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运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行宫腔细胞学取材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行宫腔细胞学取材,进行细胞学检查,然后做诊断性刮宫行组织学病理检查,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诊断性刮宫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宫腔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100%;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方法比诊断性刮宫的方法,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2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方法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应用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是安全有效的,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细胞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利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ESDC)行宫腔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分析419例有异常子宫出血或阴道超声提示宫内异常需行内膜检查的病人,分别使用ESDC采集子宫内膜细胞行细胞学检查与诊断性刮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以后者的诊断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观察细胞学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评价指标。结果细胞学检查取材满意率82.8%(347/419),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87.1%(365/41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C取材时基本不用扩张宫颈,而诊刮术时有90.9%(381/419)的患者需扩张宫颈。EDSC诊断子宫内膜癌和内膜癌早期病变的灵敏度为87.5%(7/8)和87.2%(34/39),特异度为100%(334/334)和91.9%(271/295),假阳性率为0和8.1%(24/295),假阴性率为12.5%(1/8)和12.8%(5/39),阳性预测值为100%(7/7)和58.6%(34/58);阴性预测值为99.7%(334/335)和98.2%(271/276)。结论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查准确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适用于症状人群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在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妇科接收的156例子宫内膜癌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性刮宫、子宫切除术及宫腔镜病理活检确诊子宫内膜癌97例,非子宫内膜癌59例.比较子宫内膜采集器及诊断性刮宫标本采集需要采集时间、患者出血量、疼痛评分(VAS)、宫颈扩张发生率以及取材满意度.根据病理结果,用灵敏度等指标评价液基细胞学、组织学及联合使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结果 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及组织顺利完成156例,取材满意度为100.00%(156/156);诊断性刮宫顺利完成153例,3例患者因高龄、宫口过紧取材失败,1例标本未见组织物,取材满意度为97.39%(149/153);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度低于子宫内膜采集器,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52,P=0.061).子宫内膜采集器宫颈扩张率为3.21% (5/156),诊断性刮宫为94.87% (148/156),诊断性刮宫高于子宫内膜采集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698,P<0.05).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宫内膜细胞及组织需要时间短于诊断性刮宫,出血量少于诊断性刮宫、VAS疼痛评分低于诊断性刮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92、10.756、2.385,均P<0.05).液基细胞学、组织学及联合使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灵敏度等均有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14.305、8.720、9.192、13.248、23.013,均P<0.05).结论 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及组织具有出血量少、痛感小、风险低等优点,其用于液基细胞学联合组织学检查子宫内膜癌中,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宫腔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对子宫内膜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细胞采样及细胞学诊断的实用价值。 方法 不规则阴道出血妇女 4 0例 ,子宫内膜细胞采样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 ,同时与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比较。 结果 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 85 .7%。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 10 0 .0 %、术中出血量 ( 0 .7± 0 .9) m l和疼痛程度较重者为 0 ,与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 70 .0 %、出血量 ( 4.5± 3.8) ml和疼痛程度较重者 93.9% ( 31/ 33)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0 5 )。 结论 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子宫内膜病变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细胞学涂片筛查子宫内膜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宫腔细胞进行细胞学涂片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以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在苏州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进行妇女病普查以及同期妇科、计划生育科就诊妇女445例为筛查对象,采用宫腔刷直接取材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涂片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癌,将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可疑内膜癌作为阳性结果,分段诊刮后送病理检查确诊;分析阳性结果与患者年龄、孕产史、绝经与否、绝经后宫腔是否有出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使用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为91.7%(408/445),筛查结果阳性率为1.5%(6/408),阳性结果中66.7%(4/6)经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妇女年龄50岁以上、绝经、绝经后宫腔出血、阴道排液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结论宫腔细胞学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癌具有操作方便、取材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准确性较高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早期缺乏症状.一旦有症状已是中、晚期,因其隐蔽性强,故早期发现的诊断方法倍受人们所关注.近年来,采用细胞学技术筛查子宫内膜癌已被广大学者认可.本文将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的方法与诊断性刮宫术法比较,以评价官腔细胞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就诊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的150例具有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的患者,应用宫腔刷刷取子宫内膜进行液基细胞学诊断,同时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进行病理诊断。以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诊断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15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癌前病变13例,子宫内膜癌12例;宫腔刷采集子宫内膜进行液基细胞学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6.0%,敏感度95.2%,特异度96.9%。宫腔刷不仅可用于液基细胞学诊断,同时对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物也可进行组织学诊断。结论宫腔刷刷取子宫内膜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宫腔刷刷取的组织物组织学诊断有望为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提供组织学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健  章艳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4006-4007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绝经后出血、阴道排液和B超检查发现宫内占位性病变的225例患者资料,将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结果与B超、诊断性刮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B超、诊断性刮宫三者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82.1%、78.6%。