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ADAMS/VIEW软件模块建立某48m混凝土泵车臂架变幅机构的三维仿真模型,在ADAMS/VIEW模块中,以混凝土泵车5节臂架全部水平工况为基础,分别对第1、第2、第3、第4、第5节臂架进行由初始位置到最大位置间的运动仿真分析,得到了在10种工况下各节变幅油缸下各节变幅油缸受力曲线,并确定了各节臂架变幅油缸最危险工况时的最大受力.依据仿真出的各节臂架变幅油缸最大推力和拉力,分别计算出变幅油缸无杆腔和有杆腔的最大工作压力,为选择合理的臂架变幅油缸型号和臂架变幅机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型离心压缩机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分析马辉,戴继双,孟磊,闻邦椿以某大型离心压缩机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膜片联轴器和5瓦可倾瓦轴承的影响,首先建立转子-轴承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然后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不平衡响应计算,分析了各种轴承参数,如长径比、间隙比以及润滑油型号对轴颈振幅的影响;最后将所得到的结果与工厂试车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压缩机转子系统轴承参数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下期部分文章摘要预报.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优化设计张艳伟,石来德根据混凝土泵车的实际工作情况给出了各节臂架最危险工况下受力理论值的计算方法,应用浮点数编码的改进型遗传算法对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油缸连杆机构进行优化布局.经仿真模型检验,得到满足系统运行特性,且各节油缸的长度及推力均有明显减小的优化布局方案,为长臂架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智能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四环过山车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关伟,陈礼过山车运动是一项运动速度极快的娱乐项目.过山车与轨道之间的相对高速运动导致动力学影响,对乘车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四环过山车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主要阐述了建立过山车动力学分析模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臂架系统运动过程的平顺性,采用基于MWorks平台的Modelica多领域建模仿真技术实现了对某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分析与改进.首先,搭建某型混凝土泵车的臂架系统的机械刚柔耦合模型、液压模型等多领域模型;为了研究臂架平顺性影响因素,仿真分析了臂架系统中各节臂架联动工况下刚度、液压系统阻尼等;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优化改进策略.实验提出无需制造物理样机用于实体实验的方法,为企业改进某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提供了高效的研发途径,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为产品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Pro/E软件建立某混凝土泵车臂架变幅机构的三维实体模型,将其导入ADAMS中,分析多种工况下的臂架仿真运动,找出最危险工况时油缸的最大受力,并利用ADAMs的DOE(Degign Of Experiments)手段,很好地完成了臂架变幅机构的优化设计,明显地减小了油缸的最大受力,极大地提高了臂架系统的工作性能,为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GJ20162070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故障诊断实例[刊,中]/陈建华…//机床与液压.—2016,(2).—63~66在混凝土泵车的施工过程中,臂架系统会出现动作缓慢和臂架油缸掉臂等故障,这些故障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结合泵车臂架系统的结构特点,从泵车的电气和液压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混凝土泵车臂架的伸展油缸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架系统是混凝土泵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臂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对整个混凝土泵车的工作性能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Pro/E建立臂架机构三维模型,利用Pro/E与ADAMS的专用接口软件MECH/Pro对臂架机构模型添加运动副并转换成ADAMS的模型文件,将其导入ADAMS中,在ADAMS中建立液压油缸运动速度函数并进行仿真模拟,得到臂架转角曲线,液压油缸行程曲线和液压油缸作用力—时间历程图,通过分析,找出了油缸振动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小振动的方法,仿真结果对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泵车臂架柔性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杰  戴丽  赵丽娟  才娟  张婧 《机械工程学报》2007,43(11):131-135
用柔性多体动力学的理论分析四节臂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动态特性。把泵车的臂架模拟成柔性机器臂,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虚功原理建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方程,通过对泵车臂架运动微分方程的推导和数值求解,对泵车各臂杆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分别建立四节臂混凝土泵车臂架的刚性模型和柔性模型,给定相同的驱动力矩对两种不同情况下的运动模型进行分析。仿真得出两种模型的变形曲线和第四节臂杆的角速度曲线,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研究轻质长臂杆混凝土泵车的臂架系统时,考虑各个臂杆柔性变形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研究成果也为混凝土泵车浇注自动化的研究提供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柔性体理论和方法,结合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三维模型,在臂架系统刚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刚柔耦合模型;应用ADAMS软件分别对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的刚性模型和刚柔耦合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并通过结果对比发现,刚柔耦合模型的末端轨迹和油缸受力更接近于实际情况,从而为臂架系统的设计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混凝土泵车臂架末端的振动问题,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中多关节臂架姿态多变导致臂架系统动态特性随之变化的特点,采用基于频域参数识别的主动控制策略进行泵车臂架振动控制的实验研究。以臂架末端振动作为反馈变量,优选提供主动控制力的作动油缸,建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主动控制的全局模型。采用双归一化方法进行臂架系统参数的频域在线识别,推导了最优控制变量表达式,并给出了显式收敛条件。基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软硬件搭建了混凝土泵车臂架振动主动控制实验装置,对该算法的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主动控制算法,臂架末端的振动加速度幅值衰减了约59%,取得了较明显的减振实验效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9):1345-1349
