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降雨对龙胜县滑坡、崩塌发生的数量与发生当日的降雨量、3日累计降雨量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发现其滑坡、崩塌发生的数量与上述两种降雨量关系曲线图出现2处拐点,拐点处所对应的降雨量值被认为是降雨诱发滑坡、崩塌发生数量产生重大变化时的临界降雨量值(日降雨量60、110mm,3日累计降雨量100、200mm)。以龙胜县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各易发区为基本单元,分别计算各易发区在不同降雨量段下,这两种地质灾害发生的信息量值,再根据信息量值大小,把全县划分出5个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预报时,先将预测的当日降雨量值或3日累积降雨量值归入相应的降雨量段,再采用相应降雨量段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报图来预报不同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是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时空关系,即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新疆地质构造复杂,内外动力作用强烈,是中国地质灾害发育严重的地区之一。基于地质灾害的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成因理论,建立了新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优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指标,依据专家经验,确定各类要素权重,计算地质环境指标值,构建了基于内外动力耦合成因理论的新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乘积范式的显式统计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地质灾害点校验,获得了与实际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较为一致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划分安阳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域、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在大量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分析了安阳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采用了以定性划分为基础的单元网格划分,以信息叠加的方法划出了安阳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并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及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评价和预警预报系统的流程;基于多层体系架构,给出了构建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体系结构;重点研究了构建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关键技术;基于webGIS技术,构建了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原型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评价和预警预报信息的发布;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统的袭扰系数法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方便易行,但往往忽略了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重要影响.在MAP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危险性指数评价模型,将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等各因子的权重指数进行叠加,计算单元的综合危险性指数,以此划分易发区,避免了袭扰系数法存在的局限性,划分结果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6.
在岩溶强发育地区隧道信息化施工过程中,存在涌水涌泥、塌方等地质灾害的高风险,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重大灾难和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本文在高风险岩溶隧道地质灾害综合预警预报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三结合”原则,利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隧道开挖前的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预报,利用监控量测技术对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因大变形而导致的地质灾害事故进行预警,以高风险特长岩溶隧道为例,将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相结合对高风险岩溶隧道地质灾害,如大型塌方、涌水涌泥等地质灾害进行了成功的预报预警,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所采用的灾害预报技术手段和所提出的预警机制及方法及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隧道信息化施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岩溶强发育地区隧道信息化施工过程中,存在涌水涌泥、塌方等地质灾害的高风险,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重大灾难和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本文在高风险岩溶隧道地质灾害综合预警预报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三结合”原则,利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隧道开挖前的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预报,利用监控量测技术对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因大变形而导致的地质灾害事故进行预警,以高风险特长岩溶隧道为例,将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相结合对高风险岩溶隧道地质灾害,如大型塌方、涌水涌泥等地质灾害进行了成功的预报预警,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所采用的灾害预报技术手段和所提出的预警机制及方法及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伊犁州位于新疆西北部,黄土分布范围较广,境内降雨丰沛.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强,黄土滑坡灾害进一步加剧.以新疆伊犁州伊宁县某滑坡密集区域为研究区,在Google Earth平台上采用人工目视方法解译出3424处滑坡.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位置指数(TPI)、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多年平均降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共九个滑坡影响因子,运用信息量法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将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分为极低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采用感受性曲线(ROC)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 表明:信息量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成功率均在80%以上,信息量模型的评价结果较为理想;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内滑坡数量有2660个,占滑坡总数的77.69%,滑坡面积为2.2 km2,占滑坡总面积的60.27%.基于GI S和信息量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可以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分析框架,梳理了ROC曲线对预警指标分类能力的评估和预警模型预报准确性评估两方面的应用情况。认为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在金融危机预警研究中表现出3个优点:ROC曲线可提供结构法而非经验法来选择预警指标;为指标选择与模型评价提供了统一的分析框架;为不同预警模型的等效性检验提供了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是早期区域灾害预警的重要基础。