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崩漏是妇科常见的疑难杂症,患者“身心俱病”,会影响家庭和谐,为崩漏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文章以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理论为基础,浅析崩漏之形神、脏腑之形神与崩漏以及崩漏与冲任二脉之间的关系。崩漏的症状为形病,患者焦虑、急躁等消极情绪为神病,主要从心、肝、脾、肾的形神论述崩漏的成因。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息息相关,崩漏的治疗必须要考虑到冲任二脉。在治疗上崩漏之形神应同治,止崩漏以调形,畅情志以调神,“形神同治”方可有稳定的远期疗效。临床上以气虚证、血热证和血瘀证常见。气虚证选用固本止崩汤,恢复脾胃之功,化生水谷精微养神;血热证选用荆芩四物汤或清热固经汤,以清热凉血、滋阴敛血,热去则神安;血瘀证选用生化汤,祛瘀血,生新血,使肝魂得养,祛除抑郁之感以安神。文章重视脏腑所化生的精神情志与崩漏的关系,有别于传统脏腑理论,从病因病机分析到治疗都以“形神一体观”为基础,为治疗崩漏提供稳定的远期佳效。  相似文献   

2.
丁宇坤 《北京中医药》2018,37(5):417-420
何庆勇教授擅长运用经方辨治失眠,其认为失眠的病机为虚实夹杂,提出临床用药用方的经验九法,即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法;养血柔肝,清热安神法;滋养心肺,清退虚热法;滋阴清热,利水渗湿法;补脾润燥,养心安神法;清透郁热,宽胸除烦法;和解少阳,镇惊安神法;调和营卫,滋阴潜阳法;化痰和胃,调和阴阳法。何教授临床中善用方证辨证,遵经方原量。  相似文献   

3.
杨田  刘真  孟云辉 《环球中医药》2020,13(4):708-710
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证实高血压可诱发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可加重血压升高,二者互为因果,焦虑抑郁属于中医“郁证”范畴。高血压合并郁证病因是情志因素和体质因素,病机是气机紊乱、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因此治疗关键在于调畅气机,疏利气血,常以健脾疏肝清心法治疗,临证辨治重视脾胃,意在脾气健运,升降有常,气血充沛,意安思定,五神得养,五脏安和;疏肝意在条达肝气,舒畅情志;清心意在心神宁静,安神定志。文中二案皆由情志不遂致病,因体质不同形成一实一虚,实属肝郁化火、热扰心神,治以健脾疏肝,清心除烦,镇惊安神;虚属肝郁血虚、心失所养,治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清心解郁。  相似文献   

4.
总结刘启泉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功能性便秘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且迁延难愈,多由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多种因素导致大肠传导失常、气机不畅、糟粕内留而引起。刘师认为病位主要在大肠,同时与肺、脾胃、肝、肾、心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五脏相通,移皆有次,因此在治疗上以“通调五脏”为基本原则,辨证施治,治以健脾和胃,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升降有常;疏肝养肝,使肝体得养,疏泄得宜,气机畅达;宣发肃降,调理肺气,使津液畅通,糟粕得泄;补益肾气,调节阴阳,使阴阳调和,以平为期;清热养阴,使郁热得清,心神得养,五脏安和。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医五神藏理论提出, 心血管神经症病因病机为情志异常、形神失调, 临床治疗应注重以"神"为源、以"情"为因, 以神治脏、以脏养神, 对患者心理问题症结所在进行针对性疏导, 取其"情"之所在, 辨其"神"之所位, 再结合舌脉辨证论治, 治以双心同治、养心安神, 或肝心同治、调肝定魂, 分别予自拟养心安神汤、调肝定魂汤加减, 并嘱患者调畅情志, 形神共调, 临床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6.
不寐病因繁杂,王庆国教授精研仲景学术,善于以营卫失调、阳不入阴为本,调枢机治疗不寐。因枢机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针对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所致“郁”者,或兼见肝不藏血、神失所养所致“虚”者,重视“和”法的运用,和阴阳,和营卫,以和心神,治郁为主,兼顾治虚,临证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不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夜间惊哭,中医认为以心、肝两经蕴热为多,一般多由喂养不当,食积有热,或受惊吓而引起。此症轻时失治,往往易成顽症,称“夜啼郎”。如因各种疾病(如疳积、虫症、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引起的夜啼,则要治疗原发病。一般治疗以清泄心、肝积热,安神镇惊为主,可配合以下饮食疗法。  相似文献   

8.
白峻峰 《山西中医》1989,5(5):12-13
傅氏治肝一法,用于二十余种病症;治肝之方,可分舒清平补四法。妇女情志易激,出现肝郁气滞,化火上逆,治宜用舒、清、平之法,使气机畅达,升降出入运行不悖。若肝之阴血不足,治宜用补,使肝体得养而肝用复常。  相似文献   

9.
中风后郁证患者形体和情志均出现异常,脏腑功能失调和情志过极相互影响,属于形神同病,本文分别从形神两方面来分析中风后郁证的病机,并阐述运用五行音乐与五脏、五志相应理论,从形神两方面论论治此病的治疗思路。形者,从五脏辨证认识病机,运用五行音乐与五脏相应的关系及五行相生理论,补虚泻实为法治疗;神者,从情志辨证认识病机及表现,运用五行音乐与五志相应及五行相克理论,以情胜情为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邵氏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经验。邵经明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形失调、神失守”,其发病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基于“形神同治”思想,临证选用“治神三穴”大椎、风池、百会配伍背俞穴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主,采用努针运气针法,治形体又治心神,效专力宏。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情志中和养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志中和养生乃祖国医学重要摄生思想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医学家历经数千余载在生产实践及研究、探索祛疾延年中的思想精华;是中医学首冠“治神”与形神兼养的具体体现、心理养生的最高准则。其理论是构筑于“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之整体恒动观基础之上的,之中富有较强地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时  相似文献   

