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行TAVR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主动脉狭窄患者13例(Ⅰ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6例(Ⅱ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反流患者13例(Ⅲ组)。分析各组术前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主动脉根部结构测值、术前及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以及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中均经股动脉植入瓣膜,并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其中2例于TEE引导下行房间隔穿刺逆行跨主动脉瓣,4例采用瓣中瓣手术。术前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与MSCT测得的主动脉瓣环最大径、最小径、面积、周长,以及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TEE评估:少至中量瓣周漏4例,少量瓣周漏9例,微量瓣周漏5例,无瓣周漏1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Ⅰ组术后1个月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 Vmax)、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AVPGmean)、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主动脉瓣人工瓣膜植入术(TAAVI)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接受TAAVI治疗的15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有效瓣口面积、平均跨瓣压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平均跨瓣压差,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入选15例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平均有效瓣口面积(0.55±0.28)cm2,术前平均跨瓣压差为(58.93±14.96)mm Hg(1 mm Hg=0.133 k Pa)。1例患者术中超声示中量瓣周漏,重新放置瓣膜顺利。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1例患者其他原因死亡外,术后超声随访结果示所有患者人工瓣膜位置均正常,7例患者探及瓣周1~2 mm反流。与术前比较,患者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均增加,平均跨瓣压差均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19、7.357、6.401,P均<0.001;t=9.523、9.687、5.932,P均<0.001)。结论术前经过超声心动图严格筛选,TAAVI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效果良好。超声心动图在术中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18例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住院患者为A组,另选取22例同期诊断为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仅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为B组,均行TAVR术.随访6个月,比较2组基本资料、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以及随访期间死亡率、出血情况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A组患者平均主动脉瓣环内径、二叶式畸形患者比率、升主动脉内径高于B组,钙化积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入路、选择瓣膜尺寸及植入瓣中瓣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跨主动脉瓣流速、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以及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瓣周漏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TAVR术后能有效降低平均跨瓣压差,改善心功能,但瓣周漏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多为微量或轻度瓣周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影响因素及CLBBB对术后心脏重构逆转的影响。方法 收集55例接受TAVR治疗的AS患者,其中16例术后新发CLBBB并持续至少1个月(CLBBB组),31例术后未出现新发CLBBB、8例术后1天内出现新发CLBBB但于1个月内CLBBB消失(NO-CLBBB组);对比2组术前与术后1天血红蛋白(Hb)、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酐(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cTn),以及术前与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及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 2组术后1天血清cTn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LBBB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主动脉瓣峰值跨瓣压差(PPG)、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MPG)均大于NO-CLBBB组(P均<0.05)。术后1个月,NO-CLBBB组左心室质量(LVM)、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肺动脉收缩压(PASP)、PPG、MPG均较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主动脉瓣人工瓣膜植入术(TAAVI)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接受TAAVI治疗的15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有效瓣口面积、平均跨瓣压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平均跨瓣压差,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入选15例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平均有效瓣口面积(0.55±0.28)cm2,术前平均跨瓣压差为(58.93±14.96)mm Hg(1 mm Hg=0.133 k Pa)。1例患者术中超声示中量瓣周漏,重新放置瓣膜顺利。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1例患者其他原因死亡外,术后超声随访结果示所有患者人工瓣膜位置均正常,7例患者探及瓣周1~2 mm反流。与术前比较,患者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均增加,平均跨瓣压差均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19、7.357、6.401,P均0.001;t=9.523、9.687、5.932,P均0.001)。结论术前经过超声心动图严格筛选,TAAVI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效果良好。超声心动图在术中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中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8例入院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AVR术,随访3个月,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超声心动图,并观察随访期间病死率和严重血管并发症、严重出血情况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8例患者均为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手术均成功。8例患者平均年龄(77. 4±8. 2)岁,入院时均合并严重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Ⅲ~Ⅳ级),平均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为(8. 9±5. 2)%,平均欧洲心脏手术风险回归评分为(28. 3±22. 5)%。1例患者术后行永久起搏器植入,1例采用瓣中瓣技术。所有患者术中无急性冠脉堵塞情况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无死亡病例,1例轻度消化道出血,无严重血管并发症。术后即刻以及术后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平均跨主动脉瓣压差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0. 05),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 0. 05)。结论对高危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实施TAVR技术,能有效降低平均跨瓣压差,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左室扩大和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及左心衰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改变。