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旭东  王倩倩  陈巧巧 《浙江医学》2018,40(16):1827-1829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检测对AFP低水平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3例AFP<200ng/ml的PHC患者(PHC组)、81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及1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GP73、AFP、AFU水平测定。比较单独和联合使用GP73、AFP、AFU3项指标对AFP低水平的PHC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血清GP73、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为PHC>良性组>对照组;在PHC组和良性组AFU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单独检测GP73、AFP、AFU用于低水平PHC辅助诊断的灵敏度依次为:62.3%、43.4%、22.6%,特异度依次为:72.6%、70.0%、66.8%,3者联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40.8%。GP73联合AFP、AFU测定诊断PHC的灵敏度高于单一指标,特异度有所降低。结论血清GP73、AFP、AFU水平检测均可用于AFP低水平PHC的辅助诊断,GP73诊断效能较好,3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杨收平  李海英 《重庆医学》2012,41(27):2880-288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1例PHC患者(PHC组)、3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ELISA法检测GP73水平,并对3组AFP、GP73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PHC组、肝硬化组血清AFP、GP7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HC组AFP和GP73水平较肝硬化组明显增高(P<0.05);GP73检测PH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AFP(P<0.05),而将GP73和AFP联合检测后,其敏感度与单测GP73和AFP比较显著提高(P<0.05)。GP73和AFP联合检测特异度为93.33%。GP73和AFP用于诊断PH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795。结论联合检测AFP和GP73对早期诊断和治疗PHC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健康体检者,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6例乙肝肝硬化及57例原发性肝癌(HBSAg阳性)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GP73和AFP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HBSAg阳性)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GP73和AFP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和0.729,95%置信区间为0.796~0.913和0.650~0.799.GP73的最佳诊断界限值为145 ng/ml,其预测的灵敏度为70.18%,特异度为93.33%.GP73的AUC大于AFP的AUC,两者AU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GP73对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可能优于AFP,可作为一项较好的诊断HCC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变化规律,探讨GP73和甲胎蛋白(Are)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高危人群普查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40例肝硬化、40例肝炎患者的血清GP73、AFP水平,并与6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GP73的含量与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ii4.6、157.5、170.9,P〈O.01),各组血清AFP的含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55.7、392.2、393.1,P均〈O.61)。通过ROC曲线确定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界值:GP73为123.2pg/L,AFP为10.6la,g/L。这两个临界值下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GP73、AFP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64.3%和55.7%,特异度分别为92.1%和91.4%,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可达80%,特异度(90%)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GP73蛋白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具有很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血清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普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敏感、特异、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高尔基体蛋白(GP7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orrcinoma,PHC)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对81例PHC、67例乙型肝炎、89例肝炎肝硬化、15例急性肝炎、45例重型肝炎、30例其他恶性肿瘤疾病和30名健康人的血清GP73进行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相应人群的血清AFP的量,同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以ROC曲线确定诊断PHC的GP73临界值为162.7ng/ml时,GP73检测的敏感性为81.5%,特异性为84.5%;GP73水平与AFP和原发性肝癌癌灶大小无相关性;在AFP值小于400ng/ml患者中,GP73阳性率仍有73.2%(30/41)。结论 GP73对PHC诊断有较好的敏感度,结合AFP检测尤其是对AFP低值的小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与高尔基体蛋白(Golgi glycoprotein,GP73)联合检测对诊断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低浓度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AFP低浓度PHC72例,其他肝病68例,同期体检正常对照组110例,分别检测PIVKA-Ⅱ(ELISA)和GP73(ELISA)、AFP(化学发光法)的血清浓度水平。结果:PIVKA-Ⅱ与GP73联合检测在AFP低浓度PHC的系列试验特异度高达100%,联合试验敏感度达90.2%。结论:单独检测PIVKA-Ⅱ和GP73对AFP低浓度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IVKA-Ⅱ与GP73联合检测可提高AFP低浓度肝癌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GP73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YBR Green qPCR法对103例原发性肝癌(PHC)、13例肝硬化、49例肝炎和5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分析8份正常肝组织和8份肝癌组织的GP7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对7例病理确诊为PHC的肝组织和1例正常肝组织、1例肝硬化肝组织中GP73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和利用电化学发光法血清中AFP水平。结果外周血有核细胞GP73 mRNA含量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13,P=0.055)。肝癌组织GP73mRNA表达量(12.64)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1.00)。GP7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肝组织中GP73少量在肝实质细胞胆小管处表达。肝硬化组织中GP73在肝细胞胞浆中弱阳性表达,但在肝细胞胞浆的两侧靠近胆小管位置呈颗粒状浓集;胆管柱状上皮也呈强阳性着色。PHC患者肝组织GP73在肿瘤细胞胞浆呈强阳性着色,且在胆管上皮细胞靠近腔缘一侧呈深棕色颗粒状分布。肝癌组中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χ^2=62.541,P=0.000)。通过ROC曲线确定诊断肝癌的GP73临界值为113.2μg/L,和AFP的临界值为13.3μg/L时,GP73和AFP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68.0%和56.3%,特异度分别为94.8%和91.8%。结论 PHC患者血清高表达的GP73可能是在癌变的肝细胞胞浆中合成随后分泌入血。