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评价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与血塞通对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组)62例与对照组(血塞通组)56例,治疗14天,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第21天时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64.5%)及有效率(91.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与依达拉奉.在治疗前,治疗后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法舒地尔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李光吴  全红梅  朴春姬 《吉林医学》2009,30(23):3006-3007
目的:观察东菱迪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灵、血塞通注射液、胞二磷胆碱、银杏叶制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和依达拉奉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14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东菱迪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与依达拉奉。在治疗前,治疗后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法舒地尔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欧阳文任 《中国医疗前沿》2011,(20):63+42-63,4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不良反应,并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68.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0例入选的脑梗死患者被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ivgtt,q12h。结果:治疗后14d,脑脊液中的TNF-α在依达拉奉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26例,常规治疗组24例.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7 d、14 d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7 d、14 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与凯时联合治疗组(n=60)和凯时单药对照组(n=60),疗程为14 d,观察两组间的疗效差别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单用凯时注射液效果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21 d及28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HBO).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疗效,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6)。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血塞通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Hcy、NSE水平的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Hcy、NSE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hs-CRP、Hcy、NSE水平,以及NHISS评分,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将10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对照组55例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病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显著性改善,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5~11.67,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清脂联素( adiponectin,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选取ACI病人66例,随机分为ACI对照组(32例)和ACI治疗组(34例),并以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ACI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14 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14d.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浓度,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爱丁堡-斯勘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进行评定)MESS评分.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I对照组和ACI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脂联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②治疗14d后,ACI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清hs-CRP均明显下降,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是ACI治疗组的改变更为显著(P<0.05).③ACI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ME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是ACI治疗组MESS评分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④患者治疗前的MESS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33,P <0.05);与hs-CRP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可降低血清hs-CRP和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血塞通治疗脑出血4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血塞通改善微循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脱水剂、神经营养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1 d。2组患者均在入院第1天、第14天、第21天行头部CT检查,观察病灶周围水肿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14天和第21天,治疗组血肿吸收及周围水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塞通能够促进血肿吸收,明显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对脑出血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与ACI的关系。方法 75例ACI患者(ACI组)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25例和重度组21例;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I组患者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升高可能与ACI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有助于临床评估ACI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ANP、ET的影响。[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32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64.06%,总有效率79.69%。对照组总显效率31.25%,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总显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ACI组85例患者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29例和重度组25例;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升高可能与ACI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有助于评估AC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表达,血清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病情以及神经功能损伤预后的关系,分析AIM2、Lp-PLA2、UCH-L1预测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ACI患者(ACI组)和72例门诊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根据病灶大小将ACI组分为大梗死组(42例)、小梗死组(61例)、腔隙性梗死组(47例),根据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oke Rating Scale,NIHSS)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38例)、中度损伤组(59例)、重度损伤组(53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分为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75例ACI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治疗组(n=40)、常规治疗组(n=35)以及健康对照组(n=40)。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h、72h、7d、14d的血清MMP-9水平,并在治疗后14d进行临床疗效的判定。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MP-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亚低温治疗组降低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而且亚低温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确诊的ACI患者168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分为阴虚风动型(46例),风火上扰型(58例),风痰瘀阻型(64例)3个亚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Hcy、IM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血清Hcy、IMA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cy、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型患者Hcy、IMA水平均高于阴虚风动型和风火上扰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分数)之间均呈正相关(r=0.735,r=0.78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与短期预后情况(mR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907,r=0.889,P<0.001)。结论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升高。各证型中,风痰瘀阻型患者血清Hcy、IM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情况密切相关。血清Hcy、IMA水平可以作为诊断AC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短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