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2011、2012级学生为期三年的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工作研究,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情,对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实施及培训评价等进行阐述,构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培训课程体系,为顺利完成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锻炼和提高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合格中学师资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教育实习这门综合性实践课程一直没有其完整的大纲可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及高等院校师范教育的发展,教育实习工作其独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潜在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制定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可行的《教育实习》大纲。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前培训与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实习生实习前的培训内容和教师角色转换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通过实习前的培训,提高了学生对教育实习及体育教学的认识,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使实习生在讲解、示范、教法运用、课堂组织、纠正错误、课堂气氛控制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了较好的把握,促进了实习生向教师角色转变的完成进程,对今后提高学生能力及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效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常国霞 《新体育》2022,(2):105-109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调查法等方法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7级学生进行教育实习调查研究,对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实习前工作的准备、实习期间教学工作的情况及实习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在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中,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希望岗前培训的方式多样化,多以优秀教师示范教学的方式进行;对于本次实习,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较其他两个专业的学生重视度高;各个专业想去的实习点类型不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希望去中小学实习,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希望去高中和体校实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的学生更加希望去小学与武校实习;三个专业的学生都是以教授体育实践课为主,大部分实习生都忽视了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在组织课外体育竞赛中,三个专业的学生都有所欠缺,对体育竞赛的组织与规则方面不了解,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王伟 《体育世界》2009,(12):12-13
继续教育是转变体育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提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文中通过对我国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继续教育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实行“顶岗实习,培训置换”继续教育模式,能够实现体育教育实习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得以双赢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实习结构的一次性、管理形式的依赖性、工作内容的盲目性,以及时间安排的短期性和滞后性,是当前高校体育系、科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教育实习序列化的构想,是在对全国34个高校体育系、科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组织、指导实习的实践提出来的。它是教育实习整体改革的优化设计。实习序列化构想是一种三层梯式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演习阶段和实习阶段。各阶段在实习任务、内容、组织方法、评估体系及时间安排上,既互相区别,又互有联系,反映出教育实习的系统性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7.
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加强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和加强实习指导的研究是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合格体育师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农村体育师资培训的存在着管理体制薄弱、培训内容的单一、运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着重从师资培训内容体系、培训管理体系和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等方面,构建"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的新模式,实现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双轨运行体系,为农村体育师资培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加强教育实习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和指导工作的研究是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合格师范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必需的实践性环节。其教育实习能力是影响实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观察,而提出教育实习能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警务战术作为公安院校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研究认为:作为教学训练诸要素中具有主导地位的警务战术老师,具有理论与实战融合的魅力,文化魅力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训练有着示范力、感召力和亲和力。警务战术教师需要通过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内修涵养、外塑形象;专业理论与实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教育教学训练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训练素养等来提升自身魅力与教学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霖 《体育科技》2014,(3):128-129
通过对高校体育专业裁判员培养现状的走访调查,发现出师资、器材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通过专家访谈和院校课程设置对比,建议增加裁判理论课程时数、通过"实践"课加深对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解、创造裁判工作机会,检验裁判实际能力,以此改善目前现状的不足,制定出更合理的培养方法为学生提供提升裁判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余潮平 《体育科技》2003,24(4):77-79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体育系工作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体育师范生进行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加强角色观念和角色意识的培养 ,进行正确的角色转换 ,是顺利完成教育学习任务的前提条件。搞好角色调度 ,不断地进行角色的学习和训练 ,培养体育师范生多种角色的变化 ,使之尽快适应由学生到教师 ,由接受者到传播者的角色转换 ,这对圆满完成教育实习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医学院武术课程的开展情况、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及武术师资和教学等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辽宁医学院武术套路教学和训练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武术教学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淡薄,但是学习愿望强烈,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武术表现被动;辽宁医学院教学训练场地缺乏,教学效果受外界因素影响大,造成了教与学的被动;该校武术教学存在目标短期性,教育目标定位在身体形态的完善,技能的提高和发展上。武术教学也停留在武术技能、技术的传授上,等同于一般的体育项目。文章通过分析辽宁医学院武术课程的开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逐步建立系统的武术教师培训和人才引进机制,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需求安排相关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武术课的开设提供必需的场地设施,积极开展丰富的课余武术活动,为学生学习武术、练习武术提供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刘涛 《冰雪运动》2014,(2):76-78
教育实习是高校教学课程设置的重要步骤与环节,是学生将自己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过程,也是培养高素质冰雪体育人才的重要阶段。教育实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化意识、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现阶段北方高校冰雪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还存在学校对教育实习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实习带队教师指导不力、学生本身对教育实习重视不够以及教育实习基地对教育实习的配合、支持不到位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教育实习的管理力度;不断充实教师自身素养,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监督指导作用;完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实习;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实习模式等整改措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实习环境,提高现代化高素质冰雪体育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论、学习论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常见的“冲突”和产生的根源,并进一步探讨避免和减少冲突,加强师生间心理沟通和教学过程中互动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试谈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上课突出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考核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 ,实现三转变 :从终结评价向终结与过程评价结合转变 ;从内容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从教师评价向师生评价转变 ;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课程开展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将健身气功纳入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体系,并依据不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体育健身需要设置健身气功课程方案;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健立健全组织机构,组建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和练习站点;加大宣传推广传播方式等对策,推进健身气功进入高校体育课堂,使其成为高校的一门重要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沈阳市参加游泳救护培训的学员状况、救护培训的师资状况、救护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加沈阳市游泳救护培训的学员对救护理论知识和救护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好;救护培训的师资队伍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救生员的社会地位和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社会和学校对救护培训的重视度逐渐提高;救护培训的课程数量较少,救护培训的场地、设施、经费不充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