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且恢复缓慢.自1990年Jacobs开展世界上首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以来[1],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已成为腹腔镜消化道外科中最成熟的手术方式之一[2],是微创手术在外科领域中重要应用进展.同时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熟悉各项技术操作,以达到最佳的手术配合.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为29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护理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本文从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的手术方法、技术优势、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无瘤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FQ-PCR法检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CK20 mRNA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表达,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FQ-PCR方法检测2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和31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开腹组)外周静脉血CK20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CK20 mRNA术前阳性率为29.17%(7/24),术后阳性率为37.50%(9/24),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前后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并不增加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阳性率,即不增加术后肿瘤血循环微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血循环微转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20(CK20) mRNA的表达,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FQ-PCR方法检测2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31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并用免疫组化(IHC)SP法测定术后组织标本的CK20和CD44 v6的表达水平.结果 TNM分期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CK20手术开始时阳性率为29.16%(7/24),手术结束时阳性率为37.50%(9/2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和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20 mRNA阳性表达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CK20(57.14%)和CD44 v6(71.4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K20 mRNA阴性表达患者的CK20(35.29%)和CD44 v6(47.06 %)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水平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并不增加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阳性率,不增加术后肿瘤血行微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否促进肿瘤切口种植或转移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综合近期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阐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能对腹腔肿瘤种植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极电凝钳与电凝钩配合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行双极电凝钳与电凝钩配合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7例(A组)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18例的临床资料(B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痛、腹胀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复发、转移及生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要点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0年1月~2012年5月期间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13例,探讨此术式的优点、安全性、手术适应证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其中1例术后发生不完全肠梗阻,及时给予相应治疗痊愈,术后最长随访2年,未发现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与开腹手术效果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行Dixon术8例,Miles术5例。12例成功,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80min,平均出血量70ml,无术后吻合口漏、出血等并发症。随访2~24个月未见复发及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促进康复.方法:回顾分析5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工作及其成效.结果:5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半年,均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全面、系统、细致的护理管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动力性肠梗阻分为两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肿瘤位置、TNM分期、分化程度、术前是否有肠梗阻、腹部手术史、合并贫血、淋巴结转移、低蛋白血症、肿瘤直径、手术时间、吸烟酗酒史等资料。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差异因素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8例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率22.5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TNM分期、术前是否有肠梗阻、腹部手术史、术前是否合并贫血、是否淋巴结转移、术前是否有低蛋白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48、7.681、8.119、10.904、9.395,P=0.000、0.003、0.006、0.005、0.001);Logistic回归分析TNM分期为Ⅲ期、术前有肠梗阻、有腹部手术史等是影响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6例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消化功能复常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中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和应用止痛药物治疗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有结直肠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腹腔镜(LS)结直肠癌肝转移(CRCLM)一期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68例CRCL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肝肿瘤及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术程、肛门排气时间、清扫淋巴结阳性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程、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清扫淋巴结阳性个数为(222.1±18.2)个,对照组为(227.7±12.9)个,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腹腔镜治疗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72例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老年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n=36)与实验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n=36),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组织渗出、住院时间、进食时间、VAS评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切口感染率、粘连性肠梗阻率、切口疝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随访2年,两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较对照组保肛率显著要高(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特点,比较适用于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在根治效果上与开腹手术相近,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穿孔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将56例结直肠癌并发急性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行腹腔镜切除术,对照组行开放式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术在治疗结直肠癌并发急性穿孔的疗效优于开放式切除术,建议在此类患者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龙结根  张才全 《医学综述》2012,18(10):1578-1581
在结直肠癌手术中,过去以开腹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得以广泛开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得到了循证医学的支持。随着腹腔镜技术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微创概念已深入人心,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内镜、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应用是未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发展方向之一。现就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敏 《医学综述》2012,18(2):289-291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以往一直以传统开腹手术为主。近年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国内外各大医院开展,其特有的微创优点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被广大医师和患者所认可。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学习曲线期间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与同期20例开腹手术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根治性指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失血量、进食时间、住院天数方面与开腹手术组存在差异(P<0.05);腹腔镜组无吻合失败、吻合口漏、尿道感染、发热、再入院、肠袢造口术等现象;但在手术时间、输血例数、并发症、再手术、切口感染等方面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则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进行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167例、开腹手术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在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腹腔镜组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微创优势明显,近期疗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结合自2010~2011年2年间所开展的17例蓝碟装置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经验体会。结果 17例手术患者中,仅1例上段直肠癌因肿块浸润粘连严重予中转开放手术,其余16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微创手术,未发生邻近脏器组织损伤。采用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较传统开腹手术时间延长并不明显,但手术创伤出血、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等均较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 HALS具有现代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共同优点,是结直肠全腹腔镜手术的有力补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根治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比较28例腹腔镜手术(观察组)与同期36例开腹手术(对照组)治疗结直肠癌的各种指标,包括术前内科并存病、手术标本病检结果、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医疗费用。结果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1);平均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进流食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