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播拥塞控制策略设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播是一种高效率的点对多通信方式,在过去几年中组播传输机制己经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针对组播在Internet上进行大规模应用所面临的拥塞控制问题,将主动网络的技术应用到组播拥塞控制中,提出了通过主动节点主动检测拥塞和调整发送速率,实施hop-by-hop的拥塞控制的"主动"式的拥塞控制策略.在NS2平台上进行了大量网络仿真分析表明:该策略不仅对组播通信具有良好的拥塞控制能力,而且具有很好TCP友好性.  相似文献   

2.
组播是一种高效率的点对多通信方式,在过去几年中组播传输机制己经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针对组播在Internet上进行大规模应用所面临的拥塞控制问题,将主动网络的技术应用到组播拥塞控制中,提出了通过主动节点主动检测拥塞和调整发送速率,实施hop-by-hop的拥塞控制的"主动"式的拥塞控制策略。在NS2平台上进行了大量网络仿真分析表明:该策略不仅对组播通信具有良好的拥塞控制能力,而且具有很好TCP友好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可靠组播拥塞控制已成为组播研究的活跃领域.本文讨论了可靠组播拥塞控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当前主要算法的特点,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速率的组播拥塞控制算法,改善了拥塞控制的动态性和公平性,提高了组播会话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4.
异构网络中的分层组播:问题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异构网络中分层组播的研究进展.根据数据分层的特点指出要从可扩展性、公平性、是否解决IGMP延时、速率调整粒度等方面综合评估分层方案,将分层组播的设计过程分为层次组织、层速率分配和确定实施主体3个阶段,并据此将现有算法分为累加层与非累加层、静态分层和动态分层、端到端和路由器支持3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给出了动态分层、控制不良行为者、稀疏环境和无线网络中的分层组播等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IP组播的关键技术,讨论了解决IP拥塞控制的各种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指出了IP拥塞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这些技术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方的无线多媒体分层组播拥塞控制协议--RWLM.详细描述了RWLM协议的拥塞判定机理、RWLM协议的工作过程以及RWLM协议的TCP-Friendly拥塞控制机制.重点研究RWLM协议在有线信道上的TCP友善性.仿真实验显示,RWLM协议在不同竞争流数目、不同分组大小及不同缓冲区长度的情况下,都具有比较良好的TCP友善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IP组播需要进行路由器升级以及在可靠性和拥塞控制方面的不成熟,Overlay组播网络作为构建组播服务平台的另一个可行途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实时多媒体应用对带宽需求的异构性,研究了异构环境下Overlay网络中多速率组播在max-min公平性下的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算法,可对于任意给定的Overlay组播树实现max-min速率分配,优化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组播通信可以节省带宽、减少网络拥塞、避免网络资源浪费,是一种特殊的、高效的通信方式。介绍了IPv6组播通信机制,提出了基于IPv6的PIM—SN协议的实现方案,说明了IPv6组播编程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
由于IP组播需要进行路由器升级以及在可靠性和拥塞控制方面的不成熟,Overplay组播网络作为构建组 播服务平台的另一个可行途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实时多媒体应用对带宽需求的异构性,研究了异构环境下 Overplay网络中多速率组播在max-min公平性下的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算法,可对于任意给定的 Overplay组播树实现max-min速率分配,优化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速率的分层组播拥塞控制算法。接收端按各自接收能力被划分为若干个累积层,在每个层内采用单速率拥塞控制算法TFMCC。算法不但保持了良好的公平性,同时提高了TFMCC的宽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钟超  孙乐昌 《科技信息》2007,(18):23-25
本文总结了以往组播拥塞控制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建模的单速率组播拥塞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较好的解决TCP友好、可扩展性、ACK反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结合网络层组播和应用层组播的优势提出基于混合架构的组播方法.混合架构下的组播是在小规模网络中使用网络层组播,形成IP组播域,每个域中选出一个数据代理,而在IP组播域之间通过应用层组播进行连接.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架构的组播解决了IP组播区域部署限制问题,可以支持大规模网络,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层排列图结构的流媒体应用层组播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增强基于应用层组播的流媒体广播性能,该文提出构建具有分层排列图结构的应用层组播系统.在该结构中,参与主机组合成多个排列图,每一个排列图中嵌入多个独立组播树;排列图间形成树状结构,对应组播树相互衔接并保证独立性.流媒体数据采用多描述编码(MDC),每一描述数据通过一个独立的组播树传输,使得单个主机故障至多影响一个数据流,以提高系统流媒体服务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在节点故障率为5%时,分层排列图结构的容错能力与传统随机多组播树结构相比提高20%以上.利用拓扑测量技术,分层排列图结构将参与主机根据相互距离进行聚类,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组播的视频信息传输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播传输技术能够实现一点对多点的数据通信.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常常遇到一个视频服务器同时向多个客户端传输相同的实时视频信息.为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可以采用组播传输技术来实现实时视频信息的传输.论述了组播传输技术的原理和相关的路由协议,设计了一个视频信息的采集系统,分析了实时视频信息组播传输网络.讨论了Simulcast技术和分层组播技术,用来改善客户端接收的视频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现有动态组播路由算法及协议的研究和分析,在总结QoS动态组播路由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协议框架,并就此协议框架中的动态问题、QoS问题及分层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解决办法.框架试图利用集中式算法作为组播路由的预计算方法,同时结合分布式地动态收集QoS信息,做出QoS相关的组播路由决定.把一些现代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如Anycast机制等,结合到组播路由算法中,使组播路由算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6.
源特定组播技术较好的解决了IP组播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但是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状态伸缩性问题.源特定聚集组播是解决状态伸缩性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案.本文在研究源特定聚集组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组-树匹配算法,通过减少每个组的匹配次数来提高匹配速度.最后通过实验证明,采用新算法的源特定聚集组播有效的进行了组播状态的聚集,并且提高了聚集速度.  相似文献   

17.
IP组播路由结构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因特网协议(IP)组播路由协议在结构上可分为基于源和基于组的两类转发树结构.把这两种组播路由结构在扩展性能、对单播路由算法的依赖性、业务量拥塞特性、网络的额外开支量以及对源IP地址的依赖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它们在不同应用场合的优缺点,为两种结构的路由协议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群组通信安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折中的方法,提出一种混合的分组分层的组播群组密钥管理协议,以解决组规模较大的安全组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新的组播安全通信协议有效地降低了协议通信带宽、解密和加密计算等负载,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适合大型动态组播.  相似文献   

19.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IPv6必然会取代IPv4。由于组播技术的优越性,IETF在制定IPv6协议时保留了组播,IPv6组播技术可避免网络资源浪费,减小网络拥塞和广播风暴等问题,能有效利用带宽,提高数据传送效率,尤其适合视频流等大数据量的传输。在分析IPv6组播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IPv6组播核心技术研究现状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主要讨论实时信息流在可靠组播传输中的控制问题。针对这种信息流对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对端到端传输延迟和网络抖动的要求很高,特引入适应这一要求的功能路由器(Power Router)。功能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对反馈信息进行汇聚、数据包丢弃的局部恢复,以及当网络拥塞时,选择性的进行丢包。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功能路由器的引入使得传输的时延和抖动性有所提高,而且对于网络的拥塞有一定的自动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