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提取方法对核桃油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方法提取的核桃油脂的主要理化特性,分析测定了3种提取方法所得核桃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VE组成和含量、磷脂的含量以及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油脂质量明显优于压榨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所得油脂,其具有色浅、酸价、皂化价低、过氧化价低的特点,但其抗氧化性能较低。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容易氧化,应采取措施防止其氧化。  相似文献   

2.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茶油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辉  赵曼丽  范亚苇  邓泽元  熊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67-269,274
通过茶油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部分功能性成分含量,比较水酶法、水代法、压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以及有机溶剂浸出法所得茶油的品质。结果表明,水代法和水酶法茶油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相近,并优于其他方法所提茶油。茶油中的维生素E(VE)几乎全部是α-VE。压榨茶油中角鲨烯含量最高,VE含量最低;超临界提取的茶油中VE含量最高,水代法、水酶法与浸出法所得茶油角鲨烯和VE含量相近。各方法提取的茶油中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李晴 《中国油脂》2022,47(2):23-27
分别采用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测定其中的总多酚、总黄酮、维生素E、角鲨烯、β-谷甾醇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比分析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对山核桃油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法山核桃油中总多酚、总黄酮和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水酶法山核桃油,而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显著低于水酶法山核桃油。冷榨法山核桃油共检出11种脂肪酸,水酶法山核桃油共检出8种脂肪酸,两种方法提取的山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籽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茂君 《食品科学》2006,27(10):242-244
研究了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提取方法对猕猴桃籽油提取率、脂肪酸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籽含29.20%的脂肪,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对猕猴桃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0.0%、26.9%和28.3%。三种方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理化常数和脂肪酸组成基本相似,但机械压榨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酸值明显偏高,油脂品质低于其它两种方法提取的猕猴桃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法更适合于提取猕猴桃籽油。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冷榨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对‘凤丹’牡丹(Paeonia?ostii?‘Fengdan’)籽油进行提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的出油率、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以有机溶剂浸提法的出油率最高(28.61%),超临界CO_2萃取居中(28.17%),冷榨法最低(19.14%);3种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的皂化值、折光指数、相对密度影响差异不大,而对牡丹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水分及挥发物和颜色等方面影响差异较大;3种方法对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无显著影响,对体外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影响,以指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和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计,体外抗氧化能力依次为有机溶剂浸提法冷榨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3种方法各有特点,相比之下冷榨法成本少,操作简单,工艺流程简单,安全性好,更适宜牡丹籽油提取。  相似文献   

6.
研究提取方法对大扁杏仁油脂理化性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分别采用水酶法、索氏抽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3种方法得到油脂,分析了大扁杏仁油的主要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VE含量,比较了3种方法提取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发现:3种提取方法对大扁杏仁油脂的碘值、折光指数等性质影响不大,而对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以及色泽、气味、水分、挥发物等理化性质影响较大;3种方法提取的大扁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4%左右;索氏抽提法油脂中VE含量最高,主要以β-生育酚为主;不同提取方法对大扁杏仁油氧化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其中,Rancimat法测定大扁杏仁油的氧化稳定性(OSI)依次为:索氏抽提法﹥水酶法﹥超临界CO2萃取法。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压榨法、有机溶剂法、超声波辅助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4种方法提取樱桃仁油,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提取樱桃仁油的提取率、理化性质、DPPH·清除能力及脂肪酸组成,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樱桃仁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樱桃仁油提取率最高,达到(97.61±0.86)%;4种提取方法所得樱桃仁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色泽、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不溶性杂质有较大差异,而碘值、皂化值、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特征性指标差异不大,且均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的能力;4种提取方法所得樱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不大,亚油酸和油酸是樱桃仁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80%。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压榨法、有机溶剂法、超声波辅助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4种方法提取樱桃仁油,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提取樱桃仁油的提取率、理化性质、DPPH·清除能力及脂肪酸组成,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樱桃仁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樱桃仁油提取率最高,达到(97.61±0.86)%;4种提取方法所得樱桃仁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色泽、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不溶性杂质有较大差异,而碘值、皂化值、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特征性指标差异不大,且均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的能力;4种提取方法所得樱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不大,亚油酸和油酸是樱桃仁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80%。  相似文献   

