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一个"福"字所包含的万千风情"福"和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深厚:中国人自古就祈福盼福、崇福尚福,对福有高度的心理认同感;"福"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福"字位于"福、禄、寿、喜、财"五个中国人最喜欢的汉字之首;"福"的内涵既可浅显又可高深。把一切有关福的文化风俗  相似文献   

2.
《精武》2008,(1)
查各类罗汉内功,目前所见本子内容差别较大,如姜容樵先生编写的《少林七十二艺与武当三十六功》中写的少林罗汉功为练眼功法;他人亦有顶气、喷气、吞气等类功法;倒是螳螂门《三回九转罗汉功》与香港黄汉勋先生所著《罗汉功》与此手抄本名目略合,但耐人寻味的是,此手抄本目录却冠以"西域"二字,目录题目亦为"西  相似文献   

3.
由技入道——论中国武术之体道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庄子为代表的技遒思想不仅作用于中国传统艺术门类,而且也鲜活地体现在武学思想之中.通过"技进乎道"经典艺术思想,中国武术逐步由技入艺,再由艺上升为道.在技艺演练的过程中,武术借助"忘"、"无"与"自然"等途径,实现了具象动作与抽象理念的完满结合.将体道思维纳入武术运思与演练方式的分析当中,进而还原以武演"道",以"道"入武的传统武学思维.这不仅揭示传统武学思想的特征与情貌,也给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09,(2)
紫砂壶艺的希望是传承与创新,五千余年陶文化绵延至今,传统文化艺术宜兴紫砂陶艺不断在单一的传统壶艺方向发生着质的变化,一些学院派的中青年陶艺家向往着一种尝试和跳跃,他们尊重传承又不拘泥于传统,注重设计求创新是这些年轻壶艺工作者内心的向往与追求。2008年11月10日来自江苏宜兴丁蜀镇中国陶都陶瓷城"陶都风紫砂会所"的蒋春音走进《现代快报》江苏都市网直播室与喜爱紫砂艺术的朋友零距离对话"当代壶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一、武术思想中"艺为智出"的原理 艺,最早是人的一种劳动行为.这种劳动行为要有完满的结果,即要"成于事",就要求行为主体有一定的技巧与能力,因而"艺"又引申到"技"与"才"之义,于是就有了"技艺"、"才艺"之说.晋代葛洪说过:"创机巧以济用,总音数而并精者"①,都是"艺人".可见"艺"的涵义已扩大了许多.先秦思想家孔子曾提出"游于艺",具体指的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艺事.  相似文献   

6.
"三艺通备"理念下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教学中"三艺通备"教学理念的产生背景、含义进行说明,结合体育学院办学思想和专业定位,确定"三艺"(武艺、医艺、书艺)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三艺通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表明,"三艺通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和凸显了武术专业"一专多能"、"尚武崇文"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7.
“艺”、“技”、“道”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哲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竞技体操之艺、之技、之道,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与密切深刻的关联度,文章首先对技、艺、道的“源”和“流”作了系统的探索;之后,分别就竞技体操之艺、竞技体操之技、竞技体操之道,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并讨论了竞技体操“艺-技-道”的传递与融合过程,旨在正确构建竞技体操的技术观、美学观和哲学观。  相似文献   

8.
<正>3月24日,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在北京八中召开了"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开题报告论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中国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9,(8):674-678
传统武术与格斗跨界对抗事件造成了社会哗然与武术界沉默的鲜明对照,同时导致武术深陷危机,武术群体一次次的"证明",反而将自身越描越黑。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系列事件进行解读以提供认知角度和参考。认为武术与格斗是武技在源起的共同点上经不同民族条件与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分流结果,体现在水平检验标准、传承方式、形成因素以及社会形态上的差异。陷于舆论中心的传统武术发展至今已成为社会意识的艺术的重要部分,武术核心是"艺",而格斗是对"技击至上"的典型诠释,因此对抗是"艺"与"技"的碰撞。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字邮票的研究中出现过诸多争论,"哪套邮票是‘文’字邮票的转折点"是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回顾有关"文"字邮票"转折点"之争的主要方面,进一步谈谈个人的看法。"文"字邮票共发行了19套,笔者所见最早(以下谈及"最早"、"首次",均指笔者所见)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的邮文是郑启五的《"文票"的定义、分期与类别》(《集邮》1988年第6期),郑先生将"文1—文13"称为"极端期",称"文14—文19"为"次极端期"。后者与前者的区别"一  相似文献   

