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观察女性乳腺小管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探讨其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通过对5例乳腺小管癌进行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腺小管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由分化好的小腺体或小管组成,上皮细胞分化较好,轻度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小管结构缺乏肌上皮细胞,部分小管呈锐角状;小管之间为富于细胞的纤维性间质。病理诊断时应与硬化性腺病、微腺管腺病、分化好的浸润性导管癌、放射状瘢痕等鉴别。结论乳腺小管癌是一种预后极好、由高分化小管结构所组成的特殊类型乳腺癌。  相似文献   

2.
在病理日常技术工作中,为了疾病的鉴别诊断需要,除了常规的HE染色外,经常还需进行其他的特殊染色,其中经常会使用到网状纤维染色方法。然而该项特殊染色技术较难掌握,并且染色结果的好坏受多种因素影响。我科经多年实际操作,现就提高该染色结果的体会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肝、胸腺、淋巴结等组织,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腔结外Rosai-Dorfman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鼻腔结外Rosai-Dorfman病采用光镜及免疫组化、特殊染色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对鼻腔结外Rosai-Dorfman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鼻腔结外Rosai-Dorfman病形态学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和以浆细胞为主的混合炎性细胞浸润,胞质内含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大多角形组织细胞数量多少不一,呈簇状或散在分布.结论 鼻腔结外Rosai-Dorfman病较为少见,诊断有一定难度,形态学易与鼻硬结病、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嗜酸细胞肉芽肿、纤维组织细胞瘤等相混淆,需要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4.
病理误诊引发医患争议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理误诊引发纠纷的成因 1.1病理诊断的自身局限性 对疾病的认知缺乏和病理检查技术的有限是导致病理误诊的重要原因:①HE染色只能对形态学已经改变的疾病进行常规诊断;②活检只能反映该疾病在活检阶段的变化,有些疾病仅在特定阶段才表现出特征性病理变化;③病理诊断仅能反映送检标本的局部病变;④对良恶性交界病变,快速冰冻切片很难作出准确诊断;⑤病理诊断不能脱离临床资料;⑥病理诊断有很强的经验性和主观性,对于同一切片不同阅片者也存在歧义;⑦常规染色不能满足病理诊断,对许多特殊疾病的需要特殊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巢式PCR(n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病理诊断为结核的石蜡包埋组织45例,可疑结核组织60例,非结核组织30例;通过n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抗酸染色法分别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有的重复序列IS6110的片段、BCG抗原和抗酸杆菌.结果 nPCR、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在结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1.1%、88.9%、60.0%.在可疑结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6.7%、53.3%、36.7%;在非结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0、13.3%、0;各组检出率明显高于萋-尼抗酸染色法(P<0.05);n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CR、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敏感性明显高于抗酸染色,其中nPCR阳性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这3种方法均可用于结核病与非结核病时的辅助鉴别诊断方法,尤其是对那些常规HE染色和抗酸染色无法确诊的病例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病例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在免疫组化染色的过程中,要求病理技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并严格遵守染色操作,对每个步骤的细节进行分析,在每次工作后,并在操作中的质量工作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病理科接收的石蜡切制片2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病理技术HE染色诊断,评价病理技术HE染色结果,并对HE染色技术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对比分析改进前后病理技术HE染色结果.结果:因HE染色在脱落细胞学石蜡切片检查时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诊断效果.因此,对HE染色技术进行改进,可有效提高HE染色质量.通过本次研究表明,改进后的病理技术HE染色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的病理技术HE染色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在病理诊断中应用相应的病理技术HE染色方法,在提高HE染色技术的同时还可提高切片质量,进而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与人工操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utostainer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方法:选用常用的AAT、CerBb-2、CK、HBcAg、ER、PR、Ki-67等30多种一抗,使用统一的二抗,每种待测一抗用2种方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2种方法的实验情况。结果: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背景干净,无边缘效应,着色均匀,阳性定位准确,均优于人工操作。结论: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不仅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而且重复好,标准化程度高,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0例石蜡切片进行病例染色,并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进行常规检测诊断,研究组采用最新病理技术HE染色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样本的观察结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样本检测结果的分析,研究组采用的病理技术HE染色对于疾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比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技术中的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极高,且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提高HE染色技术能有效为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网膜恶性横纹肌样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娟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618-2620
横纹肌样瘤是好发于婴幼儿肾脏、形态特殊、预后较差的一种少见肿瘤。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肾外横纹肌样瘤的报道不断增多,现报道1例网膜原发性恶性横纹肌样瘤伴淋巴结转移的光镜、免疫组化和电镜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健康向导》2021,27(4)
