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慧霞  尤伟波  陈丽  王建平  邵初晓 《浙江医学》2021,43(24):2619-2622,2626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Itra)促进腺苷酸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诱发结直肠癌(CRC)细胞铁死亡的抗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Itra组、Itra+AMPK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和Itra+AMPKsiRNA干扰组(干扰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活死细胞染色法检测死亡细胞比例,Westernblot法检测AMPK、磷酸化AMPK(p-AMPK)、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xCT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0滋mol/L组比较,0.5、1.0、2.5、5.0、10.0、25.0、50.0、100.0滋mol/L的Itra处理48h后,HCT116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IC50为(4.86±1.23)滋mol/L。活死细胞染色显示,2.5、5.0、10.0滋mol/L的Itra处理48h后,死亡细胞比例较0滋mol/L组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0滋mol/L组比较,2.5、5.0、10.0滋mol/L的Itra处理48h后,HCT116细胞p-AM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5);以5.0滋mol/L为Itra的终浓度处理HCT116细胞12、24、48h后,p-AMPK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5.0滋mol/L的Itra处理48h后HCT116细胞内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均P<0.05),GPX4、xCT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Itra组比较,抑制剂组、干扰组细胞内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GPX4、xCT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体外研究证实Itra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来增加CRC细胞内ROS含量,进而抑制GPX4、xCT蛋白表达,促使铁死亡的发生,最终抑制CRC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SIRT1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0.2 mmol/L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处理HepG2细胞24 h,诱导为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再用0、5、10、20μmol/L DHM及20 μmol/L DHM+2μmol/L SIRT1抑制剂(EX527)分别干预24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油红0染色检测细胞脂滴形成情况,酶偶联比色法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的表达.结果 0.2 mmol/L PA和5、10、20 μmol/L DHM对细胞增殖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5、10、20 μmol/L DHM处理后明显减少脂肪变性的HepG2细胞脂滴蓄积和甘油三酯含量(P<0.01),增加磷酸化的AMPK(p-AMPK)和SIRT1的表达水平,并且降低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lc、FAS、磷酸化的ACC(p-ACC)的蛋白表达,SIRT1抑制剂能显著增加脂肪变性的HepG2细胞的甘油三酯含量(P<0.01),削弱DHM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SREBP-1c、FAS、P-ACC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DHM通过上调脂肪变性HepG2细胞SIRT1信号通路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木犀草素(LUT)对镉(Cd)诱导的人肺上皮Beas-2B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0~160 μmol/L)或镉(0 ~40 μmol/L)处理Beas-2B细胞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木犀草素(0.25、0.50和0.75 μmol/L)和/或 镉(5 μmol/L)处理Beas-2B细胞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LD-L 微板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用DCFH-DA法测定细胞ROS水平;用WST-8法测定细胞SOD水平;用TBA法测定细胞GSH水平;用DTNB法测定细胞MDA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kt、p-Akt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木犀草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80 μmol/L)不影响Beas-2B细胞的存活率(P>0.05),镉在5 μmol/L浓度水平时即可显著抑制Beas-2B细胞的生长(P<0.05),半数抑制浓度为24.6 μmol/L。木犀草素干预可不同程度地减轻镉处理引起的Beas-2B细胞活力的降低(P<0.05),减少镉处理组细胞LDH的释放量(P<0.05),改善镉处理组细胞的凋亡情况,抑制镉处理组细胞ROS水平的升高(P<0.05),增强镉处理组细胞SOD活性(P<0.05)和GSH含量(P<0.05),减少镉处理组细胞MDA的产生(P<0.05)。此外,木犀草素(0.5和0.75 μmol/L)干预可上调镉处理组细胞p-Akt和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木犀草素可显著减轻镉诱导的Beas-2B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Akt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是否通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高糖诱导的神经PC12细胞凋亡。 方法PC12细胞用10 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30 min,随后加入50 mmol/L葡萄糖溶液处理24 h, qRT-PCR检测SIRT1 mRNA变化,Westren blot检测SIRT1、p-SIRT1、AMPK及p-AMPK表达,Hoechst33258核染色评估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光度法检测细胞活性氧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结果白藜芦醇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降低高糖(HG)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率以及活性氧的产生(P<0.05)。此外,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HG可显著抑制SIRT1的磷酸化(P<0.05),而这些作用可被白藜芦醇所逆转(P<0.05)。 