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发生脑卒中48h即进行康复护理与病程在1个月以后进行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对比分析。结果前者有效率92.12%,后者有效率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葛敏娟  赵耀华  黄群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67-2868
目的 探讨深度烧伤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65例深度烧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瘢痕形成相关因素及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做好心理疏导、烧伤创面的护理、抗瘢痕形成的综合护理、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6~8个月,50例(77.5%)瘢痕轻微形成,功能明显改善;15例(22.5%)瘢痕形成,功能部分改善;未出现明显瘢痕挛缩.所有患者关节功能能满足日常工作和生活要求.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烧伤后瘢痕形成,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护理差错事故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琼  李力 《江西医药》2005,40(11):775-776,705
护理的内涵是关怀照顾和帮助服务对象.护士是人道主义忠实的执行者.护理工作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涉及到千家万户.护理实践处处渗透着伦理学。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未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工作粗枝大叶或业务不熟悉往往会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延误了病人的病情治疗和影响康复.甚至导致病人不可逆的功能障碍或死亡.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从根本上违反了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骨折后的护理干预。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45例住院精神疾病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简单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个体化全面护理。比较两组住院精神疾病骨折患者满意情况;住院期间精神病知识认知、遵医行为水平和康复锻炼行为;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症状以及抑郁症状分值、关节功能评分;残障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住院精神疾病骨折患者满意情况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住院期间精神病知识认知、遵医行为水平和康复锻炼行为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焦虑症状以及抑郁症状分值、关节功能评分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症状以及抑郁症状分值、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残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体化全面护理在住院精神疾病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可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和遵医行为,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减少残障率,患者满意情况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在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其愈后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Brunnstrom评定法,选取初期评定为Brunnstrorn Ⅰ级,在发生脑卒中48 h即进行康复护理与病程在3个月以后进行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Brunnstrom评定法比较,前者有效率90.9%,后者有效率63.6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风患抢救成功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功能的康复。如何提高肌力,减少致残率,一直是康复工作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康复护理同临床抢救治疗一样,是减少其致残的重要环节。我科从1994年以来对60例中风偏瘫患予以康复护理,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意外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高,且出院后康复期长,护理问题多,易出现并发症及肢体残障。为了降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残障率,预防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辖区内89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在本中心住院时进行评估及康复指导,制定出院护理计划,并于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家庭访视护理。  相似文献   

8.
康复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配合康复治疗对患者实施的一般及专门的技术,在骨科患者的医治中,加强康复护理同抢救治疗一样,是促进机体功能复和减少致残的关键,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和心理进行评估,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前康复训练、术后功能锻炼,提高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主动性,患者康复知识知晓率提高,护理效果良好,并发症的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9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满意水平;老年性脑梗死后康复要点的掌握程度、老年性脑梗死康复训练的配合度水平;护理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残障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老年性脑梗死后康复要点的掌握程度、老年性脑梗死康复训练的配合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相似,P> 0.05;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残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于康复知识的认知,并提高了康复护理的行为,有效改善了生活质量,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残障概率,提高自理能力,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有较高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英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28-130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B(传统康复护理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同时结合相应的临床护理。结果:观察组A与对照组B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均有较大程度改善,降低了残疾率。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能力,减少残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应“香港护士训练及教育基金会”(简称“基金会”)的资助和邀请,赴香港特区进行了为期2周的专业培训。根据培训安排,主要了解了香港特区医疗卫生保障概况、残障人的康复及日常用品,并重点考察了医院护理工作运作模式、科室护理管理特点、后勤支持系统管理和运作方式。期间,先后对11家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听取了4名护理专家的授课。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所接受治疗的1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把脑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基础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基础护理,记录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情绪状态、住院时间、掌握康复知识的状况、28 d、3个月、半年肢体功能状况、总康复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发现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情绪状态、住院时间、掌握康复知识的状况、28 d、3个月、半年肢体功能状况、总康复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不良反应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疗法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针刀治疗护理技术,配合牵引、功能锻炼等康复指导方法,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5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总有效率为95%,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针刀护理对加强疗效,提高治愈率,避免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中风患者残疾后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康复使其独立生活、学习并恢复工作,成功地重返社会生活,使残疾人的生活更有意义。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实践,将临床护理经验用于急性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而制定的康复护理措施的综述。56例脑中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自我恢复。入院时、干预1、2个月后进行认知、表达、理解障碍、运动功能、心理康复评定。结果2组患者恢复较发病前提高,急性期中风患者的护理问题:合并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关节挛缩畸形及废用性肌萎缩、大小便问题(便秘、失禁)、进食问题、言语表达、认知、理解障碍、压疮、静脉血栓的形成、心理问题九大方面。采取对应措施后实验组较对照纽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结合中风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康复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5.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工作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理或技术问题而发生错误的护理操作,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1]。为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把护理缺陷控制在较低水平,避免事故、差错的发生,我院针对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临床护理缺陷,制订了相应的培训、考核和质量管理措施,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吞咽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等指标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P <0.05),且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吞咽功能、认知能力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恢复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预后差,致残率高,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其最常见的遗留症状之一.脑卒中康复护理与脑卒中临床护理有较大差别,康复护理来源于一般的临床护理而又高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在康复观点、康复技术指导下的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同时应减轻病人生存后的功能障碍,即不仅仅是救命更重要的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1].  相似文献   

18.
白晶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39-24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本院6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护理。护理5个月后,对护理第1和第5个月的临床效果对行分析。结果患者在得到康复护理之后,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上都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治疗后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使脑卒中的致残率明显下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随康复医学的蓬勃发展,康复护理工作占越来越重要地位,康复医学是卫生保健不可缺少的部分。康复护理中除了常规康复护理工作以外,护理人员还应运用人本原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本文从分析人本原理内涵着手,探讨人本原理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影响、对护理管理的作用,护理人员为康复过程中的患者开展人性化服务,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护理人员业务学习积极性上升,通过这种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建立相应机制激励护理人员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形成高效护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乳腺癌手术后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科在既往两年之内所做的乳腺癌手术(含腋窝清扫术)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护理措施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试验对照组接受传统方式在术后3~5 d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研究组手术之后当天根据实际情况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比较研究组和试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术后当天早期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之后,患肢水肿和功能障碍的出现概率显著低于试验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为其开展术后当天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能够减少上肢功能障碍的出现概率,改善患者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