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PCL-b-PEG-b-PCL,PECL)三嵌段共聚物。将4-羟基肉桂酸制备成反应活性更高的4-乙酰基肉桂酰氯,并将其引入PECL末端。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结构明确,随着己内酯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熔点呈现增加的趋势,共聚物具有可逆的光敏性,302 nm的紫外光照射会使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乙酰基肉桂酰基的π-π堆叠作用限制了热分解过程中的酯交换反应,增加了共聚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许亮亮  陈强  李利  迟波  沈健  林思聪 《材料导报》2006,20(11):131-133
合成了两亲性聚己内酯-乙二醇-丙交酯(PCELA)三嵌段共聚物,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粒径范围在40~120nm的PCELA纳米胶束.以芘为探针,利用荧光探针技术、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研究了PCELA在水中的行为.结果表明,临界胶束浓度(CMC)随着PCL-PLA/PEO的比率增大而增大,胶束粒径受到PCL-PLA/PEO比率和PCELA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胶束为具有核/壳结构的规则纳米球体.  相似文献   

3.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N-叔丁氧羰基乙醇胺(Boc-NHCH2CH2OH)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了端羟基聚己内酯(Boc-PCL-OH),然后用Boc-PCL-OH引发磷酸酯(EEP)单体开环聚合制备了聚己内酯/聚磷酸酯(BocPCL-b-PEEP)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芘作荧光探针,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形成及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别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Boc-NHCH2CH2OH能够引发ε-CL得到Boc-PCL-OH,Boc-PCL-OH能引发EEP开环聚合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08~1.09的嵌段共聚物,在一定条件下嵌段共聚物能够形成单分散的100nm左右的球形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粒径随着PEEP链段的增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方式,利用非对称两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MMA)对聚甲基丙烯酸环己酯(PCH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体系进行增容。重点研究了嵌段比、共混方式以及分散相PMMA分子量对共混体系中非对称嵌段共聚物分布的影响,即嵌段共聚物稳定相界面与所形成胶束数量、位置之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低分子量PMMA情况下共混方式对非对称嵌段共聚物的分布影响显著,改变共混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分散相中的胶束数量,使嵌段共聚物主要分布在二元不相容增容体系两相界面。另一方面,增大PMMA分子量会改变非对称嵌段共聚物在两相界面的界面曲率,导致其在分散相中的溶解性增大,在界面上的稳定性减小,从而迁移至分散相内部并最终形成胶束。  相似文献   

5.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合成了两水亲性嵌段共聚物聚(4乙烯基吡啶)-b-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4VP-b-PMAPEG)和聚(丙烯酸)-b-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AA-bPMAPEG),通过多元醇还原法制备了两水亲性嵌段共聚物修饰的Fe3O4磁纳米粒子。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磁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修饰的Fe3O4磁纳米粒子为大小均匀的球状颗粒,其粒径在10~20nm。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结果显示,在室温、外加磁场下,经PAA-b-PMAPEG及P4VP-bPMAPEG修饰的Fe3O4磁纳米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63.1A·m2/kg和50.2A·m2/kg,该磁纳米粒子均呈现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6.
可生物降解PLA/PCL,PELA/PECL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以DSC研究了聚d,l-乳酸/聚ε-己内酯(PLA/PCL)、聚d,l-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LA/PECL)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发现PLA/PCL体系是不相容的,随PLA含量的增大,PCL结晶度增大。而PELA/PECL共混体系中,由于PEG链段的“内增容作用”,使二组分有较好的相容性。随PELA含量的增加,PECL的熔点、结晶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微波辅助下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合成了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MPEG-b-PCL)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芘作荧光探针,研究了共聚物胶束的形成及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别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在微波辅助下MPEG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引发ε-CL开环聚合得到嵌段共聚物,当反应时间为5min,微波功率为700 W时能够得到理想的目标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球形的单分散纳米级胶束,CMC的数量级为10-3mg/mL。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采用两嵌段聚合物或共聚物制备出了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聚酯纳米乳液.合成出的聚合物纳米乳液的粒径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当温度升高到100℃时,聚合物纳米乳液的粒径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乳液粒径随引发剂浓度的升高和水含量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研究了相对于某一分散介质(例如水),这些聚合物形成球状胶束(纳米尺度内,50~90nm),在这种胶束中极性链段构成胶束的壳,而非极性链段构成胶束的核,所以乳液体系得以分散稳定.该乳液在正相反相的转变过程中经过一种特殊的双连续结构,在连续的转相过程中体系始终保持各向同性.该纳米级聚合物乳液平均粒径尺寸可达72nm.可用做水性工业漆的成膜材料.  相似文献   

9.
首先通过微流控组装法制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梯度共聚物/银离子复合胶束,然后通过硼氢化钠还原复合胶束上的银离子,最终得到梯度共聚物/银纳米粒子复合胶束(PAA-grad-TFEMA/Ag NPs复合胶束),其中银纳米粒子分布在复合胶束的亲水壳层.在确定PAA-grad-TFEMA自组装发生的临界含水量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模拟对形成复合胶束的微流控组装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外相溶液中电解质含量对复合胶束形态结构的影响,详细研究了PAA-grad-TFEMA/Ag NPs复合胶束的温敏性.结果表明,内、外相溶液在微通道内快速混合,使混合溶液的水含量很快到达PAA-grad-TFEMA的临界水含量以上(质量分数8%),因此复合胶束能顺利通过微流控组装法形成,并且外相溶液中NaCl浓度对PAA-grad-TFEMA/Ag NPs复合胶束的形态、尺寸具有明显的影响.PAA-grad-TFEMA/Ag NPs复合胶束因共聚物链段具有梯度结构,在40~65℃表现出温敏性,复合胶束平均尺寸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多种亲水基含量不同的两亲性梳型聚合物烯丙基聚乙二醇/聚乙烯/马来酸单十八酰胺(APEG/PS/ODMA)。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测试产物结构,凝胶渗透色谱测试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乌氏黏度计检测聚合物黏度变化规律,动态光散射测试胶束粒子尺寸,透射电镜照片确认胶束粒子形态。结果表明,在亲水基含量为单体总量40%~55%时,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随亲水基含量增加而增大,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匀;不同亲水基含量的聚合物在水中形成临界胶束浓度均为0. 3 g/L;胶束粒径尺寸随聚合物浓度增加而增大,胶束分布不均匀;胶束粒子是核壳结构的球形胶束。  相似文献   