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激活SIRT1保护 PC12 细胞免受 HG 诱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丹酚酸B对氧化应激诱导的甲状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不同浓度的丹酚酸B处理甲状腺癌TPC-1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Nthy-ori 3-1细胞,24 h后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选择无显著毒性的剂量 (2.5、5、10 μg/mL) 进行后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和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以及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LC3的水平;此外,在细胞中加入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 (50 nM) 后,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丹酚酸B 10 μg/mL组、Compound C组、Compound C+丹酚酸B 10μg/mL组,〖JP2〗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和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AMPK相关蛋白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PC-1 和Nthy-ori 3-1细胞的存活率以丹酚酸B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丹酚酸B浓度超过20 μg/mL时,TPC-1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当丹酚酸B浓度超过40 μg/mL时,Nthy-ori 3-1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5、10 μg/mL丹酚酸B预处理后,TPC-1细胞内的ROS水平、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 3、Beclin1和细胞质中Cyto C的蛋白表达水平、LC3的水平、AMPK磷酸化水平、LC3 II/LC3-I 的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Bcl-2、P62和线粒体中Cyto-C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丹酚酸B 10 μg/mL组AMPK磷酸化水平、LC3 II/LC3 I比值、ROS水平、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Compound C组AMPK磷酸化水平,LC3-II/LC3-I比值、ROS水平、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Compound C组比较,Compound C+丹酚酸B 10 μg/mL组AMPK磷酸化水平、LC3-II/LC3-I 的比值、ROS水平、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5、 10 μg/mL的丹酚酸B可通过介导的AMPK活化加剧氧化应激诱导的甲状腺癌细胞的凋亡和自噬,以10 μg/mL的丹酚酸B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Keap1/Nrf2/HO-1通路角度研究金丝桃苷(Hyp)对H2O2所诱导的小鼠精母细胞(GC-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GC-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氮乙酰半胱氨酸组(阳性组,NAC,2.5 mmol/L)以及金丝桃苷组(50、100、200 μmol/L),各组按剂量孵育48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加入H2O(2 150 μmol/L)处理2 h,正常组给予等容量培养基。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Nrf2、Keap1、HO-1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核转位水平。结果 150 μmol/L H2O2干预2 h可制备GC-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C-2细胞增殖率以及SOD、GSH、CAT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细胞凋亡率,Keap1和Nrf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以及Kea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NAC组和金丝桃苷200 μmol/L组细胞增殖率和SOD、GSH-PX、CAT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金丝桃苷200 μmol/L组Keap1 mRNA表达显著下降,HO-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金丝桃苷200 μmol/L组Nrf2核蛋白(NEs-Nrf2)以及HO-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Keap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金丝桃苷组出现了明显的核转位现象(P<0.05)。结论 金丝桃苷可能通过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对H2O2诱导的GC-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CF)抑制糖氧剥夺(OGD)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的机制。方法将h-BMEC分为对照组、OGD组、SCF+OGD组(简称SCF组)、SCF+CompoundC+OGD组(简称CompC组)和SCF+AICAR+OGD组(简称AICAR组);培养48h后,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水溶性四唑盐-8(WST-8)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断裂半胱氨酸蛋白酶-12(cleavedCaspase-12)、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表达。结果与OGD组比较,SCF组细胞存活率、SOD活性、Bcl-2表达均降低(均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ax表达、Bax/Bcl-2以及PERK、CHOP、cleavedCaspase-12、p-AMPK表达均增高(均P<0.05);与SCF组比较,AICAR组细胞存活率、SOD活性、Bcl-2表达均降低(均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ax表达、Bax/Bcl-2以及PERK、CHOP、cleavedCaspase-12、p-AMPK表达均增高(均P<0.05);CompC组AICAR组细胞存活率、SOD活性、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ax/Bcl-2比例、Bax、Bcl-2、、PERK、CHOP、cleavedCaspase-12、p-AMPK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CF对OGD诱导的h-BMEC损伤具有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与抑制AMPK介导的内质网应激性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Apelin-13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0 mmol/L Hcy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24 h,诱导内皮细胞的损伤。