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出了海生物通流能力强的二壳程二管程管壳式换热器方案,为了增强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降低流致振动风险,在多个维度上对其具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分析。基于管壳式的结构方案,针对其热工设计工况参数进行了热工水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压降和流致振动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运用HTRI软件进行管壳式换热器热工选型计算的一般步骤要求,提出了对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为此类换热器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U型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校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热流量的核算、壁温的核算、计算换热器的内流体的流动阻力、零件的计算及换热器的检验和验收几大步完成了换热器的设计。该设计换热器具有一般换热器都有的效率且只有一个管板,换热管为U型,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管束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型换热器有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其次该设计采用计算机编程进行辅助计算,优化了换热器的结构尺寸。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结构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特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设计选型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结合设计案例对使用工况下选型不合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将管壳式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机械性能共同作为换热器质量保证内容,将促进换热器热工性能和经济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双管板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特殊结构。对一台固定双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选材、布管、管板的结构和间距、胀管和开槽尺寸等方面的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6.
沉浸竖板式换热器适用于低温海水在换热过程中换热器表面结冰等工况。介绍了该换热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给出了计算其海水侧、载冷剂侧传热膜系数及其结构尺寸的公式。针对一20 kW热负荷的实例进行了具体的设计计算,并分析了实际应用中需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型陶瓷换热器用蓄热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爱菊  张仁元  王毅 《耐火材料》2004,38(3):208-210
综述了陶瓷换热器用蓄热体材料的基本性质 ;从材质和形状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蓄热体对陶瓷换热器的热工性能、使用寿命和烟气余热回收率的影响 ,并给出选择合适蓄热体的一些建议 ;同时 ,总结了现有蓄热体的一些性能参数 ,为陶瓷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物理、热工数据  相似文献   

8.
对某电厂锅炉排烟余热发电装置的烟气-水换热器进行了初步设计计算。设计的换热器可以将烟气的余热分段传递给循环水,满足基于朗肯循环的低温余热发电装置对热源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换热器的安装尺寸、烟气流速、热容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为锅炉排烟余热发电的进一步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板翅式换热器参数化绘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祥  邹群彩  涂善东 《化工机械》2000,27(6):325-327,340
针对板翅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 ,阐述了板翅式换热器的参数化设计过程和尺寸间的约束关系 ,并以芯体为例 ,分析了板翅式换热器零件尺寸与驱动尺寸之间的关系 ,为板翅式换热器参数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高压高效紧凑式换热器,具有众多优点。但其壳程流动繁杂,目前对其流动和传热依然缺乏完善的研究。本文通过合理的模型简化,对换热器进行传热特性数值模拟,分析绕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其他几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管径的变大,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逐渐变小;随着径向比的增大,传热系数是逐渐减小的;随着缠绕度的增大,传热系数也会变大,但是变化不大,在尺寸允许的条件下,缠绕度可以适当的增大;在紧凑环境中,如果考虑到换热器尺寸设计,可以减小绕度。  相似文献   

11.
厉从波  刘超锋  杨玮  赵强 《广州化工》2009,37(8):200-201
简介了烟草干燥系统里热管换热器的热效率提高的意义和必要性。以烟草干燥系统工艺换热器的设计为背景,选择热管换热器结构,进行了热力计算、压力降计算和结构设计计算。热管换热器的设计方案可以为烟草干燥系统工艺换热器的更新改造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套片式换热器设计计算和CAD绘图软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寇蔚  项威  杨立 《化工学报》2009,60(11):2712-2717
结合国内生产企业实际研制了套片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和CAD绘图软件。该软件将套片式换热器的性能设计计算、结构和强度计算、生成产品报价和绘制CAD结构图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一体化的设计流程。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性能设计计算思路,从设定限制条件预先筛选、优化搜索策略等方面来极大减少计算量,同时保证可以计算出满足各项热力性能指标和离散设计参数的全部方案,对方案挑选、排序后,进行下一步的结构和强度计算;将结构计算和强度计算实现轻度耦合,使得设计结果可以灵活地满足不同的强度标准;将CAD绘图模块需要的参数分为4部分,防止了在CAD绘图模块调整零部件结构参数时,影响其强度性能。  相似文献   

13.
氢回收装置缠绕管式换热器设计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合成氨氢回收装置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热力设计计算方法 ,探讨了换热器中并管传热模型、含氢多组分混合物汽液平衡、物性参数以及冷凝和蒸发等传热计算问题。提出的方法可用于工程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的设计条件、不同的设备规格,需要设计不同的浮头式换热器水压试验工装。对某项目中一台浮头式换热器水压试验工装结构形式的选取、密封结构的设计等作了介绍,并简要阐述了水压试验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5.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a heat exchanger network, the inlet and outlet stream temperatures of each heat exchanger in the network should be known. An explicit analytical solution of stream temperatures of an arbitrary connected heat exchanger network was introduc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thermal calculation of heat exchanger networks. For the heat exchanger network synthesis, this solution was further developed and coupled with the stage-wise superstructure heat exchanger networks. The new calculation procedure reduced the computer memory requirement dramatically. On the basis of this solution,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ynthesis of heat exchanger networks with genetic algorithm was formulated, which is always feasible and no iteration is needed. Two examples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proposed approach and better results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热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及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孙世梅  张红 《化工学报》2004,55(3):472-475
引 言热管换热器是工业领域中应用广泛、经济有效的换热设备之一 ,对其传热性能的研究一直是热管界学者普遍关注的课题 .采用传统换热器设计理论即对数平均温差法和有效度 传热单元法对热管换热器进行传热计算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1~ 3] ,但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热管换热器传热性能还鲜见报道 .在热管换热器中 ,冷、热流体间的热量传递是与热管管内工作介质蒸发和冷凝的相变过程相耦合的 ,因此导致热管换热器的总体性能一方面取决于热管元件本身的性能 ,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管壳间流体流动和传热的特性 ,这两方面的综合影响决定了热管换热器的数值模拟研究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重点研究热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及其温度场分布 ,为热管换热器内流场分布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1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1 1 热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假设热管换热器沿流体流动方向分成N段 ,每一段由一排性能相同的热管组成 .图 1为第j排热管传热计算示意图ig 1 Heartransfermodelofheatpipeheatexchang1 2 模型假设(1)热管换热器处于正常工况条件下2)热管换热器沿流动方向分成N段 ,每一段由一排性能相同的热管...  相似文献   

17.
古新  罗元坤  熊晓朝  王珂  陶智麟 《化工学报》2018,69(8):3390-3397
建立扭转流换热器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两种周期性全截面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两种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阻力、综合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扭转流换热器管束支撑物类梯形导流板结构参数对换热器传热和流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流板倾角和相邻两组导流板间距对扭转流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显著,导流板宽度的影响次之,每组导流板的数量的影响较小。扭转流换热器优化结构,压降较弓形折流板换热器降低42.5%~46.9%,综合性能提高7.2%~14.1%。研究结果为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优化和强化传热提供了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