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阐述了空气分级燃烧降低NOx的排放机理及影响分级燃烧NOx生成的主要因素。对某电厂应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及NOx排放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内蒙古乌拉山电厂WGZ410/100—12型锅炉的分级燃烧改造方案及其降低NOx排放效果进行了分析,初步了解分级燃烧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褐煤及其混煤燃烧NOx生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大气中氮氧化物(NOx)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关心的环境保护问题之一。特别是在我国,大型电厂锅炉多燃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煤,因此研究混煤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容量为640MJ/h的煤粉燃烧试验台上,对某电厂燃用的几种褐煤及其混煤的NOx动态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着重考察了氧浓度、煤粉细度、水分、煤粉含氮量以及一二次风比例对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剩氧量对NOx浓度水平影响很大,当其它条件不变时,NOx排放浓度随炉膛出口过剩氧量增大而上升;煤中水分含量的不同,对NOx排放浓度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煤越细,NOx排放浓度越高;随着煤粉含氮量的增加,NOx的排放浓度也在增加;一次风率越大,氮氧化物排放量越大。大型电厂锅炉高效清洁燃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曾小敏 《热力发电》2005,34(1):27-28
对沙角A电厂5号锅炉NOx排放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煤种、燃烧方式、运行工况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低NOx燃烧分级技术是控制NOx排放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林鹏云  罗永浩 《上海电力》2005,18(5):452-455
结合当前国际上燃煤锅炉低NOx燃烧技术研究的主流方向,介绍了空气分段燃烧和气体再燃技术降低NOx排放的原理。对某电厂300MW机组四角切圆燃煤锅炉进行了空气分段低NOx燃烧系统改造,NOx减排效果达42%;对某电厂50MW燃煤锅炉进行石油气再燃实炉改造示范,NOx减排效果可达61%,证实了这两种技术对降低燃煤锅炉NOx排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国家已经制定了大型电站锅炉NOx排放标准,并开始征收NOx排污费。因此,许多电厂面临对燃烧系统进行改造、降低NOx排放问题。论述了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排放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电厂660MW超超临界锅炉的研究,在改变锅炉负荷、运行氧量、SOFA风量和配风方式等情况下,测定锅炉脱硝入口处NOx排放浓度,分析燃烧调整对NOx排放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在额定负荷运行时,氧量3.0%时,NOx排放最低;中负荷500MW运行时,氧量3.3%时,NOx排放最低。燃烧试验煤种时,当煤粉细度R90降低到25%时,NOx排放降低了4.2%;降低一次风量可以使NOx的排放降低;在额定负荷下,缩腰型配风方式NOx排放最低。  相似文献   

7.
大型四角切圆燃烧锅炉NOx排放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5,他引:12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型燃烧电厂锅炉的NOx排放特性日益受到关注,但其排放特性复杂,受煤种,锅炉设计结构,操作参数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对某台600MW四角切圆燃煤电厂锅炉的NOx排放特性进行多工况热态测试的基础上,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自学习特性,建立了大型四角切圆燃烧锅炉NOx排放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根据燃煤特性及各种操作参数准确预报锅炉在不同工况下的NOx排放特性,如结合全局寻优技术,可为大型电厂锅炉通过燃烧调整降低NOx排放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彭芳  李珩 《西北电力技术》2006,34(2):59-60,64
论述了洁净煤发电技术中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技术,详细地分析了氮氧化物(NOx)生成原理,讨论了抑制NOx生成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介绍了常规燃煤电厂锅炉降低NOx 排放的燃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彭芳  李珩 《陕西电力》2006,34(2):59-60
论述了洁净煤发电技术中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技术,详细地分析了氮氧化物(NOx)生成原理,讨论了抑制NOx生成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介绍了常规燃煤电厂锅炉降低NOx排放的燃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电厂运行中NOx排放量过高的问题,通过对NOx生成机制以及电厂实际燃用煤质的分析,采用去除部分卫燃带以及将主燃区内部分三次风移至主燃区上方的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对炉内进行降低NOx排放的改造。利用数值计算软件对改造前后的炉内温度水平、组分分布及NOx生成规律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主燃区内氧量降低,炉内整体温度分布水平下降,缺氧燃烧造成主燃区内还原性气氛增强,有效地抑制了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改造后的试验结果也表明,上移三次风后,炉内NOx生成量显著降低。继续增大上移三次风量的比例,NOx排放浓度持续降低,但飞灰含碳量逐渐升高。综合改造后的试验结果,上移三次风比例为70%时,炉膛出口NOx浓度较改造前降低了40%且对炉内燃烧影响较小,改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对磨煤机的三维几何模型进行了拉格朗日离散相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粒径、旋转分离器不同转速下煤粉颗粒的运动规律。研究了磨煤机内煤颗粒粒径和旋转分离器喉口尺寸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指出通过放大旋转分离器喉口尺寸,在不增加磨煤机压力损失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煤粉分离效率及改善煤粉的细度分布。  相似文献   

