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改进LeNet-5模型的WHOⅡ/Ⅲ级脑胶质瘤影像自动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8例WHOⅡ级和Ⅲ级胶质瘤患者的MRI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前67例患者作为训练集,后31例患者作为测试集。首先,用深度学习技术及训练集的760张MRI T2WI图像,在卷积神经网络下(LeNet-5模型下)进行训练,模拟影像科医师的判断过程,从而建立了WHOⅡ/Ⅲ级脑胶质瘤影像自动分级系统。然后,对测试集的68张MRI T2WI图像进行临床验证。结果相较于原始LeNet-5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对WHOⅡ/Ⅲ级脑胶质瘤的测试准确率明显提高;当epoch=45时,正确率达到最高,epoch大于45时,趋于不变。同时改进后模型的测试错误个数均减少,总体错误率降低;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对胶质瘤分级的准确率较改进前有提高。结论改进的LeNet-5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识别胶质瘤影像表现的深层特征,提高了胶质瘤影像分级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0T 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肿瘤WHO分级与肿瘤实体感兴趣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各项异性参数(FA)值。结果 WHO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47例、22例、16例;WHO分级Ⅱ级ADC值高于Ⅲ级或Ⅳ级(P均0.05),Ⅲ级ADC值高于Ⅳ级(P0.05);WHO分级Ⅱ级FA值低于Ⅳ级(P0.05),但Ⅱ级与Ⅲ级之间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上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术前治疗方案优化和预后判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次手术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排除因非肿瘤因素死亡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估计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纳入胶质瘤173例,其中WHO Ⅰ级10例,Ⅱ级61例,Ⅲ级53例,Ⅳ级49例;98例术后接受放疗[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61例,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Ⅱ级)37例];60例术后接受化疗(高级别胶质瘤46例,低级别胶质瘤14例)。本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4.0%、42.2%、32.4%;WHO Ⅰ、Ⅱ、Ⅲ、Ⅳ级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2.5%、24.5%、6.1%。分层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放化疗显著影响高级别胶质瘤生存率(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40岁(RR=1.603;P=0.019)、WHO Ⅲ~Ⅳ分级(RR=2.311;P <0.001)、肿瘤未全切(RR=2.108;P <0.001)、术后未放疗(RR=1.652;P=0.008)是影响胶质瘤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组病例的分析结果 提示,发病年龄≤40岁、WHO级别低、肿瘤全切的胶质瘤患者预后好;术后进行放疗可以提高胶质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erGG;包括WHO分级Ⅱ级弥漫性胶质瘤和间变型胶质瘤)异柠檬酸酸脱氢酶(IDH)基因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70例LerGG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MRI T1增强影像,应用影像组学方法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结果170例中,WHO分级Ⅱ级例60例,Ⅲ级110例。从MRI T1增强影像的感兴趣区中共提取了1 595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分析后筛选5个影像组学标签,并构建预测模型,验证集和训练集分析显示模型预测IDH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准确度分别为79%、80%,敏感度分别为81%、88%,特异度分别为75%、66%。结论 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WHO分级Ⅱ~Ⅲ级胶质瘤的IDH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瘤周水肿MRI纹理分析在原发性颅脑淋巴瘤(PCL)和颅内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21例PCL (PCL组)和15例颅内单发转移瘤(转移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使用Fire Voxel软件选取T1WI增强瘤体周围水肿最明显的层面,并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运用软件获取异质性、偏度、峰度及熵值等纹理参数,比较两组各参数间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PCL组与转移瘤组异质性、偏度、峰度及熵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峰度参数鉴别两种疾病的效能较其他参数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将异质性、偏度、峰度及熵值纹理参数联合分析鉴别两种疾病,其鉴别效能有所提高;其中异质性+峰度参数鉴别效能最佳。结论瘤周水肿MRI纹理分析能为鉴别PCL和颅内单发转移瘤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CD105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2~2008年人脑胶质瘤标本152例,其中WHO分级Ⅰ级4例,Ⅱ级32例,Ⅲ级68 例,Ⅳ级48例;取同期颅脑损伤内减压术切除正常脑组织2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EPO及CD105表达。收集2005~2008年人脑胶质瘤标本胶质瘤17例(WHO Ⅱ级6例,Ⅲ~Ⅳ级11例),正常对照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PO mRNA表达变化。术后随访截止2010年4月23日,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生存曲线。