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气锅炉烟气冷凝热回收利用技术工程应用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不同用途天然气锅炉供热系统特点及烟气热回收节能率影响因素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烟气热回收装置的工程应用实例,探讨了热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方案,为正确设计选用烟气冷凝热回收利用装置、进行天然气锅炉供热系统节能设计和节能改造及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采用直接接触式烟气-水换热器(以下简称烟气换热器)、直接接触式空气-水换热器的燃气锅炉(额定热功率5. 6 MW)供热系统,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分析烟气换热器水气比(喷淋水与烟气质量流量之比)对燃气锅炉进口空气温度、系统供热增量、烟气换热器排烟温度(即系统排烟温度)的影响,从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和提高系统供热能力出发,确定适宜的水气比。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得出,适宜的烟气换热器水气比为3. 0。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双循环烟气脱硫除尘装置的工作机理,对5台14MW热水供热锅炉进行了烟气脱硫除尘改造。采用双循环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可实现除尘水及脱硫碱液的独立循环,灰渣中不含脱硫剂,不影响灰渣的再利用。可在原有锅炉房基础上实现烟气脱硫除尘改造,特别适用于面积紧凑的城区既有锅炉房。  相似文献   

4.
王娟 《建筑节能》2013,(6):32-33,36
介绍了燃气供热厂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详述了锅炉尾部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的工程实例,并对工程节能减排收益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有很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套二拖一大型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背压供热机组,提出了烟气余热深度利用集成新工艺。该工艺在热力站处利用吸收式换热机组降低热网回水温度,在热源处通过两级加热实现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可将排烟温度降低到20℃左右,大幅提高了热源的供热能力和系统的供热效率,解决了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供热能力不足(热电比小)、燃气消耗量大的问题。与常规参考供热系统相比,该系统在输入燃气量不变、输出电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全年回收烟气热量能够提高供热总量32.2%以上,供热面积可达1 655万m~2。对该工艺的流程进行了设计,全年运行工况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例,对不能满足洗浴热水负荷的供热系统,提出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和太阳能作为原蒸汽锅炉房的补充热源。对该系统的改造、运行控制及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表明可提高蒸汽锅炉热效率,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烟气余热和太阳能作为锅炉房补充热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工程实例,对不能满足洗浴热水负荷的供热系统,提出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和太阳能作为原蒸汽锅炉房的补充热源.对该系统的改造、运行控制及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表明可提高蒸汽锅炉热效率,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于锅炉设备的升级改造,供热企业因为资金和技术等等因素,进程往往较为缓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利用各方面的生产要素,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原有锅炉设备的升级改造,实现供热企业通过节能降耗有效控制成本的目标。本文通过北京市热力集团双榆树供热厂烟气余热利用项目的合作模式和经济技术效益分析,阐述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供热企业节能改造中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王逊  肖威 《煤气与热力》2024,(1):1-5+38
基于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将常规燃气锅炉供热系统改造为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介绍3种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流程,测算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节气量、增量投资回收期,评价系统改造经济性。3种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分别为单冷源两塔系统、双冷源两塔系统、双冷源三塔系统。与改造前相比,蒸汽泵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的系统热效率得到不同提升,特别是双冷源三塔系统,系统热效率由改造前的92.5%,提升至99.9%,1个供暖期的天然气节气量达到8.19×104 m3。单冷源两塔系统、双冷源两塔系统、双冷源三塔系统的增量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5.8、12.3、9.0 a,双冷源三塔系统的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10.
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是当今锅炉上常用的节能技术,本文介绍了双榆树供热厂四台锅炉加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效果,并通过实际运行数据指出该系统可以提高锅炉经济性,对其他供热厂的锅炉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防腐型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对北京某供暖锅炉房进行了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节能改造,将烟气作为吸收式热泵的低温热源用于供热。工程跟踪实测表明,采用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可将锅炉排烟温度从84~114℃降到27~43℃,提高燃气利用效率(单项节能率)7.2%~13.6%;回收的烟气余热中水蒸气凝结潜热占68%~84%;排烟温度平均每降低10℃,锅炉系统总热效率提高约1.0%~2.3%;单位容量(1t/h)锅炉每天产生0.8~3.0t/d的烟气冷凝水,可回收利用;烟气冷凝水对烟气有显著的净化作用。因此,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有较大的节能、节水、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李锋  付林  赵玺灵 《区域供热》2013,(3):52-55,69
常规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烟气的排烟温度一般高达90℃以上,能源浪费极为严重。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并通过北京市某燃气热电厂利用该项技术进行供热改造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技术的工艺流程,并从节能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燃气热电厂燃气燃烧和排烟余热的特点,采用防腐型高效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对燃气锅炉房进行了节能改造,建立了模拟电厂排烟余热供热系统,试验研究了燃气热电厂烟气冷凝余热回收利用的节能减排潜力.工程实测表明,在电厂排烟温度为55~103℃的条件下,进入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的水温为19~32℃时,烟气温度可降到30~39℃;烟气温度每降低10℃对应的节能率为1.4%~3.2%;单位容量(1 t/h)锅炉每天产生0.7~1.2 t烟气冷凝水,可资源化再利用;烟气冷凝水的pH值约为2.4,显现强酸性,设备防腐至关重要.在电厂排烟温度低于100℃时,仍有巨大的节能、节水、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24)
近年来我国采暖热负荷增长迅速,采暖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逐年提高,集中供热导致的季节性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为改善现状,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多热源梯级联合供热系统逐渐得到更多的应用[1]。本文以天津市热力有限公司某供热站为例,采用热电联产调峰首站换热机组和燃气热水锅炉供热为主,并辅以地源热泵机组以及烟气冷凝热回收机组,通过热源的合理利用,构建多能源互补利用的梯级联合供热运行模式,提升了供热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选取5个供热项目的 6台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作为案例,对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情况进行测试,分析热泵运行效果。6台热泵中,5台热泵性能系数均接近或超过1.6,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比例达到60%以上,热泵运行效果较好,另外1台热泵性能系数为1.3,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比例为39.56%,未能实现对烟气余热的有效回收。通过测试分析得出,热泵性能系数能有效反映热泵运行效果,烟气余热回收比例有一个较适宜范围,并不是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烟气冷凝净化新工艺,并与传统工艺比较,显示其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先进的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利用FDS数值模拟大空间烟气流动情况,探讨大空间火灾烟气控制系统性能化设计中的影响因素.针对设计火灾荷栽、火源位僵、大空间的形状系数和大空间体积对烟气层高度和烟气温度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对大空间火灾烟气控制系统的性能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研究国内玻璃熔窑烟气的特点和利用治理现状,对烟气余热利用及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利用FDS数值模拟,研究火源位于支路隧道时,交叉隧道间夹角对主隧道内烟气蔓延的影响,分析了主隧道的烟气浓度、烟气层高度和顶棚最高温度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随着角度由90.减小至30°,主隧道交叉口两侧的烟气浓度呈现非对称特点,钝角方向的烟气浓度大于锐角方向的烟气浓度,但是交叉角度对两个方向的烟气层高度的影响不明显.主隧道...  相似文献   

20.
烟气余热冷凝回收——节能减排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城市的供热能耗在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重。尤其今年的严寒天气,许多城市凸现燃气紧张,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预案,关停、减少其它用气以保证居民供暖用气。因此根据供热系统设备、设施实际情况,采用新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冷凝回收技术进行锅炉节能技术改造,依靠新技术推进供热节能减排,也是响应国家号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