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双氯芬酸对脂多糖(LPS)免疫应激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及脑干蓝斑(LC)中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双氯芬酸实验组(5,20mg/kg),利用Fos蛋白、加压素(AVP)和酪氨酸羟化酶(TH)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位并检测上述核团中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LPS明显诱发PVN、SON和LC出现大量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P<0.01),Fos-AVP、Fos-TH双标神经元明显增加;双氯芬酸能剂量依赖地降低LPS诱导的Fos阳性神经元数目.结论 双氯芬酸下调不同脑区LPS免疫应激Fos蛋白的表达与其抑制PGs的合成有关,通过下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活动,从而发挥中枢应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探讨PVN内NO在糖尿病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第2、7、12周末取脑组织进行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定量分析PVN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变化。结果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PVN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7、1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PVN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VN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在糖尿病中、后期明显升高,糖尿病状态下PVN内nNOS活性改变可能与糖尿病神经内分泌及肾上腺素能途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香酚抑制脂多糖所致发热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脂多糖性发热模型,观察丁香酚对大鼠直肠温度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及脑脊液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脂多糖溶液后大鼠直肠温度明显升高(P<0.01),血浆及脑脊液中AVP的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丁香酚能明显抑制脂多糖所致大鼠发热反应(P<0.01),同时血浆及脑脊液中AVP含量也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丁香酚通过增加体内AVP的含量而发挥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鼠空肠5-羟色胺免疫反应(5-HT-IR)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图像分析法及形态计量法,研究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空肠5-HT-IR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平均灰度值及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海洛因依赖组大鼠空肠5-HT-IR细胞的免疫反应较空白组及盐水对照组明显增强,免疫染色加深,以24 d最显著;图像分析表明,海洛因依赖组大鼠空肠5-HT-IR细胞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P<0.05),以24 d最低;海洛因依赖组大鼠空肠5-HT-IR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大鼠空肠5-HT-IR细胞通过增加细胞数量和增强细胞分泌能力,参与了海洛因依赖期间机体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测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白松片的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松片组、氟西汀组,采用连续21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探讨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CNTF、CNT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白松片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NT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增多,神经元平均灰度值降低,其中CA1区(105.14±7.21),CA3区(104.47±6.05),DG区(108.18±7.56);CNTFmRNA杂交阳性信号增加,神经元平均灰度值降低,其中CA1区(182.14±12.68),CA3区(176.82±11.12),DG区(175.98±12.1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白松片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NTF、CNTF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不同气腹压力对大鼠系统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团英  陈旭  张凤兰 《广东医学》2007,28(7):1039-1041
目的 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大鼠系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模拟不同气腹压力CO2气腹腹腔镜手术,时间为1 h.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各组气腹压力分别为①0 mmHg,②5 mmHg,③10 mmHg,④15 mmHg.分别于手术第0,1,3,7天检测大鼠血液中CD3,CD4和CD8 T细胞的数值变化,了解不同气腹压力对大鼠系统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术后第1天各组CD细胞计数值均明显下降(P<0.01),第4组(15 mmHg)最低,免疫抑制最明显(P<0.01).5,10 mmHg气腹组居中(P<0.05),两组CD细胞计数下降程度基本相同(P>0.05).第1组(0 mmHg)CD细胞计数下降程度最小,免疫抑制程度最低.术后第3天各组免疫功能逐渐恢复,第1组恢复最快(P<0.01),第4组恢复最慢(P<0.01);2,3组居中.术后第7天各组CD细胞计数均恢复术前正常水平(P>0.05).结论 随着气腹压力增高,对系统免疫功能抑制程度逐渐增大,术后免疫功能恢复较慢,临床手术时不宜采用过高气腹压力,以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精氨酸加压素(AVP)主要是由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的加压素能神经元合成分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VP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肽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本文采用二肾一夹法制成高压模型.应用光、电镜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图象分析技术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PVN加压素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并与SON加压素神经元及正常大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PVN和SON内AVP阳性细胞中分泌颗粒密集呈棕黄色,正常大鼠组染色浅淡.