱离3只;眼部高密度异物81枚.球外损伤眼眶骨折18只,眼肌增厚7只,视神经损伤4只.将眼球损伤的范围和程度SCT表现,结合临床处理将眼球破裂分轻度、中度、重度三型.结论:SCT轴位加冠位及重建技术能明确眼球损伤及眼眶骨折的范围和程度,是眼爆炸伤中最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