11.
"艺术是什么?看看中国四千年前的‘(?)’字便知分晓。‘艺’字是殷虚文字.是古代象形文字,你看一个人捧着一个草木,这为什么人捧草木就是艺术呢?因为要培植一草木要用人的智慧,使它能成长而美观,用心思在上面才成功。用许多方法,这就是艺术!"这是民国时期的摄影大家郎静山对"艺术"一词的一段阐述,而他在自己漫长的摄影艺术道路上.也始终恪守着这种信仰正是这种坚持.成就了他在民国摄影艺术百花齐放中那独树一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本期专题——澳门,这组文章中有一个字不可回避,就是"氹"字,在普通话中读"荡"音,属于粤系方言,现在有一首由张柏芝唱的流行歌曲叫《氹氹转》,词意取自民间孩童的游戏,也是用粤语唱的。利用当代最新的网络搜索工具去查找这个氹字,绝大多数内容还是与澳门有关联,这源于澳门有个氹仔岛。一提起这个字,很多人,特别是我们北方人虽然读不准字音,但我们大多知道它与澳门有关系。换言之,这个字很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周汝昌先生,当代大学者、知名的红学家、艺术大师.外面都知道他是红学家,其实,他的才学不仅仅局限在"红学"一隅,更在思想、哲学、美学以及中国文论、艺论、考据等方方面面深有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一这些年,杂技界谈论较多的恐怕是杂技的"技"与"艺"的关系这个话题。过去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而现在,技艺并重已成为杂技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在各类艺术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杂技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跨界与混搭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问题是,近些年在欧洲新马戏的诱惑下,一味重包装、重混搭、乱跨界,主题杂技、主题晚会乃至杂技剧一窝蜂而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2,(20):21-23
9月25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京举办"201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发布活动",首批44家"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名单揭晓。中拍协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共同撰写的《201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标准化状况报告》也同期发布。"这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自1992年恢复发展以来,首次针对文物艺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以艺术的形式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第六届中国西湖国际魔术交流大会于2018年10月27日至29日在杭州隆重举办。本届魔术交流大会以"繁荣浙江魔术艺术,推进文化浙江建设"、开辟新时代"魔艺之路"为主旨,力求发挥大会在推动创作、培育人才、扩大交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书写新时代文化浙江的"魔艺"新篇章。本届魔术交流大会是由中国杂技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浙江省杂技家协会承办的大型国际艺  相似文献   

17.
Lain 《收藏》2013,(8):154-159
"再造景"产生的一个后现代的中国当代城市语言,把三林镇上的老少乡亲们给"新鲜"到了,面对家门口新出现的15个既熟悉又"瞎闹"的玩意儿,那种公众化的兴致勃勃才让"后花园"真正的有了雅俗共赏的地气。"再造景——三林公共艺术展"是由浦东三林镇人民政府、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与上海三○国际艺术区共同合作策划和组织实施的一次公共艺术介入现场的艺术展示活动。三林古镇始于北宋,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展览共展示15件以现场环境为思考对象的特定创作,作品以装置、雕塑、绘画、灯光、影像等多种艺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字邮票的研究中出现过诸多争论,"哪套邮票是‘文’字邮票的转折点"是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一直关注这方面的探讨,再次谈谈个人的看法。首先有必要回顾一下有关"文"字邮票"转折点"之争的主要方面。"文"字邮票共发行了19套,笔者所见最早(以下谈及的"最早",均指笔者所见,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同好补正)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的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20,(9)
正《艺经初论》:易入天地道,人生大义观,三观定意念,内观差异源,大艺道之化,造物神诣现,弘毅当度世,大益润众田,众忆千年贯,艺道心法传。当代艺术家最热衷探讨的一大话题,即所谓"大成"。艺术家的大成,离不开内外兼修。这种内外兼修,既包括个人的艺术风格与造诣,也包括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寻找人生意义是艺术家的起点,但同时,艺术家更扮演着社会道义弘扬者与担当者的角色——以艺益人,唤醒人性的真善美。艺术家要获取大成,必经走向大成的艺道。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艺术融合的自然禀赋和历史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与艺术在人类早期就已经诞生了,它们的相互融合与借鉴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禀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历史研究等方法,诠释了体艺融合的自然禀赋与历史选择,目的是为了加深对体艺融合的全面认知。认为体艺从其起源之初就有融合;在体艺融合中,中国人选择了武术,西方人选择了奥运会,人类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科技作为体艺融合最有力的手段;体艺融合将不断发展、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