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传统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其与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B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门诊体检1636例血脂结果,对其中1556例TG水平小于4.52mmol/L标本血脂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比较non-HDL-C、LDL-C与TC、TG、ApoB的相关性,探讨non-HDL-C与LDL-C在不同TG水平时临床意义的差别。结果:non-HDL-C水平在男、女中随年龄的变化一致,即64岁前随着年龄的增加,non-HDL-C浓度升高,随后出现下降;non-HDL-C与ApoB、TG的相关性大于LDL-C。在TG≤2.26mmol/L时,non—HDL-C与LDL-C高度相关,该相关性在TG〉2.26mmol/L时降低。结论:non—HDL-C在男、女中浓度存在差异,但在男、女中随年龄的变化一致,在TG≤2.26mmol/L时,non-HDL-C与LDL-C具有类似的临床意义,而在TG〉2.26mmol/L时,non-HDL-C更能反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载脂蛋白B水平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18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l)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及apoB/apoA1比值,分析各血脂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CHD患者血清TG、non-HDL-C和apoB/apoA1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和apo A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DL-C和apoA1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TC和LDL-C,而non-HDL-C、apoB以及apoB/apoA1的特异度均较高。结论血清non-HDL-C及apoB/apoA1比值的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性明显正相关,其预警价值高于传统指标LDL-C和T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密切,尤其对于LDL-C和TC已经达标者控制其non-HDL-C和apoB水平在冠心病的防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的患者的血清,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分析各血脂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并将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3支及以上病变组,分析各指标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TC、LDL-C、non—HDL-C显著增高。而HDL-C显著降低,P〈0.05;②TC、non—HDL-C随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增高,P〈0.05。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的血脂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变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的含量。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TC、LDL-C增高较明显,TG、ApoAl、ApoB增高,HDl-C正常。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除HDL—C外,其余5项指标均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冠心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CHD患者及75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non-HDL-C浓度值。结果血清non-HDL-C、LDL-C水平在cHD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36例CHD合并高TG血症患者non-H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LDL-C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冠心病事件的危险因素观察指标,non-HDL-C要优于LDL-C。  相似文献   

6.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冠心病危险性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冠心病危险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453例冠心病患者和336例健康对照血脂资料进行分析,比较non-HDL-C与其他血脂数据两组间差异的显著性,以及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non-HDL-C值[(4.02±1.20)m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30±0.5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32,P<0.001)。non-HDL-C在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的显著性高于LDL-C和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随着TG水平增高,non-HDL-C与LDL-C相关性下降。结论non-HDL-C对冠心病危险性评估作用优于LDL-C,而且方法简便易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分析仪对确诊为CHD的201例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等进行检测,并与20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G、TC、LDL-C、ApoB、LP(a)均值患者组高于对照组;HDL-C、ApoAl均值患者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血脂水平与CHD的发病及预后有密切关系,研究血脂水平变化对CHD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调脂治疗靶点.方法:R型聚类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9个血脂评价指标的代表指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他汀治疗(119例)与非他汀治疗(108例)两组冠心病患者ApoA1/ApoB、non-HDL-C、LDL-C判定的血脂达标率,达标和不达标者病情进展率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比值比.结果:9个指标聚为二类,代表指标为non-HDL-C、ApoA1/ApoB.3个指标评价他汀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35.3%(42/119)、33.6%(40/119)和27.7%(33/119),非他汀组不达标率分别为86.1%(93/108)、90.7%(98/108)和95.4%(103/108).