采用不同浓度(0.1 μmol/L、1.0 μmol/L和10.0 μmol/L)的Apelin-13预处理1 h,再加入含Hcy的培养基中继续孵育24 h,观察细胞的损伤情况。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UVECs中磷酸化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y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显著性升高(均P<0.05)。与Hcy组组比较,Apelin-13(1.0和10.0 μmol/L)预处理组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升高,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显著性降低(均P<0.05)。Hcy组HUVECs细胞中p-AMPK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Hcy组比较,Apelin-13(1.0和10.0 μmol/L)预处理组HUVECs细胞中p-AMPK蛋白的表达显著性下调(均P<0.05)。AMPK抑制剂Compound C部分取消了Apelin-13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结论Apelin-13抑制了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与可能与上调AMPK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芹菜素(APG)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自噬的影响及其与AMPK/mTOR通路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肺癌A549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芹菜素处理A549细胞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后续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0 μmol/L APG),低、中、高浓度实验组和抑制剂组5组,采用MDC染色法检测各组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以及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芹菜素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20、40、80 μmol/L芹菜素组随作用时间延长,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呈时间依赖关系(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549细胞中含高亮点状荧光的自噬小泡数量及IOD值逐渐增加(P<0.05),芹菜素可浓度依赖性上调LC3Ⅰ、LC3Ⅱ、p-AMPKα蛋白表达水平及p-AMPKα/AMPKα比值(P<0.05),下调p-mTOR、p62蛋白表达水平及p-mTOR/mTOR比值(P<0.05)。与高浓度实验组比较,抑制剂组细胞中含高亮点状荧光的自噬小泡减少,IOD值下降,LC3Ⅰ、LC3Ⅱ、p-AMPKα蛋白表达水平及p-AMPKα/AMPKα比值降低,而P62、p-mTOR蛋白表达水平及p-mTOR/mTOR比值升高(P<0.05)。结论 芹菜素能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诱导其自噬,作用机制可能与AMPK/mTOR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金丝桃苷在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高糖处理模拟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分为5个组: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损伤模型组(35 mmol/L葡萄糖),低、中、高浓度金丝桃苷保护组(35 mmol/L葡萄糖+4/8/20 nmol/L金丝桃苷)。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CCK-8检测细胞存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通过流式细胞仪利用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DCFH-DA分析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SOD和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p)-AKT、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p-Nrf2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分析AKT的活化情况。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损伤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增高,ROS、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I3K相对表达量及AKT、Nrf2磷酸化水平(p-AKT/AKT和p-Nrf2/Nrf2的比值)降低,AKT阳性细胞数比率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损伤模型组相比,金丝桃苷保护组(4、8、20 nmol/L)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ROS、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I3K相对表达量及AKT、Nrf2磷酸化水平升高,AKT阳性细胞数比率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金丝桃苷可通过激活PI3K/AKT/Nrf2信号通路保护心肌细胞免受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1.
Lou N  Yu XQ  Zhu SL  Zheng XH  Dong XQ  Li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5):1283-128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巨噬细胞骨调素(OPN)基因表达的模式变化,及p38丝裂原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在AngⅡ上调表达骨调素中的作用。方法 用反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测定AngⅡ体外刺激RAW264.7细胞骨调素基因表达及p38MAPK特异抑制剂SB202190的影响;用Western印迹测定Ang Ⅱ(1 μmol/L)诱导RAW264.7细胞p38MAPK及其转录因子-激活转录因子2(ATF2)表达的时间模式及SB202190对AngⅡ(1 μmol/L)诱导RAW264.7细胞p38MAPK磷酸化表达的影响。结果 (1)AngⅡ(1 μmol/L)诱导RAW264.7细胞骨调素基因表达呈时间依赖性,3 h骨调素表达略有升高,6、12、24 h骨调素分别升高0.9、2.3及2.4倍(P<0.01);而24 h阴性对照无明显变化,说明骨调素的表达呈诱导分泌性。(2)AngⅡ诱导RAW264.7细胞骨调素基因表达呈剂量依赖性,AngⅡ(1 μmol/L)孵育12 h即可诱导骨调素显著表达,升高2.6倍(P<0.01)。(3)SB202190(5 μmoL/L)在AngⅡ(1 μmol/L)刺激前30 min加入培养基抑制作用最明显,共同孵育12 h,抑制率达到61.7%(P<0.01);而同时和刺激后120 min加入SB202190(5 μmol/L),抑制作用不明显,抑制率分别为20.9%和20.1%。(4)不同浓度SB202190 1、5、10 μmol/L在AngⅡ(1μmol/L)刺激前30 min加入培养基,共同孵育12 h,其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活性氧(ROS)生成及其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缬沙坦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0umol/LAngII)和缬沙坦干预组(10^-6mol/LAngII+不同浓度缬沙坦)。