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选取《加摹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典型区域图“六排三”和“八排十”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元大都“44步网格”对清代北京城合院建筑的分化以及街坊的构成方式产生的可能影响,并指出这两个区域可看作为元代大型合院建筑向明清小型合院建筑转化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里坊、聚落、院落围合等历史文化脉络的梳理,从中获取灵感进行农村新聚居方式探索。反思当前农村居住困境与问题,提出聚居单元的概念,以陕西关中地区八合院、十合院聚居实例研究为对象,通过建筑围合等空间组织手段,进行新宅院的组合变化,营造院落、塑造弹性边界,以促进邻里交往,探讨院落邻里聚居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4,(1)
合院式住宅是传统所称的四合院,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目前,尽管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风格也日新月异、推成出新,但合院式住宅仍然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底蕴而被人们所关注。合院式住宅的丰富深厚的底蕴,也为今后的建筑提供了发展思路。本文就从合院式住宅概念入于,分析中国传统合院式住宅形式的固化与沿用,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合院住宅作为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住宅,它继承了中国传统合院民居的精髓,形成有别于行列式与点阵式的其他住宅布局形式,为人们提供多样化居住类型的选择。本文通过现代城市合院住宅发展特征及优缺点的分析,总结出它的一些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南方城市合院住宅设计。  相似文献   

5.
肖旻 《华中建筑》2003,21(1):85-93
中国传统单个合院“堂庑式”和“堂厢式”两种类型;合院群有“向心围合式”和“单元重复式”两种类型,以闽粤交界区为中心的从厝式民居现象,反映了古代中原大型聚居建筑的合院类型:向心围合式。  相似文献   

6.
滇西合院式民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性建筑群,汉族文化在云南的传播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合院式民居在云南的发展,也是滇西传统建造技术逐渐进步,在吸取汉族优秀文化乃至建筑技术的同时,日益走向成熟。但是,目前对该类型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点研究不多。该文以斗阁村传统乡土民居为例,在建筑实地测绘基础上,从古村概况、村落格局、建造技术、斗阁村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类型与测绘实例等方面对滇西合院式民居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而从合院式民居在斗阁村的展现形式中剖析出滇西合院式民居建筑发展的规律以及建造特点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关于“院”的本质及文化内涵的追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院”的本质甲:广义地理解,“院”(Courtyard)是什么? 乙:简而言之,“院”即“围合”。比如说,四幢房子沿周边布置,所形成(围合)的就是“院”。“院”这种形态在古今中外的城市和建筑中比比皆是。甲:既然“院”是“围合”,那“围合”又如何理解呢? 乙:“围合”可以“空间”来理解。也就是说,“院”所“围合”的是“空间”。更进一步可以认为,  相似文献   

8.
孔祥娜  黄绳 《华中建筑》2007,25(1):209-211
该文忆读了济南老城区的特征民居院落.作为最普遍的居住建筑,院落式民居经历了千百年的继承与演变.并对济南老城区的民居院落作了总体概述,并系统地归纳论述了特征形制:泉水合院居、递进合院居、园林合院居、楼阁合院居以及中西合璧合院居.最后,还讨论了民居院落的保护与更新,以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正范曾艺术馆以传统的空间的"院"为切入,将院落从物化关系中脱离,继而呈现游目与观想合一,以期达到"得古意而写今心"的意境。"关系的院",首先表现在同时呈现的三种不同的院落形式:建筑底层的"井院"、建筑二层南北穿通的"水院"与"石院"、建筑三层四边围合的"合院"。并在此基础上构架起以井院、水院、石院、合院为主体的叠合的立体院落;"观想的院",以局部关系并置的方式形成时间上的先后呈现,为"游目"式的观想体验提供可能;"意境的院",讲求"计白当黑"  相似文献   

10.
工厂設計院內是采取专业科室的组织形式,还是采取綜合設計科室的形式,我認为应根据设计院的人員、干部、任务等各方面的条件来决定。不論在哪个时期,采取哪种组织形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級人員的作用和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完成国家的任务。一定要追求某种統一的组织形式,我認为是很难的,同时也沒有必要。今年年初,我院(第八設計院)由专业科改为綜合設計室。根据半年来的工作体会,我認为在我院采用綜合設計室优于专业科。首先从领导力量来看,领导分政治领导和业务领导两方面,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割的,而且是以政治领导为主。大家知道,設計是政治、經济、技术三方面的結合物,一个工厂設計得好坏的主要标志就是党的方  相似文献   

11.
庭院空间和居住私密性是合院住宅的主要优势。绿城中式合院产品在继承传统合院空间和形制的同时也做了改变,主要体现在平面设计和立面设计上。了解传统合院的现代演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传统建筑的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建筑空间和形制。  相似文献   

12.
王维仁 《世界建筑》2009,(7):114-118
岭南大学社区学院是设计者继光隆小学之后,在现代高密度的多层建筑中,体验中国传统合院空间关系的系列作品之一。设计以两层长条形单边走廊的块体为基本模块,以交错叠加的方式型塑三度空间多层与多进的序列合院经验,并同时保持传统合院1—2层的空间尺度。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这种交锚叠加的高层合院不但提供传统空间的现代体验,更提供了这个6层高的建筑量体在地面层、2层与4层多个具遮阳效果的合院与平台,以及体量错置后形成的大开口所引进的空气对流,与户外、半户外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平山县中部地区合院民居为对象进行动态研究。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合院民居的原型与变体,分别从建造方式、空间格局和外观样式三方面进行特征解析,阐述类型演化过程中的突变与传承,希望能为当地合院民居未来的保护更新工作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4.
欧阳文 《华中建筑》2002,20(3):72-76
该文以北京川底下古村落为例,在对其合院式民居进行了深入调研,测绘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对比方合院式民居的类型,组合方式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北方山地合院式空间的构成,处理及利用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合院鼻祖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社会历史背景,运用木制模型复原与Sketchup模型建构两种手段,分析评价了合院鼻祖的建构方法,探讨了土宅夯土的新生与传统民居的发展历程,为现代建筑创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合院民居形状的长宽比、建筑密度和院落形态,对陕南集镇合院民居平面格局特征进行了量化的分析和研究,为传统聚落形态研究提供借鉴,也为新农村建设如何更好地延续传统聚落特征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昊 《建筑知识》2013,(12):34-34,37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也越来越浓,而传统的商业空间形式与这种消费文化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形式出现在城市生活中,而合院式商业空间作为其中的一个,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文章首先从合院的空间特性及当代消费文化对商业空间的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合院式商业空间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院式商业空间并对其特点进行阐述,并从设计思路、实施方式、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当代合院式商业空间的设计策略,以期对当代合院式商业空间形态的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崔攀  李异 《四川建筑》2011,31(5):81-84
从传统院落空间来看,可分为合院式和天井式两种基本形态,其中合院式又可细分为二合、三合和四合院三种基本模式。而在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平原乡村酒店现状,文中提出"院落式乡村酒店"这一概念,并认为其主要包括单体和群体院落式两种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19.
陶小明  周晨  刘威 《建筑技术》2021,52(11):1369-1371
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原型,合院在公共建筑创作中也有应用.结合国内一些优秀的案例,归纳梳理合院及其拓扑变异在公共建筑创作中的逻辑表达,为建筑创作的传承与发展方向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合院式民居建筑空间虚实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院式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虚与实是合院民居建筑空间的基本构成规律。合院式民居建筑空间通过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和虚实变化等虚实处理方法,营造出了灵活、自由、含蓄的空间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