血清GP73在诊断PHC时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AFP,且ROC曲线提示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AFP。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logi glycoprotein 73,GP7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lpha-fetoprotein-L3,AFP-L3)对诊断低浓度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AFP<108.0 μg/L)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的价值。方法:收集低浓度AFP PHC患者50例,非肝癌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60例(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各 20 例)及健康对照者40例。用酶联免疫分析定量检测各组人群血清GP73含量,微量离心柱分离 AFP-L3后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总 AFP 和 AFP-L3含量,并计算AFP-L3占总AFP的百分含量;比较各指标不同组间中值。结果:肝癌组GP73含量(105.4 μg/L)明显高于非肝癌的消化系统疾病组(39.7 μg/L)和健康对照组(19.3 μg/L),P均<0.01。AFP-L3(%)在肝癌组(15.6%)明显高于非肝癌的消化系统疾病组(9.5%)和健康对照组(9.4%),P均<0.01。肝癌组GP73和AFP-L3(%)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单项检测中GP73和AFP-L3(%)灵敏度为74.0% 和62.0%;特异性为96.0%和93.0%;准确率为88.7和82.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和0.778。联合检测中GP73或AFP-L3(%)任一阳性诊断灵敏度最高(80.0%),GP73和AFP-L3(%)同时阳性诊断特异性最高(100.0%)。结论:血清GP73和AFP-L3单独诊断低浓度AFP的PHC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较高,可用于AFP 低浓度肝癌的辅助诊断;二者联用可增加 PHC 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32例血清,其中原发性肝癌(PHC)56例、肝硬化33例,慢乙肝患者23例,健康对照2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GP73的表达情况;应用甲胎蛋白异质体亲和吸附离心管洗脱获得AFP-L3,同时化学发光法检测原始血清中总AFP和AFP-L3,计算AFP-L3在总AFP中的比率。结果 PHC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247.05(228.35~287.72)、176.83(159.51~183.98)、152.58(135.19~162.85)、43.00(37.96~52.64)ng/mL,AFP-L3%分别为14.52(12.33~15.28)%、5.68(4.32~7.74)%、4.31(3.57~6.45)%、3.29(2.60~4.25)%。PHC组GP73和AFP-L3%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1);GP73和AFP-L3%用于诊断PH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828,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87.60 ng/mL、9.98%,此时的敏感度分别为69.6%、64.3%,特异度分别为86.8%、96.1%。二者联合诊断PHC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5.5%。结论 GP73和AFP-L3%均可作为诊断PHC的血清标记物,二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提高PH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浙东地区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特点,以及与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表达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78例AFP阴性PHC和146例AFP阳性PHC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AFP阴性和AFP阳性PHC患者在性别、年龄、肝门或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而在Child-Pugh分级、乙肝表面抗原(HBs Ag)表达、肿瘤形态、肿瘤个数、肿瘤大小、腹水、肝硬化、癌栓及TNM分级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AFP阴性患者血清GP73浓度和GP73阳性率均低于AFP阳性者(均<0.05),但有52.56%(41/78)的AFP阴性PHC患者血清GP73阳性。结论 AFP阴性肝癌较AFP阳性者有较好的肝脏背景和较小的肿瘤负荷,但两者的肝癌转移情况相仿;血清GP73检测对于AFP阴性肝癌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异常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9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共110例,根据患者疾病分为PHC组50例、慢性肝炎组20例、肝硬化组20、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其他肿瘤组)20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GP73、DCP、GPC-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水平。评价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早期PHC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血清GP73、DCP、GPC-3和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DCP、GPC-3和AFP诊断早期PHC的曲线下面积(AUG)分别为0.824〔95%CI(0.735,0.912)〕、0.640〔95%CI(0.533,0.746)〕、0.635〔95%CI(0.527,0.743)〕和0.668〔95%CI(0.564,0.773)〕。将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其他肿瘤组及对照组合并为非PHC组,与PHC组进行比较:单项检测以GP73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以GPC-3特异度最高;联合检测以GP73/AFP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系列试验中GP73与其他任何一项或几项指标联合的特异度均可达100.0%。结论单独检测GP73对早期PHC诊断价值优于AFP,单独检测DCP或GPC-3对早期PHC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与AFP相当,GP73、DCP、GPC-3和AFP联合检测对早期PHC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根据临床实际选择不同的项目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作为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PHC患者血清GP73及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水平,以肝硬化患者组及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GP73与AFP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二者对PHC的诊断价值;对于PHC患者,进一步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HC组中血清GP73的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PHC患者血清GP73与AF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6567,P<0.01)。血清GP73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95%置信区间为0.916~0.986;其诊断灵敏度为66.7%,特异性为93.3%;血清AFP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为0.898,95%置信区间为0.843~0.953;其诊断灵敏度为70.6%,特异性为89.3%。病变累及大小≥3 cm的PHC患者血清GP73含量明显高于病变累及大小<3 cm的患者(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的患者血清GP73含量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的患者(P<0.05);而PHC患者血清GP73水平与年龄、性别及病理分级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作为新的血清标志物,GP73与AFP一样,可用于PHC诊断,并且对于PHC病情分析、恶性程度判断乃至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方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对40例PHC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GP73与AFP进行测定。