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性血尿是一组不同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以血尿为共同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可表观为发作性肉眼血尿、持续镜下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判断血尿来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血尿患者的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B)和尿液红细胞平均体积(MCVU)进行检测,以MCVB-MCVU值>16fl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16fl诊断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分析其可行性.结果:MCVB-MCVU值对44例肾小球性疾病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94.7%,对36例非肾小球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95.7%.肾小球性疾病病人MCVB-MCVU的平均值为(39.88±19.11)fl,非肾小球性疾病病人为(7.56±3.77)f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用同一病人的MCVB与MCVU之差作为标准可以区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很高,MCVB-MCVU值对于判断血尿来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余芳  赵明武 《中国保健》2006,14(24):21-22
目的评价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血尿原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较实用的血尿原因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血尿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其中42例肾小球疾病.40例非肾小球疾病.分别以G1型RBC≥5%(A标准)、G1型RBC≥5%/pro+(B标准)、G1型RBC≥5%/病理管型(C标准)、G1型RBC≥5%/蛋白尿病理管型(D标准)、蛋白尿/病理管型(E标准)和A标准+E标准的并联试验作为诊断肾小球源性血尿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对各种实验室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肾小球性血尿G1型RBC百分率平均为12.03%,非肾性血尿G1型RBC百分率平均为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诊断肾源性血尿的敏感性,A及A+E(并联)显著高于其他所拟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A+E(并联)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对单纯性血尿鉴别诊断选用G1型RBC≥5%作为实验室诊断标准较好.②以A+E(并联)标准诊断肾性血尿优于所拟其他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1肾小球病总论1 1概述肾小球病系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侧肾小球的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本讲座主要讨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 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1 2 1临床分类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1 2 2病理分类依据世界卫生组织1982年制定的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标准分为:①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②局灶性节段性病变,包括: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血尿中出现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实际价值和临床意义,收集有关文献识别红细胞形态变化的图形种类,形成理论及鉴别方法。认为畸形红细胞可作为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参考依据,均一型红细胞为肾小球性以外的血尿。  相似文献   

6.
笔者应用 Coulter MD-Ⅱ型血细胞分析仪对64例肾小球和非肾小球疾病血尿患者尿液的 MCV 及 RDW 测定,以探讨其在血尿鉴别诊断上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本组64例血尿病人,肾小球疾病33例,男18  相似文献   

7.
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目前已成为肾脏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手段。以下这些疾病常规是有必要进行肾活检手术的。肾炎综合征患者:①病因不明,考虑患者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者;②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减退较快者;③不典型的原发性急性肾炎或急性肾炎,数月后不愈或肾功能下降者;④急性肾炎综合征等患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特别是经治疗无效者更要做肾活检。血尿:包括不明原因肾小球性血尿和持续无症状的肾小球性血尿。持续无症状性的单纯肾小球性蛋白尿患者。狼疮性肾炎病人在下述情况下应考虑作肾活检:①有活动者;②尿沉  相似文献   

8.
<正>调查发现,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大约1.2亿)。常见的原发性肾脏疾病大致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最常见病因,常于感染后1~4周发病,临床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一过性减退为主要表现。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该病多能自发痊愈,但重症患者可以出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盲法对经肾活检证实的45例肾小球疾病及50例非肾小球疾病尿样在普通光镜下观察尿畸形红细胞形态。当血尿病人的尿畸形红细胞≥60%时,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在〈40%时,考虑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在40%~60%之间,则要结合临床及其它手段加以鉴别,低于15%时,应考虑血尿来源于膀胱以下尿道。此法特异性达100%,敏感性达90%以上,故不失为血尿鉴别诊断中的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田丰丰  王厚照  周友泉 《职业与健康》2008,24(19):F0002-F0002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造成血尿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应该将其视为早期的危险信号,对患者必须作及早诊断。血尿的诊断首先要鉴别是肾小球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非肾小球性血尿常见于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肿瘤等。目前,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在血尿定位诊断上的应用已得到推广,该方法简便,有效,无创。  相似文献   