为了解决混凝土泵车臂架末端布料管在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牵引下朝某个任意方向移动时,整个臂架能够随之平稳移动的优化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泵车稳定性要求,以臂架系统整体重心移动范围最小为目标的臂架移动轨迹规划的优化算法。通过建立和求解受臂架多冗余度运动学方程约束的非线性优化目标函数确定了各节臂架移动的期望路径。为验证所提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对不同工况下的臂架系统的自动浇筑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现有几种轨迹优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方案确能使臂架整体重心的移动范围最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液压挖掘机的典型工况及受力情况,并在铲斗挖掘工况下对其动臂进行了有限元计算。针对动臂内部筋板的布局,提出了一种箱型结构内部加强筋的布局优化方法,并基于渐进结构优化方法(ESO),对内部筋板的布局进行了拓扑优化,快速简便地确定了箱型结构内部加强筋的布局。对比优化前后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减小结构最大等效应力并减少高应力区。用试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臂架式车辆无线支承反力测试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连续地测量车辆在吊臂或支臂承载一定载荷时的臂架旋转角度和倾斜角度以及支腿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3.
针对U形截面伸缩臂提出了径向不等厚度的下滑块布置方式,改变了臂架搭接处初始接触状态,并用Ansys/LS-DYNA显示动力有限元软件对吊臂与下滑块进行接触分析,对比了吊臂接触区应力值大小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下滑块厚度的改变可有效地降低接触区最大应力,改善接触区局部应力分布,对进一步提高臂架强度和承载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汽车零部件》2009,(4):11-12
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人们对汽车的消费有了更高要求,同时对于汽车的装饰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虽然国际汽车市场持续不景气,中国车市却是逆势而上,从而也带动了汽车装饰用品的淡季旺销。销售的火热又进一步引起了人们都行业的思考。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新车消费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后市场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折臂式高空车自动化控制程度较低的问题,以某型号18 m折臂式高空作业车为研究对象,应用机器人学理论,通过建立其运动学模型,实现了作业平台的轨迹跟踪控制,为最终实现折臂式高空车常用工况下的自动控制打下基础.为解决折臂式高空车臂架液压系统控制精度低,控制存在滞后问题,建立了臂架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该模型设计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加入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后,臂架系统的响应速度增加,稳态误差消除,跟随能力加强.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泵车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作良 《山西机械》2014,(1):189-190,193
针对泵车液压系统结构复杂、故障不易发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树最小割集的故障诊断方法。以泵送主油路无压力这一典型故障为顶事件,建立故障树模型,再通过最小割集的求解和重要度分析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从大到小排序,确定故障诊断的最优程序。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新自主研发的轨道车辆供电维修车行走系统,阐述了陆轨两用车的功能与总体结构.为了使模拟仿真更真实,对陆轨两用车进行总布置设计,构造出车辆的形态并建立整车CAD模型,同时建立了地铁站台与轨道线路的模型,为仿真分析创造出虚拟环境.通过ADAMS软件脚本控制仿真分析方法对转换系统进行运动学仿真,模拟出陆轨两用车从轨道上向站台上转换的过程.基于对转换过程中各部件速度曲线的分析,验证了陆轨两用车陆轨转换系统工作的可行性.最后阐述了陆轨两用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庆丰 《机械工程学报》2013,49(20):123-129
面对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量大面广的挖掘机亟须在技术上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油电混合动力技术采用发动机和电机复合驱动来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并可进行能量回收,是公认的节能减排最佳方案之一,已在车辆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由于挖掘机与车辆在负载工况、能量回收途径、储能装置、操作性及可靠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须对挖掘机的混合动力技术开展专项研究。概述国内外、特别是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动力复合模式与参数优化、动力系统控制、电动回转及制动能量回收、动臂势能回收及能量回收电机等油电混合动力挖掘机关键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及研究成果,并在研制的20 t混合动力挖掘机综合试验样机上得到充分验证。这些研究成果对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在其他工程机械上的应用推广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械结构在复杂工况下载荷边界条件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仿真与实测多信息融合的外载荷反演技术.首先建立待研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在结构外载荷作用位置施加单位载荷,计算构件全场应变响应;然后基于D-最优设计原则得到应变测试的测点最佳布置方案和最优载荷系数矩阵,据此建立外载荷与应变间的动态响应关系;根据得到的测点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20.
电动轮技术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电动轮的结构、技术优势,电动轮电动汽车的布置方式以及控制策略。对目前电动轮技术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电动轮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