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为鉴定已构建的重组hIL-2腺病毒(AdvIL-2)活性,在体外转导人多种癌细胞系,以及观察重组病毒对小鼠腹水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ELISA法测定所表达hIL-2的量,MTT法测定所表达IL-2的活性。从注射后24h后,每日称量试验小鼠的体重,并观察小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发现AdvIL-2在体外能高效转导多种癌细胞,并检测到有10ng水平hIL-2表达,持续时间为3周左右。腹腔注射治疗小  相似文献   

2.
对实验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大剂量化疗后,直接腹腔注射IL-2重组腺病毒(Ad-IL-2)和/或IL-3重组腺病毒(Ad-IL-3),发现腹腔注射对照腺病毒载体小鼠虽经大剂量化疗,仍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至骨髓、血管、肝脏及脾脏。而腹腔注射Ad-IL-2或Ad-IL-3组小鼠肿瘤生长缓慢,注射Ad-IL-2组小鼠脾NK、CTL活性显著提高,注射Ad-IL-3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杀伤活性明显提高,联合应用Ad-IL-2,Ad-IL-3组小鼠抗白血病作用最为明显,骨髓中虽然仍见白血病细胞,但可见较多正常造血细胞,且肝、脾中未见白血病细胞浸润。表明腹腔内注射Ad-IL-2和Ad-IL-3可显著增强大剂量化疗对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罗勒多糖对肿瘤转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鼠内皮抑素基因对胃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病毒重组技术将内皮抑素克隆入增殖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中,观察体外转染表达后的生物学活性.通过建立荷人胃癌的裸鼠动物模型,分析基因转导后动物肿瘤细胞中内皮抑素的表达情况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构建了表达内皮抑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CA13-mEndo;检测到内皮抑素在体外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有表达;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表明其对血管生长起抑制作用;荷瘤裸鼠体内肿瘤生长抑制明显.结论:所构建的pCA13-mEndo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内皮抑素,使得肿瘤内微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细胞增殖减慢,为抗血管生成方法治疗实体瘤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单用自杀基因疗法或单用细胞因子基因疗法抗肿瘤效果不理想,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胺酶(CD)基因与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联合转移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抗肿瘤免疫的诱导作用。复制荷瘤小鼠模型后在荷瘤部位注射表达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D)及表达小鼠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IL2),并连续10天、每天1次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5FC)对荷瘤小鼠进行治疗。结果表明,AdCD/5FC/AdIL2联合基因治疗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的生长,并明显延长其生存期(P<0.01)。联合基因治疗组小鼠肿瘤细胞发生明显的坏死,瘤内及瘤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瘤内CD4~ 和CD8~ T细胞明显增加,脾细胞NK和CI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单用AdCD/5FC、对照病毒AdLacZ/5FC或PBS组。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应用自杀基因与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可更有效诱导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更显著地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小鼠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基因体内联合转染,观察了其抗肿瘤效应并分析了免疫机理.小鼠皮下接种结肠腺癌CT26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表达Ltn的重组腺病毒AdLtn和表达CD的重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给予5一氟胞嘧啶(5-FC)300mg/kg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小鼠存活期明显长于单用AdLtn治疗组或单用AdCD/5-FC治疗组.经联合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和对(37结肠腺癌细胞的CTL杀伤活性明显增强.瘤体细胞FACS分析结果表明,经联合基因治疗后,肿瘤组织CD4~ 、CD8~ 细胞浸润增加,结肠腺癌细胞表达H-2Kd和B7-1分子明显增加.提示经CD自杀基因和Ltn基因联合治疗后,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Ltn基因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的应答,增加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基因治疗中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Yu M  Cao X  Lou G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5):329-332
