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长丝织造产业主要建立在对天然纤维的服装、家纺面料的纺制和仿真生产基础之上,经过20余年的高速发展,其市场空间已经接近饱和。而产业用纺织品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从技术和装备的角度来看,长丝织造更加适合于开发产业用纺织品。因此,从企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说,产业用纺织品应该是非常适合长丝织造产业发展的新领域。一、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现状长丝织造产业是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  相似文献   

2.
<正>虽然长丝织造行业增速放缓,但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脚步却从未停止上世纪80年代,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作为一颗新星在纺织工业中冉冉升起。经过30余年的迅猛发展,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已成为我国纺织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之一,并逐步成为最具市场活力和技术活力的产业之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化纤长丝以涤纶、锦纶及粘胶纤维为主,其中涤纶使用量最大。在整个化纤行业4000万吨的  相似文献   

3.
马磊 《纺织导报》2016,(9):44-45
正进入"十二五"以来,在高速发展的惯性超出市场容量的增速以及不利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由高速增长转入了缓增长的新常态,全行业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加大了科技创新、技术升级力度,加快了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近期发布的《长丝织造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出,面对新常态,长丝织造产业将通过创新驱动引领产业  相似文献   

4.
正过去的五年里,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在生产规模与产品质量,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产业链延伸与绿色发展等方面均有提升"五年前的今天,2011年8月18日,同样是在江苏盛泽,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一届会员大会胜利召开,这意味着一个崭新的行业正式登上了中国现代制造业的舞台……"对于中国长丝织造行业过去的五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有很多的话想说。在江苏盛泽举行的中国长丝织造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了近30年的成长之后,中国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仅仅依靠资本的投入足不够的,而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力量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坚定在新常态下以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手段推动行业发展的信心。”在11月21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研讨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如是说。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长丝织造设备无梭化率已达100%,可见无梭织机在长丝面料生产上已经无所不能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拥有各类长丝织机近50万台,织造设备无梭化率已达100%,其中超过80%是喷水织机,可见无梭织机的创新直接影响着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进程。10月20日,由中  相似文献   

7.
数据     
正510亿米根据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现有规模以及近五年的发展速度和化纤、印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产量规模要达到510亿米,年均增长3.33%;年均产品利润率达到5.4%;企业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产成品库存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正>长丝织造行业不仅要提高织造行业的智能生产水平,还要发展绿色制造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拥有各类长丝织造设备(织机)近50万台,其中超过70%是喷水织机。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喷水织机在长丝织造产业甚至是全国纤维加工中的重要性。喷水织机因其用水处理问题而受到环境的制约。喷水织机是水资源消耗较大的产业但并不是污水排放量大的产业,在全行业的努力下,已经实现了喷水织机的废水治理与中水回用。在工信部发布的2015年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指南的通知中,将喷水织机中水回用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长丝织造行业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长丝织造产量和出口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2011年长丝织物产量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2014年,我国化纤长丝织物总产量为425亿米,同比只增长了1.19%。"其次,产业区域不断扩大,产业转移的势头明显,在安徽、江西、苏北等  相似文献   

10.
<正>一场聚集了宏观形势研判、纺织行业"十三五"发力重点、长丝织造行业转型升级路径、企业创新实践经验分享的行业盛会4月10日,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化纤织造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举行。这是一场聚集了宏观形势研判、纺织行业"十三五"发力重点、长丝织造行业转型升级路径、企业创新实践经验分享的行业盛会,来自多个维度的思想在此碰撞,多位演讲嘉宾由衷表示:这样的交流机会难得,了解到了很多也学习到了很多。  相似文献   

11.
告别高增长     
自2011年8月至今,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以下简称“中长织协”)已成立3年有余。作为“新人、新业、新协会”的三新组织,中长织协遵循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立足行业、服务企业的工作,使行业凝聚力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中长织协成立之前,长丝织造产业已经有了迅猛的发展。作为化学纤维的长丝织物面料,其产品适用范围已远超棉织物等天然纤维。据中长织协统计,2013年,我国长丝织物产量累计达到420亿米,同比增长6.3%,增速下降0.46个百分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出口累计112.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15%,是仅次于棉型织物的第二大织造产业。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织造机械的重要应用领域,据悉,在"十三五"期间,长丝织造行业将以契合新常态的发展模式来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功能化、差别化、时尚健康作为主要产品开发方向;控制发展产业规模发展,重点在质量效益上下功夫,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模式;抓产品质量升级、标准化建设,实施品牌和精品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彻底解决中水回用;推进产业从太湖流域向苏北、安徽等地区转移;挖掘长丝织造在产业用领域应用潜力。分析来看,主要  相似文献   

13.
<正>15项技术创新奖、9家绿色清洁生产优秀企业、7篇技术创新优秀论文,都是长丝织造行业创新与绿色的成果"我们已经连续3年获得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奖了!"莱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长朱林说道。这是11月27日在上海举行的以"创新发展、绿色织造"为主题的2017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暨产业转移研讨会现场的一幕。连续获奖并非偶然,据悉,莱美科技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研发机构,每年在研发上投入约20%的资金以促使产品创新。此外,莱  相似文献   

14.
正一、规模发展到2020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产量规模达到510亿米,年均增长3.33%;年均产品利润率5.4%;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成品库存明显减少。到2020年,我国化纤长丝织物出口数量将达到140亿米,年均增长3.85%,逐步缩短与国际市场同类进口产品的价格差,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长丝织物产品的国际市场价值。二、产品结构到2020年,规模以上长丝织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强  相似文献   

15.
正长丝织造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将主动适应新常态下发展方式,通过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当前长丝织造企业对生产装备的需求主要集中体现在自动化水平、节能减排、减少用工、ERP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方面。其中,在自动化方面要逐渐通过电送电卷、自动监测、智能控制等手段提升织物品质,提高生产效  相似文献   

16.
粘胶长丝作为纺织原料,其用途越来越广,国际粘胶长丝产品呈现五大发展趋势:1.向外用服装面料方向发展.为了克服易皱、缩水和强度低等缺点,日本采用新的织造工艺和特殊后整理,成功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因此粘胶长丝作为一种良好的化纤原料,已广泛用作外衣面料.2.向织造装饰织物方向发展.3.向与合纤相互取长补短的粘/涤、粘/锦、粘/丙长丝、混纤及网络化方向发展.用于生产各种针织外衣、纺毛外衣织物等.  相似文献   

17.
正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在推动纺丝等技术的发展,引导开发高性能多功能纺织品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平昌冬奥会的收官之作,"北京8分钟"惊艳亮相,24名轮滑演员穿着白色连体服、头盔和轮滑鞋,炫动现场,他们的演出服让人眼前一亮,科技和未来感十足。该演出服装轻薄又保暖、防风又透气,时尚又美观,其面料就是通过长丝织造生产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我国聚酯涤纶产业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最大的聚酯涤纶产品制造基地。2010年涤纶产量2513,33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约70%,其中:涤纶长丝1670.11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己超过70%,比2005年的48%大幅提升22个百分点,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长丝织造行业在我国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地  相似文献   

19.
墨影 《纺织机械》2016,(11):42-43
正新闻眼10月20日下午,2016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徐文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等相关协会领导以及来自行业的百余名纺织集群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徐文英作了《当前纺织产业发展报告》的主题演讲;王加毅作了题为《结构优化、创新提升、绿色纺织》的主旨报告;东华  相似文献   

20.
一、丝绸厂使用浆料的现状长丝中能用于上浆织造的有粘胶长丝、醋酸长丝、涤纶加工丝、锦纶长丝和涤纶长丝等,而使用效果较好的是粘胶长丝和涤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