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与单纯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疗效。方法 在DSA导向下,正侧位透视后准确定位,采用9号穿刺针经皮穿刺向椎间盘内单纯注射臭氧或先后注射臭氧及胶原酶治疗7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结果 治疗后1、3和6个月进行随访。1个月后随访,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组(A组,38例)有效率为89.5%,单纯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38例)有效率为86.8%;3个月后随访,A组有效率为92.1%,B组有效率为84.2%;6个月后随访,A组有效率为94.7%,B组有效率为81.6%。结论 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加显著,且中远期疗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臭氧(O 3 )髓核消融术联合椎小关节局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小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小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Ⅰ组(n=40)单纯椎间盘穿刺臭氧消融术,注射50μg /ml O 3 10~20ml ,Ⅱ组(n=40)行椎间盘穿刺臭氧消融的同时在双侧或单侧椎小关节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1ml ,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与术后1周,3、6个月采用双盲法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术后第1周Ⅰ组和Ⅱ组有效率分别为65%和82.5%;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5%和90%;6个月时分别为70%和92.5%。Ⅱ组较Ⅰ组病例在1周、3、6个月疗效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椎间盘臭氧消融联合椎小关节药物局部注射是治疗椎间盘突出并椎小关节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臭氧(O 2 -O 3 混合气体)治疗术在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选择椎间盘内负压11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5例,伴椎管狭窄10例,伴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骨质增生、小关节退行性变30例,伴侧隐窝变窄4例,伴腰肌劳损10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治疗术,盘内注入臭氧量2~3ml ,椎旁间隙注入臭氧量5~8ml ,O 3 浓度为(30~40μg /ml )。合并腰肌劳损者,根据病理解剖特征,采用20ml 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臭氧,对疼痛组织内行浸润注射,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结果通过对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70例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的对比,显示80%患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术后1周有效率达95%,随访3、6个月有效率可达96%。结论正确的临床诊断,准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合理的将臭氧联合应用于软组织损伤性疼痛中,可明显提高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经皮穿刺注射医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方法78例经影像学及临床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间盘内注入医用臭氧,2~4d后再经硬膜前间隙在突出物表面及突出物内注入医用胶原酶1200u行髓核溶解术。结果术后6~25个月随访观察,78例中疗效优58例(74.3%),良16例(20.5%),差4例(5.1%)。12例术后2个月内出现症状复发,其中9例2个月后自行好转,3例经再次注射臭氧后,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经皮穿刺行医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优势互补,可以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盘内注射的合适剂量。方法将240例LDH患者用随机分组法分为4组,通过CT引导下穿刺突出椎间盘并分别注射4种剂量(分别为10、20、30和40ml )的医用臭氧(浓度为50μg /ml )。注射后即刻行CT扫描,随访观察6~12个月,对髓核汽化消融的程度、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0ml 组疗效较其他组差,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剂量的增加并发症明显增加。结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内注射的合适剂量为20ml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范围.方法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35~45 mg/L医用臭氧6~15 ml,多椎间盘突出者可一次注射2个椎间盘.结果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3例,452个椎间盘,总有效率为77.7%.结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损伤更小.臭氧不仅能够氧化髓核组织内的蛋白多糖,使髓核萎缩,同时臭氧的抗炎、镇痛作用能缓解症状,目前尚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医用臭氧腰椎间盘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在低剂量CT扫描引导下,对15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侧后旁或小关节内侧径路穿刺,进行椎间盘内、盘外注射不同浓度臭氧。结果 术后1周,156例中疗效优59例、良63例,优良率78.2%;术后1个月,156例中疗效优63例、良64例,优良率81.4%;术后3个月,总优良率达86%,其中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优良率分别为97.4%(37/38)、90.2%(101/112)、3/6;盘内保留臭氧组、不保留组优良率分别为92.0%(46/50)、87.3%(69/79);纤维环完整、破裂优良率分别为92.2%(119/129)、81.5%(22/27)。结论 低剂量CT引导下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创伤小、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及辐射剂量小等特点,是腰椎间盘突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髓核及侧隐窝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经CT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髓核及侧隐窝注射臭氧作为研究组,并以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仅作髓核注射臭氧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髓核及侧隐窝联合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症状缓解更快、临床疗效持续更长,随访6个月研究组临床疗效达84.1%;对照组为64.9%。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后1、2和6个月研究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 = 4.09,P = 0.043;χ2 = 4.62,P = 0.032;χ2 = 4.38,P = 0.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髓核内及侧隐窝联合注射臭氧比单一髓核内注射臭氧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统一的选择标准[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对行臭氧盘内注射术加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41例患者进行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2~3个月(近期)541例,4~12个月(中期)312例,13~18个月(远期)115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并与有关多中心单纯行胶原酶盘外溶解术例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所选病例近、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95.9%(519/541)、90.4%(489/541)、87.2%(472/541);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突出的髓核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回缩,平均缩小30.5%;单纯行胶原酶溶解术近、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89.5%、82.4%、80.4%。结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胶原酶溶解术,臭氧对髓核的挛缩作用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天迹  杨正勇  马刚 《工业加热》2008,(12):890-891