目的探讨IL-2、IL-3对化疗后小鼠免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正常小鼠腹腔注射大剂量环磷酰胺24小时后,直接腹腔注射IL-2重组腺病毒(Ad-IL-2)和(或)IL-3重组腺病毒(Ad-IL-3),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杀伤活性、Ia抗原表达、脾细胞增殖及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腹腔注射Ad-IL-3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杀伤活性及Ia抗原表达显著增强。腹腔注射Ad-IL-2组小鼠,脾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升高,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无激活作用。联合应用Ad-IL-2及Ad-IL-3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脾细胞、NK细胞均被激活。结论腹腔直接注射Ad-IL-2和Ad-IL-3可促进化疗后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人VEGF-siRNA对裸鼠移植骨肉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腺病毒重组技术将VEGF-siRNA基因克隆入增殖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中,构建重组腺病毒Ad-VEGF-siRNA,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骨肉瘤MG63细胞,RT-PCR检测MG63细胞VEGF的表达水平.建立荷人骨肉瘤MG63裸小鼠动物模型,以Ad-VEGF-siRNA瘤组织注射治疗,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及Ad-VEGF-siRNA对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VEGF-si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siRNA;体外与体内实验检测Ad-VEGF-siRNA转染骨肉瘤细胞MG63后显著抑制VEGF表达.荷人骨肉瘤裸鼠经Ad-VEGF-siRNA治疗后,显示其对移植骨肉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并且对骨肉瘤的肺转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所构建的Ad-VEGF-siRNA可以有效抑制骨肉瘤中VEGF表达,使裸鼠移植骨肉瘤生长减慢,并且显著抑制荷瘤裸小鼠肺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m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瘤苗免疫对小鼠诱发性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诱导、扩增C57BL/6J小鼠DC.将表达小鼠AFP基因(mAFP)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8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只.以单纯DC为A组;将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s)为B组;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以单纯PBS(磷酸缓冲液)注射为对照组D组.免疫方法:实验组在每只小鼠的左胁部注射5×105个细胞(0.1ml/资),连续免疫3天,以后每7天接种疫苗1次,继续免疫4次.正常对照组,仅注射0.1ml PBS.在接种免疫的同时,给以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和乙醇联合诱癌.诱癌20周后处死小鼠,检查成瘤情况.同时对肝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80只免疫小鼠中,A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70%;B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仅为25%;C组肝癌发生率为65%;D组肝癌发生率为75%.B组与其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转基因pAdBM5-mAFP-DC瘤苗免疫自然诱癌的C57BL/6J小鼠,能激发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Xu D  Wang F  Ohnuma T  Jin L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529-532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抗MDR1核酶基因转移在体内外逆转肿瘤细胞中P-糖蛋白(P-gp)介导的多重耐药性(MDR)的作用。方法:构建并纯化制备了含有抗MDR1核酶基因的腺病毒Ad-196MDR1-Rz。在体外,用该重组腺病毒转导具有P-gp介导的、MDR特性的人淋巴瘤细胞株Daudi/MDR20,并分别用RT-PCR、FACS分析和MTT法测定核酶基因转导对Daudi/MDR20细胞MDR1 mRNA和膜表面P-gp表达的影响及对长春新碱(VCR)敏感性的改变;在体内,通过局部注入重组腺病毒联合VCR全身化疗,对接种Daudi/MDR20细胞的SCID小鼠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在感染Ad-196MDR1-Rz后,Daudi/MDR20细胞MDR1 mRNA的表达被阻断,细胞膜表面P-g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对VCR的敏感性增加。在接种Daudi/MDR20细胞后,采用Ad-196MDR1-Rz联合VCR化疗的治疗组小鼠有66.7%(6/9)未发生肿瘤,存活时间超过120d;而采用空载腺病毒联合VCR化疗或单纯VCR化疗的对照组小鼠,其长期存活率分别为12.5%(1/8)和0(0/9),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Ad-196MDR1-Rz能有效阻断Daudi/MDR20细胞膜表面P-gp表达,并恢复肿瘤细胞对VCR的敏感性。体内联合VCR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体外转染小鼠红白血病FBL-3细胞,结果CD基因转移后该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提高了近1000倍,FBL-3细胞有明显的凋亡发生,且观察到明显的旁观者效应.小鼠体内接种FBL-3红白血病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表达载体(Ad-IL-2)和Ad-CD腺病毒载体,然后连续10天给予5-FC 300mg/kg行治疗.结果FBL-3皮下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部分小鼠肿瘤消失.联合治疗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大于单用Ad-IL-2治疗组和单用自杀基因CD与5-FC治疗组.体内免疫功能检测表明,经小鼠自杀基因与IL-2联合基因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CTL杀伤  相似文献   

11.