12.
结合神华煤的煤质特性以及实际燃烧情况,论述了神华煤在提高电厂经济运行指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阐述了其灰熔点低、易结渣的特性,提出了采用较低的炉膛热负荷、提高一次风速和煤粉细度、改变磨煤机运行方式,以及炉膛吹灰等防止锅炉结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某电厂410 t/h锅炉掺烧褐煤试验期间出现的原煤斗篷煤和制粉系统爆炸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原煤斗下煤口截面积小,原煤斗煤位低,原煤斗附近环境温度低以及起、停制粉系统时延用了磨制烟煤时的操作方法.对此,采取了加装振捣装置、缩短原煤斗的上煤间隔时间、延长磨煤机停止后的吹扫时间等措施,解决了原煤斗篷煤和制粉系统爆炸问题.锅炉褐煤掺烧量达到31.6%,不仅节约了燃料成本,而且缓解了因烟煤紧缺导致机组被迫停运的被动局面,保障了机组的正常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4.
煤粉水分通常使用空气干燥基(空干基)水分Mad来估算。由于煤样制备时其水分随着试样所在环境的空气温度、湿度而变化,导致煤粉水分取值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磨煤机干燥出力的准确计算。通过改变温度、湿度等试验条件,对国内部分发电用煤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不同试验条件下各种煤的Mad变化规律。提出在特定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空干基煤样制备,以获得准确的煤粉水分值。  相似文献   

15.
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排放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6,自引:33,他引:33  
该文对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排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描述了煤中痕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并大致按含量的不同将它们分为4类,即>50μg/g,10-50μg/g,1-10μg/g,<1μg/g;总结了燃烧气体与固体产物中痕量元素的形态、分布与富集特性,包括飞灰中痕量元素的尺寸分布、痕量元素在亚微米级微细颗粒中的富集、易挥发痕量元素的气相排放、煤及燃烧废物中痕量元素的迁徙及浸洗特性等;阐明了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形态转变的机理是高温下蒸发的金属在下游低温区成核或凝结,这些元素与飞灰颗粒一道形成悬浮烟雾,上述已蒸发组分向固态或液态形式的转变决定了痕量元素最终的变形和分布行为;最后,文中简单介绍了痕量元素的控制方法和技术并探讨了痕量元素研究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毅  范典  张红  王智微  葛新  杨东  赖菲 《热力发电》2012,41(6):11-13
分别对某电厂燃煤锅炉炉内的湍流、燃烧及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炉内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合理,但2、3级过热器屏底及炉膛出口处的左右两侧水冷壁会产生结渣。通过变工况模拟分析得出,关闭中间层一次风喷口及其相邻的二次风喷口挡板,既可防止气流刷壁、炉膛出口及侧墙结渣,还可适当分散燃烧器区域的热负荷,降低炉膛出口烟温。  相似文献   

17.
针对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扬州第二发电厂)4×630 MW机组锅炉制粉系统配置的HP型磨煤机排放石子煤量较大的问题,对HP型磨煤机的运行参数、磨煤机出口分离器折向挡板等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将HP型磨煤机排放的石子煤重新掺到给煤中送入MPS型磨煤机进行磨制并送入锅炉掺烧,以有效回收石子煤的热量。此举不仅大大提高了燃煤的利用率,降低了全厂的供电煤耗,而且使得HP型磨煤机排放石子煤的限制减弱,对煤种的适应性更广。  相似文献   

18.
常规墙式燃烧锅炉单层燃尽风布置方式存在燃尽风对整个炉膛横断面的覆盖度较低,燃尽风与烟气混合程度较弱,NOx排放浓度较高的缺陷.为此,以国电蚌埠发电有限公司(蚌埠电厂)一期超临界2×600 MW机组锅炉为例进行燃烧方式改造.结果表明,设置双级燃尽风不仅能够增大燃尽风总量,而且使锅炉NOx排放浓度降低20%左右.同时,由于2层燃尽风喷口错列布置,扩大了气流对炉膛断面的覆盖范围,增强了燃尽风与炉内烟气的混合强度,使未燃尽物在有限的高度内充分燃烧,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9.
印尼煤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火电厂燃用的重要煤种之一.利用热重试验方法对印尼煤单煤及其掺混不同燃烧特性的烟煤后的燃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印尼煤掺混烟煤配比方案,可为印尼煤及其混煤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MPS212中速磨煤机分离器齿轮箱进粉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MPS212中速磨煤机分离器齿轮箱进粉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磨煤机的下架体密封环、磨辊密封、拉杆密封、分离器密封以及6台给煤机密封等多处密封不严,落煤管与分离器中心筒之间、锥斗与分离器中心筒之间大于规定的间隙,分离器油池密封端盖与旋转轴架之间的密封圈、旋转轴架与驱动装置壳体之间的密封圈压实不严、卷边等导致该磨煤机分离器齿轮箱进粉。通过在落煤管与分离器中心筒之间以及锥斗与分离器中心筒之间的间隙处增加密封环,改造分离器齿轮箱密封风管路并更换旋转轴架处密封的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