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临近第一腕掌关节,如存在关节内骨折直接影响拇指的功能。Green和O’Brien将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分为4型:Ⅰ型Bennett骨折;Ⅱ型Ronando骨折;Ⅲ型关节外骨折;Ⅳ型儿童型(骨骺骨折)。治疗方法多达20余种,如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闭合复位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我们自2000年10月起应用拇指支具持续牵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3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又称 Bennett骨折 ,是一种很不稳定的骨折 ,这种骨折复位容易 ,固定比较困难 ,常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1] 。若早期处理不当 ,常导致骨折畸形愈合 ,影响拇指功能。笔者采用手法复位 ,前臂下段掌腕石膏固定第一掌骨外展、拇指对掌位 ,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 ,获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4 2例均为男性 ,年龄最小者 15岁 ,最大者 57岁 ,均为第一掌骨受纵向暴力致伤 ,新鲜骨折者 39例 ,超过 10 d者 3例。2 治疗方法局麻后 ,皮肤表面垫一层棉纸 ,包缠管型石膏自前臂下 1/2至拇指指间关节 ,于石膏凝固近临界期手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透视下手法复位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C形臂透视下手法复位经皮钢针内固定、石膏脱外固定治疗的73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6个月~2.5年的随访,本方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4.5 d,功能评定优良率占97.26%。结论:透视下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操作简便,损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确切,且医疗费用低,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使用螺钉手术治疗Bennett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效果,评价螺钉在该种骨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收治的16例Bennett骨折全部使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后辅助石膏托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6例Bennett骨折患者均Ⅰ期愈合,术后运动良好,优良率为87.5%。结论螺钉治疗Bennett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90年至今 ,采用手法复位 ,注射针头有限内固定加“∩”形石膏外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1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均为伤后不超过 1周的新鲜骨折 ,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2 0岁~ 5 4岁 ,右侧 11例 ,左侧 5例。全部病例X线片为第一掌骨基底骨骨折合并脱位或半脱位。1 2 治疗方法 :首先进行手法复位 ,术者一手牵引拇指于外展位 ,另一手握掌背侧 ,拇指向掌远侧按压突出的第 1掌骨基底部 ,骨折即可复位。然后进行注射针头有限内固定 ,由助手维持牵引复位状态 ,术者酒精消毒 ,用 5ml注射器换普…  相似文献   

6.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诊断及复位容易,主要难点是整复后维持对位困难。1989001~2003010月,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前臂改良石膏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286例,经近年来对原设计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本纳特氏骨折,即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面劈裂骨折并腕掌关节脱位为基本特征,临床常见。骨折脱位易于复位,固定不妥又易再错位。应用130°角铁丝托外展固定治疗,固定可靠,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左侧3例,右侧15例,伤后24小时就诊者15例,伤后5—7天就诊者3例。致伤原因:跌扑伤10例,斗殴伤8例。 2 铁丝托制做及固定方法、治疗结果 2.1 选用直径2.5mm铁丝长约25cm,修直,对折使其成顶部宽约2—2.5cm,基部宽约4—4.5cm,并使其稍桡侧成弧,胶布衔接,用宽约2cm胶布缠绕包裹,使用时,依据病人第一掌骨的长度,弯折成130°角。 2.2 固定方法:牵引拇指并向尺侧推顶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易于复位,使拇指呈外展对掌位,铁  相似文献   