谭毅  谭冬梅  何明忠  王立芝  后晓南 《肿瘤》2006,26(2):135-138
目的构建小鼠secretedfrizzled-related protein-2(SFRP-2)全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系统。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SFRP-2基因片段克隆入穿梭质粒pAdTrack-CMV,然后在细菌内与p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经脂质体转染293细胞包装并扩增腺病毒颗粒。体外原代培养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转染制备的腺病毒颗粒,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FRP-2蛋白的表达。结果构建的小鼠SFRP-2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效价达到5.6×1012pfu/mL,转染原代培养的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48h后,有SFRP-2蛋白的明显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含小鼠SFRP-2全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细胞CAR表达水平与5型腺病毒转导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体外、体内实验探讨肿瘤细胞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adenovirus receptor, CAR)表达水平与腺病毒转导效率的关系,为腺病毒相关的生物制剂在临床个体化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载有绿色荧光蛋白的Ad5 型腺病毒(Ad-GFP) 以100 MOI、200 MOI分别感染人食管癌细胞系KYSE510、KYSE150、EC9706、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肺癌细胞系A549,感染后48 h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d-GFP对不同细胞系的转导效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这些细胞中CAR的表达水平.将HeLa、A549、SKOV3、EC9706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腋下,接种细胞数分别为3×106、3×106、3×106、2×106,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待肿瘤长径达5~7 mm时,在裸鼠移植瘤内注射Ad-GFP,每次1×109PFU,间隔48 h注射第2次.第2次注射后48 h处死裸鼠,剖取瘤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冰冻切片中GFP的表达情况以判定腺病毒在瘤体内的转导效率,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内的CAR表达水平.结果: 200 MOI Ad-GFP感染A549、HeLa、HepG2、KYSE150细胞48 h后分别有92.67%、89.31%、84.98%、74.59%的细胞表达GFP;而SKOV3、KYSE510、EC9706细胞中腺病毒的转导效率明显降低,GFP阳性率分别为30.06%、27.40%、18.93%;各种细胞的CAR蛋白表达水平与腺病毒的转导效率呈正相关.注射Ad-GFP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可见HeLa、A549瘤组织内有明显的点状绿色荧光,而SKOV3、EC9706瘤组织内表达GFP的细胞数明显少于前两种瘤组织;HeLa、A549裸鼠移植瘤组织内大多数瘤细胞高表达CAR ( ),SKOV3、EC9706移植瘤组织内CAR表达水平较低( 或-),表明瘤体内CAR表达水平与Ad-GFP的转导效率也呈正相关.结论: 体内外实验均显示肿瘤细胞的CAR表达水平与5型腺病毒转导效率密切相关.肿瘤患者治疗前检测组织中CAR表达水平有助于规范腺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药物的个体化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pAdBM5-GFP-hIL-2,并测定病毒滴度.方法:从Jurkat细胞中提取mR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法扩增hIL-2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将测序正确的片段用Bgl II和Pme I双酶切定向插入到pAdBM5-GFP腺病毒载体中.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线性化重组质粒和腺病毒骨架共转染HEK293A细胞,扩增纯化重组腺病毒,TCID50法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结果:成功构建出表达h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BM5-GFP-hIL-2),获得了高滴度表达h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结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BM5-GFP-hIL-2)的成功构建及重组腺病毒的获得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肝癌的转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4.
糜军  陈诗书 《癌症》2001,20(8):794-800
目的:构建并观察含反义VEGF,sflt-1,sflt-1联合反义VEGF及lacZ的重组腺病毒对MM45T.Li小鼠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从胚胎小鼠中克隆可溶性VEGF受体基因(sflt-1),并比较sflt-1与3'末端缺失可溶性VEGF受体基因(3'Δflt-1)-7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将含义VEGF的重组腺病毒和含lacZ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分别感染MM45T.Li细胞株,观察反义VEGF体外抑制VEGF分泌的作用;采用CAM实验模型,观察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对鸡胚血管形成的影响;分别将含不同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进行瘤内直接注射,每周体外测量肿块大小,7周后处死小鼠,观察有无转移,并对肿瘤组织冰冻切片后进行VEGF、可溶性VEGF受体(sflt-1)表达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余下的小鼠共观察13周,记录小鼠死亡时间,计算生存函数。结果:含反义VEGF的重组腺病毒感染MM45T.Li细胞后,能明显减少VEGF的分泌(P<0.01);鸡胚注射Ad-sflt-1,Ad-antisense VEGF及Ad-sflt-1/antisense VEGF后,其血管的分布较注射Ad-lacZ组明显减少,甚至造成死胚,经sflt-1,反义VEGF治疗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1),肿瘤体积明显变小(P<0.01),肿瘤转移率减少(P<0.05),13周生存率明显延长(P<0.01);而后反义VEGF与sflt-1联合可明显增强抑制效果;反义VEGF与sflt-1在析生血管形成的同时也抑制了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从而延长了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m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瘤苗免疫对小鼠诱发性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诱导、扩增C57BL/6J小鼠DC。