他汀组不达标者病情进展率分别显著低于非他汀组不达标者(x2分别为21.75、30.19、23.32,P均为0.001).他汀组non-HDL-C的ACS发生比值与ApoA1/ApoB、LDL-C的ACS发生比值比在0.8~1.2范围之外,ApoA1/ApoB与LDL-C的ACS发生比值比及非他汀组三指标评价不达标者ACS发生比值比在0.8~1.2.结论:提高冠心病患者他汀治疗率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ACS发生率.调脂治疗靶点不同,冠心病例ACS发生几率有差异,调脂治疗靶点值得研究.ApoA1/ApoB、LDL-C作为调脂治疗靶点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载脂蛋白B(ApoB)之间的相互变化.方法本文用BECKMANCX7仪器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BECKMAN ARRAY-360仪器测定载脂蛋白B100(ApoB100).结果正常对照组LDL-C/ApoB100比值为(4.2±0.54);高脂血症组LDL-C/ApoB100比值为(3.83+0.64);伴有高脂血症的冠心病组LDL-C/ApoB100比值为(2.8±0.73).结论高脂血症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相比,其LDL-C/ApoB100的比值明显降低,当LDL-C/ApoB100ApoB100的比值在2.8±0.73,高脂血症易发生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在预测2型糖尿病(DM)并发冠心病(CHD)危险时的价值。方法选取单纯2型DM患者110例,DM并发CHD患者106例及健康对照89例,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比较各组non-HDL-C;分析比较120例患者进食因素对各血脂检测项目检测值的影响。结果2型DM并发CHD组non-HDLC显著高于单纯2型DM组(P(0.01);non-HDL-C值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小,而其他一些血脂检测项目(TG、HD、LDL-C)均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大。结论non-HDL—C可作为2型DM患者预防并发CHD的重要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临床应用。方法比较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脂固醇(LDL-C)的相关性;分析比较38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标本的血脂检测值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比较进食因素对各血脂检测项目检测值的影响。结果随着三酰甘油(TG)水平增高,non-HDL-C与LDL-C相关性下降。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non-HDL-C值[(3.60±1.10)mmol/L]显著高于阴性组[(3.18±0.64)mmol/L,P=0.002]。non-HDL-C的值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小,而其他一些血脂检测项目(TG、HDL-C、LDL-C等)均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大。结论non-HDL-C与冠状动脉阻塞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基本不受饮食因素的干扰,在临床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胆固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血脂检测,并按照有关公式计算non-HDL-C、LDL-C、AIP,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AI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在脑动脉硬化时,non—HDL-C、AIP、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n-HDL-C、AIP、HDL-C的AUC分别为0.860、0.807和0.716。脑梗死时,non—HDL—C、AIP、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n-HDL-C、AIP、HDL-C、LDL-C的AUC分别为0.765、0.812、0.764和0.69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AIP、TG应用价值较高;脑动脉硬化时,AIP、non-HDL-C、LDL-C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脑梗死时,AIP、non—HDL-C、HDL-C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病变时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吴炯  郭玮  潘柏申  赵瀛 《检验医学》2006,21(4):316-319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临床应用.方法比较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脂固醇(LDL-C)的相关性;分析比较38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标本的血脂检测值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比较进食因素对各血脂检测项目检测值的影响.结果随着三酰甘油(TG)水平增高,non-HDL-C与LDL-C相关性下降.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non-HDL-C值[(3.60±1.10)mmol/L]显著高于阴性组[(3.18±0.64)mmol/L,P=0.002].non-HDL-C的值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小,而其他一些血脂检测项目(TG、HDL-C、LDL-C等)均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大.结论non-HDL-C与冠状动脉阻塞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基本不受饮食因素的干扰,在临床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部分血脂比值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含量,计算TG/HDL-C、TC/HDL-C、LDL-C/HDL-C、ApoA1/ApoB比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TG、TG/HDL-C、TC/HDL-C、LDL-C/HDL-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ApoA1、ApoA1/Apo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的单项血脂及血脂比值异常率:ApoA1/ApoB(71%)、LDL-C/HDL-C(67%)、TG/HDL-C(62%)、TC/HDL-C(56%)、TG(34%)、ApoA1(27%)、HDL-C(21%)、ApoB(19%)、TC(16%)、LDL-C(15%),各血脂比值的异常率均高于单项血脂的异常率。结论血脂比值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优于各单项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5.
