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漾  梁昊  张秋雁  何莉 《中医药导报》2019,25(11):132-13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近10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对临床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和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7篇文献,出现81种处方名称,中药共计121味;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用药频次前4位的补气药分别是黄芪、人参、甘草、党参,用药频次前4位的活血化瘀药分别是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证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心绞痛”or“胸痹”)and“气虚血瘀”and(“中医药”or“中药”or“中医”)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CNKI),整理治疗气虚血瘀证心绞痛的中药方剂,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包括方中使用药物的用药频次、药物性味、药物归经、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聚类分析。结果:①纳入220篇文献,包含140首方,共计173味药;②药物味甘者应用最多,味辛者次之;四气以温性为主,归经多入肝、脾、心三经;③用药频次居于前10的药物为:黄芪、川芎、丹参、当归、赤芍、红花、党参、三七、桃仁、炙甘草;④关联分析得到9对核心药对,分别为川芎-黄芪、当归-黄芪、丹参-黄芪、当归-川芎、赤芍-黄芪、赤芍-川芎、红花-黄芪、红花-川芎、党参-黄芪,其中川芎-黄芪频率最高;⑤复杂网络及聚类分析得出桃红四物汤合当归补血汤的化裁方。结论:临床上应用补气药、活血化瘀药,灵活配伍清热药、补血药等治疗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 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PubMed、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 年4 月所有中医药治疗AHF 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筛选 文献和提取资料后,应用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1.0 对方药进行频数统计、 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67 首,涉及中药103 味,共计使用频次702 次。AHF 的病 因构成以冠心病和肺源性心脏病为主,主要证型为阳虚水泛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中药使用频次较高 的药物有黄芪、附子、甘草、丹参、茯苓等;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为主;药性以温为 主;药味以甘为主,兼有苦、辛;药物归经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脾经、心经和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泽泻- 猪苓”“茯苓-白术-附子”与“桂枝-丹参-茯苓-黄芪”等常用药对组合,聚类分析得到4 个新方组合,主要 用于阳虚喘脱证、阳虚水饮证、气阴两虚血瘀证及气虚血瘀水饮证的治疗。结论AHF 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 实,以虚为主,治法以益气温阳为主,兼活血、利水、养阴、平喘、固脱等,挖掘出五苓散、真武汤及芪参益 气滴丸的组方等治疗AHF 的常用基础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整理并归纳总结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此病提供选方用药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中检索自2000年至2020年所有有关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文献,提取方剂名称、药物组成,统计药物使用频率、药物类别,利用SPSS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通过SPSS 21.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41篇合格文献,涉及35首方剂,66种药物,药物总频次为433次,其中共计有25味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黄芪(8.8%),丹参(7.2%),川芎(5.8%)。共涉及15种药物类别,其中补虚药(31.4%),活血化瘀药(28.2%),利水渗湿药(7.6%)使用频率最高。将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25味中药中二项关联共13对,以黄芪配伍丹参、川芎、红花等为主;5项关联共8组,以黄芪、丹参、川芎等组合为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显示,25味中药聚为5类时聚类效果最好。结论 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以益气活血为基本法,同时辅以温阳、利水、化痰药可增强临床疗效,提炼出补阳还五汤、四君子汤2个基础方及其他方药组合可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各种兼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辨证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杨  丁长松 《中草药》2020,51(14):3742-374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冠心病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首先搜集整理名家医案处方,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冠心病处方数据库;再借助统计学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药物频次、病位证素频次及病性证素频次的分布进行统计;最后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等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潜藏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对遴选出的145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216味常用中药、8个病位证素和12个病性证素;挖掘出用药频次大于平均频次的药物46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丹参、甘草、栝楼、半夏、川芎,病位证素以心、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以血瘀、气虚、痰、阳虚、气滞、阴虚为主;当满足最小支持度为15%且最小置信度为70%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5条,3味药组关联规则26条,其中置信度前3位的药对规则分别为薤白→栝楼、五味子→麦冬、郁金→丹参,置信度前3位的3味药组关联规则分别为薤白+半夏→栝楼、丹参+薤白→栝楼、薤白+甘草→栝楼。