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PO)是发生于女性绝经期的代谢性骨病,又称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疼痛无力、脊柱驼背变形、易于跌倒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骨痿” “骨枯”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分析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失调相关,病理机制有:肾虚为本,先天亏虚; 脾虚失用,后天乏源; 肝郁血虚,枢机不利; 血瘀为标,瘀虚互生。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在于肝脾肾精气亏虚、骨失濡养; 标实责之肝郁血瘀、骨络失和。治疗大法应当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燮理肝脾肾; 经验方补肾活血健骨方从“补肾填髓、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立法,契合PMOP病机,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标实以风、火(热)、痰、瘀为主。其病责在肝胃气机失常;本虚以气阴亏虚为主,病变主要责之脾肾,因此,邪实治在肝胃,正虚调补脾肾便是中风病证治的基本规律。由于标实本虚难以绝对分开,故治肝胃与补脾肾又常相兼并用。  相似文献   

3.
杨东东教授认为多发性硬化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以脾胃亏虚、肝肾阴虚为主,标实以风寒湿热等外邪为主。急性期病情重,宜解表驱邪治其标,缓解期多属脾肾亏虚、肝肾阴虚证,宜采用益气健脾、补益肝肾之法治其本。  相似文献   

4.
卢秉久教授认为脂肪肝虽病位在肝,但与脾、肾两脏关系尤为密切,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等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肝脾肾三脏亏虚为本,痰浊、气滞、血瘀互结为标。提出疏肝理气、祛湿活血、健脾补肾整体调节的治疗思路,临床用药随症灵活加减,效果颇丰。  相似文献   

5.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中医药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纤维化为肝组织的一种病理变化,见于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肝脏疾病。临床诊断要点包括慢性肝病病史、临床表现、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的阳性表现及肝脏病理学改变。传统中医学并无“肝纤维化”概念.多将其归属“疫毒”、“蛊毒”等外邪侵袭肝脏.羁留不去所致的疾病范畴。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脾二脏,病变始于肝,继而肝病传脾,并及于肾.终可致肝肾亏虚。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国医论坛》2021,36(4):50-51
王国斌教授认为臁疮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血亏虚为本,血瘀、湿热为标。病位在臁部,病变脏腑涉及脾、肺、肝、肾。因虚可致瘀致湿,湿瘀胶着难除,故虚、瘀、湿贯穿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但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王国斌教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该病分为早期、后期两个阶段。早期证型以湿热、瘀血为主,治疗上以四妙勇安汤加减;后期证型以气血亏虚为主,治疗上以救顽汤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近10年肝纤维化病因病机的研究文献的总结,以期对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指导.肝纤维化的病变部位在肝、脾,可涉及肺、肾等脏腑,基本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气虚弱是内因,湿热疫毒是外因,正虚邪恋使疾病迁延难愈.痰瘀阻络是病理基础.肝气郁滞、肝病传脾及肝肾阴亏、脾肾阳虚是必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针药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标实与风、火、痰、瘀有关。治宜调治肝、脾、肾为关键多以扩张血管,改善供血为主,采用静脉滴注,中药汤剂,针刺等综合疗法。治疗33例,痊愈8例,有效24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9.
沈智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31-1632
近年来 ,笔者从肌营养不良患者肌群萎缩无力与肌肉假性肥大等主要临床症状出发 ,从体虚毒滞、痰瘀交阻立论施治 ,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1 中医学认识病因与发病 本病起因于先天禀赋不足 ,肝肾亏虚。若后天失予调养 ,则致肝脾肾三脏虚损而发病。病情可因劳倦、外感寒湿、情志刺激等因素而加重。一般初期即表现为虚象 ,有脾肾两虚和肝肾阴虚等 ;久病则出现肝脾肾俱虚 ,痰、瘀、毒邪留著 ,以致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候。本病病位以肝、脾、肾为主 ,也可累及心肺。病机 本病多起因于本虚 ,正虚无力御邪 ,导致病邪滞着 ,日久形成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10.
苏国宏主任认为股骨头坏死的病位主要在肝、肾,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肝肾亏虚,标实多为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治疗以肝肾为纲,针刺通经活络,汤药补益肝肾,配合艾灸温通经脉,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1.
肝主疏泄,能疏通畅达一身之气机。肝气为病,多易波及他脏。臌胀之初多肝气郁滞,郁则盛,脾胃主运化水湿,但脾胃气机的升降必借助肝气的疏达始能调和不病,今肝气不和不能正常疏达反来克伐,则脾失健运,水湿难以运化而停滞腹中形成胀满。臌胀的形成与肝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臌胀从肝论治是根据肝的升达疏泄作用对气、血、水、脏腑以及情志的影响作用和臌胀与脏腑、气、血、水的密切关系而确定的。临床上通过调肝的方法使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水调畅,进而使人体气血恢复调和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臌胀早期肝郁脾虚,气滞湿阻,宜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臌胀中晚期肝郁血瘀水停,宜疏肝活血,化瘀利水;臌胀中晚期肝肾阴虚水停,宜柔肝滋肾,养阴利水;臌胀中晚期肝气阳虚水停,宜补肝气,温肝阳。臌胀无论从病因、病机还是辨证施治中的理法方药选择上,均应注重调肝。  相似文献   

