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CH-90阳离子交换树脂对PTA模拟废水及工业废水中Co~(2+)、Mn~(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不同pH、CH-90树脂的质量浓度、接触时间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3.5、CH-90树脂的质量浓度为2.0g/L时,CH-90树脂对模拟废水中Co~(2+)、Mn~(2+)去除率达到最佳,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5.4、50.5mg/g,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描述。而在工业废水中,由于有机物的大量存在及pH的影响,最合适的CH-90树脂的质量浓度为24g/L。吸附后的树脂在强酸中脱附,能够重复再生15次以上,降低树脂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2.
利用香蕉皮制成吸附剂,对含有Pb2+的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分别对吸附剂粒径、pH值、废水中Pb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吸附剂投加量条件对吸附程度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香蕉皮吸附的最佳条件为:香蕉皮粒径为100目,pH=5,废水中Pb2+浓度50mg/L,吸附时间为90min,香蕉皮投加量为0.5g,最高吸附量为9.16 mg/g,在此条件下,100mL水样,30℃条件下,香蕉皮对Pb2+吸附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处理含铜重金属废水时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问题,选用廉价且吸附性能较好的吸附剂成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稻壳灰吸附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Cu2+质量浓度、pH值、吸附剂投加量、时间、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吸附Cu2+的最佳条件;通过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测定,对吸附前后的稻壳灰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对吸附效果影响极大,当4≤pH≤6时,吸附率较高,pH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吸附;在前0.5 h内吸附速度很快,1 h后吸附基本完成。稻壳灰吸附Cu2+的最佳条件为:稻壳灰投加量20.0 g/L、35 ℃、Cu2+质量浓度30 mg/L、吸附时间1 h、溶液初始pH为6。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稻壳灰对Cu2+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4.
天然高分子吸附剂吸附水中的 Cu2+和Ni2+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更有效地去除水中的Cu2+和Ni2+,采用壳聚糖、泥炭和海藻3种吸附剂对Cu2+和Ni2+进行吸附性能研究。考察了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剂的质量浓度和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对Cu2+和Ni2+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壳聚糖作为吸附剂,pH为6,吸附剂的质量浓度为3 g/L,吸附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可达98%。采用泥炭为吸附剂在pH为6,吸附剂的质量浓度为1 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对Ni2+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达80%。  相似文献   

5.
啤酒废酵母对Pb2+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开发新型生物吸附剂, 研究了啤酒废酵母对Pb2 +的生物吸附能力。初步确定了啤酒废酵母对Pb2 +的最佳吸附条件, 起始pH 为5, Pb2 +的起始质量浓度为50 mg/ L, 酵母的质量浓度为1 g/ L, 吸附温度为30 ℃,吸附时间为60 min , 在此条件下啤酒废酵母对Pb2 +的吸附率可达93.50 %。对吸附了Pb2 +的啤酒废酵母进行解吸实验, 表明浓度为1 mol/ L 的HCl 为较好的解吸剂, 其解吸率可达54.59 %。通过计算分析表明, 啤酒废酵母对Pb2 +的吸附符合Langmuir 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 吸附模型, 且符合Langmuir 吸附模型的程度更优。最后对未吸附Pb2 +的空白酵母和吸附Pb2 +的酵母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 比较了啤酒废酵母吸附Pb2 +前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废弃花生壳和小麦秸秆为原料,对模拟废水进行了Cd2+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值、溶液温度、Cd2+初始质量浓度、花生壳粉和秸秆粉的用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均对吸附效果有一定影响.在Cd2+初始质量浓度为25mg/L、pH值为6、吸附剂投加量0.25g、恒温振荡120min的条件下,花生壳粉和小麦秸秆粉对Cd2+的去除率分别为63.2%和52.4%.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剩余污泥的有效利用,通过实验室静态吸附试验,研究剩余污泥对Cu2+、Cd2+溶液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pH值、污泥量、吸附时间和初始溶液质量浓度对吸附效率均有影响,pH值是吸附过程的最重要因素,增加投泥量和提高pH值可以明显提高吸附量,而温度对污泥吸附的影响并不显著.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污泥对Cu2+、Cd2+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2.4mg/g和30.2mg/g.剩余污泥能够作为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增甘膦钙溶液进行脱钙处理,重点探讨了该树脂对Ca2+的等温和动力学吸附行为,研究了p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及树脂的重复使用性,并对钙离子脱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树脂对Ca2+的吸附不受溶液初始pH影响,在20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最大吸附量为52.87 mg/g,且经5次重复利用后,对Ca2+的回收率仍可维持在98.2%以上;该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另外,该树脂在处理实际增甘膦溶液时可实现钙离子的高效脱除;机理分析表明该树脂对Ca2+吸附以离子交换反应为主。这为复杂有机废液中钙的分离脱除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15%氢氧化钠对芦苇进行改性制成芦苇吸附剂,并进一步研究了该吸附剂对印染废水中Pb2+的吸附过程。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以及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Pb2+为40~160 mg/L的模拟废水中,吸附剂用量为2 g/L、粒径为150μm、pH值为4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吸附12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去除率最高可达95%以上。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改性芦苇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为144.1 mg/L。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乙二胺(EDA)、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四乙烯五胺(TEPA)系列胺基改性甘蔗渣(SCB)吸附剂,探讨了浓度、吸附时间、酸度和共存离子对四种吸附剂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胺基改性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可在1h内达到平衡,动力学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最佳酸度范围为4.5~5.5。4种胺基改性甘蔗渣吸附剂对Cu2+的吸附容量大小的顺序为:DETA-SCB>TEPA-SCB>TETA-SCB>EDA-SCB,对Cu2+选择性顺序为:EDA-SCB>DETA-SCB>TETA-SCB>TEPA-SCB。共存干扰离子对Cu2+吸附容量影响的大小顺序:Zn2+>Cd2+>Ca2+≈Mg2+>K+≈Na+。  相似文献   