11.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来源定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鉴别血尿来源上的价值。方法:对200例血尿患者尿标本采用UF-50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进行红细胞检测。结果:肾活检确诊为肾小球疾病169例,尿红细胞检测300例次,其中239例次表现肾小球血尿79.7%;而确诊的非肾小球疾病31例,尿红细胞检测139例次,其中93例次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66.9%。结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变异性红细胞作为肾小球病变的诊断依据,其敏感性较高,但它依然是一种过筛实验,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镜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纯性血尿和(或)轻度蛋白尿患者病理及临床相关性分析,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108例单纯性血尿和(或)轻度蛋白尿患者的肾活检病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病理上轻度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15例,肾小球轻微病变38例,局灶节段增生性肾炎8例(其中3例有部分肾小球硬化,1例为局灶节段性坏死),IgA肾炎47例.其中22例病理损伤偏重(Haas分级Ⅱ级及以上),血尿合并蛋白尿为病理损伤偏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肾脏病变有时与临床表现并不相符,对患者尽可能进行肾活检,对病理损伤重的应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在血尿定位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CoulterAcT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别测定了170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以及65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MCV,比较2组患者的MCV值。结果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值为(66.8±7.2),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值为(93.3±10.2),P<0.0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尿MCV值的检验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可以作为血尿定位检验很好的指标,并且此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脏病患者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及开展远程邮寄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肾活检)标本对基层医院诊断肾脏病的意义.方法 对102例远程邮寄肾活检资料的临床诊断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肾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1例(69.6%)、继发性肾小球疾病24例(23.5%)、小管间质性疾病7例(6.9%).其中膜性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1.0%(22/71).其次为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2.5%(16/7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狼疮性肾炎所占比例最大,占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58.3%(14/24),其次为紫癜性肾炎,占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6.7%(4/24).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多为膜性肾病和IgA肾病,狼疮性肾炎仍然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因.远程邮寄肾活检标本的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可以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
血尿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 ,有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两种。肉眼血尿是指大量红细胞混入尿液内 ,尿呈红色或洗肉水样 ,有时带血丝或血凝块 ,一般1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肉眼即能察觉。镜下血尿则是指肉眼不呈血色 ,在显微镜高倍视野下离心尿红细胞>5个 ,未离心尿红细胞>1~2个或12个小时尿沉渣(艾迪氏计数)红细胞>50万个。引起血尿的病因繁多 ,有时诊断较困难 ,特提出小儿血尿的一般病因及诊断步骤供参考。1病因1 1泌尿系疾病1 1 1各种肾小球肾炎包括急性、慢性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病毒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中胡桃夹综合征(NCS)与肾小球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9例NCS合并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所有观察对象均行24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尿沉渣镜检、尿蛋白电泳等检查。其中30例患者行肾穿刺活检。结果39例患者中,大部分运动后血尿和(或)蛋白尿较运动前加重。30例患者的肾穿刺活检结果具有多样性。全部观察对象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或肾活检确诊为NCS合并肾小球肾炎。结论NCS可与肾小球疾病并存。对临床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已确诊为NCS的患者,还应注意是否合并隐匿性或早期、缓解期肾小球疾病,必要时应行肾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7.
尿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性、非肾小球性血尿临床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国外报道多采用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近年研究发现,利用普通光镜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为了探讨尿变形红细胞的临床意义及尿渗透压对尿红细胞形态的影响,我们对68例血尿患儿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红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尿,评价实验室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86例血尿患者的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分布宽度,镜检尿红细胞形态。结果: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畸形率为91.11%,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畸形率为29.27%;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为68.36±7.58 fL,非肾源性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为87.64±7.52 fL;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25.14±4.37%,非肾源性血尿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16.36±2.59%。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尿红细胞形态、平均体积和分布宽度,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儿童肾脏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7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性肾损害患儿呼吸道病毒抗体,并对其临床及肾脏组织病理免疫病理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157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性肾损害患儿临床表现为单纯血尿120例(肉眼血尿25例、镜下血尿95例)占76.4%;蛋白尿(大量蛋白尿25例单纯蛋白尿5例)30例占19.1%,血尿和蛋白尿5例,占3.2%;肾功能不全2例占1.3%;肾脏组织病理改变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5例,占79.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球硬化18例,占11.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管坏死1例,占0.6%;肾小球轻微病变及肾小球轻微病变伴间质性肾炎13例(包括.肾小球轻微病变12例和肾小球轻*微病变伴间质性肾炎1例)占8.3%;免疫荧光沉积少,免疫荧光阴性127例占80.9%,免疫荧光弱阳性20例占12.7%,免疫荧光阳性10例,占6.4%.以IgM及FR沉积为主,无补体C3、C4沉积. 结论呼吸道病毒可以引起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肾脏组织病理主要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少.  相似文献   

20.
小儿泌尿系疾病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2.63%,其中血尿者占79%。故对血尿之出血部位和原因的诊断,一直是儿科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我院1986年18例血尿患儿,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尿中红细胞形态变化,以区別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