将表达小鼠AFP基因(mAFP)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8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只。以单纯DC为A组;将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s)为B组;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以单纯PBS(磷酸缓冲液)注射为对照组D组。免疫方法:实验组在每只小鼠的左胁部注射5×105个细胞(0.1ml/次),连续免疫3天,以后每7天接种疫苗1次,继续免疫4次。正常对照组,仅注射0.1ml PBS。在接种免疫的同时,给以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和乙醇联合诱癌。诱癌20周后处死小鼠,检查成瘤情况。同时对肝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80只免疫小鼠中,A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70%;B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仅为25%;C组肝癌发生率为65%;D组肝癌发生率为75%。B组与其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转基因pAdBM5-mAFP-DC瘤苗免疫自然诱癌的C57BL/6J小鼠,能激发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千金子甲醇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千金子甲醇提取物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体外药效试验用MTT法 ,体内用小鼠移植性肿瘤 ,观察千金子甲醇提取物的抑瘤活性。结果 千金子甲醇提取物体外对人宫颈癌细胞 (Hela)、人红白血病细胞 (K562 )、人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 (U93 7)、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 (HL60 )和人肝癌细胞 (HepG2 )的IC50 值分别为 15 .5 μg/ml、13.1μg/ml、10 .5 μg/ml、17.5 μg/ml、2 9 .6 μg/ml;体内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细胞株也显示出较显著抑制作用。 结论 千金子甲醇提取物体外对Hela、K562 、U93 7、HL60 、HepG2 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体内对小鼠肉瘤 180 (S180 )和艾氏腹水癌 (EAC)也显示出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瘤消胶囊对艾氏腹水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脑瘤消胶囊对艾氏腹水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探讨该药治疗颅内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小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荷艾氏腹水癌模型组、模型 环已亚硝脲40mg/kg组、模型 脑瘤消0.5、1.0和2.0g/kg剂量组。小鼠腹腔接种艾氏腹水癌后连续8天灌胃给药,每天1次,同时记录动物死亡时间。实验共重复3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瘤消胶囊各剂量组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灌胃给药0.5~2.0g/kg的脑瘤消胶囊对艾氏腹水癌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p53腺病毒注射液与胸腺肽α1(Tα1)联合腹腔给药对腹膜转移癌模型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H22腹水瘤的昆明小鼠模型,48 h后以p53腺病毒注射液、Tα1等腹腔注射,治疗周期为1周,治疗后测量腹围、体重,计量腹水,计数瘤细胞数,以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瘤细胞凋亡、死亡比例及细胞周期。结果 p53腺病毒注射液腹腔局部给药1周,出现瘤细胞G0/G1期阻滞;其和Tα1联用后,未生成腹水的小鼠增多,生成腹水的小鼠的腹水量和瘤细胞数均较单用时明显减少,死亡细胞数明显增高。结论 p53腺病毒注射液可阻滞腹水瘤细胞增生,联合Tα1腹腔给药,对瘤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抑制腹膜转移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经Beagle犬肝脏血管注射重组腺病毒介导反义c-myc基因(Ad-ASmyc)载体,观测其体内分布及毒副作用,以评价Ad-ASmyc治疗肝癌的临床前期安全性.方法:选择4只体重8~10kg健康Beagle犬,全麻后开腹,经肝动脉或门静脉注射Ad-ASmyc,注射Ad-ASmyc前及注射后第3,7,14,21天取肝组织及抽取静脉血化验,PCR检测Ad-ASmyc在各器官组织中的分布,常规切片观察各器官病理变化,ELISA方法检测血中抗腺病毒抗体的产生.结果:经Beagle犬肝脏血管注射后,Ad-ASmyc可持续转导正常肝细胞达3周,实验犬一般情况好,血、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在肝脏、脾脏、肾脏、胃、心脏、皮肤中可检测到重组腺病毒的分布,镜下可见Ad-ASmyc剂量依赖性的肝组织轻微的炎症反应,注射后7d血中有抗腺病毒载体的抗体产生,14d达高峰,21d开始下降.结论:经Beagle犬肝动脉或门静脉途径注射Ad-ASmyc均可转导至肝细胞,Ad-ASmyc对实验犬的毒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AdBM5-mAFP-DC瘤苗对C57BL/6J小鼠移植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阻断作用.方法 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8只.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为A组;空pAdBM5质粒免疫为B组;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单纯免疫DC为D组;以注射单纯PBS为对照组的E组.免疫方法:A组和D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5×105个细胞;B组和C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10.0μg质粒;E组仅注射0.1ml PBS.每周注射1次,连续免疫4次.在初次免疫后的第3周给所有小鼠移植Hepal-6肝癌细胞.观察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于移植肿瘤第14天处死小鼠,观察成瘤情况,计算抑瘤率.结果 A组有3只小鼠未长出移植瘤.处死小鼠称瘤重,发现A组瘤重与其他各对照组瘤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A、B、C、D各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8.31%、13.23%、52.1%和38.54%,A组抑瘤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或0.01).结论 重组pAdBM5-mAFP-DC瘤苗免疫小鼠,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小鼠获得免疫保护,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