结果 胶质瘤EPO表达阳性率(60.5%,92/152)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10%,2/20;P<0.001),胶质瘤EPO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368,P<0.001)。EPO表达阳性组CD105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EPO高表达组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Ⅱ级胶质瘤组EPO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与Ⅲ~Ⅳ级胶质瘤组(P<0.05)。对于高级别(WHO Ⅲ~Ⅳ级)胶质瘤,EPO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高表达组为36个月;EPO低表达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EPO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级别及新生血管正相关;WHO Ⅱ级胶质瘤EPO mRNA在转录水平已上调;WHO Ⅲ~Ⅳ级组胶质瘤EPO表达高者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从2011年8月到2012年9月的3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术前CT和MR影像学报告初步考虑为低级别胶质瘤,均给予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的WHOⅠ级星形细胞瘤2例,WHOⅠ-Ⅱ级的星形细胞瘤的4例,WHOⅡ级的星形细胞瘤12例,WHO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7例,WHOⅡ-Ⅲ的星形细胞瘤4例,仅有胶质细胞增生的2例。结论①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低级别胶质瘤应诊断明确,注意鉴别诊断。②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控制癫痫症状效果较好。③术后给予抗癫痫药物可预防和较少再发作。  相似文献   

8.
大脑胶质瘤病的MRI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瘤病的MRI特点。方法对1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瘤病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以头痛(12/14)和癫痫(7/141为常见,后期多出现严重颅高压征象。MRI提示病灶呈多灶性生长9例,弥漫性生长5例,至少累及2叶脑组织。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为等或高信号灶,轻至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常见肿瘤轻度强化。星形胶质瘤Ⅰ级7例,Ⅱ级5例.少枝胶质瘤Ⅱ级1例.少枝一星形混合胶质瘤Ⅱ级1例。结论大脑胶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通过影像与临床表现的结合,有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联合~(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和~(11)C-蛋氨酸(~(11)C-MET)PET显像对颅内肿胀性脱髓鞘病变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病理学直接证实或内科保守治疗间接证实的14例颅内肿胀性脱髓鞘病变患者和17例胶质瘤患者,采用MRI观察病变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界限,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强化征象(包括环状强化和开环状强化等),占位效应,周围脑水肿,病变中心静脉扩张,胼胝体受累,病变中心坏死,灰质受累情况;~(18)F-FDG PET和~(11)C-MET PET显像对代谢程度进行视觉分析。结果 MRI显示,颅内肿胀性脱髓鞘病变患者占位效应0级8例(8/14)、Ⅰ级4例(4/14)、Ⅱ级1例(1/14)、Ⅲ级1例(1/14),周围脑水肿Ⅰ度12例(12/14)、Ⅱ度2例(2/14);胶质瘤患者占位效应0级2例(2/17)、Ⅰ级6例(6/17)、Ⅱ级7例(7/17)、Ⅲ级2例(2/17),周围脑水肿Ⅰ度7例(7/17)、Ⅱ度10例(10/1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2,0.024)。~(18)F-FDG PET和~(11)C-MET PET显像对颅内肿胀性脱髓鞘病变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182,0.081)。结论 MRI显示的占位效应和周围脑水肿可以用于鉴别诊断颅内肿胀性脱髓鞘疾病与胶质瘤,PET-CT对症状类似胶质瘤的颅内肿胀性脱髓鞘病变无明确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anog基因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50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和7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Nanog的表达。结果 Nanog蛋白在胶质瘤组织WHOⅡ级、Ⅲ级、Ⅳ级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8.3%±9.6%、37.9%±19.0%、53.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18,P=0.000);NanogmRNA的相对含量在胶质瘤组织WHOⅡ级、Ⅲ级、Ⅳ级中分别为0.1824±0.0310、0.3730±0.0961、0.4594±0.0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01,P=0.000),Nanog蛋白和mRNA表达强度随着病理级别增高而升高,而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表达。结论 Nanog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强度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其与肿瘤干细胞关系及其在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WHO Ⅰ、Ⅱ、Ⅲ级脑膜瘤MRI表现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WHO脑膜瘤分级中各级脑膜瘤MRI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Ⅱ级及15例Ⅲ级脑膜瘤MRI表现,并与51例Ⅰ级脑膜瘤MRI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Ⅰ级脑膜瘤大部分为类球型,少数为分叶状,Ⅱ级脑膜瘤中分叶状所占比率较Ⅰ级脑膜瘤高,Ⅲ级脑膜瘤中绝大部分为分叶状,少数为类球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0)。