方法采集因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口面积〈1.0cm^2)伴左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和左心衰而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15例。术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PWTd)和室间隔厚度(IVST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Simpson法测量LVEF以及连续多普勒测量主动脉瓣跨瓣血流速度和最大压力阶差(AVP)。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并于术后3个月至3年随访观察。结果15例患者术后一周症状改善,AVP由平均(112±66)mmHg显著降至(28±17)mmHg(P〈0.05)。平均随访1.6±1.3年期间,心衰症状改善明显,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由3.3±0.5级降至1.7±0.9(P〈0.05),与术前相比,LVDd有显著的降低、LVEF显著性增加(P〈0.05),与术后1周比较也有改善;LVMI与术前和术后1周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尽管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AVP在术后1周已有显著降低的基础上,在随访期间无明显变化(P〉0.05)。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其中因心源性死亡的3例患者均是合并严重冠脉三支病变曾同时行冠脉搭桥术。结论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左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和左心衰的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跨主动瓣压差、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改善。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术前跨主动脉瓣压差较低的患者应进一步评价其手术风险及获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快速发展,其已成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禁忌、高中风险主动脉狭窄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影像支持是该术式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超声心动图具有实时、无创、无辐射等优点,在TAVR患者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超声心动图在TAVR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一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根据术前主动脉瓣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关闭不全组、狭窄组,术前、术后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分析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关闭不全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主动脉瓣反流量、主动脉瓣有效反流口、主动脉瓣反流面积、主动脉瓣反流缩流径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狭窄组术后1个月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增加,最大跨瓣压差、主动脉瓣上最大流速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重症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08年7月124例重症瓣膜病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76例,Ⅳ级48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3.8~105.1 mm,平均(79.8±3.9)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2.0~79.3 mm,平均(58.8±10.3)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1~0.45,平均0.37±0.01.二尖辩置换(MVR)56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DVR)37例,Bentall术10例,同期行部分左心室减容术(PLV)17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8例,手术死亡率6.45%.主要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LVEDD、LVESD、LVEF、LVFS与术前结果对比,术后2周LVEDD及LVESD较术前缩小,但LVEF及LVFS的明显改善要在术后半年;17例同期行PLV术患者术后2周LVEDD及LVESD较术前明显缩小,LVEF及LVFS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重症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的术前准备非常重要,术中应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注重心肌保护,采用含血心肌保护液灌注保护心肌,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重症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同期行PLV术的早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用于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的价值.方法 纳入23例接受J-Valve TAVI的主动脉瓣疾病患者,根据主要疾病,将其中20例非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AR)者分为AS组(n=10)及AR组(n=10).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术中全程以经食管超声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及合并2型糖尿病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左室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老年高血压门诊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合并2型糖尿病情况分为糖尿病组(38例)和对照组(102例),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2组受试者入组时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等自主神经功能指标、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等左室结构指标、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等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充盈速度(E/A)等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检查结果差异。结果糖尿病组受试者入组时血浆NPY水平、LVEDd、LVESd、IVST、LVPWT及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充盈速度(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浆NT水平、LVEF、FS及部分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E、E/A检查结果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会对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左室结构及左室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定量评价血液透析伴发瓣膜钙化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55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是否伴发瓣膜钙化分为钙化组26例和无钙化组29例,另选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左室心肌质量(LVM),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分析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钙化组和无钙化组IVSd、LVPWd及LVMI均显著增加,GLS、GCS、GAS、GRS均显著降低(均P<0.05),LVEDD、LVESD、LVEF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无钙化组比较,钙化组IVSd、LVPWd及LVMI均显著增加,GLS、GCS、GAS、GRS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有瓣膜钙化者左室重构和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更明显;3D-STI可准确评价血液透析伴发瓣膜钙化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左室重构和肥厚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中十分常见,并与其不良预后相关。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 sST2)是一种与心脏重构相关的新型循环标志物。