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可能存在的内在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A组、9.8%)、或合并子宫肌瘤21例(B组、15.9%)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单纯性子宫内膜癌患者20例做对照(C组)。结果:A、B组的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组织病理分级分别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而A、B组间的比较则无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多属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组织分化好,肌层浸润浅,预后较好。单纯性子宫内膜癌多为非雌激素依赖性肿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卵巢恶性肿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分析,了解两者在临床发病情况及其相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至2006年收治的247例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分成A组,未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分为B组,从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的组织分类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占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10.5%;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中临床分期Ⅰ期占69.3%,未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的则以Ⅲ期病例为多,占61%;从组织类型来看卵巢恶性肿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内膜样癌13例,透明细胞癌6例,黏液性4例,浆液性2例,而卵巢透明细胞癌病例中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类型的恶性肿瘤。结论卵巢恶性肿瘤合并子宫宫内膜异位症病例中早期患者比例较高,预后较好;卵巢内膜异位症恶变的诊断与组织病灶程度、临床分期可能有关,与卵巢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关系密切,内膜异位症病灶恶变可能是这两种卵巢癌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0例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静宁县中医院妇产科行全子宫切除术,且术前诊断性刮宫(诊刮)提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类型分为子宫内膜癌组(25例)和子宫内膜增生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41.7%合并子宫内膜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提示:年龄≥48岁和诊刮病理为重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重度AEH)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P<0.05)。不伴任何危险因素、伴有1个危险因素和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分别为5.0%、46.2%和8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显著升高(P<0.05)。25例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均为早期子宫内膜样癌。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高龄(≥48岁)、诊刮病理为重度AEH的患者合并风险显著增加,但合并的子宫内膜癌多为分化较好的早期子宫内膜样癌。  相似文献   

4.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1年10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子宫内膜的病变情况.结果10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有增生期子宫内膜、分泌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绝经期子宫内膜等多种类型;分布于不同年龄组、单/双侧卵巢受累、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中.内膜病变与患者的年龄、单/双侧卵巢受累、不规则阴道出血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等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5.
张莹  罗红  强坤坤  黄筱桐  魏瑗 《西部医学》2021,32(9):1379-138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关性。 方法 选取于2017年~2018年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且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591例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诊断子宫内膜息肉460例(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增生6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息肉42例(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癌28例(子宫内膜癌组)。分析各项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术前阴道超声检查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图表现区别。 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组子宫内膜回声欠/不均匀发生率高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与子宫内膜癌组宫腔内稍强或弱回声团检出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子宫内膜增生组以及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组宫腔内泡状暗区检出率高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内膜血流异常发生率较子宫内膜息肉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高(P<0.05)。发病年龄分布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组最年轻,子宫内膜癌组最年长(P<0.05)。子宫内膜增生组较子宫内膜息肉组更易合并子宫腺肌症及附件区占位(P<0.05)。 结论 宫腔内稍强回声团、宫腔内小泡状液性暗区、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症及附件区占位、子宫内膜血流信号改变及患者年龄可作为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中的重要参考指标,提高疾病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患病机率,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息肉共同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232例不孕症患者,其中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21例作为观察组,无子宫内膜异位症111例为对照组,行B超、腹腔镜、宫腔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由腹腔镜及病理证实,子宫内膜息肉由宫腔镜及病理证实。结果 232例不孕症患者中子宫内膜异位症1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76例,无子宫内膜异位症111例中,子宫内膜息肉25例,两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的分析中发现,此类病人同时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腹腔镜对EMT相关不孕的患者进行诊治时,有必要同时行宫腔镜检查,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EP,将大大提高不孕症诊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子宫恶性肿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探讨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月至2003年7月住院治疗的子宫恶性肿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治疗的子宫恶性肿瘤642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2.8%),平均年龄55.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和阴道异常排液。所有患均手术或手术 辅助治疗,术后病理报告子宫内膜腺癌I期1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Ⅲ期1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合并子宫腺肌症11例。内异症病灶9例发生非典型增生(7例为部分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例为中.重度非典型增生)。随访至2003年11月,平均随访48个月,2例死亡,1例失访,余13例存活。【结论】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子宫恶性肿瘤分期早,恶性度相对较低,其重度非典型增生有恶变倾向,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Dickkopf-1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ickkopf-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Dickkopf-1在30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及34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对照组)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的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ckkopf-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关联;Dickkopf-1表达改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它有望成为临床上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程进展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理类型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79例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与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进行对照。结果 67例内膜样腺癌手术-病理分期为Ⅲ~Ⅳ期者仅5例,而非内膜样癌12例中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者9例,差异显著(P〈0.01)。结论 子宫内膜癌中非内膜样癌易引起转移。病理类型与手术-病理分期对临床判断预后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其特定类型的卵巢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57例,其中未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卵巢癌患者46例,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患者1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分期以及病理类型。结果:单纯卵巢癌患者平均年龄(52.76±3.71)岁,痛经患者占19.57%;且患者痛经均较轻微。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癌患者11例,平均年龄(49.03±2.79)岁,痛经患者占54.55%,且患者痛经程度均较重。单纯卵巢癌患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癌患者肿瘤标志物CA125、HE4、CA199检测水平均明显增高,但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癌患者检测水平低于单纯卵巢癌患者。单纯卵巢癌组中,肿瘤分期以III期肿瘤为主,病理类型以浆液性囊腺癌为主。