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难以满足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这一情况,本文以合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阐 述了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思路,探讨了其中的专业能力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和自主拓展学习等实 际举措,指出模块化教学改革可以有效培养具有较强应用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软件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大多沿袭传统研究型本科教育模式,不能满足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需求的问题,提出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及增加企业实训环节等途径,更好地满足软件服务外包程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需要。同时阐述了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并给出相应的校内实训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模式对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立足独立学院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和当今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新的设置,构建了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能力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大多沿袭传统的研究型本科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软件人才的问题,提出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企业实训环节以及按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专业模块体系等途径,更好地满足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阐述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并给出相应的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软件工程师》2018,(2):53-55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现状及不足,本文构建了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平台,将学生岗位训练分步嵌入到多元化实践平台对应环节中,实现企业应用能力实践和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实践培养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凸显卓越软件人才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以网络安全课程为例,提出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改革,强化岗位需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推进软件工程专业内涵式发展,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特色。  相似文献   

7.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创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软件工程教育的教学实际出发,在分析国际软件工程专业规范和总结国内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给出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重点阐述侧重树立软件工程理念和培养软件系统构建能力的教学理念,详细讨论软件工程(SE)类课程的创新型设置方案和计算机(CS)类传统课程的改革方案。该课程体系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果,可供国际国内软件工程教学计划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规范化和企业化,是培养合格软件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我校自主开发了软件开发教学平台,并依托此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强化了软件工程教学的规范性,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企业的欢迎,为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如何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软件工程综合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对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模式做出探索,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自2002年教育部批准成立首批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并授权培养软件工程硕士以来,截止到2014年11月,全国已有150个单位开展了软件工程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软件工程人才,同时也在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领域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下,软件工程领域协  相似文献   

11.
当前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较差,为此,提出面向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为导向,从明晰软件工程课程的目标定位、构建软件工程课程结构、优化软件工程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以及设置精品软件工程课程内容方面,改革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改革的教学课程班的成绩有所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了国内软件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最后从推进改革软件人才教育理念和模式、合理利用校园资源创建实践教学环境、应用为主设置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对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优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软件工程专业J2EE实训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线,集理论传授、实践操作为一体,结合软件工程专业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岗位需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重点阐述实训内容、项目开发组织形式、实训教学平台使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网络互连技术》课程为例,就如何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卓越计划"的实施旨在突破传统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工程领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针对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具体培养要求,分析了地方高校在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南华大学该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地方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培养软件工程专业高质量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6.
软件工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对培养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课程中理论知识抽象,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效果等问题,文章结合教学改革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案例驱动与项目导向结合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郑大鹏 《计算机教育》2010,(3):82-84,69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活动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专业方向划分要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本文依据国际公认的软件工程思想,对软件开发过程涉及的29种岗位加以分析,对高职软件专业方向的设置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却招不到直接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的"两难"问题,指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安排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即未按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以岗位课程为主线、基础课程服务于岗位课程"的课程模块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9.
软件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学科,在人才培养上不仅需要重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多要考虑面向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该文从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产学研平台建设三个环节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围绕着这些环节开展,提出了相关的实践教学理念及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构建四位一体的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实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建立了软件人才实训基地,提出了构建“官、产、学、生”四位一体的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实训模式,对研究型大学如何培养工程型高端软件人才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是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本文介绍了我院的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