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或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目的: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部管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EST和EPBD共治疗胆总结石328例,其中单颗结石174例,2颗结石112例,3颗粒以上结石42例(最多1例20颗结石)。对于〈10mm结石采用EPBD治疗,〉11mm采用EST。结果:治疗成功323例,占98.5%,失峁5例,其中98例经内镜治疗后结石自然排出,207例采用网复或取石球囊取出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经内镜乳头托约肌切开术(EST)的治疗水平,总结了10例胆总管2cm以下残余结石患者行EST治疗的资料。其中1枚结石7例、多发性结石3例,伴Oddi括约肌炎性狭窄2例,伴慢性胆源性胰腺炎1例。伴AOSC1例,2例为毕Ⅱ式胃切除术后患者。损伤开始先行ERCP检查,根据情况选用Classen刀或自制切刀,切开乳头1.0 ̄2.0cm.结果8例切开成功,2例发生结石嵌顿转外科手术。认为掌握合适的切  相似文献   

3.
500例国人正常脾脏大小的CT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500例正常脾脏大小的CT表现。其中男性347例,女性153例,年龄从5 ̄82岁,平均43岁,脾脏各径线、肋单元及脾指数分别为:(1)前后径7.3 ̄13cm;(2)横径2.3 ̄4.7cm;(3)上下径6 ̄13cm;(4)肋单元4 ̄8;(5)脾指数109.9 ̄605.4。笔者认为CT判断脾脏大小较为准确,应用径线测量及计算脾指数的方法并结合年龄与性别因素能够作出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TDP治疗冻疮的疗效分析。方法冻疮面在距TDP灯头30cm下直接照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结果39例中,1次治愈3例(占7.7%),2次治愈9例(占23.1%),3次治愈21例(占53.8%),4次治愈6例(占15.4%);治愈率100%。平均277次(即277天)。其中2例次年复发,复发率6.67%。结论TDP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修复等作用,治疗冻疮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CPD空气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表明,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杀菌成分的CPD空气消毒剂喷雾(0.75ml/m ̄3)于试验柜(1m ̄3)中作用5分钟,可将空气中大肠杆菌全部杀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为65.7%。在室内喷0.15ml/m ̄3,作用2小时,自然菌下降90%左右。  相似文献   

6.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5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单次移植45例,双次移植14例。结果单次ABMT者缓解时间1 ̄+~60 ̄+月,中位数11月,复发者15例,占33.3%。1年、3年和5年预期缓解率分别为67.6±7.7%,54.2±10.8%和38.7+15.2%,预期生存率分别为88.9±5.1%,66.7±8.1%和33.5±15.1%。14例双次移植者缓解时间11 ̄+~61 ̄+月,中位数28月,明显高于单次移植者(P<0.05)。其中1年、3年和5年预期缓解率分别为100%,73.3±16.2%和73.3±16.2%,生存率分别为100%,89.5±10.0%和75.7±15.2%。分析影响移植后缓解时间的因素,发现年龄,缓解至移植时间等对缓解期均无明显影响。单用化疗作为预处理方案者,效果明显优于化疗及放疗合用者。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95年以来采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局部注射疗法(PEIT)治疗肝癌,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 本组24例肝癌,46个肿瘤,PEYF治疗209次。男17例,女7例。年龄39-70岁,平均59岁。最大肿瘤7.5cm x 6.1cm x 6.0cm,最小肿瘤 1.3cm x1. 1cm x1.0cm。原发性肝癌19例,均有乙肝、肝硬化病史,胃癌术后肝转移4例,嗜银细胞癌1例,肝癌术后复发3例,曾行微波凝固治疗8例,肝动脉栓塞2例。24例肝癌全部经病理证实。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有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8.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畸形5例报告温州医学院附一院心内科卢中秋,徐湘挺,黄伟剑本组5例经2DE-CDFI诊断的冠状动脉畸形,其中2例手术证实,本文旨在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4例为冠状动脉瘘,病变的冠状动脉扩张(0.7-1.8cm),CDF...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和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冷加压试验(CPT)前后的室壁运动情况。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室壁活动速度低于正常人,冷加压试验后正常人室壁活动速度明显高于静息时,冠心病患者则相反,尤以冠脉多支病变及冠脉中重度狭窄者为著。CPT时与静息时S及DE的差值ΔS及ΔDE是更有意义的指标。在正常组ΔS>2.0cm/s,ΔDE>3.0cm/s,在冠脉轻度狭窄组ΔS<1.5cm/s,ΔDE<1.6cm/s,在冠脉单支病变组中ΔS及ΔDE<1.0cm/s,双支病变组中则<0.8cm/s,而在冠脉中、重度狭窄组及多支病变组中两者均呈负值。DTI对冠心病的诊断优于2DE(敏感性DTI为85.5%,2DE为53.1%;特异性DTI为94.1%,2DE为99%;准确性DTI为90.9%,2DE为80.4%),是一种新的较敏感的检测冠心病的方法。CPT安全简便,对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肾恶性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彩超对肾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观察不同病理类型、大小不等的肾恶性肿瘤,测量血流速、流量并按特点分型。结果 51例肾恶性肿瘤中,多血管型33例占64.7%,少血管型10例占19.6%、极少血管型8例占15.7%。瘤体大小及血流特征为:透明细胞癌,瘤体(6.9 ̄9.5cm)内血管增多、增粗呈分叉状或网状,流速60 ̄104cm/s;颗粒细胞癌,瘤体大者5 ̄7cm,小者〈2.5cm,血管少或极少,呈点状血流束,流束50 ̄80cm/s;肾母细胞瘤,瘤体(〉10cm)内血管多扭曲呈蚯蚓或峰窝状,流速达160cm/s;肾盂癌,瘤体大者3 ̄5cm,小者〈2.5cm,血管少或极少,呈星点状时陷时现,流速20 ̄70cm/s。结论 CDFI可显示不同类型的肾肿瘤,瘤体内血管数量及分布不同,CD  相似文献   

