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秀区居民接受防癌知识教育4年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颜  柳青  曾楚华  李俊东  杨基然  王梅华  万德森 《癌症》2000,19(11):1036-1039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防癌知识宣传教育的有效方式,提高居民对癌症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方法:分别于1996年和2000年在广州市越秀区调查495名和1170名居民对肿瘤的认识和知识来源,并进行了前后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居民对各种癌症病因认识的平均得分由10.49分提高到38.80分,提高了28.31分;对癌症早期症状的平均得分8.91分提高到35.13分,提高了26.22分;居民对癌症知晓率从7.9%提  相似文献   

2.
社区常见恶性肿瘤二级预防研究的中期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德森 《中国肿瘤》1998,7(12):16-18
“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的研究”作为“九五”国家医学科技攻关专题,于1996年6月正式下达,由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负责单位)、广州市越秀区卫生局和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参加单位)承担。此专题的攻关目标是:①建立该社区内癌症登记报告制度和完整的恶性肿瘤防治网,培养一支掌握恶性肿瘤早诊早治和癌症统计报告知识的防治骨干队伍,以确保肿瘤防治工作能在社区长期坚持下去;②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癌症健康教育方法,提高社区居民防癌意识,培养防癌行为,使居民能了解患癌的危险因素,学会…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越秀区妇科肿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立治  万德森 《中国肿瘤》1999,8(11):506-50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疾病模式发生了变化,癌症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人民死亡的重要原因。预计对世纪,妇女于绝经后可能再生存30年-40年,而她们中的一半要面临癌症的威胁,其中除了乳腺癌、肺癌,便是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因此,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将是肿瘤工作者的艰巨任务。为了了解人群中肿瘤患病现状,切实做好肿瘤的一、二级预防,我院于1997年3月-1998年12月间,对广州市越秀区部分居民进行肿瘤普查,本文仅就妇科普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1资料与方法1.1普查对象越秀区是广州市八大城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30~59岁年龄段居民对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2010年1月~3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在广东省鼻咽癌高发的中山市小榄镇两个社区30~59岁年龄段居民中,随机抽取1460名居民,采用现场一对一的方式问卷调查。[结果]30~44岁年龄组居民对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45~59岁年龄组居民(P〈0.05),高中及以上文化组居民对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组居民(P〈0.05)。经过健康教育后,居民对癌症早诊早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加了约35%,有77%的居民能接受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有81%的居民能够承受100元以上的健康体检费用。[结论]年龄因素、受教育程度影响人群对癌症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开展癌症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认识水平对开展肿瘤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阳县居民主要癌症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与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县所有镇20~69岁居民中抽取2296人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统一的问卷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癌症防治知识的获得途径,希望了解的癌症信息,癌症主要危险因素、可疑表现、癌症的可防可治等内容的了解情况。[结果]居民既往和希望获得癌症防治知识的途径均为电视与广播;有70%以上的居民了解预防的重要性和效果,但对于致癌因素特别是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能够导致癌症认识不足,仅有45.27%认为不合理饮食、16.30%认为肥胖是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有83.08%希望了解如何预防,63.35%希望了解癌症的表现。[结论]要继续充分发挥电视、广播传播媒介的作用,要以癌症预防与如何早期发现宣传为侧重点,提高居民癌症预防与早期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梅州城区居民对癌症知识认识和需求情况,为建立癌症防治网提供一定依据.方法用系统抽样方法抽查梅州城区35~65岁常住居民516人(男285人,女231人),进行癌症相关知识认识和需求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民对癌症是关注的,但居民对癌症的认识是不完全、不确定的,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癌症知识认识来源不同.调查显示居民对癌症防治知识的需求较强烈.结论开展癌症健康教育符合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梁岭  吕逸丽  王华东 《中国肿瘤》2022,31(9):679-682
摘 要:癌症作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居民健康。针对高危人群开展癌症筛查是降低癌症疾病负担的最有效途径。安徽省淮河流域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就。全省癌症防治体系逐步形成,癌症筛查覆盖面逐年扩大。但癌症筛查工作还存在不足,需持续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完善规范化及长效化的癌症筛查工作机制,加大癌症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居民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梅州城区居民对癌症知识认识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梅州城区居民对癌症知识认识和需求情况,为建立癌症防治网提供一定依据。方法:用系统抽样方法抽查梅州城区35~65岁常住居民516人(男285人,女231人),进行癌症相关知识认识和需求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民对癌症是关注的,但居民对癌症的认识是不完全、不确定的,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癌症知识认识来源不同。调查显示居民对癌症防治知识的需求较强烈。结论:开展癌症健康教育符合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李贺  曾红梅  邹小农 《中国肿瘤》2018,27(8):561-567