Ⅰ、Ⅱ、Ⅲ级脑膜瘤肿瘤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0)。Ⅰ、Ⅱ、Ⅲ级脑膜瘤MRI信号不均匀者所占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0),不均匀强化所占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硬膜尾征在Ⅰ、Ⅱ、Ⅲ级脑膜瘤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Ⅰ、Ⅱ、Ⅲ级脑膜瘤黑环征不完整或无黑环征者所占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2)。瘤周囊肿及瘤周水肿的发生率在各级脑膜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脑膜瘤MRI表现,脑膜瘤形状,MRI信号均匀程度,强化均匀程度可作为脑膜瘤分级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纹理分析肿瘤瘤周水肿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原发性脑淋巴瘤(PBL)的价值。方法搜集22例胶质母细胞瘤病人(胶质母细胞瘤组)和21例PBL病人(PBL组)。所有病人术前行MRI平扫、增强扫描。T1WI增强图像上,使用FireVoxel软件手动勾画肿瘤瘤周水肿最明显层面上的感兴趣区(ROI),测量两组纹理参数(特征向量、异质性、偏度、峰度、熵值)并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纹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组的异质性、熵值、峰度纹理参数与PB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参数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中,熵值AUC (0.903)优于峰度AUC (0.859)及异质性AUC (0.729),当熵值参数Cut-off点取3.883时,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PBL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86.4%、86.0%。结论纹理分析肿瘤瘤周水肿可以为胶质母细胞瘤和PBL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生长、侵润、转移、复发的关系及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拟为手术治疗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率。结果对照脑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阴性;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率依次为WHOⅣ级100%(6/6)、WHOⅢ级94.44%(17/18)、WHOⅡ级62.50%(10/16)和WHOⅠ级42.86%(3/7);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率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s=0.589,P=0.000);WHOⅢ-Ⅵ级与WHO I-Ⅱ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3.239,P=0.000)。结论胶质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和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提示,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胶质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正常脑组织和73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其中WHO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R蛋白及AR 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间AR表达差异。结果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AR蛋白阳性率和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胶质瘤WHO分级与AR阳性细胞率呈显著正相关(m=0.584,P〈0.001),胶质瘤WHO分级与AR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885,P〈0.001)。结论AR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提示AR可能在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人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5~2017年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的胶质瘤标本124例,其中WHO Ⅰ级9例,Ⅱ级28例,Ⅲ级34例,Ⅳ级53例。术前2~3 d采取静脉血,通过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β2-MG含量;并使用石蜡包埋的胶质瘤组织分别通过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WHO Ⅳ级胶质瘤病人血清β2-M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级别(WHO Ⅰ~Ⅲ级)胶质瘤(P<0.05)。IDH1突变型胶质瘤病人血清β2-MG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病人(P<0.05)。MGMT甲基化胶质瘤病人血清β2-MG含量与非甲基化病人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β2-MG含量对于WHO Ⅳ级胶质瘤与其他级别件胶质瘤的鉴别以及IDH1突变与野生型的鉴别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ADAMTS9-AS2(lncRNA-ADAMTS9-AS2)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胶质瘤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神经胶质瘤57例(WHO Ⅰ~Ⅱ级27例,Ⅲ~Ⅳ级30例)。应用qRT-PCR法分别检测神经胶质瘤组织以及瘤旁正常脑组织lncRNA-ADAMTS9-AS2的表达水平。所有入选病人术后均进行5年随访或直到死亡,根据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采用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风险因素。