正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化),是在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苏木精和伊红不同的酸碱性质使细胞内外着不同颜色和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已知的抗体与细胞抗原特异性相结合的特性,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在抗体上的显示剂显示一定颜色)的基础上,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的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技术之一。对于判断肿瘤的来源、分类、预后和鉴别诊断以及指导和评估临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难以诊断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Kikuchi病的临床病理特点(附1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Kikuchi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Kikuchi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重新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随访全部病例。结果 10例中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2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组织学显示淋巴结内出现程度不同的碎片状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和浆样单核细胞增多,无中性白细胞浸润。组织细胞Mac-387和Lysozyrne( ),大多数淋巴细胞CD3和CD45RO( );滤泡生发中心及散在的少数淋巴细胞DC20( )。随访4个月~7年,全部存活。结论 Kikuchi病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和独特病理特点的淋巴结炎性病变,预后良好。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有助于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复习30例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及免疫组化标记,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大小一致的小圆形细胞组成,胞质少,核染色质深,核仁不明显,分裂象活跃,可见坏死。其中8例合并鳞癌或腺癌。免疫组化示30例均表达至少2种神经内分泌标记(NSE、C吕A、syn)。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三者相结合。5年生存率29.4%。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对诊断SCCC有一定帮助。SCCC侵袭性强,进展快,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一例CCS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肿瘤由被纤维组织分割成巢或束状的胞质透亮的或淡伊红染的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核圆形或卵圆形,较空淡,可见明显核仁.免疫组化观察肿瘤表达Vimentin、S-100、HMB-45、melan-A.结论 CCS是好发于年轻人肢体末端的软组织肉瘤,预后不良,属于高度恶性.诊断应结合临床与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宫颈特殊染色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同时行FRD宫颈特殊染色检测、液基细胞学(TCT)检测,两者任一项提示异常(FRD提示阳性、细胞学提示AGC或≥LSIL)者行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纳入病例204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中FRD特殊染色、TCT检查两种检验技术敏感度分别为91.20%、84.00%,特异性分别为62.03%、63.2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90%、75.9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9.17%、78.3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7%、71.43%,Kappa值分别为0.56、0.48。FRD特殊染色与TCT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RD特殊染色、TCT检查两种检验技术在宫颈病变中的筛查意义无明显差异,但FRD特殊染色操作简便、结果快速、成本低廉,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2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T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1例DTF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组织学特点:瘤细胞由梭形的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核分裂相少见,向周围组织内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21例DTF瘤细胞胞浆均弥漫性表达SMA和Vim,部分病例中的瘤细胞散在性表达S-100和Desmin,而CD34和CD117均阴性。结论:DTF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中间型肿瘤,联合应用SMA、Vim、Desmin、S-100、CD34和CD117标记物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松 《中国医师杂志》2001,3(3):167-168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的一门基础医学及其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主要包括基础病理学、实验病理学及诊断病理学 (以往称外科病理学或临床病理学 )。各级医院病理科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诊断病理学。病理检查内容通常包括活体组织检查、手术切除标本检查、术中冰冻检查、细胞学检查、尸体解剖检查等。病理检查的手段很多 ,如 :HE常规检查、特殊染色 (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 (PCR)、电子显微镜检查、病理图像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查、细胞培养、传真病理学 (tele…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多系统免疫组化染色综合分析,在结外淋巴瘤的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在乳腺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组化染色的应用。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排除乳腺髓样癌、小叶癌以及B细胞淋巴瘤,得出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结论多系统免疫组化染色综合分析,在结外淋巴瘤的诊断过程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360例病理组织石蜡切片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8年2月-2019年1月,通过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80例。予以对照组HE染色,结合对照组显露的不足对染色技术进行相应改进后再对研究组实施HE染色,比较两组染色诊断检出率。结果在胃肠肝胆、脂肪组织、子宫内膜以及骨制片的诊断检出率比较上,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病理诊断中应用病理技术HE染色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切片特点的差异应用差别化的染色技术,最大限度的保证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卵黄囊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发生于性腺,亦可发生于性腺外组织。关于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有不少报导,而有关其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的报导则不多。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卵黄囊瘤进行观察,探讨其免疫组化特点及意义。1临床资料和方法1.1材料20例卵黄囊瘤为湖南省肿瘤医院1983-1996年手术切除标本,患者年龄范围为13-40岁,平均22岁。临床分期包括Ⅰ、Ⅱ期8例,Ⅲ期12例。随访结果表明,术后2年内死亡10例,5例健在,5例失访。1.2免疫染色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用ABC法染色。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