目的观察臭氧与胶原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突出髓核内注射臭氧和胶原酶治疗。结果通过3、6个月的随访,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60%),良7例(35%),差1例(5%),优良率95%。未出现硬膜囊、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臭氧胶原酶联合应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臭氧盘内消融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联合应用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共治疗50个椎间盘,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良率85.3%,术后12个月影像复查(CT、MRI)与术前对照显示AB值、R值术后是术前的36%、43%,有较为明显的缩小。结论 本项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胶原酶对纤维环有溶解作用,臭氧对髓核有氧化作用,两者结合疗效肯定,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向好,术后1年影像检查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术前MR检查椎间盘纤维环高信号(high intensity zone,HIZ)对诊断纤维环破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6年9月,因腰腿痛而行MR检查及腰椎间盘臭氧气体注射治疗的病例,分析HIZ与腰椎间盘臭氧气体注射提示纤维环破裂的相关性。结果68例腰背痛和(或)下肢放射痛患者,共113个椎间盘均成功完成腰椎间盘臭氧注射,MR检查发现纤维环HIZ并且臭氧气体注射发现纤维环破裂的椎间盘71个,HIZ诊断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的灵敏度90.9%、特异度85%。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IZ是诊断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的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的指标,可以作为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术前诊断纤维环破裂的影像学指标,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治疗7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及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采用PLD治疗70~7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共有56个椎间盘突出,均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随机选取52例70~81岁,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分型与PLD组相近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保守治疗,设为对照组。采用MacNab标准分别在治疗后6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56个椎间盘中54个穿刺治疗成功,成功率约96.4%。全部患者得到随访。6个月PLD组显效率29.1%,有效率52.1%;对照组显效率19.2%,有效率36.5%。12个月PLD组显效率25.0%,有效率47.9%;对照组显效率17.3%,有效率32.7%。PLD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χ 2 =7.45,P<0.01;χ 2 =5.57,P<0.05)。结论PLD治疗7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近期加重的症状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对于椎间盘钙化者,可直接用环锯“开窗”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钳夹术(PLD)联合臭氧(O3)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价值.方法在DSA监视引导下,健侧卧位,经侧后方入路引入直径4.8 mm工作套管,多角度破环,摘除髓核,直至无明显髓核钳夹出,后于盘内及椎间孔附近各注入O2-O3 10 ml;对于L4~5及L5~S1均突出患者,主要椎间盘采取上述方法,另一次要椎间盘采取21G乙醇针经皮穿刺,于盘内及椎间孔附近各注入O2-O3 10 ml.结果穿刺及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显效63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0%.O2-O3注射于椎间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对82例行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2例患者随访3~12个月,疗效优51例,良13例,可8例,差10例,总优良率为78%,有效率为88%,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二次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过敏反应预防措施,二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臭氧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下肢肌电图的术前定位作用及对疗效的预判。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经MR明确诊断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51例,采用DSA引导下臭氧椎间盘内注射联合脊神经周围臭氧注射和脊神经周围复方倍他米松及布比卡因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 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51病例术前肌电图提示神经根性损伤43例,阳性率84.3%;HIZ征阳性30例,阳性率58.8%;Modic征阳性 24例,阳性率47.1%。术后1、3和6个月的M- JOA评分、ODI指数随访显示,术后1、3和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 90.1%、86.2%、78.5%和87.3%、79.5%、74.6%。结论 下肢肌电图在臭氧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的术前定位准确,能精确预判臭氧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发症及椎间盘组织的变化.方法局麻下作椎间盘造影,然后椎间盘内注入10%高渗盐水1.0~2.5ml.结果临床试验共262例,255例获得平均4年随访. 最终疗效优93例,良100例,合计有效率为75.7%,注射后改善率为71.5%,对突出型、非游离的脱出型椎间盘突出有疗效.复发13例(6.7%).无并发症发生.26例因注射无效施行手术,术中见神经和椎间盘周围组织未因注射发生变化.注射无效的原因是髓核明显脱出、游离或合并椎管狭窄症.组织学观察髓核发生类似酶作用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臭氧盘内消融术、胶原酶溶解术、纤维环开窗减压术多种方法盘内、盘外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437个椎间盘,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82.4%;远期疗效似更佳,纤维环破裂组疗效优于未破裂组。结论 本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适应证广泛、疗效好,胶原酶对纤维环有溶解作用,臭氧对髓核有氧化作用,纤维环开窗减压术有盘内减压作用,3种方法各有所适,应结合影像学资料,术中根据盘内压力,椎间盘造影情况酌情选择,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评价臭氧消融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6例既往接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在CT引导下行臭氧消融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8月(6 ~ 26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3,术后为3.4分,总有效率为84.6%,无臭氧相关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3月- 2011年3月,对5例腰椎间盘炎患者进行CT引导下臭氧治疗。症状出现1 ~ 8个月,平均 3个月。采用椎间盘后外侧入路,即安全三角入路,或小关节内侧入路。CT扫描确定针尖位于椎间盘中心后,缓慢注入臭氧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及CT监视臭氧分布情况,并注入治疗剂量的臭氧。结果   5例腰椎间盘患者均完成CT引导下用臭氧行治疗,采用Mac Nab腰痛痛评价,5例均获显效。结论   CT引导下用臭氧行腰椎间盘炎的治疗是有效方法。缩短卧床时间,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