摘 要:[目的] 了解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影响认知的相关因素,为今后肿瘤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的制订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2007~2016年间,以江苏、安徽、山东及河南4省首次参加食管癌、胃癌及肝癌早诊早治项目的34个乡镇为调查现场,以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对282 272名35~69岁居民进行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平均得分为57.7分,57.41%居民的认知得分在40~70分之间,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以及有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是影响防癌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调查人群对“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吸烟、饮酒为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可减少癌症发生”及“肿块、疼痛为癌症警示症状”的认知水平较高,知晓率均在90%以上;对“职业危害是癌症的危险因素”以及“消除职业危害可减少癌症发生”的认知水平较低,知晓率仅20.26%和20.95%。66.35%的居民愿意接受的健康体检频率为每年一次,但大多数居民(55.14%)所能承受的最高自费体检费用为100元以下。[结论] 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居民对癌症核心知识的知晓程度偏低,对癌症常见的危险因素、警示症状等知识的认知不够全面,需要接受系统的防癌知识教育。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居民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程度不同。应着重对认知水平较低人群开展多形式癌症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居民主动防癌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社区防癌健康教育方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广州越秀区开展防癌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探讨适用于社区开展的有效的防癌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对区内所辖居民进行为期4年的防癌健康教育,活动前后分别调查居民对肿瘤的认识及肿瘤知识来源,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防癌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包括新闻发布会,大型宣教资源活动,常见肿瘤宣传折页等。(2)活动后居民通过广播和电视,宣传板报/小册子等方式而获得癌症知识的人数明显增多,(3)居民最喜欢获得防癌知识方式依次是广播/电视,读报纸/杂志等,居民对肿瘤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7.9%提高到82.9%,防癌健康教育的参与率由29.9%提高到87.0%。[结论]社区防癌健康教育是一项可显著提高社会效益的群体性活动;被动性的防癌健康教育方式居民易于接受,为最好的社区防癌健康教育方式;主动性的防癌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的肿瘤防治相关知识,有助于社区防癌健康教育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鼻咽癌高发区居民对鼻咽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从中山市小榄镇抽取两个有代表性的社区,在30~59岁年龄段居民中,随机调查1 453名居民,采用现场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防癌知识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对鼻咽癌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均>50%,二级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均<50%,1 453名调查对象中54.2%认为早期鼻咽癌能治好,46.9%知道早期鼻咽癌治疗后生存>10年,63.0%知道亲属中有患鼻咽癌的应多做筛查,居民不参加筛查的主要原因是对筛查认识不够、查出病后有心理负担。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对居民关于鼻咽癌危险因素认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教育水平对居民关于鼻咽癌二级预防认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调查人群对鼻咽癌防治知识的掌握不平衡,年龄因素、性别、受教育程度影响人群对鼻咽癌防治知识的认知度。开展公众健康教育,使居民认识鼻咽癌筛查的好处,树立居民鼻咽癌防治的信心是提高鼻咽癌筛查参与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卫生学院统计教研室与广州市越秀区卫生局携手合作申报的《广州市越秀区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已被正式批准为“九五”国家攻关课题,并于7月5日召开了开题报告会,该课题由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万德森教授牵头,设防癌宣传组、技术培训组、早诊早治研究组、资料统计组、机构网络协调组。该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是摸清社区内常见肿瘤的类型及其发病情况。死亡率和顺位,建立癌症报告登记制度;社区内几种常见肿瘤早诊方法的确定,以及确定各种常见肿瘤的高危人群,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及新发癌症病人,建…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越秀区常见恶性肿瘤的早发现及早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城市社区常见恶性肿瘤防治研究的模式。方法:以广州市越秀区(纯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从癌症健康教育和培训肿瘤防治骨干入手,以初级保健网为基础建立三级肿瘤防治网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通过筛查与基层咨询相结合手段,以求早期发现常见癌癌。实施的方法经质量评估,以求总结出一套可行的社区肿瘤防治模式。结果:建立了三级肿瘤防治网和肿瘤登记制度;培养了一批肿瘤防治骨干;设立了七个肿瘤监测中心和监测站,并开展了早诊早治工作;居民接受防癌健康教育后积极参与肿瘤筛查;总结经验撰写《社区肿瘤学》并正式出版发行。结论:城市肿瘤足于社区,在初级保健网的基础上建立肿瘤防治网,开展肿瘤三级预防,以达到了“三早”,降低癌症死亡率和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徽省成年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安徽省癌症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13个县区7800名年龄在18岁及以上且自愿参加的常住居民进行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并对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徽省成年居民总体癌症防治知晓率为74.39%,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烟经历是影响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调查对象对“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为我国常见癌症”“戒烟、少饮酒措施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肿块、疼痛为及时就诊的警示症状”这3个条目的认知很高,知晓率超过90%,研究人群对“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少可以减少1/3的癌症”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根治约1/3的癌症”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0.96%和26.71%。