本文以礼州1:50 000的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区域斜坡灾害的发育规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文章选取区域断层、水系、地层岩性等8个因素,基于GIS平台结合逻辑回归(Logistic)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即PCA-Logistic)对区域的斜坡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断层密度和历史灾害密度是影响该区域斜坡灾害发育的主控因素,随着断层密度和灾害点密度的增加,断层距离和水系距离减小,区域斜坡灾害的分布呈现增大趋势;其中斜坡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热水河两岸,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安宁河东侧,低易发区和基本安全区主要分布在安宁河河谷地势平缓区;使用AUC方法检验PCA-Logistic模型和PCA模型的评价结果,检验结果显示2种模型的评价结果都能够准确反应研究区斜坡灾害的发育情况,PCA-Logistic模型的斜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要优于单一PCA模型。本研究可为地质灾害的早期预警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汉江中游任河流域镇巴县幅地质灾害调查及专题研究"项目为依托,基于区域地质环境概况、遥感解译与野外实地考察,研究了镇巴县幅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坡高、坡度、坡形、降雨量、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人类工程活动与灾害点密度9种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评价因子的判断矩阵,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数,对镇巴县幅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和分区。结果表明:(1)镇巴县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滑坡93处,崩塌6处,泥石流4处;(2)地质灾害多发育在坡形为凹凸面坡、坡度为0°~10°、起伏度为0~30 m的斜坡中,且集中分布在河谷两侧的高程为500~800 m的低山区;(3)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分为高、中、低三类,面积分别为62.05、143.43、224.57 km2。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泾洋河流域,占总面积的14.4%。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建立地震灾区应急洪水预报方案的方法,即在划分基本类的基础上,建立每类的应急雨量站和面雨量的回归方程,并提出了时段面雨量计算方法,结合现有的经验预报方案,实现地震灾区洪水预报,用以满足灾后应急洪水预报的需要.该方法不依赖于流域内全部测站的降雨信息,可有效解决灾后流域内雨量站缺测的应急洪水预报问题.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预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金堤河范县水文站以上流域1956 ~ 1995年年面降水及相关的22个气象因子数据,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初步建立了该流域年降水的长期预报数学模型,并用1996~2000年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预报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14.
以G109南环高速望远出口至永宁县迎宾大道段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为研究对象,对黄土高原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及灾害危害程度评估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介绍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评估重点的确定方法,以及对地质灾害现状、预测、综合评估的方法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对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湖南省的气象特点和电源特点,研究该地区夏季持续高温、连续晴天和持续降水等典型气象因素对省网日最大统调负荷的影响.刻画高温累积效应以直观描述持续高温对负荷产生的影响,定义连续晴天数和降水累积滞后效应,用以反映连续晴天和持续降水对小水电出力的影响.通过分析典型气象因素和人们生产生活规律等影响因素,建立基于差分法的多元线性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对近年湖南夏季日最大统调负荷进行模型仿真和实例预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9—2009年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60个县市站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和安庆市探空站逐日资料,研究了中低层不同风向配置下局地降水与大尺度降水场之间的关系,以3种不同预报对象及相应的预报因子分别采用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方法设计6种预报模型对观测资料进行逼近和优化,从而实现空间降尺度.分析对比6种预报模型46站逐日降水量的拟合和预报效果,结果表明:采取相同的预报对象及预报因子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拟合和预报效果上均好于线性回归模型,可见夏季降水场之间以非线性相关为主;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结果同常用的Cressman插值预报相比,能很好地反映出降水的基本分布及局地特征;预报对象为单站降水序列的神经网络模型在以平原、河流为主要地形的区域预报效果较好,预报对象为REOF主成分的神经网络模型则在山地和丘陵地形区域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玉林-铁山港高速公路崩塌和滑坡、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评价区实际情况,选取了12个具体的评价因子,其评判模型的影响因素集U={岩溶塌陷点数,滑坡和崩塌点数,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土体结构,水文特征,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年平均降雨量,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确定了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等级评判集V={轻度,中度,中高度,高度}。运用基于GIS技术的信息量法和MORPAS3.0中信息量计算模块,对研究路段崩塌一滑坡、岩溶塌陷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该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以轻度一中度为主,高度危险区仅在局部发育,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弱一中等。综合评价结果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现状和分布特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祥云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祥云县是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之一。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广为发育,地质灾害已经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投资环境都构成了威胁。通过对区内地质灾害的系统调查与分析,对其按易发性进行了划分。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全区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非易发四个级别共10个亚区,并分别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地质灾害可拓学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将组合确定赋权法应用于可拓学评价模型中,提出了地质灾害评价的一种新方法.以吉林省地质灾害监测资料为依据,利用物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及其关联函数,确定了地质灾害的经典域和节域.实验证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建立了地质灾害可拓学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了符合实际的分区等级.  相似文献   

20.
县级城区电网是电力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县级城网进行科学规划 ,从而提高其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十分必要 .分析了县级城区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采用外推法、灰色模型等预测方法对城区负荷进行预测 ,对几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了影响负荷预测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最终确定符合实际的负荷预测值 ,提出了电网改造的主要途径 ,为县级城网的规划与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