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用药主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补气益气、涤痰行气为法,与其主要病性证素血瘀、气虚等相符,药物大多归心经,与其主要病位证素相一致。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冠心病组方用药规律,对于临床用药指导与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对近20年中药复方防治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的疗程、用药特点等进行归纳分析。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检索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的临床文献,采用Excel 2013、SPSS Statistics 21.0、IBM SPSS Modeler 18.0、Graphpad prime 8.0及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结果 共筛选出166首中药复方,其中经典方剂主要包括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补血汤等,在纳入的166首中药复方中共包含157味中药,频次≥30的中药共16味,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甘、苦、辛为主,药味以温、微寒为主,归经以肝经、膀胱经、心经、脾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关联较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当归、当归-川芎、黄芪-川芎等,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4类。结论 为防治气虚血瘀型糖尿病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索、整理中药复方专利防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与用药提供思路。方法: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s://epub.sipo.gov.cn/),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5月1日所有治疗胸痹心痛的中药复方专利,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选取的157项胸痹心痛中药复方专利进行系统用药分析:药物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以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的157项研究中,共出现303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较多的为丹参(85次)、川芎(77次)、桂枝(69次)、甘草(65次)、当归(61次)、红花(56次)、黄芪(51次)等;常用的药对有川芎-丹参、红花-川芎、丹参-桂枝、甘草-桂枝等;药物性味以温性、寒性为主,辅以苦味、辛味等;药物归经以肝经、心经等所占比重较高;经聚类分析得到4首新方,主要用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治疗胸痹心痛的中药复方专利药物组成多以活血化瘀为主,并配伍温阳行气、清热化痰等药物,配伍得当,研究发现经挖掘得出的新方配伍符合中医胸痹心痛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亦顺应了治疗本病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总体原则,对国家专利数据库中中药复方进行挖掘对于胸...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衰的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数据库(VIP),筛选中药治疗冠心病心衰的相关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借助R语言与Microsoft Excel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以挖掘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共提取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衰的方剂164首,使用频次较高的前3味中药依次是黄芪、丹参、茯苓;关联规则分析形成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和黄芪、丹参、茯苓为基础的核心组合;聚类生成分别针对血瘀证、气虚血瘀证、阴血亏虚证、阳虚水泛证及气滞痰凝证的中药组方。结论 冠心病心衰治疗的核心方药为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治法以益气活血为要,根据病证特点可佐以补阴药、行气药、祛痰药或利水渗湿药,临床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陈可冀治疗心血管疾病血瘀证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陈可冀院士治疗心血管病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采集经陈可冀院士诊治且资料完整的心血管疾病血瘀证患者医案277份,建立医案数据库,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初诊记录、理化检查、中药处方、复诊记录。统计活血化瘀药物使用频次,采用关联规则对药物配伍、药-病、药-症关系进行对应分析,并对症状、体征的常用药物进行多维数据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血瘀证治疗共使用活血化瘀药20种,其中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赤芍(32.13%)、延胡索(29.60%)、川芎(28.88%)、丹参(25.99%)、红花(23.10%)。药-病关联分析显示,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血瘀证常用川芎、赤芍;高血压病血瘀证常用牛膝、赤芍、生地黄、川芎、丹参;心律失常血瘀证常用延胡索、川芎、生地黄、丹参、当归。冠心病出现心痛症状时,使用药物置信度最高的是延胡索(0.80)、丹参(0.80)、薤白(0.80),出现紫暗舌、黄苔时,置信度最高的是赤芍(0.80),紫暗舌、畏寒同时出现时,置信度最高的是当归(1.00);多维数据分析显示,血瘀证不同症状、体征用药也有差别,治疗瘀斑舌牡丹皮使用较多,治疗心痛延胡索使用较多,治疗头痛川芎使用较多。结论陈可冀院士治疗心血管病血瘀证常用赤芍、延胡索、川芎,临证根据疾病、病位、兼证和兼症的不同,灵活选用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 据库、PubMed 和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CMD 的文献。将筛选后获得的方药建立数据 库,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最终获得89 篇文献,处方 90 首,涉及中药131 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丹参、黄芪、川芎、当归、甘草、三七等;应用较多的中药 种类有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多用甘、辛、苦;药物归经频次较高的依 次为肝、脾、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是“丹参-黄芪”,核心组合为“黄芪-川芎-丹参”。聚类分析 将高频药物分为7 类,以血府逐瘀汤、逍遥散、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加减组方为主,以及单味中药水蛭和人参。 