本研究探讨了CKD患者sST2和传统心脏标志物与左心构型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病科诊治的CKD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心脏标志物sST2、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 hs-cTnT)。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结构,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elative Wall Thickness, RWT)定义左心室几何构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 ROC)曲线分析各心脏标志物对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ension, LVH)的预测效能。采用事后检验分析各左心构型间心脏标志物的组间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脏标志物与心脏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CKD患者652例。LVH的检出率为33.4%,检出率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增加,在CKD5期患者为64.3%。与正常构型患者相比,NT-proBNP和cTNT水平在向心性或离心性肥厚组中均显著升高,而sST2水平仅在向心性肥厚组中显著升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NT-proBNP与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质量和LVMI相关,hs-cTNT与左房内径、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质量、RWT和LVMI相关,sST2与左房内径、LVMI相关。 结论 sST2在向心性肥厚的CKD患者中明显升高,这一特征不同于传统心脏标志物。ST2/白细胞介素-33通路在CKD患者心脏重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在安装三腔起搏器进行左室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行植入CRT的患者31例,分别在CRT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分析左室壁16个节段的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峰值、环向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峰值及纵向收缩期(longitudinal systolic strain,LS)峰值。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的LVEDD、LVESD和LVEF及左室壁16个节段的RS峰值、CS峰值和LS峰值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相比,LVEDD、LVESD、LVEF及左室壁16个节段的LS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RS峰值与CS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心脏同步性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二维超声技术能定量检测CRT后心脏结构变化的数据。CRT术后可逆转心室重构,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织同步显像在心脏再同步优化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行双心室优化起搏治疗的心衰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组织同步显像及常规超声检查,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三腔心切面分析组织同步指数及达峰时间差。常规超声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二尖瓣反流面积、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充盈时间、主动脉时间速度积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组织同步指数及达峰时间差降低(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二尖瓣反流面积逐渐减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充盈时间、主动脉时间速度积分逐渐增加(P〈O.05)。结论:组织同步显像可以快捷地评价机械不同步,为心脏再同步优化治疗提供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与房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对248例入选患者行NT-Pro BNP水平检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肺动脉内径(PA)、主动脉根部内径(AORD)、升主动脉内径(AAO)、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右心房内径(RA)、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探查有无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采用积分法对房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进行评分(房颤超声指数,AFEI),并随访至少2年记录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NT-Pro BNP水平与年龄、LA、LVDD、LVSD、PA、AAO、PASP、AFEI呈正相关(r=0.234、0.257、0.278、0.311、0.373、0.126、0.561、0.802,P<0.01),与LVEF、FS呈负相关(r=-0.346、-0.317,P<0.01).以NT-Pro BNP水平中位数作为界值分为>1 356 ng/L组、≤1 356 ng/L组,通过Mann-Whitney检验说明,NT-Pro BNP水平明显升高组,其年龄、房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程度明显高于轻度升高组.Kaplan-Meier法作NT-Pro BNP不同水平患者在随访期间的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说明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15.130,P=0.000),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NT-Pro BNP水平(P=0.012)与AFEI(P=0.008)是心源性事件发生的主要预测因子,而AFEI(P=0.009)是总体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结论 房颤患者NT-Pro BNP水平与房颤超声指数具有更高相关性,且两者对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自愿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心脏功能指标、心脏变异率指标以及研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的比值(E/Ea)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所占百分比(PNN50)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水平的升高,患者的LVEDD、LVESD、E/Ea均升高,而LVEF降低,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Ⅲ级患者的LVEDD、LVESD、E/Ea均高于心功能Ⅰ级患者,LVEF均低于心功能Ⅰ级患者(P<0.05)。结论结合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特点,应用心脏超声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诊断病情,评估患者心功能状态,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房容积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DCM患者82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常规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LVEF)、测量E、A峰值速度并计算E/A,然后测量A峰速度-时间积分(AVTI)和二尖瓣口血流总积分(TVTI)并计算左房充盈分数(LAFF)和房缩A波速度(PVA),测量二尖瓣口面积(MVA)并计算左房射血分数(LAEF),计算左房容积(LAV)、左房容积指数(LAI)及左房扩张指数(LAEI)。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并分析左房各参数与E/A相关性。结果DCM组LVEDD、LVESD、LVEF、LAVmax、LAVmin、LAVImax、LAFF和LAEI均高于对照组,E/A和LAE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差相关性分析显示,LAVmax、LAVmin和LAFF与E/A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LAEF、LAVImax及LAEI与E/A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测量DCM患者左房容积和功能,为准确评估患者心功能状态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对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室肥厚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脉压大小分为3组:A组30例,脉压≤45 mmHg;B组35例,55 mmHg≥脉压>45 mmHg;C组31例,脉压>55 mmHg.采用彩色超声心脏诊断仪测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