11.
观察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特大息肉(4cm×3cm ̄5cm×4cm)的效果。采用微波功率90MA、时间6S/次,加压深刺针状天线和多次、多方位点灼方法。24例(28颗)特大息肉经1次治疗后全部脱落,2例(2颗)经2次治疗脱落。治疗后3天到4周复查时息肉均脱落。在微波治疗特大息肉时不必强调使息肉出现白色凝固或达到汽化或碳化。使息肉变色、萎缩即可。微波为特大息肉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探讨自发性夜间胃碱化对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内镜诊断的活动性十二指肠球溃疡(DU),21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有反酸、烧心和(或)胸痛等症状,内镜下为0~2级食管炎,食管下段动态24hpH检查积分>15.6〕,2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上腹部不适、胀满、上腹痛等症状,内镜下仅为红白相间等慢性炎症表现,食管下段动态24hpH检查积分<15.6)和11例无上消化道症状的健康对照者的24h胃底(LES下5cm)和食管下段(LES上5cm)动态pH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夜间8h(23pm~7am)时间窗内自发性夜间胃碱化(spontaneousnoctur-nalgastricalkalinization,SNA)现象(pH>4,时间大于5min的pH升高)。结果①DU组夜间SNA阳性率较对照组、FD和GERD组明显低(P<0.05,P<0.01,P<0.001)。②对照组的SNA阳性率与FD和GER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③SNA诊断DU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1.8%和84.3%。结论本文结果说明自发性夜间胃碱化缺乏既是球溃疡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亦可作为诊断球溃疡病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朱文莉  王炳生 《临床》1996,3(3):174-175,179
本文分析了10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CD)的疗效,其中(1)胆总管下端狭窄伴结石46例;(2)胆总管下端狭窄17例;(3)肝内胆管结石13例;(4)有外胆管结石25例,1例术后12天死亡上消化道出血;100例中72例得到随访;(1)(2)组获随访41例,疗效优良者20例(48.8%),尚好17例(41.5%)差3例(7.3%),再手术1例(2.4%),总有效率90.3%。(3)(4)组获随访3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在阳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配合罂粟碱试验观察26例阳萎阴茎深动脉峰值流速(Vp)、舒张末期最小流速(Vmin)。结果表明:对罂粟碱反应良好12例,反应低下14例,Vp分别为37.8±7.6cm/s及27.6±5.9cm/s(P<0.01),取95%可信限,Vp大于3km/s可认为动脉功能正常。反应低下中6例有海绵体静脉疹,8例为动脉供血不足,二者Vp分别为34.2±6.1cm/s及21.2±5.8cm/s(P<0.01),Vmin分别为7.6±2.4cm/s及2.2±1.1cm/s(P<0.01)。动脉供血不足者Vp均小于30cm/s。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区别血管性与非血管性阳萎,而且对血管性阳萎中的动脉供血抑或静脉机能不全有所提示。影响流速测值的因素有:仪器类型、探头频率,是否采用角度校正以及注药后流速测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1997年1月~1999年2月采用153Sm-EDTMP和博宁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骨转移疼痛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本组病人共22人,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60~77岁。骨转移部位:椎体72.7%(16/22);骨盆31.8%(7/22):胸背部骨质63.6%(14/22);四肢骨63.4%(8/22);其中单部位转移9.1%(2/22);2个部位36.4%(8/22);3个以上部位54.5%(12/22)。依据主诉疼痛分为0度:无痛。Ⅰ度(轻度):疼痛可耐受,不影响…  相似文献   

