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中利用Pro/E软件建立车架结构的三维几何模型,导入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车架在不同极限工况下的强度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应力云图,并论证了车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6.9对新开发的某双箱自卸式半挂车车架进行建模、网格划分及应力分析,得到了该车架在多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形图,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校核该车架强度满足设计使用要求,并为其结构改进与优化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车架作为承载式车架是整车最主要的承载、受力部分,其受力状态极为复杂。采用三维造型软件Creo建立车架三维实体模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Workbench建立了以体单元为基本单元的车架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理论对所设计的车架进行了弯曲工况和紧急制动工况等典型工况的强度刚度及预应力模态分析。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了车架的强度刚度结果,找出了车架中变形和应力过大区域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为唐山电动汽车重点实验室研制微型电动车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文中还验证了网格划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4.
运用Pro/E软件对车架结构建立三维实体模型,通过HyperWorks软件对车架建立实体单元有限元网格模型并施加相应的约束和载荷,对车架进行静态特性分析,得出车架在弯曲工况和扭转工况下的应力与位移情况;通过对车架进行模态特性分析,获得车架自由模态下的前6阶固有频率及振型特征,验证了车架设计的合理性,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2015年赛季广东工业大学FSE电动方程式赛车能正常参赛并取得良好成绩,设计了一款安全可靠的车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赛车车架进行刚度、强度及自由模态分析,得出该车架在多种工况下所受的最大应力值及应变值,检验车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最终仿真结果表明,该车架在各工况中出现的最大应力值、应变值远小于车架材料的许用应力值及许用应变值,能够满足赛车规范性、安全性的要求。本研究为今后FSE赛车车架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车架是除雪车重要的零部件,通过UG软件建立车架的三维模型,并导入到HYPERMESH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了车架在弯曲和扭转工况下的应力及位移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车架满足弯曲工况下的使用要求,但是在扭转工况下分析的最大应力值765.9 MPa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对车架结构重新设计,优化后的车架在扭转工况下最大应力值降为546.3 MPa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700 MPa,满足在此工况下的安全使用要求,这对车架研究人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某一种型号的电动车车架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合理建立车架有限元简化模型,对电动车满载紧急转弯工况进行了车架静态特性分析,得出相应工况下应力分布和变形云图,为后续的汽车安全设计和车架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研发的新型电动汽车车架进行了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首先按照总体设计的结构,借助Hyper Works平台建立以板壳单元为基本单元的车架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满载弯曲与满载扭转两种典型工况下车架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该车架在扭转工况下安全系数过低且变形较大。然后针对设计薄弱环节进行结构优化,并再次分析两种典型工况下车架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架应力和变形都有所降低,效果显著,满足设计要求。目前,该车型已经定型生产。  相似文献   

9.
低速载货汽车车架静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建立YT5815P型车架的三维实体模型,将其导入ANSYS后,采用板壳单元离散车架,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基于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静动态特性分析,动态特性分析包括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及瞬态动力学分析。通过静力分析,获得了车架在弯曲工况和扭转工况下的应力及变形分布情况;模态分析采用试验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车架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振型特征,同时,车架有限元模型得到试验模型的验证;对车架进行谐响应分析以及瞬态动力学分析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最后,综合分析结果,对车架结构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ANSYS软件中建立节能赛车车架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进行弯曲工况的分析,得到车架的最大变形量,并以最大变形量为目标函数对车架进行刚度灵敏度分析,找出灵敏度系数高的设计参数作为优化设计分析的设计变量.在保证刚度和强度的条件下以车架体积作为目标变量进行优化设计分析,通过优化设计分析的结果,选择最合适的铝合金管材截面尺寸,从而实现车架轻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电动扫路车是马路清扫作业的重要工具,车架作为电动扫路车的承载体,其强度对扫路车的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按功能和性能要求,完成车架的结构设计,并用Creo 2.0软件建立实体模型,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结构简化。将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5.0,通过静力分析,获得了车架在弯曲和扭转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及变形分布情况。综合分析结果,对车架的改进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车架不仅承载BAJA赛车各部件的质量,还将承受行驶时来自路面的所有无规则激励。采用三维建模软件CATIA平台对赛车车架进行设计建模,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车架的弯曲工况、弯扭工况、侧向加速度工况、纵向加速度工况、侧向和纵向加速度工况等五种极限工况进行强度分析,并进行车架的刚度分析和模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依据全地形路况对巴哈赛车的要求,提出了巴哈赛车车架的设计要求与分析准则,建立了满足规则要求的车架CAD模型。为预测车架的可靠性,在Hyper Mesh中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Opti Struct求解器求解计算,得到了车架自由模态结果及各工况下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为提高车架的力学性能并减轻重量,考虑多种工况对车架的破坏作用,运用DOE(Design Of Experiment)技术以轻量化为优化目标对车架尺寸进行了优化改进,优化后的车架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车架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CATIA软件对单人半卧式微型赛车车架进行结构设计,用Hypermesh对车架进行有限元建模,在确定车架约束、载荷大小与作用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在满载、紧急制动、急速转弯等极限工况下车架应变分布、最大应力区及最大位移变形区。仿真结果表明车架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田国富  王欢  何国军  宋菲 《机械》2014,(6):37-40
车架作为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的主要承载部件,车辆所受到的各种载荷最终传递到车架,车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主要通过对某车架在不同工况下的静力分析及在无约束情况下进行模态分析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于三维软件建立车架模型,对某车架的结构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用专业划分简化模型软件对模型进行简化,去除多余模型。最后用UG软件对车架进行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通过应力分析结果得出车架的最大应力、变形量的分布及模态频率,以确定车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车架为运载机械的主要部件,其强度影响了运载机械的安全性。将SolidWorks所建车架的三维模型进行适当简化,导入ABAQUS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车架在高温下的满载启动、满载弯扭复合、满载横移以及不同制动加速度紧急制动工况下的应力以及应变,结果表明:在横移工况下应力值最大,为834.8MPa;最大应变出现在制动加速度为100m/s~2时的紧急制动工况下,值为0.656mm。对车架进行改良后,在多数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及位移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可为之后车架的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车架作为车辆的重要部件,其结构优劣对车辆的安全性及行驶状况有重要影响。应用CATIA软件创建运动型多功能汽车车架的三维模型,导入ANSYS软件进行静力与模态分析,得到车架在弯曲和扭转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大小,以及前二十阶固有频率。通过分析确认运动型多功能汽车车架在各工况下的应力及变形均满足强度与刚度要求,车架应力分布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副车架设计模型的合理性,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某型疏浚车的副车架进行了结构静强度有限元分析和模态分析。根据副车架工况确定副车架的载荷,建立副车架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副车架恶劣工况下的应力情况和前6阶固有频率。分析结果表明:副车架的最大应力没有超过材料许用应力,固有频率均不在共振范围内,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ANSYS的履带喷雾车车架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履带喷雾车车架结构的轻量化,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喷雾车车架的三维模型,并导入到ANSYS Workbench软件中,再对喷雾车车架在空载和满载两种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了车架结构的等效应力、总体变形及安全系数云图,找到了车架结构的薄弱和冗余部位,并进行了车架设计参数敏感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履带喷雾车车架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对喷雾车车架的优化设计,其总重量由优化前的457kg降为371kg,降幅达18.82%,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对履带喷雾车的车架设计改进具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快装载机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探索性的运用新的方式对装载机动臂进行了设计,利用AutoCAD软件基本确定其工作装置铰点位置以及杆件长度,运用Creo软件建立动臂的三维模型,并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动臂不同工况下结构的应力分布云图及变形云图进行分析,找出动臂的危险点和应力集中点,为下一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