[结论]安徽省成年居民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于少数知识条目的知晓率较低,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调查分析,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人群的癌症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宁市回族与汉族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 2021 年 6 ~ 8 月以西宁市 5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现场,按照 1∶2 的比例分别选取 245 名回族居民与490名汉族居民。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肿瘤预防意识、早发现意识、早诊断意识、早治疗意识以及对肿瘤防治知识的需求等内容,问卷总得分≥ 80% 定义为具有肿瘤防治健康素养。采用 χ2 检验比较汉族与回族居民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回族与汉族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西宁市 回族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低于汉族居民(58.3% vs 66.6%,P < 0.05)。回族居民的早发现、早诊断以及肿瘤防治知识需求意识均低于汉族居民(P < 0.05)。性别是回族与汉族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的共同影响因素,年龄、职业、患癌风险自评是回族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是汉族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西宁市回族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低于汉族居民,其早发现、早诊断及肿瘤防治知识需求意识有待提高。应强化肿瘤防治重点内容健康教育,加强低文化水平人群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师金  梁迪  李道娟 《中国肿瘤》2021,30(8):591-599
摘 要:癌症防治是“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地区癌症负担正在呈现逐年加重的态势,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被认为可有效提高癌症早诊率,降低癌症死亡率。在癌症筛查过程中,参与者的依从性是影响实际筛查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全文总结了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各承担省市的筛查依从性现状与影响因素,认为加大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宣教和服务力度,加强医务人员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适合不同地区和人群的个性化筛查方案和技术对于提升筛查依从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启东癌症登记报告制度的实施与质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建国  李文广 《中国肿瘤》1999,8(7):301-302
癌症登记报告制度是开展恶性肿瘤防治研究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对制定肿瘤防治规划、考核防治措施、探讨肿瘤流行规律、研究肿瘤病因具有重要意义。癌症登记还可带动癌症病因、预防、治疗甚至是基础理论的发展。因此,建立人群癌症登记报告系统,是我国肿瘤防治工作中一项特别有意义的方向性的任务。本文对启东20多年来开展癌症登记的实践作一总结,希望能对我国的人群癌症登记提供有益的经验。l癌症登记制度的建立与管理启东于1972年在进行1958年一1971年全死因回顾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癌症发病(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启东的四级肿瘤防…  相似文献   

18.
曹毛毛  陈万青 《中国肿瘤》2022,31(12):937-940
摘 要:对癌症高危人群实行筛查策略是降低癌症负担的重要方式。为降低农村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负担,我国于2007年启动了一项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筛查项目,针对项目地区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危人群开展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农村地区癌症防治体系逐步完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水平显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四川两地居民的肿瘤防治知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肿瘤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2021年7月在成都市及广元市采取整群分层方便抽样法抽取年龄≥18岁且能理解调查程序的常住居民。采用国家癌症中心编制的“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肿瘤防治知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有效应答619人。两地居民的肿瘤防治知识需求率为74.2%,肿瘤防治知识需求的前三位是为:预防方法(80.6%)、早期症状(41.6%)、患病病因(29.4%);居民无肿瘤防治知识需求的原因前三位为:自觉身体健康(46.9%)、已经了解相关知识(16.9%)、缺乏对肿瘤的认知(16.9%)。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无早发现意识人群相比,初中及以上(初中OR=2.008,95%CI:1.215~3.320、高中/中专OR=3.348,95%CI:1.836~6.104、大专及以上OR=3.312,95%CI:1.952~5.621)和具备早发现意识(OR=3.306,95%CI:2.235~4.892)的居民对肿瘤防治知识需求较高。居民肿瘤防治知识获...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越秀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为评价广州市越秀区开展社区恶性肿瘤健康教育和早发现、早诊断的干预效果提供基线资料。方法:建立肿瘤发病登记制度,从医院病案、基层居委报病和死亡统计收集肿瘤病例。结果:越秀区1996 ~1997 年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37-66/ 十万( 男269-19 ,女205-41)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上升,肺癌排第一位,肝癌、乳腺癌和肠癌其次。未见发病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结论:广州市越秀区有较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与国内其它大城市相比,其中鼻咽癌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