图象分析检测两组PVN和SON中AVP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所得数据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和正常组AVP神经元在PVN有显著性差异;在SON也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实验组内的PVN和SON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大鼠PVN和SON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在血压升高时,PVN和SON内加压素神经元的分泌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内的Ⅰ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I)在压力感受性反射中枢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①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中,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时的PVN区谷氨酸含量的变化;②用mGluRⅠ的阻断剂MCPG或激动剂ACPD直接灌流PVN区,同时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并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①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时,PVN内的谷氨酸含量迅速升高到基础水平的(384.82±91.77)%(P<0.01).②PVN区灌流mGluR Ⅰ阻断剂MCPG(2.5 mmol/L),同时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其血压升值明显减小(P<0.01),心率降值明显增大(P<0.05),导致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HR/△MAP)明显增大(P<0.05).③PVN区灌流mGluRⅠ激动剂ACPD(1 mmol/L)同时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其血压升值明显增加(P<0.001),心率降值明显减小(P<0.001),导致压力感受性敏感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PVN内的mGluRⅠ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中枢调节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大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 ,探索精氨酸加压素 (AVP)的镇痛作用以及其在乙酰水杨酸 (ASA)中枢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 ,N组足背注射生理盐水 ,F组足背注射 5 %福尔马林 ,A组足背注射 5 %福尔马林后立即腹腔注射ASA。采用痛行为评分法观测大鼠的痛反应 1小时后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观察AVP的免疫反应性 (AVP -ir) ,并进行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 :N组无明显疼痛反应 ,F组大鼠给药后迅速出现疼痛反应 (缩腿 ,舔爪 ) (P <0 .0 1) ,与F组比较 ,A组疼痛反应明显减轻 (P <0 .0 1) ;F组大鼠下丘脑视上核 (SON)内AVP -ir较N组增强 ,室旁核 (PVN)与视交叉上核 (SCN)内AVP -ir较N组均减弱 ;给予ASA后 ,SON与PVN内AVP -ir较F组均减弱 ,SCN内AVP -ir较F组有所增强。结论 :下丘脑SON、PVN、SCN神经元分泌的AVP可参与中枢镇痛 ,ASA镇痛作用可通过调节下丘脑核团中AVP的合成与释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AVP mRNA表达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免疫增强 /免疫抑制动物模型 ,以研究免疫应答不同时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精氨酸加压素神经元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多点、多部位、多方式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免疫增强动物模型 ;低剂量、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CY)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 ,并在不同时间点同时取动物的血清进行研究。结果 1初次抗原刺激后第 6 d血清 Ig G及 IL - 2的含量开始升高 ,再次刺激后第 6 d(实验的第 16 d)血清 Ig G及 IL - 2的含量达峰值 ;2第 1、2次腹腔注射 CY后血清 Ig G及 IL - 2的含量开始降低 ,4次注射 CY后血清 Ig G及 IL - 2的含量降至最低。结论 牛血清白蛋白和 CY是建立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的较好试剂 ,牛血清白蛋白可同时直接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CY直接抑制细胞免疫功能 ,间接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激活素A在WKY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中的表达及其对动脉压的影响,阐明激活素A通过PVN调节动脉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KY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激活素A、激活素Ⅱ型受体(ActRⅡA和ActRⅡB)和信号传导蛋白Smads mRNA在PVN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ctRⅡA蛋白在PVN中的表达情况。PVN核团微量注射外源性激活素A,观察给药前后大鼠动脉压的变化。原代培养WKY大鼠PVN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激活素A处理组,RT-PCR法检测PVN神经元中ActRⅡA、ActRⅡB和Smads mRNA表达水平。结果:WKY大鼠PVN中存在激活素A及其受体、Smad2和Smad3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VN神经元表达ActRⅡA蛋白。PVN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激活素A后,与给药前比较,大鼠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激活素A处理组大鼠体外原代培养PVN神经元中ActRⅡA和Smad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结论:激活素A以自分泌/旁分泌形式通过PVN调控动脉压,其作用与ActRⅡA-Smad3信号传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侧脑室给予螺内酯和(或)米非司酮,观察大鼠海马G蛋白偶联内向整流钾通道1-4(GIRK1-4)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皮质激素受体在调控GIRK mRNA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对照组(CON),生理盐水组(NS),螺内酯组(SPI),米非司酮组(MIF),SPI MIF组,抑郁(DEP) NS组,DEP SPI组,DEP MIF组,DEP SPI MIF组.用地高辛(DIG)标记的GIRK1-4 c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切片贴于涂有铬矾明胶的载玻片上,37℃烘箱中过夜.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利用Leica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各区GIRK14mRNA杂交阳性信号的平均灰度.使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CON组相比,DEP NS组海马CA1-3区和齿状回GIRK14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与DEP NS组相比,DEP SPI组和DEP SPI MIF组海马各区GIRK1-4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DEP MIF组变化不显著,SPI组、MIF组和SPI MIF组与NS组相比,GIRK1-4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表明SPI和MIF本身对正常大鼠GIRK表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过与GIRK1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反应元件结合,使GIRKs mRNA在海马的表达增加,皮质酮通过海马的5-HT1A受体增加GIRKs通道的通透性,两者共同调控抑郁大鼠海马GIRK1-4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新生小鼠下丘脑区域神经元激活及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与丙泊酚神经毒性的相关性.