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妇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自拟妇炎汤,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效果,血清抗炎症介质IL-2、IL-10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2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提高机体抗炎能力,改善机体血液循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抗生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hs-CRP、IL-2、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和全血黏度高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和全血黏度高切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s-CRP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IL-2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hs-CRP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2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且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妇炎宁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2组均给予抗生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服用妇炎宁汤,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黏稠度、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15%,对照组为80.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聚集率和血黏稠度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及IL-23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炎宁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膈下逐瘀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下降,IL-1、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可提升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盆腔炎汤辅治对慢性盆腔炎门诊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4例,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腔炎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比粘度以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盆腔炎汤辅治慢性盆腔炎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对慢性盆腔炎采取藏医药浴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在我院开展,以对照实验形式,从2020年1—1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抽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原则基于随机对照,经罗马数字排序法分为名为对照组(n=44,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n=44,藏医药浴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炎性反应指标(IL-6、IL-1、CRP)、血液流变学指标(WBV、PSV、FIB、HCT)更低,形成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采取藏医药浴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炎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观察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指导临床治疗与用药。方法:医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妇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妇炎胶囊+抗生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血清中IL~(-1)(白介素-1)、IL-2(白介素-2)浓度表达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94.59%,对照组的总缓解率为86.49%,观察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IL~(-1)表达水平均降低,IL-2表达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IL~(-1)及IL-2改善幅度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嗜睡及头晕发病率与对照组水平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生化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妇炎胶囊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调整致炎和抗炎的动态平衡,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逍遥舒坤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逍遥舒坤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癌抗原125(CA125)及附件炎性包块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附件炎性包块明显减小、血清CA125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逍遥舒坤汤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患者的血瘀状态、降低血清CA125水平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蒲苓盆炎康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日照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8)与观察组(n=60),对照组行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行蒲苓盆炎康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停药后复发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2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Chi2检验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59%vs.93.33%,P0.05);治疗后2组TNF-α水平均降低,IL-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停药3、6、12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蒲苓盆炎康颗粒联合抗生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发挥较好的抗炎、改善组织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芬燕  蒋秋红  戎辉  王瑞玭 《新中医》2021,53(4):168-171
目的:观察康妇炎胶囊保留灌肠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不孕症患者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因盆腔炎导致的不孕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予以康妇炎胶囊保留灌肠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炎症因子水平、主要临床症状以及干预后各项转归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干预后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白细胞介素-1(IL-1)、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子宫压痛、下腹痛和附件区压痛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病原体转阴、治愈例数以及1年内复发、妊娠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妇炎胶囊保留灌肠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不孕症患者盆腔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治疗效果和妊娠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炎消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炎性反应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青海省交通医院确诊急性盆腔炎且中医证型属湿热内蕴型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用左氧氟沙星及替硝唑静滴抗感染,观察组44例联合妇炎消胶囊口服,7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2(IL-2)等指标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下腹痛、带下增多、经量多等症状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液流变学(低切血黏度、高切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炎性反应指标(TNF-a、hs-CRP)水平降低,IL-2则较前升高,但观察组均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量表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均升高,但观察组水平更高(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34/45),观察组为93.18%(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炎消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渗出,纠正血液高凝状态,优于单用西医抗感染干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30例,对照组8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左氧氟沙星0.3 g和甲硝唑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加用康妇消炎栓治疗,每日1次。统计治疗前后疗效,检查并记录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治愈45例,显效52例,好转25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经治疗后治愈9例,显效13例,好转40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7.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许静 《新中医》2020,52(2):98-100
目的:观察康妇炎胶囊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妇炎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统计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62%,对照组为7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增多及色黄气臭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L-2、IL-6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观察组为8.52%,对照组为6.6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炎胶囊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快速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经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经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方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乐颗粒治疗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hs-CRP,PCT,IL-2,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12例急性盆腔炎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妇乐颗粒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的有效率,评价中医证候积分,记录主要症状的消失时间,监测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主要症状缓解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2,IL-10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乐颗粒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突出,利于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这与妇乐颗粒可调控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明显降低急性盆腔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灌肠消炎方辅助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灌肠消炎方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下腹痛、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腰骶酸痛、疲软无力、行经腹痛加重)、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ESR、FIB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联合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IL-2、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TGF-β1、MCP-1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灌肠消炎方辅助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8.
金刚藤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刚藤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两组。400万单位青霉素+100mL生理盐水+0.1g左氧氟沙星,2次/d,静滴。对照组100例妇科千金片,1.92g/次,3次/d,口服。治疗组100例金刚藤胶囊,1.5g/次,3次/d,口服。连续治疗4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0例,有效2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痊愈38例,有效18例,无效44例,总有效率5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刚藤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符逐瘀汤加减对慢性盆腔炎炎症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青海省康乐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炎症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免疫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组间临床疗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腹坠胀痛/腰骶酸痛、月经紊乱、附件区压痛/扪及包块、子宫活动度差/粘连固定积分、TNF-α、CRP、CD8^+、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而IL-2、IL-10、临床总有效率、CD3^+、CD4^+、CD4^+/CD8^+较对照组提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符逐瘀汤可改善慢性盆腔炎全身炎症应激反应,提升血流动力学,提高免疫功能和疗效,是治疗该疾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霞  甘琴霞  李娟 《陕西中医》2020,(12):1722-1726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盆炎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96例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盆炎汤加减治疗,连续用药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血液微循环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补体C3和C4水平,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炎性包块直径、盆腔积液深度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ICAM-1、D-二聚体、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IL-2、IL-10、MMP-2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补体C3和C4水平均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见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气化瘀盆炎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气虚血瘀证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微循环、免疫功能及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