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7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槲寄生多糖对小鼠颅骨前骨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提取槲寄生多糖,分别配置成不同质量浓度(0.625 g/L,1.25 g/L,2.5 g/L,5 g/L)作用MC3T3-E1小鼠颅骨前骨细胞及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用BrdU和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外碱性磷酸酶分泌变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细胞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随槲寄生多糖浓度的上升,细胞周期S期和G2/M的占比增多,在Annexin Ⅴ+/PI-象中的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细胞数量明显递增,细胞外ALP的活性呈明显递减,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x2)、Ⅰ型胶原α1(COL1A1)链转录水平升高,且递增、递减效果都在2.5 g/L浓度之后趋于平稳。而骨钙素(OC)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1.25 g/L之后平稳。 结论 槲寄生多糖能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抑制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碱性磷酸酶分泌以及促进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Ⅰ型胶原α1链的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降低咬合对牙髓治疗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咬合对牙髓治疗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患牙105颗分为全面降低咬合组(1组)、模拟降低咬合组(2组)和对照组(3组),分析它们在有无牙髓活力、根周X线透射区、叩痛或术前疼痛等情形下的术后疼痛反应。结果:对于活髓、无根周X线透射区、有叩痛、有术前疼痛的患牙,1组与2组、3组之间的疼痛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而其余相反4种情形下,3组之间的疼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降低咬合有助于减轻牙髓治疗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3.
PBL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PBL教学模式中的评价是一种建立在学习目标完成程度上的评判,其重要作用在于能够提供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反馈,从而使课程制定者能清楚的了解该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并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提供依据。PBL教学模式的评价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所评价的是学生是否完整的获取知识,自学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团队合作精神。2)评价体系始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加以引导和控制。3)评价是长期进行的,且评价方式是多样而全面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ecorin和Ⅰ型、Ⅲ型胶原纤维在牙周组织损伤愈合过程中的免疫化学定位.方法:损伤成年鼠磨牙周围的牙周组织,跟踪28 d,对decorin 和Ⅰ型、Ⅲ型胶原在愈合过程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decorin在结缔组织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分布与Ⅰ型胶原相似.Ⅲ型胶原分布较散在.在牙周损伤愈合早期,decorin与损伤区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关系密切,特别是牙龈黏膜的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对decorin的表达非常强.愈合中期,decorin广泛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愈合晚期,decorin的免疫阳性表达主要位于损伤区周围的上皮下区域.结论:decorin在牙周组织损伤区中的细胞内特征性表达,预示其与胶原纤维相互作用,在牙周损伤愈合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0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1年,再发加重1个月”在外院行腹部B超及腹部增强CT检查,考虑: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移形部动脉瘤可能(图1~3)。患者转入本院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考虑: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副肝动脉)瘤可能。请介入科会诊拟行介入治疗(腔内隔绝或弹簧圈栓塞),介入科医生考虑该动脉瘤血管可能存在变异,介入治疗容易引起侧支血管阻塞。患者遂行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病史。无腹部手术及创伤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扫描对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96例接受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CT扫描相关指标,如HU值、结石大小、结石位置、结石x线通透性等与术后结石清除率的关系,同时对HU值预测复杂性肾结石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及总结。结果根据结石清除率分组,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结石X线通透性、结石位置、HU值以及结石大小等指标均为影响结石清除率的因素(P〈0.05)。利用ROC曲线确定HU值诊断结石完全清除与否的阈值,发现最佳诊断点为688.4,低于此值,结石清除率明显降低。对结石成分与结石清除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含钙结石清除率高于其他成分的结石,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发现HU值与术中出血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术前CT扫描明确结石大小、结石位置以及HU值测定对复杂性肾结石PCNL术后临床疗效具有预测价值;术前明确结石的CT表现,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能进一步提高碎石效率。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总结了内镜下注射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0例的治疗和护理效果。300例患者成功止血29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3%。2例术后诉有腹痛,休息后自行缓解。认为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加强术中监护和配合,采用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和量,特别注意观察血压变化;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呕血、黑便及腹部情况,预防并发症: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产科护士支持纯母乳喂养的信念情况。方法 2018年6月,目的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的产科护士1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有两个主题,分别为医院纯母乳喂养的总体效果理想但仍需加强和产科护士支持纯母乳喂养信念不足的因素众多;在"产科护士支持纯母乳喂养信念不足的因素众多"主题下提炼了知识和技能不足、支持纯母乳喂养的能力和信心不足、安全和满意度同支持纯母乳喂养之间的矛盾、社会和团队支持不足及资源不足等亚主题。结论产科护士在支持纯母乳喂养中面临众多的阻碍,需要重视教育培训,研制乳汁量评价工具,实施科学管理并建立支持性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在上尿路结石梗阻性肾病中的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梗阻性肾病病例,按其是否进展为脓肾分成脓肾组及非脓肾组,收集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分别对各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血清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尿WBC、肌酐(CR)、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空腹血糖(FPG)、肾积水程度、尿培养、血清钾(K~+)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显著相关性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预测上尿路结石梗阻进展为脓肾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脓肾组血WBC、尿WBC、CRP水平及尿培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脓肾组,BMI及ALB水平明显低于非脓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BMI、低ALB、CRP是上尿路结石梗阻进展为脓肾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及95%CI分别为0.509(0.310~0.836)、0.691(0.522~0.915)、1.189(1.016~1.391),外周血、尿WBC与上尿路结石梗阻性脓肾进展无明显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MI、ALB、CRP的AUC分别为0.655、0.901、0.888,ALB及CRP对预测上尿路梗阻进展为脓肾有更高的效能,当CRP的最佳阈值取11.94 mg/L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分别为88.89%和86.79%。结论:血清CRP水平在上尿路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上尿路结石梗阻进展为脓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不同分娩时间产妇的一般情况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期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妊娠28周以上、单胎头位、阴道分娩的产妇8931例的病史资料。根据分娩时间分为白班组(8:00-17:00)和中夜班组(17:00至次日8:00),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母婴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白班组与中夜班组分娩量以及产妇的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夜班时,急产的发生率为6.43%,明显高于白班;白班组,人工破膜、镇痛分娩、产钳助产、阴道切开、宫腔探查等助产操作比例明显高于中夜班组。两组产妇阴道血肿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夜班分娩产妇产后2h发生产后出血比率明显高于白班(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5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白班与中夜班的工作量相当,白班时产科助产操作比例更高,中夜班存在母婴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