12.
刘海英  王雪晴 《河南中医》2020,40(5):691-692
肝与头痛关联密切,肝阳虚,肝脉寒凝所致头痛多见。此型头痛患者多为虚寒体质,以寒邪直犯肝经脉络,寒凝肝脉,肝阳被遏,肝脉失于温煦所致。肝寒头痛部位以巅顶、双颞顶为主,每于外感风寒湿邪或进食生冷诱发,得温痛减,伴见脾肾阳虚症状。治宜温肾暖肝散寒、温胃降浊。温肝用药宜柔润不宜燥烈,需兼顾补肝之阴、血,于"阴中求阳"。对于因虚寒所致血瘀头痛,虚实夹杂者,不可一味温补,当攻补兼施,既补益气血之不足,又疏通气血之瘀滞。温补之外,尚需宣通痹阻,疏利气血,祛瘀止痛。滋养与温通并用,通补结合,不足之气血得补,瘀滞之气血得行,则头痛可愈。  相似文献   

13.
脾瘅的发生与五脏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有关,三焦气化功能统领五脏六腑,脾瘅发生之本为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三焦气化功能包含心、肺、脾、胃、肝、肾等的生理功能,单个脏腑或两个及以上脏腑生理功能失调均可致脾瘅的发生。"三焦通,则左右内外上下皆通也。"脾瘅的论治应以改善三焦气化功能为主。若病因为心火亢盛,耗伤阴津,治疗应清心泻火,养阴生津;若病因为心阳气虚,血脉瘀阻,治疗应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若病因为脾失健运,则应根据不同阶段采取健脾运气、清热利湿、润燥养阴等治法。若病因为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治疗应疏肝解郁,益气养阴。通过调节三焦气化功能,使五脏和,气血顺,津液布,通过调节各脏腑之异常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则脾瘅可愈。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肠梗阻的病机为中焦气滞、痰浊、血瘀、热毒壅滞而致浊阴不降,腑气不通,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亦相关。针对邪实,以辛味药开壅滞之中焦,以苦味药降不通之腑气。辛味药主行善散,可助脾升清阳、运化精微以行气、活血、化湿;苦味药主泄善降,可助胃之降逆,通腑以祛郁结。辛苦同用,则脾升胃降,复司其职,清浊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寒热错杂、虚实兼夹,可分为湿热蕴脾证、肝郁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胃热阴虚证、肠道湿热证、血脉瘀滞证等证型,治疗当运用和法辛开苦降、疏肝理气、清泻热结、滋阴清热、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选用半夏泻心汤、四逆散、大黄黄连泻心汤、大柴胡汤、白虎加入参汤、葛根芩连汤、桃核承气汤以调整气机、平调寒热、补虚泻实,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肝脾的病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肝脾间的病理影响提出当分为肝实传脾、肝虚累脾、脾病及肝的观点来认识。肝实传脾,强调了实则传,虚则不传的观点。对肝之实证肝郁、肝气、肝火、肝阳、肝风、肝寒、肝经湿热、气滞挟饮挟痰挟瘀,认为当分为本气自郁、演变化邪、直中内生挟邪三类,皆可病实传脾。肝虚累脾,当分肝之体用。肝用不足为肝气虚、肝阳虚,肝体不足为肝血虚、肝阴虚。肝气虚则不能疏泄脾土,肝阳虚多累及脾阳,肝血虚不能母气多并有肝郁脾虚,肝阴虚累及脾胃之阴,且多肝阴虚火气有余并有胃火之象。脾病及肝,主要为“土壅木郁”及脾病生邪犯肝。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结节属于中医"瘿病""瘿瘤"的范畴,其病机为肝失条达,最终导致气、痰、瘀壅结颈前。其病位主要在肝。患者初起多肝脏实病,多以肝气郁结、肝郁血瘀火、肝郁化火为主,后期多以虚实夹杂多见,可见肝血虚、肝阴虚、肝肾阴虚等。"木郁达之"首见于《黄帝内经》,所谓"木郁"即是木气郁结,从而形成异常的气候变化,进而影响人体发生一系列相关疾病的过程,达之,即使之条达,可分为实则泻之和虚则补之。因此,结合《黄帝内经》及临床实践,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应从"治肝"入手,根据病情不同时期的证候选择疏理肝气、疏肝化火、疏肝通络、养血柔肝、养阴敛肝、滋补肝肾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行乳房胀痛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经行肝血不足,肝失条达,致气血运行不畅,乳络欠通,不通则痛。文章从肝角度分析,认为经行乳房胀痛病因病机为:七情内伤,肝气郁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肝郁脾虚,水湿停留;瘀血阻络,脉络欠通。临床辨证治疗,肝气郁结型以疏肝解郁、理气消胀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肝郁血虚型以疏肝解郁、行气养血为主,方用逍遥散;肝肾阴虚型以滋肾养肝、解郁通络为主,方用一贯煎;肝郁脾虚型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主,方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气滞血瘀型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方用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19.
黄伟霞  范发才 《河南中医》2020,40(4):506-509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病因可归纳为风、燥、痰、瘀、虚;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肺、脾、肝、肾;病机关键为风痰伏肺、内外合邪。气阴亏虚是重要病理基础,阴伤气耗、风痰瘀阻络为突出的病理特点。故治疗需重视养阴润肺、补气健脾,同时兼顾祛风化痰、活血化瘀的合理运用,还要注重调理中焦脾胃气机,亦重视肺金的培养,即从肺脾论治肺系疾病,临床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20.
总结蔡连香教授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经验。对PCOS常辨证为脾肾不足、痰瘀互阻型与肝肾不足、肝郁血热型为主,以补肾健脾与养血疏肝调理冲任为基本治法;"突出精血理论",重视精血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在辨肾阴、肾阳的基础上,健脾疏肝,兼顾化痰湿、祛瘀血,同时结合生理周期的阴阳特点顺应规律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