结论治疗CMD 的核心药物为丹参、黄芪、川芎、当归,以益气活血,理气止痛为基本治法,兼以疏 肝健脾、化痰通络等进行配伍。临床上可应用血府逐瘀汤、逍遥散、瓜蒌薤白半夏汤等经典名方随证加减治 疗CMD。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 的用 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中药复方治疗DPN的专利,使用Excel 2021进行频数统 计,运用RAW Graphs 2.0制作高频中药功效的桑基图,运用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药物的系统聚类分析,基于 Cytoscape 3.9.1挖掘核心处方。 【结果】共纳入101首中药专利复方,涉及243味中药。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中药为丹参、黄 芪、白芍。治疗DPN的专利复方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肝、心、脾经居多。药物按 功效主要可分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止血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关联规则分析中支 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当归;系统聚类分析将出现频次居前31位的中药分成7组,挖掘得到的核心处方包含黄芪、川 芎、鸡血藤、丹参、牛膝、桂枝、当归共7味药。 【结论】专利中药复方治疗DPN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温通经络,重 视后天之本,健脾更不忘疏肝;临证时可选用黄芪-当归及白芍-丹参药对;核心方 (黄芪、川芎、鸡血藤、丹参、牛膝、桂 枝、当归) 可加减用于DPN的全病程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免疫性不孕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PubMed、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疾病的文献,构建免疫性不孕的方药数据库,并运用Excel 2019、origin 21、IBM SPSS Statistics 25及IBM SPSS Modeler 14.1等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1首方药,共涉及1 350频次中药使用,药物118味,使用频率大于20次的药物有22味,依次为当归、菟丝子、甘草、丹参、黄芪、赤芍、枸杞子等,中药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其中补虚药又以补肾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多,药物归经主要归肝、肾、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8条核心关联,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4个。结论:临床上免疫性不孕的基本治疗大法为从肾论治,中药主要以补肾药为主,同时根据患者相关临床症状,随证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健脾益气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名医论治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整理《高血压冠心病单方验方大全》中名医论治冠心病的有效经验方,将复方录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进行单味中药的频次分析、中药属性频次分析、关联规则以及聚类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554首经验方,冠心病通用方以丹参、川芎、党参、黄芪、甘草、当归、赤芍、茯苓、瓜蒌、桂枝、红花、郁金、麦冬、五味子、薤白为高频药物。除此之外,心绞痛方和心肌梗塞方高频药物还包含半夏、三七、延胡索。三类方药性均以温为主,其次为平、微寒;药味均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均以心经为核心,与肝、肺、脾经密切相关。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通经止痛。三类方关联规则各获得8个核心药对,如川芎-丹参、瓜蒌-薤白、黄芪-党参等。因子分析从冠心病方和心肌梗塞方药物中各提取了6个因子,从心绞痛方药物中提取了5个因子。聚类分析将三类方药物各分为4个组合,共奏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燥湿祛痰之效。结论 该项数据挖掘共获得生脉散、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活血养心组合等方剂,可将冠心病方、心...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挖掘探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组方用药规律。检索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文献并收集处方,使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对所用中药开展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分类的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开展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对高频中药的特征性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文献挖掘。该研究共纳入1 327首处方,使用中药411味,总频次19 154次,频次排名前5位的是黄芪、当归、茯苓、丹参、生地黄;所用中药寒温并用,以甘味为主,苦辛为辅,以入肝经为主,多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高支持度用药组合黄芪-当归,高置信度组合茯苓-泽泻-山茱萸,并通过复杂网络得到黄芪-当归-茯苓-丹参之间关联性最强;聚类分析得到9类药物组合;因子分析得到16个公因子。对高频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活性成分分析发现,有效成分主要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作用。结果表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机以本虚为主,虚实夹杂,主要以气虚、血虚为本,痰热、血瘀为标,病变脏腑以肝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证治方药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并整理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有关中药内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文献,运用Excel 2010软件计算证型、证候要素与方药的频数、频率,运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库中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最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59篇,归类后得出本病的中医证型有34个,其中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经络瘀阻证、气血不足证为常见证型,占58.82%。