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调强放疗(IMR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 入组的5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TACE联合调强组(治疗组n=30例)与TACE组(对照组n=29例),比较两组之间的早期肿瘤反应率,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期(mST)和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组的早期肿瘤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60.0%对34.4%,P=0.043);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PFS(mPFS)分别为260 d和195 d(P=0.006),mST分别为468 d和431 d(P=0.195)。治疗组出现2例严重的肝功能损害,经20余天积极护肝治疗后好转。结论 TACE联合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可增加肿瘤早期反应率,延长肿瘤PFS,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赵许亚  周石 《工业加热》2012,(8):675-678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TACE组单纯行TACE治疗, 34例;联合治疗组采取TACE结合经皮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46例。术后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复查CT、AFP、肝功能,并随访分析生存率。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治疗组AFP总下降幅度为78.6%,优于TACE组56.1%(P < 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RR(CR + PR)为69.6%,高于TACE组55.9%(P < 0.05);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后两组间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治疗组1、2 年生存率为65.2%和45.7%,明显高于TACE组(1、2年生存率为38.2%和26.7%)(P < 0.05),两组3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ACE结合经皮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乳剂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优于单纯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评价。方法7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联合组行序贯TACE→RFA+PEI→TACE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2~5次。治疗1个月后全部病例复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观察患者肿瘤缩小程度、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和随访1、2年生存率。结果联合组甲胎蛋白转阴率,肿瘤缩小率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3%、87.2%、97.4%、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64.1%、79.5%、53.8%(P值均<0.05)。结论TACE联合RFA及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疗效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入选的19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单纯TACE组和氩氦刀联合TACE组(联合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AFP、肿瘤复发率及生存期情况。结果单纯TACE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29%,联合组为88.04%;单纯TACE组肿瘤复发率为(42/100),联合组肿瘤复发率为(11/92);单纯TACE组血清AFP下降的程度明显低于联合组;通过30个月的随访可见各个时期的联合组生存率都要高于单纯TACE组。结论氩氦刀冷冻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或病理确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ACE组31例,联合组(冷冻消融联合TACE)35例,随访时间5~35个月,通过评估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来比较2种方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2组比较,在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方面,联合组均优于TACE组(P<0.05),联合组生存期长于TACE组(P=0.038)。在0.5年、1年、2年总体生存率方面,联合组与TAC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能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并延长生存期,但确切效果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联合经皮肝穿刺注射热碘油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2组,43例患者采用TACE术后并经皮肝穿刺注射热碘油治疗作为治疗组;另外43例患者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68%,对照组有效率为5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肿瘤大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随访6、12、18、24个月生存例数和生存率分别为:43例(100%),36例(84%),23例(53%),14例(33%);对照组分别为:40例(94%),30例(70%),16例(37%)和9例(21%)。但两组术后肝功能损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肝穿刺注射热碘油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TACE治疗。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从2007年1月至2018年7月公开发表在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 Trails、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TACE联合放疗(联合组)对比单独TACE治疗(单独组)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报道,并使用RevMan 5.3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Egger法分析发表偏倚。结果 最终纳入21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共1 574例中晚期肝癌。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7.1%,优于单独组的52.5%,P<0.05;联合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4.6%、50.5%、33.6%,明显高于单独组的52.8%、27.7%和16.4%(P均<0.05)。不良反应以白细胞降低、肝功能受损、发热、消化道反应多见,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ACE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在近期疗效、生存率及安全性上优于单独TACE治疗,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3例中晚期HCC患者,TACE术后3 ~ 5 d口服甲磺酸索拉非尼。期间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患者由延续护理小组成员跟踪随访,予以健康教育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TACE术后均口服索拉非尼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22例)和一过性肝功能损害(23例)。出院患者均得到定期随访和延续护理。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采用院内观察结合院外延续护理的方式护理此类患者,可减轻治疗期间并发症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索拉非尼联合PVA化疗栓塞(PVA- TACE)治疗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HAVS)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110例肝癌合并HAVS患者,采用索拉非尼+PVA- TACE治疗(治疗组)17例,PVA- TACE治疗(对照组)93例。依据HAVS的分流速度,采用不同大小的PVA化疗栓塞分流道。随访并分析生存期、并发症等。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预后因素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2.8个月和7.7个月,两组有统计学意义(χ2=3.907,P=0.048)。两组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8.8%、45.5%,66.7%、23.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索拉非尼(HR=0.351,P=0.007)及多次栓塞(HR=0.498,P=0.018)为独立保护因素,术前AFP≥400 ng/ml(HR=1.984,P=0.018)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PVA- 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并HAVS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PVA- TACE;术前AFP低表达及多次栓塞治疗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于淼  李家开  尹浩 《工业加热》2009,(5):328-330
