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华中建筑》2021,39(4)
传统村落形态研究一直是古村落保护规划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空间句法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村落形态量化研究方面。以赣闽浙三省交界边贸型古村官溪传统村落为例,梳理其历史文化脉络及价值;在此基础上,采用轴线分析、视域分析、凸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官溪古村的全局形态、传统街巷、院落空间内部等三个尺度进行量化分析,对其功能特征、形态特征、社会特征作进一步剖析与验证,有利于揭示官溪古村的形成机制,为构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量化体系研究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2.
苏平 《华中建筑》2012,30(6):116-119
文章从公共空间的视角,提出以“场所重建”为特征的岭南古村落有机更新策略,探讨在现实环境背景下岭南古村落的可持续自我修复模式和规划引导方法。以南湾古村保护规划为例对更新策略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在分析南湾古村的水乡自然要素、村落形态要素、民俗活动要素等珠三角历史村落关键场所特色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滨水环境的重塑、村落形态的完善、社区空间的复兴等角度总结保护更新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3.
古村落是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综合分析了燕坊古村源远流长的历史,通过对其依山就势的村落形态和纵横错落的街巷格局进行阐述,展现了古村独特的空间形态。文章最后述详细探讨了古村宗族祠堂、传统民居,以及入口门坊的建筑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华中建筑》2021,39(7)
现有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多为类型研究,且以定性研究居多。该文利用空间句法为理论基础,运用Depthmap软件对大贺庄村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通过对其整合度、控制值、深度值、选择值进行量化解析,首先从整体结构方面来解析大贺庄村的空间结构特征,其次将古村和新村范围内公共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大贺庄村在村落发展过程中,公共空间的拓扑中心由古村转移到新村内,传统空间肌理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损坏,同时本地传统风貌特色由于新村建设也遭到破坏,但古村内公共空间结构仍然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府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是村落自然环境和村民生活变迁的镜像,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但随着城市化发展,曾经充满活力的村落公共空间日渐式微,面临一系列凋亡、重构危机。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认知和特征分析是其活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该文通过对广府传统村落深井古村的实地调研,借助空间句法的语言途径,通过地图模型对该村的公共空间进行整合度、街网密度、选择度等要素计算,详细剖析其背后的空间特征与句法意义,最后针对以上分析结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古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浙江省永嘉县埭头村为例.从古村现状的解读、存在问题的分析、保护策略的制定及古村发展的探讨等方面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北京市延庆县柳沟古村为例,探讨了着眼于旅游开发的村落改造设计思路。设计从乡村旅游者的需求着手进行分析,推导出能满足游客需求和具有“吸引力”的村落空间特征,把它和柳沟古村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改造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南社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一个以谢氏血缘为纽带的农耕村落。村落的布局具有典型广府特色。本文从其布局方式,公共空间、私密空间以及过渡空间的营造分析了南社古村怡人的人居环境建设特色。  相似文献   

9.
古旧村落的形态、功能、空间和面貌等,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完整地反映该村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其中包含了生态、历史、哲学和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古旧村落在保护和发展方面有了显著的成效,但部分古旧村落的空间和生态环境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目前针对地区性古旧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仍有不足。文章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昆仑古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古村进行轴线模型分析,通过对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等参数数据的定量分析,找出村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其他古旧村落的规划和空间优化提供借经验。  相似文献   

10.
甘南传统村落在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形态特征。文章选取甘南传统村落中的尼巴村与东哇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结合整合度、选择度、连接值、可理解度等参数对上述两村空间形态进行解析,探究村落整体空间结构特征及内部空间的联系性。研究发现,村落整体空间结构不够完善,核心空间难以识别,内部空间联系性较弱。最终,文章从村落现存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旨在为甘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