周位强  沈琪琳  吕惠娟  姜锋  苏莉 《临床荟萃》2007,22(12):856-859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代谢水平,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单位体检者的影像学检查及肝功能、血糖、血脂等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并对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总检出率为9.15%,男性检出率12.50%,显著高于女性的5.99%(P<0.05);男性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non-HDL-C、apoB100/apoA1、LDL-C/HDL-C、apoB100/H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女性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I、Bil、葡萄糖(Glu)、TC、TG、LDL-C、apoA1、non-HDL-C、apoB100/apoA1、LDL-C/HDL-C、apoB100/HDL-C、TC/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on-HDL-C与TC、LDL-C、TG、HDL-C、apoA1、apoB100、apoB100/apoA1、TC/HDL均显著相关(r=0.411~0.989,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普遍具有脂类代谢异常和肝脏受损特点,non-HDL-C的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脂类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973名职工健康体检者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天门冬氨酸氩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计算non-HDL-C及apo B/apo A-I、LDI-C/HDL-C、apo B/HDL-C、TC/HDL-C比值,并对其中8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02名体检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检出率为9.15%,男性检出率为12.50%,显著高于女性的5.99%(P〈0.05);与对照组比较,59例男性患者的ALT、IBil、TG、HDL-C、LDL-C、apo A-I、non-HDL-C水平及apo B/apo A-I、LDL-C/HDL-C、apo B/HDL-C、TC/HDL-C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P〈0.01),30例女性患者的AST、TBil、DBil、IBil、Glu、TC、TG、LDL-C、apo A-I、non-HDL-C水平及apo B/apo A-I、LDL-C/HDL-C、apo B/HDL-C、TC/HDL-C比值差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on-HDL-C与TC、LDL-C、TG、HDL-C、apo A-I、apo B、apo B/apo A-I、TC/HDL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4113~0.9893,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普遍具有代谢异常和肝脏受损等特点,non-HDL-C的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脂炎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m L-C)与传统血脂指标的关系,分析其能否作为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子。方法选取499例入住北京阜外医院行冠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9 mmol/L的315例作为调脂达标组,LDL-C≥2.59 mmol/L的184例作为调脂未达标组,性别、年龄比例与病例组匹配的健康人123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血糖(Glu)及Rem L-C的检测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观察组间血脂指标的差异、Rem L-C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及Rem L-C是否能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子。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调脂达标组Rem L-C、TG、Glu较高,TC、HDL-C、LDL-C、non-H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脂达标组Rem L-C、TG、TC、LDL-C、non-HDL-C低于调脂未达标组(P均0.05);Rem L-C与TC、non-HDL-C、TG呈正相关(P0.01),相关强度依次增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Glu及胆固醇(TC、HDL-C、LDL-C、non-HDL)指标后Rem L-C仍可能是调脂达标人群的冠心病风险因子(OR=1.343,95%CI=1.232~1.464)。结论 Rem L-C可能是独立于血糖及胆固醇但不独立于TG的冠心病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并比较它与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差异。方法选取53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计算出non-HDL-C的含量(non-HDL-C=TC-HDL-C)。结果①冠脉造影阳性组血清non-HDL-C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并且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清non-HDL-C水平也增高。②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冠造阳性和阴性、1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的比较中non-HDL-C的OR值分别是OR=1.032(95%CI1.011-1.049)和OR=1.007(95%CI1.002-1.012),略强于LDL-C;③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程度与脂质成份的逐步回归显示,non-HDL-C是年龄小于55岁的男性患者组中,最主要的变量。结论血清non-HDL-C是一项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的,且优于LDL-C的指标,特别在年龄小于55岁的男性患者中。这将对临床降non-HDL-C治疗时,选择合适人群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脑梗死关系,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5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57例)、合并糖尿病组(43例)、合并高血压组(53例),另设6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各组均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TC和HDL-C,同时根据Friedewald公式计算出LDL-C,按Frost法计算出non-HDL-C含量,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各组血清TC、LDL-C及non-HDL-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各组间比较,LDL-C无显著差异,但糖尿病组TC及non-HDL-C含量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合并高血压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C及non-HDL-C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应重视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non-HDL-C含量。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依折麦布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治疗对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方法:40例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用阿托伐他汀(20mg&#183;d^-1)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达标(〈2.6mmol.L)的患者联合应用依折麦布(10mg&#183;d^-1),观察治疗12周后的血脂水平,并观察对谷转氨酸(AST)、谷丙转氨醇(ALT)和肌酸激醇(CK)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的基线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α(Lp(a))]在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HDL-C)有明显上升,P〈0.01。联用依折麦布后,TC、LDL-C、ApoB有进一步的下降,P〈0.01,TG、HDL-C和Lp(a)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AST、ALT和CK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更好的降脂(LDL—C)效果,并提高降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