结论:宫腔镜检查可以在直视下观察病灶的大小、生长部位与形态,并取活组织检查,是早期子宫内膜癌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宫腔镜、诊断性刮宫,以术后病理或者活检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的诊断效果。结果 104例患者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3例(31.73%),子宫内膜息肉16例(15.38%),子宫黏膜下肌瘤14例(13.46%),子宫内膜癌7例(6.73%),子宫内膜炎13例(12.50%);正常子宫内膜21例(20.19%);宫腔镜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以及对子宫内膜炎、正常子宫内膜的诊断符合率均要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特异度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要高于诊断性刮宫,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缺乏明显症状,一旦有症状已是中晚期,故早期筛查的诊断方法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宫腔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诊断,并与常规分段诊刮,全子宫切除术后以及宫腔镜+分段诊刮取材的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访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MEA)后宫腔影像改变情况;评价MEA宫腔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在2000~2008年349例行MEA手术患者中术后随机抽取53例进行宫腔镜检查,观察患者MEA术后宫腔内膜的破坏、宫腔粘连的形成及组织愈合的情况;同时随访患者术后月经改变情况,探讨术后宫腔形态的变化与患者术后月经情况的联系。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术后8年。结果:共53例MEA术后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术后3个月内宫腔内主要为坏死脱落的内膜组织及退变的平滑肌,患者月经改变为不规则点滴出血;术后半年,宫腔内可见肉芽组织形成及纤维化改变,患者表现为规律的少量月经或闭经;术后1年以上,宫腔内主要为瘢痕组织覆盖,而患者月经改变主要为闭经;术后2年以上,宫腔镜检查可见不同形态的宫腔粘连。共28例(52.8%)发生术后宫腔粘连,其中1例表现为宫颈管粘连,12例(22.6%)发生宫底部位灶性粘连,11例(20.7%)形成管状宫腔,双侧宫角均封闭,4例(7.5%)宫腔完全粘连、闭锁。此28例患者中,22例月经表现为闭经,4例表现为不规则的点滴出血,2例出现月经减少。结论: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后宫腔形态改变差异十分显著,患者术后月经改变与术后宫腔形态改变密切相关。术后行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对MEA术后各种阴道出血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门诊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或诊断性刮宫372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增生期内膜伴部分腺体增生过长、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厚度均有多种表现,但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息肉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增多,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为正常者,病理检查有多种表现。结论: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提高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子宫内膜细胞蜡块切片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07-01-2018-04-01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因不规则阴道出血和子宫内膜增厚等原因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内膜细胞石蜡切片形态学特点、不同方法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检测结果、不同方法对于子宫良性病变的检测结果、细胞石蜡切片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符合率。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包括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以及萎缩状态,能够通过各个时期腺体上皮细胞形态和间质细胞特点进行判断。经组织病理切片确诊的子宫内膜癌合计48例,其中40例在子宫内膜细胞蜡块切片中也被检测到;另外8例,6例被诊断为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2例被诊断为无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8,P=0.441。经组织病理切片确诊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合计58例,其中46例在子宫内膜细胞蜡块切片中也被检测到;没有被检出的12例,6例为子宫内膜息肉,6例为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62,P=0.294。细胞石蜡切片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98.21%,阳性预测值为95.23%,Kappa值为0.69,诊断准确率为93.75%;细胞石蜡切片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9.31%,特异性为96.08%,阳性预测值为92.00%,Kappa值为0.63,诊断准确率为90.00%。结论子宫内膜细胞蜡块切片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和组织病理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Mechanisms of endometrial bleed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轻创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复失败2次及以上且子宫内膜相对薄弱的患者,在种植窗期对上述患者进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术后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分析患者种植窗期血清雌激素(E_2)及孕激素(P)水平,并对患者再次行胚胎移植、跟踪随访其着床率以及妊娠率。结果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轻创术治疗后患者血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稍高于术前,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子宫内膜ER、PR、LIF、VEGF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术后患者再次进行IVF-ET着床率为38.46%,临床妊娠率为32.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轻创术能够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种植窗期子宫内膜ER、PR、LIF、VEGF表达水平,以及IVF-ET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声测定子宫纵切面内膜面积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并探讨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阴道超声监测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生殖中心520例供精人工授精治疗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及种植窗日(排卵后7d)子宫纵轴切面内膜面积并各分为4组,观察内膜面积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hCG日子宫纵轴切面内膜面积明显小于种植窗日;妊娠组hCG日内膜面积与未妊娠组无统计学差异;妊娠组种植窗日内膜面积明显小于未妊娠组;hCG日适合妊娠的内膜面积范围是1.50~<5.5cm2,其中内膜面积1.50~<3.5cm2组妊娠率最高,<1.50cm2及≥5.5cm2无妊娠发生;种植窗日适合妊娠的内膜面积范围是1.50~<6.0cm2,其中内膜面积1.50~<4.50cm2组妊娠率最高,<1.5cm2及≥6.0cm2无妊娠发生。结论:阴道B超监测子宫纵轴切面内膜面积可以为评估内膜的容受性提供简便、直观、无创的超声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国外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和细胞因子关系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各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中的表达规律;着重描述了“着床窗”期各种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之间的密切关系。简述子宫内膜各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以及不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预测了细胞因子在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几年国外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和细胞因子关系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各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中的表达规律;着重描述了"着床窗"期各种细胞因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之间的密切关系.简述子宫内膜各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以及不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预测了细胞因子在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