11.
从松花江下游排污口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在低温下有较强生长率并对pb2+有较高耐受性的真菌菌株PWK6,采用此株低温真菌对Pb2+进行物理吸附,研究对不同Pb2+浓度的吸附情况及不同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对pb2+ 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2+浓度为100 mg/L时,吸附达到平衡.吸附的最适pH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相反应法在水介质中合成巯基乙酸封端的CdS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基于Cu2+对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效应,以CdSe/CdS核壳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定量检测水溶液中Cu2+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Cu2+的浓度为0.5~60μmol/L时,CdSe/CdS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与Cu2+的浓度成良好的分段线性关系,浓度检测限为0.06μmol/L;该荧光探针对Cu2+的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对实际自来水样品中Cu2+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量子点的淬灭机理为动态淬灭。  相似文献   

13.
MCM-41的化学修饰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介孔分子筛MCM-41的吸附性能,通过两步化学反应依次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一溴代乙酸对其进行化学修饰.采用扫描电镜、接触角、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功能化前后的介孔分子筛进行表征.同时,以铜离子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和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介孔吸附剂对Cu2+的等温吸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羧基化表面修饰后,介孔吸附剂吸附50mg/LCu2+溶液的最佳pH值为6、平衡吸附时间为40min,吸附剂对Cu2+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经典的Langmuir模型和理论的Freundlich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8.46mg/g.  相似文献   

14.
工业固废高炉渣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表现出了较好的吸附能力,为了深入了解高炉渣对Cu2+的吸附效果,在研究高炉渣的用量、pH、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废水中Cu2+吸附率的影响规律基础上,选取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实验,获得吸附Cu2+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利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探讨高炉渣对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高炉渣表面的吸附位点、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发达的孔隙结构能够促进Cu2+的吸附.在高炉渣用量为0.5 g、pH为9、吸附时间为360 min、温度为65℃时,去除率可达99.93%,吸附后溶液中Cu2+的残余质量浓度小于1 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高炉渣对Cu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大孔螯合型树脂对含酸废水中铁离子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D201、D468、717、AB-8、D3520、D152、D155七种型号树脂,对含硫酸质量分数约为5%的工业废水中的铁离子(约1 000 mg/L)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筛选实验,并选择螯合树脂D468树脂研究其对含酸废水中铁离子的吸附特性,并考察了时间、温度及pH值对D468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D468在30 min即可达到较大的吸附量2.33 mg/g;在25~55℃,温度对树脂吸附影响较小;pH值增大,吸附率上升.D468树脂在吸附后,废水中剩余铁离子约为251 000 mg/L,可回用于制备工业级硫酸.  相似文献   

16.
通过Hofmann降解反应制备对铜离子(Cu2+ ) 具有高效吸附作用的两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乙烯胺)(Poly(AM/AMPS/VAm))。首先以AM和AMPS为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oly(AM/AMPS) 反相乳液,然后在反相乳液中通过Hofmann降解反应将Poly(AM/AMPS) 的部分酰胺基转变为氨基,得到两性聚合物Poly(AM/AMPS/VAm)。讨论了合成条件、降解反应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电导法测定其胺化度。在模拟废水环境下,进行了重金属Cu2+的脱除试验,探讨了搅拌时间、温度、pH值、Cu2+ 摩尔浓度及两性聚合物Poly(AM/AMPS/VAm) 用量对Cu2+脱除率的影响。用SEM表征了产物表面吸附Cu2+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该两性聚合物Poly(AM/AMPS/VAm)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Cu2+脱除剂。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Fe2+掺杂对十二胺分子(DDA)及其阳离子(DDA+)在高岭石层面吸附的微观影响机制,对DDA和DDA+在Fe2+掺杂高岭石(001)及(■)面的吸附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DDA和DDA+在Fe2+掺杂高岭石层面的吸附机理为氢键和范德华静电引力共同作用.DDA在Fe2+掺杂高岭石层面吸附以氢键作用为主,范德华静电引力作用为辅;DDA+在Fe2+掺杂高岭石层面吸附以范德华静电引力作用为主,氢键作用为辅.Fe2+的杂质缺陷增强了高岭石(001)面的表面活性,对(■)面的表面活性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煤泥水中黏土颗粒表面的真实吸附状态及煤泥水高效处理药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15%氢氧化钠对芦苇进行改性制成芦苇吸附剂,并进一步研究了该吸附剂对印染废水中Pb^2+的吸附过程。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以及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Pb^2+为40-160 mg/L的模拟废水中,吸附剂用量为2 g/L、粒径为150μm、pH值为4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吸附12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去除率最高可达95%以上。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改性芦苇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为144.1 mg/L。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置吸附法,以苹果渣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体中pb2+的吸附作用、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苹果渣对pb2+的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pb2+初始质量浓度相同时,吸附率随苹果渣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苹果渣加入量相同时,吸附率随pb2+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正交试验显示:3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程度顺序为pH值>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最优吸附条件为pH值2.0、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4 h.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苹果渣对pb2+的吸附热力学行为,二级动力学模型可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吸附过程先是快速吸附,60 min后变为慢速吸附;对于60 mg/L的pb2+溶液,苹果渣为吸附剂时的最佳固液比为12 g/L.  相似文献   

20.
利用废弃蛋壳制备碳羟基磷灰石,并利用其吸附废水中的Cd2 .考察了Cd2 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中Cd2 初始浓度为30 mg/L、pH=7、吸附时间35 m in、温度35℃时,碳羟基磷灰石对Cd2 去除率高达99.9%.吸附实验还表明该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