目的评价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以及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50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RFA,34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 125 I组织间放疗。术后4周复查动态增强CT或MR,对病灶碘油聚集不良者,再次行TACE,术后定期复查,观察疗效。结果TACE联合RFA或 125 I放疗后1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8.0%和97.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联合RFA和 125 I植入放疗是肝细胞性肝癌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单纯TACE疗效不佳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HACE)目前已广泛用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治疗。THACE的严重并发症虽不常见(0%~5%),但其预后一般较差、病死率高。因此,充分了解适应证的选择、化疗栓塞剂的应用和导丝/导管的操作技术等因素与THACE的严重并发症的关系,对减少这些严重并发证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严重并发症累及的解剖部位将其分为下列6类:①肝脏并发症,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梗(坏)死、肝脓肿和肝破裂。②肝脏血管并发症,包括肝动脉内膜损伤剥离、肝动脉狭窄/闭塞、肝动脉穿破/假性动脉瘤和多发性肝内动脉瘤。③胆系并发症,包括胆囊炎/胆囊坏死、胆管坏死/胆汁瘤。④肝胆以外脏器的并发证,包括脑、脊髓、肺、脾脏、胃十二指肠和胰腺的异位栓塞或梗死。⑤上消化道出血。⑥其他的严重并发症。对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高危因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等亦作详细讨论,以便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遇到有些情况,TACE仍然比较难治.难治性肝癌应该包括:肿块较大;病灶较多;肝功能较差;伴有门静脉癌栓;伴有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或伴有肝动脉-门静脉分流、肝动脉-肝静脉分流;或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情况.这些情况都必须慎重处理,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所致皮肤与皮下组织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经治的因肝脏恶性肿瘤而行TACE治疗的病例,筛检出TACE所致的皮肤并发症病例。结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对1 607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并发症,仅占0.25%。其中,2例患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与肝镰状韧带动脉有关,另外2例患者的皮肤并发症分别由肋间动脉灌注化疗及代替肝右动脉化疗栓塞术所致。皮肤并发症轻者通常只需行局部对症处理即可,重者可能需行局部清创术。结论 TACE可导致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应采取预防措施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碘油乳剂经微导管推注的优化研究。 方法 建立体外检测装置,使用3种不同微导管推注同种溶剂-碘油乳剂,分别测量在相同时间点微导管尖端的压力及推注出的碘油乳剂剂量;再使用同种微导管推注3种不同的溶剂-碘油乳剂,分别测量在相同时间点微导管尖端的压力及推注出的碘油乳剂剂量,收集所需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结果 相同时间内3种不同微导管推注同种溶剂-碘油乳剂时,Stride微导管尖端的压力及推注出的碘油乳剂量均最大,其次为Progreat微导管,Echelon微导管尖端的压力及推注出的碘油乳剂剂量均最小(P<0.01);相同时间内同种微导管推注3种不同溶剂-碘油乳剂时微导管尖端的压力及推注出的碘油乳剂剂量不同(P<0.01),且碘佛醇-碘油乳剂均为最小(P<0.01),而利多卡因-碘油乳剂与生理盐水-碘油乳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选用Stride微导管及利多卡因-碘油乳剂将更易于碘油乳剂的推注,减少监视碘油乳剂推注时的X线透视时间,降低手术人员及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5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1252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针对发生的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同时结合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探讨严重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3例、急性肝功能衰竭6例(死亡1例)、肺栓塞1例、胆汁瘤2例、胆囊炎4例、胃穿孔并死亡1例。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与术前肝功能较差、门静脉高压、化疗栓塞药物剂量过大、药物反流及异位栓塞等有关。重视TACE术时机的选择,采用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IM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作IM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6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MA参与肝癌供血患者进行TACE。全部病例均曾行TACE治疗,16例曾行经皮微波固化治疗,4例有外科手术史。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行IMA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并摄肝区平片,观察肝区碘油分布及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病灶均为巨块型,均位于肝脏前部接近膈肌或(和)肝包膜。57例累及S4、S5、S8段,29例累及S5、S7、S8。80例为右侧IMA参与供血,5例为左侧IMA参与供血,1例为双侧IMA参与供血。86例参与供血的IMA栓塞全部成功。未出现皮肤损伤并发症。结论IMA参与肿瘤供血一般多见于过去曾多次行TACE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且肿块位于肝前部。IMA TACE方法安全,技术可行,但应警惕皮肤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郭彦君  李槐 《工业加热》2019,(11):1105-1109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TACE所致皮肤与皮下组织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经治的因肝脏恶性肿瘤而行TACE治疗的病例,检出TACE所致的皮肤并发症病例。结果 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共对1 607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TACE治疗,其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并发症,仅占0.25%。其中,2例患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与肝镰状韧带动脉有关,2例患者的皮肤并发症分别由肋间动脉灌注化疗及代替肝右动脉化疗栓塞术所致。皮肤并发症轻者通常只需行局部对症处理即可,重者可能需行局部清创术。结论 TACE可导致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并发症,应采取预防措施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吗啡注射复合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个中心纳入3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右美托咪定)181例和对照组(0.9%NaCl溶液)180例。两组TACE术前10 min均给予吗啡注射液10 mg皮下注射。研究组TACE术前10 min单次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 -g?kg-1?h- 1,10 min后以维持剂量0.4~0.8 -g?kg-1?h- 1至术后6 h结束;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泵入0.9%NaCl溶液。记录入手术室(T0)、栓塞前(T1)、栓塞结束时(T2)、TACE结束动脉压迫止血时(T3)、TACE后1 h(T4)、TACE后3 h(T5)、TACE后6 h(T6)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镇静评分、镇痛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从T0~T6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6时研究组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和术中体动的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吗啡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改善TACE术中及术后疼痛,提高疼痛控制满意度,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转移性肝癌32例,分为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组(15例,治疗组)和常规化疗栓塞组(17例,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加温至62°C的吐温80、化疗药液和碘油进行化疗栓塞.对照组在室温下用常规化疗栓塞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肿瘤生长率(-0.41±0.25)小于对照组(-0.12±0.4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中,不良反应轻度3例(20%),中度8例(53.3%),重度4例(26.7%);对照组中轻度4例(23.5%),中度10例(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