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系老年多发病、常见病,常导致患者腰腿疼痛,目前关于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效果也不尽相同。笔者从针灸综合疗法、火针结合正骨疗法、中西医综合治疗等保守治疗以及开放性手术治疗、微创治疗等手术治疗两方面对近年来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予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方法治疗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57例获2-7年随访,平均随访3.5年,三组患者治疗前JOA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及随访时中医组与西医组患者JOA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结论:对于无急诊手术指征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选择合理的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但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纯中医或西医疗法比较,疗效更持久及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中药配合手术减压与单纯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4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手术减化治疗,术后口服中药,与60例单纯手术患者作对照,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疗效,同时观察血尿常规和生化指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6个月中药加手术治疗组和手术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87.5%、7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复查血化验指标未见明显变化,口服中药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配合使用中药,能改进其手术疗效,在缓解术后残留症状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补肾活血法配合牵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自2005年2月-2006年11月,我们应用补肾活血汤配合腰椎间歇性牵引疗法治疗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中西医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提示非手术治疗对多数患者减轻症状仍为有效的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时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减压、融合、内固定要因人而异。本文对腰椎管狭窄症的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6.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椎间孔因退行性改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神经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出现临床症状。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配合手术治疗,能提高临床总体疗效,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笔者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 3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手法结合中药治疗 ,30天为 1疗程。结果 :治疗前后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治疗总有效率93.94%。结论 :综合疗法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金华  鲍自立  徐涛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67-869
目的:研究督脉经手法结合骶管注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骶管注射治疗,治疗组以督脉经手法结合骶管注射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通过2~10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督脉经手法结合骶管注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配合中药薰蒸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方法:共收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40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联合中药薰蒸下腰部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及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法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1周及3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及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法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干预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趋明显.治疗后1周及3个月,干预组临床疗效评价显示满意率达80%及85%,而对照组为70%及7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配合中药薰蒸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缓解腰腿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椎板间扩大开窗配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其中尤以退变性椎管狭窄最多.手术减压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常使脊柱的稳定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医源性腰椎不稳及术后硬脊膜粘连.为了避免术后腰椎不稳和硬脊膜粘连,我院自1993年10月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结合术后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5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腰椎间歇牵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随访半年至2年。结果:治愈14例,显效27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结论:运用腰椎间歇牵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5例报告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262500)张英杰,刘元梅主题词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治疗,手法,加味阳和汤/治疗应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多数医家主张手术治疗。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内服配合手法综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又分为中药观察组、针刺观察组和联合观察组。对照组予消炎止痛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中药组使用中药辨证施治,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单纯气虚血瘀型针刺效果好,伴有阴虚或阳虚者使用中药优于针刺。结论:中药和针刺治疗可以明显缓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症状,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7,(5):596-598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消炎止痛、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全血粘度(高、中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指标的改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腰腿酸痛、腰膝无力两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2.16%,对照组为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活寄生汤可明显改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血粘度,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2008年5月,笔者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退变性侧弯的诊治要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月-2009年9月,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并合并退变性侧弯行后路减压椎管根钉内固定的病人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56~77岁,平均66.7岁,病程1~8年.患者均有严重的下肢神经症状及下腰痛症状.术前Cobb角17°~48°,平均32°;腰椎前凸角(T12~S1) -20°~-10°,11例,-40°~-20°,10例,平均-19.6°.对Cobb角〈20°的11例患者,行选择性椎管或神经根管减压,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对Cobb角〉20°的10例患者,行椎管减压,长节段固定侧弯矫正,后路椎体间融合;固定及融合节段:L4~S16例,L3~L55例,L2~S14例,L1~S14例,T10~S11例.采用VAS、JOA评分对术前及随访时疼痛及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21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3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矫正为0~19°,平均14.6°,平均矫正率65%.腰椎前凸角矫正为-48.0~-18.2°,平均-35.4°.随访期内X线片示所有融合节段已愈合.术前、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10±0.60、1.25±0.23,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2.43±1.44、25.04±0.56,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合并退变性侧弯治疗的首先是彻底神经减压,缓解临床症状;重建腰椎序列及稳定,是保证手术远期疗效的主要手段.固定和融合范围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是腰椎管狭窄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临床上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三维牵引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此方法对合并有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配合中药熏蒸疗效明显,特别是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60岁以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治疗后,优良率为88.9%,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JOA评分从术前的(13.85±1.15)分改善至(5.24±1.1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好,但是要根据临床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与中药热敷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注射与中药热敷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56例广西中西医结合医院杜艳(530011)扶绥县中医院陆智东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多数医家主张手术治疗〔1〕。但由于各种原因要求保守治疗的病人很多,我们自1994年10月以来,应用穴位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4例椎板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64例患者术后臀部及下肢麻痛、腰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消失,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结论:在围手术期给予正规护理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