方法 15只同窝7d龄(postnatal day 7,P7) C57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对照组、丙泊酚低剂量组、丙泊酚高剂量组.P7时,丙泊酚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接受丙泊酚30、60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的脂肪乳溶剂.24 h后(P8)处死小鼠收取脑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脑C-Fos、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及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接头分子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AVP及GR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9.95±1.51)相比,丙泊酚低剂量组(14.75±1.39)、丙泊酚高剂量组(24.00 ±5.25)室旁核C-Fos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P <0.05,P<0.01),且高剂量组相对低剂量组增多(P<0.01);对照组(14.94 ±3.39)与低剂量组(19.63 ±3.70)室旁核表达AVP阳性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而高剂量组(23.38 ±2.29)中AVP阳性细胞数量对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且蛋白表达上调;高剂量组(37.38 ±3.17)下丘脑室旁核GR表达相对对照组(27.38 ±2.17)及低剂量组(31.38 ±2.39)均明显上调(P <0.01,P<0.05),对照组和低剂量组间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下丘脑背内侧区、腹内侧区、外侧区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结论 丙泊酚激活新生小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致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和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上调,并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影响程度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对42例AL患儿和13例完全缓解AL(AL—CR)患儿及15例非恶性疾病患儿骨髓进行survivin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A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P〈0.01),复发组高于初发组(P〈0.01);survivin基因在AL的高危组和标危组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survivin表达水平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未能缓解者(P均〈0.05)。结论儿童AL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urvivin基因的过度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化疗疗效的观察指标;survivin高表达者易复发,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Ap63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儿童医院住院的初治或复发急性白血病患儿104例为急性白血病组,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0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61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1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4例;初发患儿90例(高危型18例,低危型72例),复发患儿14例。选择同期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儿童医院住院的非恶性血液病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患儿TAp63基因表达。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104例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86例,阳性表达率为82.7%,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1±0.19);对照组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0例。ALL与ANLL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患儿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ANLL患儿升高(P<0.05)。初发与复发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儿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初发患儿升高(P<0.05)。B-ALL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T-ALL患儿升高(P<0.05)。高危型与低危型初发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初发患儿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危型初发患儿升高(P<0.05)。完全缓解与未缓解患儿TAp6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患儿TAp63 mRNA相对表达量较完全缓解患儿升高(P<0.05)。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Ap63基因的过度表达相关,可作为探讨化疗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TAp63高表达者易复发,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 (chelerythrine)对精氨酸升压素 (AVP)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 (CF)增殖及p2 7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AVP促CF增殖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新生SD大鼠CF为实验模型 ,实验分 3组基础状态组 ;10 -7mol/LAVP组 ;10 -7mol/LAVP +10 -6mol/L白屈菜红组。每组 4只SD大鼠。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 ,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碘化丙啶标记细胞DNA、p2 7蛋白的单抗和标记了FITC的二抗标记细胞内的p2 7蛋白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 (FCM)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p2 7蛋白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 1)10 -7mol/LAVP和 10 -6mol/L白屈菜红共同作用 48h ,MTT比色法测定的CF的A值 ( 0 32± 0 0 1)明显低于 10 -7mol/LAVP组 ( 0 39± 0 0 1,P <0 0 1) ;( 2 )AVP与白屈菜红共同作用组CF的S期细胞百分率 ( 4 4%± 1 7% )和细胞增殖指数 ( 2 0 9%± 1 2 % )分别明显低于AVP组 ( 15 5 %± 1 4%和31 4%± 1 5 % ) ,而G0 /G1期细胞百分率 ( 79 1%± 1 2 % )明显高于AVP组 ( 6 8 6 %± 1 5 %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 3)AVP与白屈菜红共同作用组CF的p2 7蛋白表达阳性率( 91 7%± 2 2 % )明显高于AVP单独作用组 ( 6 3 3%± 1 9% ) ,二  相似文献   

19.
作者应用马桑内酯诱发大鼠癫痫点燃效应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及显微图象分析系统,观测大鼠抽搐后室旁核M-ENK、VP及免疫阳性神经元的面积无变化。室旁核M-ENK神经元的平均灰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室旁核的0T、V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平均灰度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