12.
“脱营”是由于情志不遂,血脉虚减所致的病证,包括因情志抑郁诱发的恶性肿瘤。“脱营”之病因于郁,“脱营”与乳岩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相类似,因情志抑郁诱发的乳腺癌属于“脱营”范畴。从“脱营”论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阐释乳腺癌患者机体稳态失衡是发生骨转移的核心病因病机。“脱营”者,情志抑郁,耗营伤精,骨枯髓减,骨髓微环境稳态被打破,癌毒趁虚而入,发生乳腺癌骨转移。脾藏营,肝藏血,肝、脾两脏是维持机体内稳态动态平衡及骨髓微环境稳态的的关键脏腑,疏肝健脾和营法有助于重塑乳腺癌患者病理状态下的机体内环境新稳态。加味逍遥散为疏肝健脾和营代表方,具有肝脾同调、和营清热之特点,可以有效干预乳腺癌骨转移的发展进程,使患者带瘤生存。  相似文献   

13.
木瓜青黛木瓜酸温,《海药本草》谓“敛肺和胃”;青黛,《本草再新》云“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肺胃三经,功能清热凉血。《症因脉治》有青黛海石丸以青黛为主药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两者相配,一敛肺一清热,收敛不碍邪,苦寒清降不伤肺气,对于痰热博阻于肺或木火刑金而致咳嗽者,清热止咳效果颇好。钩藤薄荷钩藤,《本草汇言》引钱仲阳先生曰:“钩藤温平无毒,其性捷利,祛风寒,开气闭,……同麻、桂发内伏之寒;同芩、连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同楂、朴消久  相似文献   

14.
沈舒文  张越华 《陕西中医》1993,14(8):353-354
作者主要从老年性痴呆的基本发病规律、基本调治思路和随证应变的调治特点三方面浅析了“形神相关”理论对本病的指导意义,把出治肾、治肝、治心、治脑之常法与变法及用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王泰林,字旭高,清(公元1798~1862年)江苏无锡人。著有《医方证治汇编》,《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歌括》、《医学刍言》、《西溪书屋夜话录》(已佚)及《王旭高医案》等书。“肝病证治”三十法,乃《西溪书屋夜话录》残篇,略于论而备于法,包涵着相当丰富的内位,堪称为治肝病的一大家。王氏所称的“肝病”不仅仅限肝于的器质性病变,举凡精神情志,目视及运动调节等肝的功能性病变,均称为肝病;肝与肾系“乙癸同源”,与脾(胃)为木土近邻。故肝病又包括相当  相似文献   

16.
慢性口腔溃疡“心开窍于舌”,“脾之脉系舌旁”,“肾脉挟舌本”,“肝脉络于舌本”,故口舌疮疡不外乎从心、脾、肝、肾探求病源,治疗常法新病实证以清泄心脾为主;久病虚证以滋阴降火或引火归原为治,亦有用常法而不应者。然沈老圆机活法,治愈一罹患八年口腔溃疡患者。病案:倪××,女,43  相似文献   

17.
心身Ⅰ号抗应激性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慧吉  武成 《中医杂志》1997,38(10):623-625
本实验依据中医学:“形神若一”和情志致病理论,以束缚水浸法模拟情志刺激制做大鼠应激性溃汤的模型,并以具有理气、降逆、散结作用的中药复方心身Ⅰ号进行治疗反证,证实该模型气机紊乱的实质是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和微循环的紊乱,心身Ⅰ号具有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微循环功能,起到心(情绪、心理)身(躯体)并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但原因又非单独在肺脏,与肾、肝、脾、胃、心等脏腑功能失调也密切相关,风邪占有重要地位。临床上温肺散寒之品亦为慢性咳嗽之主药,尤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或反复使用清热苦寒之品治疗咳嗽罔效者,加用辛温之剂而收功者颇为多见。慢性咳嗽以干咳多见,干咳的病因责之于肺、肝,或肺阴虚而失于滋润,或肝火旺而木火刑金。治肺之法以养肺阴、润肺燥为主法,方以沙参麦门冬汤和清燥救肺汤加减。而治肝之法当以清肝、泻肝、凉肝、柔肝为主。慢性咳嗽多见邪实正虚,或滋阴润肺,或培土生金,或补肾纳气,扶正驱邪,治宜兼顾。  相似文献   

19.
刘勤认为情志因素为慢性失眠的首要病因,病位在肝、心、脾三脏,并指出此病常为“虚实夹杂”,且明确提出虚是指阴血亏虚,实多为气滞血瘀。治疗时应两者兼顾,虚实同调,治虚应养阴血清热,治实应理气活血祛瘀。此外,治疗此病刘勤常嘱患者注重生活调摄,以安心神,临床应用此法辨治,取得良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肝心合治失眠三案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孙云霞,胡铁城《景岳全书·不寐》云:“寐本乎阴,神为其主也,神安则交睫人寐,神不安则不寐”。心主神明,故失眠与心密切相关。实者泻心火、清痰热;虚者补心血,滋肾水,此乃常法。然我们于临床治疗中不能忽视肝的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