9.
不同山核桃及其油脂品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云南和川藏3个地区的11种山核桃仁为原料,通过冷榨机压榨得到冷榨山核桃油,分析山核桃仁的理化指标,山核桃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和维生素E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山核桃平均含仁率为19.14%,山核桃仁平均粗脂肪含量为60.99%、粗蛋白质含量为20.52%;冷榨山核桃油平均酸值(KOH)为0.25 mg/g、过氧化值为2.96 mmol/kg、碘值(I)为156.68 g/100 g、皂化值(KOH)为188.80 mg/g;冷榨山核桃油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93.562%,其中油酸24.497%、亚油酸59.952%、亚麻酸8.804%;冷榨山核桃油中δ-维生素E平均含量为430.427μg/kg,最高含量达到619.442μg/kg,未检测到α-维生素E。表明冷榨山核桃油的各项理化指标符合食用油脂的要求,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同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理化特性、维生素E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提油方法制备的香椿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的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影响较大,超临界CO2法提取的香椿籽油色泽淡黄,香味浓郁,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均最低;以压榨香椿籽油VE含量最高,超临界CO2法提取的油脂次之,而超临界CO2法提取的香椿籽油α-VE含量最高;不同提油方法得到的香椿籽油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提取方法对香椿籽油氧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以超临界CO2萃取的香椿籽油在有光条件下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1.
直接浸出改造为挤压膨化浸出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左青 《中国油脂》2002,27(3):7-9
在预处理工序加入膨化机 ,对原 12 0 0t/d工艺和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有效地提高产量5 3% ,降低毛油中非水化磷脂含量 ,毛油精炼率提高 0 5 % ,粕中尿素酶稳定 ,改善了豆粕质量 ,减少蒸汽用量 11% ,动力消耗下降 12 %。  相似文献   

12.
以白牛肝菌为试验原料,利用三相萃取法优化白牛肝菌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对(NH4)2SO4添加量、叔丁醇添加量、萃取温度、水提次数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NH4)2SO4添加量30%、叔丁醇添加量10 mL、萃取温度37℃、水提次数1次,多糖提取率达到47.3%。白牛肝菌多糖的抗氧化性研究结果发现,白牛肝菌多糖对·OH和DPPH·的半数清除率值分别达到2.5 mg/mL和11.6 mg/mL,说明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三相萃取法工艺很好的保留白牛肝菌多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胚芽油和CO2是玉米酒精生产中的重要副产品.本文采用超临界CO2技术从玉米胚芽中萃取玉米胚芽油,解决传统方法中出油率低及有机溶剂残留等问题;试验考察了压力、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得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玉米胚芽油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将超声辅助法和闪式提取法应用于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提取工艺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并对比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以五味子醇甲的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优化工艺。最佳工艺为闪式提取: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0(g/mL)、提取3 min,此条件下五味子醇甲提取率为5.02 mg/g。  相似文献   

15.
果胶的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天然果胶的主要结构,并综述了几种果胶的提取方法,对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以红辣椒为原料,采用溶剂法、超声波溶剂提取法、微波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的辣椒红色素进行了色价、产率比对,并对色素的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超声波溶剂提取法、微波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明显优于溶剂浸提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率高于超声波溶剂提取法和微波溶剂提取法;超声波协助提取、微波溶剂提取相比,超声波协助提取不需要加热,不会破坏有用的成分,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黑木耳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提高黑木耳总黄酮的提取率,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固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乙醇浓度四个因素对黑木耳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6、超声功率80W、超声时间15min、乙醇浓度80%,黑木耳总黄酮提取率达到0.79%。超声辅助提取增加了黑木耳总黄酮的提取率,为黑木耳的开发和药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桔梗皂甙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桔梗皂甙的产率和桔梗总皂甙含量为指标,对比分析了桔梗皂甙的三种提取方法,即冷浸法、热提法、醇提法,确定了桔梗皂甙的最佳提取方法为醇提法。  相似文献   

19.
《粮油加工》2003,(4):66-6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进行了螺旋藻中β-胡萝卜素的萃取实验研究,考察了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压力10~50MPa、温度20~50℃、CO2流量10~35kg/h.  相似文献   

20.
辣椒红素超临界萃取与有机溶剂萃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辣椒红素有机回流萃取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对比了萃取条件、色素得率、感官品质及产品稳定性,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优于传统溶剂萃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