Real—time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介素-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荧光探针法检测ROS含量;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缬沙坦干预组TNF-α、IP-10、IL-6、MIP-2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同浓度缬沙坦均能降低细胞ROS含量,其中以10^-5mol/L缬沙坦效果最明显(P〈0.05);不同浓度缬沙坦均能降低巨噬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或P〈0.01),其抑制作用随缬沙坦浓度的上升而更加明显。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ROS生成及细胞增殖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京尼平苷(geniposide, GP)通过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对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 1,2,3,6-tetrahydropyridine,MPP+)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获得的帕金森细胞模型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方法 以SH-SY5Y细胞为研究对象,按照处理方法将其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MPP+组(在Control组基础上添加1 mmol/L MPP+)、GP组(在Control组基础上添加100 μmol/L GP)、MPP++GP组(在MPP+组基础上添加100 μmol/L GP)。使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及AMPK、mTOR、LC3蛋白相关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AMPK激活剂、mTOR抑制剂处理后,再次使用Western blot检测MPP+组及MPP++GP组细胞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相较于Control组,MPP+组细胞凋亡率、LDH活性、MAD含量、AMPK磷酸化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增加,SOD活性及mTOR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相较与MPP+组,MPP++GP组细胞凋亡率、LDH活性、MAD含量、AMPK磷酸化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明显降低,SOD活性及mTOR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1)。而添加AMPK激活剂或mTOR抑制剂后,MPP+组及MPP++GP组细胞AMPK磷酸化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升高,mTOR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GP部分通过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损伤及自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杨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5、10、20、40、60、80、100、150、 200 μg/mL)白杨素作用RAW264.7 细胞24 h 后,采用CCK-8 检测细胞活力值;分别用(10、30、60 μg/mL)白杨素预处理 RAW264.7细胞2 h后,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18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和MCP-1的释放水平;分 别用(10、30、60 μg/mL)白杨素预处理RAW264.7 细胞2 h 后,用LPS刺激RAW264.7 细胞4 h 后,运用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JAK-1、JAK-2、STAT-1、STAT-3 的磷酸化水平;分别用(10、30、60 μg/mL)白杨素预处理RAW264.7 细胞2 h 后,用LPS 刺激 RAW264.7 细胞15 min 后,运用CM-H2DCFDA荧光探针检测RAW264.7 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运用ROS清除剂NAC处理 RAW264.7细胞,检测ROS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JAK-STATs信号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录因 子STAT-1和STAT-3核转位情况。结果在白杨素浓度低于60 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我们选择 10、30、60 μg/mL白杨素作为抑制炎症作用的低、中、高剂量组;白杨素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炎症蛋白iNOS的表达;白 杨素剂量依赖性的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促炎因子TNF-α、IL-6和MCP-1的释放(P<0.01);白杨素抑制RAW264.7 细胞中JAK-STATs信号活化并抑制STAT-1和STAT-3核转位;白杨素抑制RAW264.7细胞内ROS的产生;ROS作为上游信号介 导JAK-STATs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白杨素能有效阻断ROS介导的JAK-STATs信号活化,从而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对脂多糖(LPS)所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用1510 μmol/L 的番茄红素孵育细胞1 h,再用1 μg/mL LPS 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分别用Griess法和ELISA法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培养基中NO及IL-6的含量,用Western-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 p65磷酸化和非磷酸化I-κB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番茄红素能有效地降低炎性因子NO和IL-6分泌,进一步研究显示番茄红素能够抑制LPS诱导I-κBα磷酸化和降解NF-κB核转移,阻断ERK1/2和p38 MAPK激活,而对JNK活化没有影响。【结论】 番茄红素能够通过抑制ERK1/2 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而抑制巨噬细胞NF-κB依赖的炎症因子NO和IL-6生成,这可能是番茄红素防治一些炎症相关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野生云芝多糖水溶性新组分CVP-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糖胺聚糖(GAG)表达及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作用。方法用超速离心法分离巨噬细胞膜,用1,9-二甲基亚甲基兰法测定CVP-B对AngⅡ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膜GAG表达的影响:同时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CVP-B对AngⅡ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内GSH变化的影响。