结果 PHC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者(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结论 GP73为诊断PHC较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Dickkopf-1(DKK-1)蛋白、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水平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HCC患者为HCC组、76例肝细胞腺瘤患者为良性肿瘤组、7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AFP、DKK-1蛋白、GP73水平。分析血清AFP、DKK-1蛋白、GP73水平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HCC组血清AFP、DKK-1蛋白、GP73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对照组,良性肿瘤组血清AFP、DKK-1蛋白、GP7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检出HCC 63例,DKK-1蛋白检出HCC 72例,GP73检出HCC 80例,联合检测检出HCC 103例;血清AFP、DKK-1蛋白、GP73水平联合检测HCC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患者血清AFP、DKK-1蛋白、GP73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HCC可提高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为HCC诊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2年7月武汉钢铁(集团)第二职工医院PHC患者76例(PHC组)、肝硬化患者53例(肝硬化组)和正常人群50例(对照组),采用酶偶联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GP73、AFP检测,分析两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PHC中的价值。结果①PHC组患者血清GP73[(208.3±53.6)μg/L]AFP[(871.2±497.6)μg/g/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74.8±26.4)、(91.7±68.5)μg/L]±11对照组[(31.6±7.7)、(12.7±7.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HC组患者血清GP73和AFP阳性检出率[81.6%(62/76)、63.2%(48/76)1分别高于肝硬化组[15.1%(8/53)、17.0%(9/53)]和对照组[0.0%(0/50)、0.0%(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检测对PHC诊断灵敏度[96.1%(73/76)]高于GP73和AFP单项检测[81.6%(62/76)、63.2%(4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检测的特异性与单项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C患者血清中GP73和AFP水平较高.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对PHC早期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侯飞 《医学综述》2012,18(17):2919-292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检测对于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癌(38例)、肝脏良性疾病(40例)及健康体检者(40例)血清中AFP、AFP-L3及GP73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患者组血清中的AFP、AFP-L3及GP73含量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优于单独检测,分别为91.38%、88.56%。结论联合检测AFP、AFP-L3及GP73对于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尔基体蛋白73(GP73)、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肝硬化、慢性乙肝及其他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水平,评价GP73、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取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乙肝和其他肿瘤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分别检测GP73、AFP含量。结果①原发性肝癌组的GP73、AFP浓度水平要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其他肿瘤组和正常健康人组,各组GP7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84,P<0.05),原发性肝癌组GP73含量与其余各组用LSD法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GP73诊断PHC的敏感性为76.6%,高于AFP的敏感性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2, P<0.05)。③GP73和AFP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性为90.6%,高于GP73单项诊断PHC的敏感性为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4, P<0.05),也高于AFP的单项诊断PHC的敏感性59.4%,差异统计学意义(x2=16.667, P<0.05)。结论①GP7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新的血清标志物。②GP7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优于AFP。③GP73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敏感性,特别是对AFP阴性的PHC患者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方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对40例PHC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GP73与AFP进行测定。结果 PHC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者(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结论 GP73为诊断PHC较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早期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肝病患者222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早期HCC组(74例)、晚期HCC组(27例)、肝硬化组(74例)、慢性乙型肝炎组(47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AFP、AFU和GP73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3项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早期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早期HCC组GP73、AFU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在肝癌筛查时,AFP单独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95%CI:0.864~0.936),两项指标联合时GP73和AFP联合诊断的AUC最大[0.925(95%CI:0.889~0.950)],灵敏度最高(95.0%).在鉴别诊断早期HCC与肝硬化时,单独诊断以GP73的AUC最大[0.842(95%CI:0.746~0.879)],特异度最高(86.5%);两项指标联合时GP73和AFU联合诊断的AUC最大[0.901(95%CI:0.788~0.907)].结论 GP73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HCC筛查的诊断效能,GP73和AFU联合诊断能够提高早期HCC诊断效能,对于早期HCC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新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在HCC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HCC者40例为HCC组;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120例为肝病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健康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GP73浓度;同时检测甲胎蛋白(AFP)及α-L-岩藻糖苷酶(AFU)作对比研究.结果 HCC组血清中GP73的表达水平为(399.17 ±264.43) ng/ml,显著高于肝病组的(105.12±67.79) ng/ml和健康组的( 66.51 ±46.2)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AFP、AFU诊断HCC的敏感性分别为89.28%、62.5%和80.7%;特异性分别为87.1%、78.5%和68.7%,GP73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AFP和AFU.结论 GP73是继AFP、AFU之后另一个新的优秀的诊断HCC血清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