8.
贝内特骨折(第一掌骨底骨折脱位)在临床上常见,历来采用小夹板、石膏托、指骨牵引等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由于远侧骨折片向桡背侧脱位,而使其不稳定。治疗上易复位而难维持固定是其特点之一,使得治疗该损伤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方法[1,2]。作者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采用手握绷带卷、石膏托外固定,易致骨折成角、短缩畸形且固定范围大、不利伤指早期活动,影响骨折愈合后手部功能恢复。笔者采用手法复位皮肤牵引配合石膏钢丝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25掌骨干斜型骨折2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8—2012年收治闭合性掌骨干斜型短缩骨折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最大6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8~58岁。结果:术后随访2年,30例优22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6.7%;结论: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方法简单,损伤小,复位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14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3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及骨不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7个月。优10例,优良率93%。结论采用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Bennett骨折-脱位即第一掌骨基底部通过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合并腕掌关节脱位。我院自1986年7月~1994年8月收治3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1例中男28例,女3例。年龄19~56岁。左侧6例,右侧25例。跌伤19例,拳击伤8例,其它伤久例。就诊时间1小时~12天,全部病例采用经皮“8”号注射针头内固定,石膏管形外固定,随访时间10个月~9年。2治疗方法和结果2.l病人仰卧于珍察床上,伤肢外展放松,助手握住患者前臂,术者一手持微屈之伤指远位指间关节,背伸,外展位牵引,持续约一分钟,另一手轻轻按压向背侧脱位的掌骨基底部,此时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外部锁定克氏针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中Bennett骨折及Roland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7年11月对我院18例采用闭合复位外部锁定克氏针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克氏针牢靠性,按TAM系统评定法测定掌指关节功能。结果本组18例,随访时间为术后1至12个月,术后TAM系统评分:优15例,良3例,中1例。功能满意,固定牢靠,无一例发生骨折再次移位情况。结论使用闭合复位外部锁定克氏针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疗效可靠,对比传统固定方法稳定牢靠,术后不易发生克氏针松动及再次移位风险,可缩短石膏外固定时间并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改良传统固定方法,2004年6月~2008年6月对2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门诊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拇指-前臂轴线位夹板周定治疗.结果 2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周,功能评定:优17例,占85%,良2例,占10%,差1例,占5%.结论 手法复位、拇指-前臂轴线位夹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疗效优良可靠,操作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Bennett骨折是指第一掌骨基底部经关节面的骨折合并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此骨折复位容易但很不稳定,固定较困难,常需切开复位内固定。若早期处理不当易致骨折畸形愈合,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1]。我院 1993~1998年采用拇外展位指骨持续牵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远期随访功能良好。1方法和结果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8~51岁,平均34岁。左手6例,右手7例,致伤原因:跌伤9例,拳击伤4例。病程:2h~6d,其中3例致伤后曾行复位后石膏管型固定但又脱位。1.2治疗方法患手消毒…  相似文献   

16.
指骨皮肤牵引配合拇外展夹板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nnett骨折是指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合并第一腕掌关节脱位。该骨折容易复位 ,但维持固定较困难 ,放松牵引后极易再脱位。非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手法使关节面对合平整无台阶并靠外固定维持这一位置到骨折愈合[1 ] 。我院 1 995~ 2 0 0 2年采用拇外展位指骨皮肤牵引配合拇外展夹板固定治疗该骨折 ,获得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观察 2 2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1 5例 ,女 7例 ;年龄 1 5~ 5 2岁 ,平均 33岁。左手 1 2例 ,右手 1 0例。致伤原因 :拳击伤 8例 ,跌伤 1 4例。病程 :1h~ 5d。其中 5例曾行整复后短臂管型石膏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掌侧铝板结合背侧石膏托治疗第5掌骨颈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2月间到该院进行掌侧铝板结合背侧石膏托治疗部分第5掌骨颈移位骨折的患者13例进行分析,患者年龄16~61岁,X片显示掌骨颈骨折后向背侧成角约15~60°。该组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掌侧铝板折弯呈楔形贴附于第5掌骨对应手掌侧,背侧石膏于前臂中段至手指中节固定。定期复查,4~6周拆石膏功能练习。结果随诊3~15个月,X线示骨折处对位对线良好,腕关节、第5掌指关节、小指的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完全恢复,满意率100%。结论采用掌侧铝板结合背侧石膏托治疗第5掌骨颈移位骨折,是一种有效、经济的理想治疗方法,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S型铁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36例。根据骨折端复位和功能恢复程度判定。优32例,良4例,无恢复差病例。S型铁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形成了3个较好着力点,骨折断端稳定,血液循环良好,骨折愈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1月~2010年11月采用小切口直视下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58例。结果:52例得到随访,治疗效果优45例,良好6例,差1例。结论:小切口直视下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可使骨折得到解剖对位,关节面对合平整无台阶,从而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我院应用钢丝内固定法治疗25例手部骨折,经随访5~13月,效果良好。一般资料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18~58岁。指骨中段横形骨折9例,末节指骨基底部小骨片撕脱5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5例,掌骨中段骨折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