结果AngⅡ(1μmol/L)刺激RAW264,7细胞,细胞膜GAG含量升高115%;随着CVP-B浓度升高(1,10,50ixg/m1),AngⅡ(1μmol/L)诱导的细胞膜GAG分别降低13%、43%(P〈0.01)及52%(P〈0.01)。同时,AngⅡ(1μmol/L)刺激RAW264.7细胞,细胞内GSH活性降低69%(P〈0.01);随着CVP.B浓度升高(1,10,50μg/ml),AngⅡ(1μmol/L)诱导的GSH活性分别升高11%、104%(P〈0.01)及168%(P〈0.01)。结论CVP-B能明显抑制AngⅡ氧化应激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膜GAG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1μg/mL)、OMT组(100μmol/L)、LPS+OMT小剂量组(20μmol/L)、LPS+OMT中剂量组(50μmol/L)、LPS+OMT大剂量组(100μmol/L)。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释放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RAW 264.7细胞iNOS mRNA的表达。结果:OMT显著减少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的释放(P〈0.05,P〈0.01);同时减少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iNOS 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OMT可能通过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iNOS mRNA表达,减少NO的释放量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鼠、人源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并比较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体外培养鼠源RAW264.7和人源 THP-1巨噬细胞,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刺激后,油红O染色,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泡沫细胞形态及脂质富集情况。采用qRT-PCR技术检测ox-LDL对细胞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ox-LDL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酶标仪分别检测ox-LDL对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标志物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的影响;HPLC检测ox-LDL对鼠、人源巨噬细胞内催化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径(kynurenine pathway,KP)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吲哚胺2,3-双加氧化酶1(indoleamine 2,3 dioxygenase 1,IDO1)活性的影响。结果 鼠源RAW264.7和人源THP-1巨噬细胞经ox-LDL处理后,大量脂质在细胞内富集沉积,形成泡沫细胞。ox-LDL既可诱发巨噬细胞内炎性因子高表达,也会引起R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表明ox-LDL可以诱导鼠源RAW264.7和人源 THP-1巨噬细胞内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产生。ox-LDL更容易引发人源THP-1巨噬细胞的凋亡,而对鼠源RAW264.7巨噬细胞凋亡却无明显影响。ox-LDL在鼠源RAW264.7和人源 THP-1巨噬细胞中均可激活KP。结论 鼠源RAW264.7和人源THP-1巨噬细胞均可通过ox-LDL处理来建立稳定的鼠、人源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汉黄芩苷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功能障碍的作用和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的损伤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hRMECs常规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渗透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给药组(30 mmol/L葡萄糖+10、20、30、40 μmol/L汉黄芩苷)。通过CCK-8与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小管形成与单层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成管能力和细胞膜通透性,ROS、NO、GSH-ST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qRT-PCR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IL-1β、IL-6的表达水平和含量,Western blot检测VEGF、HIF-1α和SIRT1蛋白表达。选取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STZ组)、汉黄芩苷组(Wog组)和汉黄芩苷治疗组(STZ+Wog 组),10只/组。模型组和汉黄芩苷治疗组腹腔注射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pH=4.5)溶解的STZ,剂量为6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与单独的汉黄芩苷组给予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 1 周后给予汉黄芩苷治疗,对照组、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连续 6 周。比较4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损伤、HIF-1-α 、ROS、VEGF、TNF-α、IL-1β、IL-6水平以及sir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诱导hRMECs异常增殖和迁移,提高了hRMECs小管形成能力及细胞膜通透性(P<0.05),同时高糖诱导的hRMECs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上升(P<0.05)。而与高糖组相比,汉黄芩苷可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诱导的hRMECs细胞增殖、迁移、小管形成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P<0.05),此外汉黄芩苷可降低高糖诱导的hRMECs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P<0.05)。SIRT1在高糖诱导的hRMECs中低表达,30 μmol/L剂量汉黄芩苷处理后高糖诱导的低SIRT1表达部分恢复(P<0.01),干扰SIRT1表达可逆转汉黄芩苷对高糖诱导hRMECs异常增殖、迁移、小管形成、细胞膜通透性、炎症及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Z组视网膜组织厚度增加(P<0.05),而汉黄芩苷治疗后能缓解糖尿病引起的大鼠视网膜增厚(P<0.05)。同时STZ处理提高了VEGF、HIF-1α、IL-1β、IL-6 和 ROS 的水平(P<0.001),汉黄芩苷的处理降低了 STZ 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且上调了 SIRT1 的表达(P<0.001)。结论 汉黄芩苷通过上调SIRT1的表达缓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