16.
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曾群英  张育君 《新医学》1996,27(6):293-295
本文将8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单盲分组对照试验。治疗组益压利42例,对照组怡那林41例。益压利组5~20mg/次,每日1次。6周后坐位BP由23.2±2.0/13.1±0.8降至19.8±1.2/11.6±0.7kPa,立位BP由23.0±1.9/13.0±0.8降至19.4±1.0/ll.5±0.7kPa,其降压临床显效率47.6%,总有效率90.5%。怡那林组5~20mg/次,每日1次,6周后坐位BP由23.3±2.0/13.1±0,8降至20.8±1.2/12.3±0.7kPa,立位BP由23.0±2.0/13.1±0.8降至20.6±1.0/12.2±0.7kPa,其显效率34.1%,总有效率82.9%。结果表明两组均有明显降压效果,但两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24小时ABP谷:峰(T/P)比值显示,益压利组SBP为81.7%,DBP为76.0%,优于怡那林组的50.8%及44.1%。  相似文献   

17.
G6PD缺乏红细胞膜磷脂含量及其不对称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红细胞膜磷脂的含量及其不对称性的变化,研究G6PD缺乏对红细胞膜结构的影响。方法:不对称性实验采用磷脂酶A2处理完整红细胞,磷脂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正常红细胞膜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含量分别为5.59±1.16,2.92±0.50,6.64±0.92mg/mg膜蛋白;G6PD缺乏红细胞膜PE、PS、PC分别为5.18±1.86,1.51±0.58,5.70±1.91mg/mg膜蛋白,两组中PS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G6PD缺乏红细胞膜PS含量降低。在正常人红细胞膜中有17.6%±2.5%PE,57.9%±4.7%PC在外层,外层未发现PS,在G6PD缺乏红细胞膜中有30.2%±5.7%PE,53.8%±7.4%PC,27.2%±5.8%PS在外层,两组中PE和PS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01),外层的PC无明显变化,说明PE、PS均向外层移动。结论:由于G6PD缺乏,红细胞膜磷脂结构发生改变,是红细胞溶血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紫外线对犬动脉血栓中^125I纤维蛋白放射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紫外线(UV)的溶栓效应。方法:36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6组,复制左侧股动脉血栓模型,UV1、UV2、UV3(各5只)及UV+UK(8只)4组均行胸腹部UV照射1次,剂量分别为447.72mJ/cm2×800cm2,223.86mJ/cm2×200cm2,119.93mJ/cm2×50cm2,447.72mJ/cm2×800cm2,其中UV+UK组UV照射后即静脉给予UK(尿激酶)1400单位/分钟;UK组8只(只给UK),观察血栓溶解及血栓中125I纤维蛋白放射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后24小时时血栓溶通率UV1~UV3组及对照组(5只)均为0/5,UK组4/8,UV+UK组7/8,血栓溶通时间UV+UK组明显短于UK组(P<0.01);UV1和UV2组血栓放射活性在UV照射后3~9小时间显著下降(P<0.01);实验后7小时内血栓放射活性下降幅度依次为UV1组<UK组<UV+UK组(P<0.01)。结论:强红斑量UV大面积照射犬皮肤对犬动脉血栓具有较弱的溶解作用,联合应用UK并UV照射后可增强对血栓溶解效应。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四肢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CDFI检查35例四肢软组织肿块(简称STME),其中良性肿块25例,恶性肿块10例。结果显示:①以肿块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分级,恶性肿块属0、1级占20%(2/10)(良性肿块占62.5%,10/16),属2、3级占80%(8/10)(良性肿块占37.5%,6/16)。②恶性肿块组动脉峰值流速Vs=0.77+0.23m/s,显著高于良性肿块组(0.31±0.12m/s)(P值<0.01)。③恶性肿块组动脉阻力指数RI=81.12%±6.00%,也显著高于良性肿块组(65.50%±12.90%)(P值<0.01)。以Vs≥0.5m/s或/和RI≥75%作为良恶性肿块判断标准,则两维超声(2D)结合CDFI提高了对STME良恶性肿块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其诊断准确性由单纯2D的61.5%(16/26)提高到92.3%(24/26)和80.8%(21/26)(P值<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残石或原发性结石非手术治疗的作用。方法:对48例行经内镜乳头切开(EPT)及取石(A组);对25例伴黄疸或胆管炎者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或经内镜胆管内支撑引流(ERBD)(B组);对15例有T管窦道者行胆道镜取石(C组)。结果:A组46例取尽结石,成功率95.8%,3例(6.3%)发生并发症;B组中ENBD22例.ERBD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引流效果;C组15例(93.3%)取石成功,1例失败后经EPT及碎石取石成功,无并发症。结论:对术后胆道结石行内镜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方便、可重复操作、易接受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