合并组中肿瘤分期以I期肿瘤为主,病理类型以透明细胞癌为主。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其特定类型的卵巢癌风险具有相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恶变为卵巢癌,且以透明细胞癌为主,肿瘤分期较早,以I期为主。临床上应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防止其恶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ER、PR、HER-2和Ki67在年轻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来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随机选取266例女性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266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患者乳腺内相关组织进行化验,比较两组患者ER、PR、HER-2和Ki67水平。结果对照组的ER、PR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同时,实验组的HER-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年轻女性乳腺癌中HER-2和Ki67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ER、PR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邹翰琴  颜媛  刘慧  刘志辉  樊树华  叶江 《西部医学》2013,(4):582-583,58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与声像图表现及手术分期的相关性。方法本组78例患者,全部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癌,其中Ⅰ型内膜癌69例,Ⅱ型内膜癌9例,超声检查测量宫腔回声厚度,观察宫颈结构及盆腔淋巴结,将两组不同类型内膜癌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腔回声厚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与超声图像的对比分析和手术分期具有相关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循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琴  赵玲军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619-1621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手术后联合应用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临床疗效。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r-AFSⅠ~Ⅱ期患者92例,均于腹腔镜手术后分别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对比治疗前后的痛觉评分、CA125水平、子宫活动度、子宫内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13组治疗前临床资料均一,具有可比性;2手术联合3种药物治疗前后各指标对比P〈0.05,疗效显著。组间比较,GnRH-α组能改善患者痛经情况,米非司酮组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而在降低CA125水平、改善子宫活动度及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方面3组效果相当;31年随访结果显示GnRH-α组改善痛经效果较其他2组佳,而米非司酮组改善患者生育能力较其他2组强,但复发率相对较高。结论三类药物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辅助治疗效果确切,各有其优缺点,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用最佳辅助方案。  相似文献   

14.
葛晓梅 《中外医疗》2012,31(36):107+109-107,10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原本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组织"跑"到子宫腔之外的地方,进而造成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和体征随异位内膜的部位而不同,同时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子宫内膜异位症虽并非肿瘤,却被称为一种妇科"良性癌",这与其具有植入性以及难以治愈的特点有关,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一定要理性对待,积极治疗。依发生部位之不同,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内外两类,"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月经过多、不孕、性交疼痛、大便坠胀、膀胱症状等,腹壁疤痕及脐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出现周期性局部肿块及疼痛;临床治疗上,笔者在使用抗孕激素促使患者痛经症状缓解的基础上,加用龙血竭,具有化瘀止痛、活血止血的功效,联合用药起到了抗炎镇痛作用,控制痛经及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海波  缪珩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98-100,103
目的观察并分析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癌患者48例(实验组),再选取甲状腺腺瘤患者4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上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征,同时对比实验组患者超声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相符程度。结果经实验组患者的血流丰富程度、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及阻力指数上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的周边无声晕、低回声、微钙化灶的查出比例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甲状腺癌患者声像图具有相似性。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符率为85.41%。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能有效地区别甲状腺癌及甲状腺腺瘤患者,还能对甲状腺癌的具体分析鉴定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6.
816例不同吸烟状况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吸烟状况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和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816例肺癌患者,比较两组肺癌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按照性别计算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居住地对于发病的影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间比较,观察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0岁以上发病率高于40岁以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间40岁以上发病率高于40岁以下,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病理类型中以鳞癌居多,病理分期多见Ⅲ期;对照组患者中则以小细胞肺癌常见,病理分期亦多见Ⅲ期。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60.95%,低于对照组的6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年生存率则进一步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男性吸烟者是肺癌高发人群,多发鳞癌Ⅲ期,预后不佳,控制吸烟应是防治肺癌及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53例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40岁年龄组(A组,28例)和40-45岁年龄组(B组,25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57.1%(16,28)的患者合并不孕未产,78.5%(22/28)的患者合并月经不调;B组28.0%(7/25)的患者合并不孕未产,48%(12/25)的患者合并肥胖,56%(14/25)的患者合并异常阴道出血,32%(8/25)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A组合并不孕未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的孕次和产次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情况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5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B组1例复发。结论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不育,40岁以上患者多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其主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月经紊乱;45岁以下的子宫内膜癌在病理分化、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上等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早期诊断和早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8.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特点,达到早期诊断及预防,合理治疗的目的。[方法]分析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妇产科1994年12月~2004年12月收治≤40岁的13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的特点,并与同期>40岁的患者相比较。[结果]子宫内膜癌的发病10年来有了明显的增高,各年龄段的发病均有所增加,但各年龄段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组织学分级上,40岁及40岁以下妇女与40岁以上妇女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1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手术病理分期符合率相比较,各年龄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0岁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增加倾向,对于年轻妇女特别是具有高危因素的年轻妇女应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彭广兰  周家德  张媛媛 《安徽医学》2012,33(12):1642-164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新分期标准的意义及临床诊治问题。方法对8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内膜病变手术前后分期及病理符合率分别为55.8%、75.6%;ⅠA期与ⅠB及以上期别、内膜样癌与非内膜样癌病例血清中CA125阳性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细胞学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分组间淋巴结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尤其是术前诊断为Ⅰ期)患者进行系统的分期手术,不仅弥补了术前诊断的不准确性,避免遗漏IIIC期患者,也更符合新手术-病理分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手术联合放疗治疗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疗效以及预后进行研究与讨论。方法选取我院在2004~2011年间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则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42%,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病情好转18例(85.72%),对照组预后病情好转10例(52.63%),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双原发癌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