(2)实性病性要素为6个,主要为血瘀、气滞、湿阻;虚性病性要素为4个,主要为气虚、血虚、督脉亏虚。脏腑病位主要涉及肾、肝。(3)治疗本病的中药方剂共有84首,其中成方46首,成方运用较多的是补阳还五汤、地黄饮子、圣愈汤等;对常用成方功能进行归类,发现补益剂与理血剂的使用频率最高,占78.26%。(4)治疗本病的中药共165味,高频中药依次为当归、黄芪、川芎、红花等;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药物类别,其中补虚药最多、占34.60%。(5)聚类分析可知本病高频使用的中药可分三类,对于肝肾亏虚兼风寒湿阻型可选药物组合为牛膝、党参、山茱萸等;对于气虚血瘀型可选的药物组合为当归、黄芪与川芎;对于经络瘀阻型可选的药物组合为白芍、地龙、赤芍等。(6)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味核心中药、14条核心药物组合,其中得到一组角药(黄芪、当归、川芎),并发现核心药物组合主要为补虚药(黄芪、当归、白芍)、活血化瘀药(川芎、桃仁、红花)以及平肝熄风药(地龙)。结论采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证治方药规律的方法可行,其结果可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名老中医著作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证—药关联规律。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及山东省图书馆内名老中医临床著作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对房颤合并疾病及其证素、证型、用药进行频数统计或关联分析,并进行药证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医案173则,药物共209味。合并其他西医疾病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证候要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证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9种证型中,心血瘀阻证常合并气虚证素,根据关联边目数筛选的关键药物排名前三分别为丹参、黄芪、桂枝。结论临床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及开发房颤新药优先考虑以气虚、阴虚、血瘀等为主要适应证,证型以心血瘀阻证最常见,优先考虑丹参、黄芪、桂枝、麦冬等核心药物;名老中医在辨病基础上强调辨证论治,本研究通过证药关联分析总结其辨证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所收录的痰瘀同治方治疗心绞痛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痰瘀同治方中常用药物配伍、组方与证治规律。结果:共选取符合标准的医案115首,所用中药共132味。瓜蒌、丹参、薤白、川芎、半夏、黄芪、茯苓、当归、陈皮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医案痰瘀同治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其药物四气以温、平、寒药为主,五味以苦、甘(淡)、辛为主,药物归经以归心经、肝经、脾经为主;痰瘀同治方治疗心绞痛频次较多的药对为瓜蒌与薤白或半夏、瓜蒌与丹参、丹参与川芎或黄芪及半夏与茯苓或陈皮;出现频率最多的3味药物组合为瓜蒌、薤白与半夏或枳壳;核心组方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川芎当归散、茯苓川芎汤与黄芪丹参汤等化裁而成。结论:现代临床医者应用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配伍用药规律为化痰药、活血化瘀药与补益气血药、理气药、祛湿药的结合为主;治法治则为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养心通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当代名老中医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关于胸痹的方剂,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对单味中药及其性味归经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模块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共收集方剂53首,包括中药138味,药物累计频数698次,其中用药频次最多的是丹参,共出现37次。(2)用药四气五味包括寒、热、温、凉,平,总频次138次,其中温性药使用频次最多(56次,占药性总频次的40.6%),寒性药次之(40次,占总频数的29.0%);药味以甘味为主,占药味总频次的31.3%;药物多归肝经,占药物归经总频次的18.1%。(3)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排名居前三位的为丹参-黄芪-川芎、甘草-茯苓-半夏、五味子-麦冬-丹参。支持度排名居前三位的为瓜蒌-薤白、丹参-黄芪、五味子-麦冬”。结论:初步探索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胸痹仍以活血、滋阴、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总结稳定型心绞痛的证候分布特点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2月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文献,建立方药数据库,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5篇,处方111首,涉及患者9 786例,涵盖中医证型21种,频次最高证型为气虚血瘀,共提取出7个病性证素和2个病位证素。涉及中药123味,共计使用频次1 162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丹参70次、川芎69次、甘草54次、黄芪53次、当归50次。前30味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前3位药对为川芎-当归、川芎-赤芍、川芎-红花,聚类分析得到4个药物核心组合。结论:稳定型心绞痛常见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证;病性证素以实性居多,常见血瘀、痰浊,虚性证素主要为气虚;用药主要以活血化瘀、理气通滞、化痰降浊、益气通脉为法,是现代中医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证型、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数据库,筛选相关处方,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8.2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并进行证型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96首、中药16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白芍、海螵蛸、甘草、白及、黄芪,功效以补虚、理气为主,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白芍、海螵蛸、甘草、白及、黄芪为核心中药。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胃络瘀血型出现次数较多,经关联规则分析分别得到10、12、10条药组,聚类分析均得到3个组合。结论 中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宜选用性味甘温的补虚药、理气药,同时应辨证论治,从而充分发挥其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