结果 与瘤旁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lncRNA-ADAMTS9-AS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而且,高级别(WHO Ⅲ~Ⅳ级)胶质瘤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低级别(WHOⅠ~Ⅱ级)胶质瘤(P<0.05)。57例中,lncRNA-ADAMTS9-AS2呈低表达31例(低表达组),高表达26例(高表达组)。57例中,死亡30例,其中低表达组21例(67.7%),高表达组10例(38.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表达组病人生存时间较高表达组明显缩短(P<0.05)。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lncRNA-ADAMTS9-AS2低表达是预测胶质瘤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HR=2.413;95% CI 1.462~4.421;P=0.004)。结论 lncRNA-ADAMTS9-AS2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下调,其可作为胶质瘤病人预后不良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NEAT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65例脑胶质瘤标本及同期因颅脑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27例。65例胶质瘤中,WHO Ⅰ~Ⅱ级26例,Ⅲ~Ⅳ级39例。根据胶质瘤组织lncRNA NEAT1表达水平,将65例胶质瘤分成lncRNA NEAT1高表达组(n=38)和低表达组(n=27)。应用RT-PCR检测lncRNA NEAT1的表达水平,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ncRNA NEAT1的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关系。结果 胶质瘤组织lncRNA NEAT1的表达水平(2.893±0.296)显著高于正常人脑组织(1.000±0.297;P=0.001)。WHO Ⅰ~Ⅱ级胶质瘤lncRNA NEAT1的表达水平(2.160±0.270)显著低于WHO Ⅲ~Ⅳ级胶质瘤(3.627±0.312;P=0.005)。lncRNA NEAT1高表达组病人术后生存期明显缩短(P=0.033),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lncRNA NEAT1低表达组(P=0.033)。lncRNA NEAT1表达水平高、病理级别高、KPS评分<80分以及复发时间<3个月是影响胶质瘤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ncRNA NEAT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人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分别于术前行横断面MRI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和横断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观察SWI序列对肿瘤小血管和出血灶(微小性出血及非微小性出血)的显示能力,分析在SWI序列上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信号、小静脉分布及肿瘤出血灶特点,计数和比较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小静脉数目、微小性出血灶数目和非微小性出血面积。结果 SWI序列对肿瘤小血管和微小性出血灶数目,以及非微小性出血面积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序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SWI序列上,Ⅱ级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部分以高信号为主,小静脉分布稀疏,出血少见;Ⅲ级和Ⅳ级星形细胞瘤以等和稍低信号为主,小静脉密集分布,均伴有出血。Ⅱ~Ⅳ级星形细胞瘤肿瘤小静脉计数分别为(3.77±1.11)、(11.86±1.22)和(20.00±1.32)根,肿瘤微小性出血灶计数分别为(0.47±0.39)、(3.32±0.42)和(4.38±0.46)个,肿瘤非微小性出血面积分别为(0.78±1.31)、(3.05±4.40)和(4.23±4.55)cm2,组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SWI序列对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肿瘤小血管和出血灶的显示优于常规MRI序列;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信号特点、小静脉分布特点和出血情况各异;计数和测量肿瘤小静脉和微小性出血灶数目,以及非微小性出血面积有助于星形细胞瘤的准确分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乳酸脱氢酶-A亚基(LDH-A)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收集67例脑胶质瘤标本(WHO Ⅱ级25例、Ⅲ级22例、Ⅳ级20例)及10例行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LDH-A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LDH-A阳性表达率在Ⅲ、Ⅳ级胶质瘤中分别为68.2%、75.0%,均显著高于Ⅱ级胶质瘤(32.0%)(P<0.05).胶质瘤病理级别与LDH-A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22,P<0.05).结论 LDH-A在胶质瘤中高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着病理级别增加而上升,这提示胶质瘤中存在糖酵解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MRI影像组学方法对胶质瘤的高、低级别进行术前评估。方法纳入154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病人,其中WHO Ⅱ级(低级别胶质瘤)75例,WHO Ⅲ~Ⅳ级(高级别胶质瘤)79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各77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表示训练集和验证集性能。利用影像组学标签联合病理学检测构建评估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影像组学诺模图反应测试模型。结果采用LASSO方法在388个影像组学特征中选择3个标签特征,联合病理结果进行二分类建模。诺模图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标签及病理结果构建的模型图可以显著提高诊断效能。训练集中AUC达到0.850,特异性达81.8%,敏感性为77.3%;验证集中AUC达0.836,特异性达83.3%,敏感性为77.3%。LASSO构建的模型评估决策曲线高于其他模型。结论 MRI影像组学方法可在术前帮助区分脑胶质瘤的高、低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