11.
报导了聚乙二醇及其络合物的~(13)C CP/MAS谱并测量了质子旋转坐标系自旋-晶格弛豫时间,结果反映了络合物的相结构或分子堆积结构不同于聚乙二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熔融缩合聚合的方法 ,在醇、酸等摩尔比的前提下 ,琥珀酸与草酸的摩尔比为 1/ 2 2 ,催化剂为 0 .2 5 % (质量 ) ,热稳定剂为 0 .0 1% (质量 ) ,分阶段升温反应 ,制得了高分子量 ( Mw=5 .7× 10 5)的聚 (草酸乙二醇酯 - co-琥珀酸乙二醇酯 )。实验结果表明 ,该脂肪族聚脂不仅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 ,而且在相容剂的作用下与 LDPE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臂数和分子量的星型聚乙二醇(sPEG)和L-丙交酯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以星型聚乙二醇为内部嵌段、聚L-乳酸为外部嵌段的多臂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sPEG-b-PLLA)。研究了sPEG的臂数、分子量及L-丙交酯/sPEG投料比等参数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实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结果表明,sPEG-b-PLLA为结晶性聚合物,且表现出与PLLA相似的晶型,随着PLLA链段的增加,产物的结晶度也呈增大的趋势;与PLLA相比,sPEG-b-PLLA的接触角随着PEG链段的增多而增大,表明其亲水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The liquid viscosity of six binary mixtures of HFC-134a with glycols [ethylene glycol, diethylene glycol, triethylene glycol, tetraethylene glycol, polyethylene glycol(400), and polypropylene glyco](2000)] was measur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273 to 333 K. The viscosity was measured with an improved capillary viscometer instead of the rolling-ball viscometer reported in our previous work. Th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was estimated to be 1.6%. Most of the present data are higher than previous data,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data increases further in low-viscosity regions. The present results obtained with laminar flow are more reliable than previous results, which are indefinite because of the limit of usefulness of the rolling-ball viscometer in low-viscosity regions.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乙二醇产品面临国际竞争,这种竞争对乙二醇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表现在为了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和使用高性能的银催化剂,影响乙二醇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如环氧乙烷原料的性质、循环水水质、装置中产生的铁锈、再沸器等。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为:一方面实行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最佳操作,减少装置运行中的铁锈,改进催化剂的装配。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另一方面改进反应器,优化吸收塔的条件,采用紫外光辐照法提高乙二醇产品的UV值。该文综述了影响乙二醇产品质量的因素以及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用硫酸钙催化环氧乙烷聚合得到了一种中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用红外、核磁等仪器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测定反应体系压降速率定性描述了聚合速率,研究发现,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二次关系,与催化剂用量呈一次关系;该反应具有准活性聚合特点。  相似文献   

17.
聚乙二醇对合成无定形磷酸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乙二醇(PEG)先与钙反应后,再与磷源溶液反应,在低温环境中制得无定形磷酸钙.借助XRD分析讨论了PEG∶CaCl2配比及PEG分子量与形成无定形磷酸钙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EG∶CaCl2配比为1∶1和PEG分子量为10000是形成稳定无定形磷酸钙的最佳条件.其PEG稳定无定形磷酸钙的作用可理解为:在合成过程中PEG易存在于无定形磷酸钙Ca9(PO4)6团簇之间和吸附在无定形磷酸钙颗粒周围,有效地阻止了无定形磷酸钙向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端烯丙基-聚谷氨酸苄酯(A-PBLG)亲水性差和降解速度慢的缺点,采用紫外光交联法将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良好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DMA-PEG)引入A-PBLG制备出A-PBLG/DMA-PEG共聚物(PBLG-PEG),并对PBLG-PEG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PEG的亲水性和PBLG-PEG中PBLG结晶度的下降导致PBLG-PEG的亲水性和降解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血小板粘附实验和溶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BLG-PEG比A-PBLG具有更好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链式聚合方法,用4,4'-偶氮-二(4-氰基戊酸)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两端带有羧基基团的功能化聚苯乙烯。研究了单体、引发剂、溶剂之间的配比及聚合温度对合成端羧基聚苯乙烯的影响。并用合成得到的端羧基聚苯乙烯与聚乙二醇在室温、常压等十分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酯化缩聚反应,得到聚苯乙烯/聚乙二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红外分析(FT-IR)和核磁共振(~1H-NMR)测试结果证实成功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差热分析(DSC)测试结果分别表明合成得到的端羧基聚苯乙烯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量分布比较均匀,并且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端羧基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20.
用化学氧化共聚法制备了聚乙二醇-接枝-聚苯胺(PAn-g-PEG)纳米粒子,并将其与LiClO4形成的络合物粒子分散到硅油中得到了无水电流变(ER)液.研究了PAn-g-PEG中的聚苯胺链段含量(y/x)对ER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g-PEG在水溶液中能自组装形成核壳结构,PAn-g-PEG/LiClO4络合物ER液的流变性能对电场能产生显著和快速的响应.随着y/x的增加,ER液的电致剪切应力在y/x=64时出现最大值,漏电流单调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