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创设操作情境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摆弄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比一比等操作活动,使他们掌握思维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如在学完10以内加减法后,教师可出这样一道操作题:左边摆6个△,右边摆4个△如下图,要使左右两边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们边思考边摆弄,想出了许多种方案:1左边拿去两个;2右边添上两个;3左边拿去1个同时右边添上1个;4右边拿去1个同时左边拿去3个;5左边拿去5个同时右边拿去3个;6左边拿去4个同时右边拿…  相似文献   

2.
一、复习导入复习10减几、十几的数的组成,作好“破十”的知识准备,提出问题,引起新旧知识矛盾冲突,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心理准备。复习过程设计如下。1.教师提问。(可插放音乐)10-9=10-8=10-7=10-5=10-6=2.教师演示:左手拿9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学生一共是几根小棒?学生:9+2=11,共有11根小棒。教师: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学生:从2根小棒中取出1根与9根小棒凑成10;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1个“十”与一个“1”就组成11。教师按学生…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拍手游戏,得数是10。生1:我拍3。生齐:我拍7,3和7组成10。(拍7下掌)生2:我拍6。生齐:我拍4,6和4组成10。(拍4下掌)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加法,现在请大家先回忆,再填空(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填写):9+3=()9+5=()9+()=139+()=159+()=119+()=14师:请大家摆一摆,算一算,先摆9根小棒,再摆2根,一共有多少根?生:(学生回答,教师板书)9+2=11师:(摆出11根小棒,用虚线)狖?生:原来有11根小棒,拿去9根,还剩多少根…  相似文献   

4.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因为“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11~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它是以后学习、掌握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最基础的内容。下面试举几个教学片断,就教学中如何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逻辑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片断一:摆小棒。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们一眼就看出是11根?生1:1根、1…  相似文献   

5.
彭文艺 《湖南教育》2002,(17):47-47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50页例题10:360-70=?属“口算退位减法”,可利用小棒进行教学。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将10根小棒做1小捆,10个小捆做1大捆,共准备3大捆6小捆小棒。上课时,教师提问:“从360根小棒中拿出70根,怎样拿?有几种方法?”学生们立刻认真地操作,摆弄一会儿后,纷纷举手。教师让几位学生上讲台边讲边演示。生1:先拿出6小捆,再解开1大捆,拿出1小捆,共拿出7小捆,也就是70根,剩下2大捆9小捆,共290根小棒,得出360-70=290。生2:先解开1大捆,拿出7小捆,也就是拿出…  相似文献   

6.
第二册五、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执笔孙东方(一)发现1 知识点(第48页例1)先用小棒摆一摆 ,再说算法。34 2=34 20=304□□□教法设计(1)学生在左边摆34根小棒 ,右边摆2根小棒。教师提问 :①小朋友 ,怎样移动小棒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②不依靠小棒 ,怎样计算34 2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2)依照上述方法 ,教学34 20。2 知识点(第57页例3)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 ,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教学设计(1)教师引导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读题后 ,教师提问 :已…  相似文献   

7.
孙伟 《山东教育》2002,(25):49-50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42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知数字卡片6、7,并能熟练数出数量为6、7的小棒。让学生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2.学生会看数摆小棒,并尝试用小棒摆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促进学生在数学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体验数概念形成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我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册数学“6和7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先用6根小棒摆。生1:摆成了字:白、只、平、…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是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发现技能,让学生能运用操作、观察、推理等方法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一、结合操作,发现规律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已有被2、5整除数的特征的思维定势,当在数的个位找不出被3整除的特征时,就出现了认知冲突。教师实物投影出示下表:……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让学生用6根小棒摆数(数位上有几根小棒就表示此数位上的数为几)。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阶段性地发现以下特征:1.有6根小棒组成的数都能被3整除。学生又用5根、4根、3根、2根、9…  相似文献   

9.
用整十数除     
一、通过实例引出用整十数除。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一堆小棒 ,喇叭里传出 :“60根小棒 ,每10根扎成一捆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可以扎多少捆?”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 ,教师使用计算机把小棒每10根扎成一捆。鼠标指针每单击屏幕一次 ,这堆小棒中 ,就有10根小棒自动扎成一捆放到旁边。最后 ,一堆小棒变成6捆小棒一字儿排开。师问 :“这个问题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生答 :“60÷10=6”。(接着 ,在小棒的下面显示该算式。)师问 :如果不使用小棒 ,怎样计算60÷10的值?引导学生想一想以前是怎样做一位数除法的 ,并启发学生按照除…  相似文献   

10.
韩红顺老师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设计了分小棒的“想象实验”。在课上,要学生在脑子里想象: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3堆,余几根?100根、1000根呢?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3堆,余几根?200根、2000根呢?学生想象后,得出:10除以3余1,100除以3余1,1000除以3余1,20除以3余2,200除以3余2,2000除以3余2。再让学生用“想象实验”的结果,判断2134和4518被3除,余数是几?生1:2000除以3余2;100除以3余1;30除以3,没有余数;4除以3余1。教师随之板书…  相似文献   

11.
【教例一】电脑显示餐厅内人来人往 ,餐桌上都摆有一个筷盒 ,特写镜头出现一张餐桌上筷盒中有10根筷子。请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来拿筷子 ,拿几根筷子刚好够几个人就餐用?你是怎样摆的?用算式表示。生1 :拿2根刚好够1个人用。(我平时一个人刚好拿一双)生2 :拿4根刚好够2个人用 ;我拿2根给一个人 ,再拿2根给一个人 ,正好拿4根。生3 :我拿出7根 ,2根2根地分 ,分给3人后 ,最后还剩下1根 ;把1根去掉是6根 ,正好够3人用。……用算式表示学生所说的五种情况 :2=24=2 +26=2+2 +28=2 +2+2 +210=2+2 +…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数出10根小棒,摆成一排。摆好之后,再添上1根,数一数,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师:同学们真棒!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摆小棒,就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究竟摆了多少根小棒?(生自主摆小棒,摆后交流摆法)生:老师,我是1根1根摆的,我一共摆了11个1,合起来就是11根小棒。生:我是5根5根摆的。我摆了2个5,2个5根就是10根,加上多的一根,就是11根小棒。生:老师,我觉得我的摆法最简单了。我一边摆了10根小棒,另一边摆了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1根小棒。师:为什么觉得你的摆法最简单呢?生:(答非所问)老师,您买过铅笔没有?师:(故作惊讶)老师…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教材第93页例4)研究方法设计 摆一摆:(1)课桌左边放3根小棒,右边放4根小棒,合起来有几根小棒?(指导学生用手把左、右两边的小棒合在一起,再口算出得数)(2)先在桌上放3根小  相似文献   

14.
教学“5的认识”时,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和课本上的直观图,使学生在感性知识逐渐积累的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说理等方式,来认识数字5。具体的教学步骤是:1.教学5的认识。(1)让学生观察教材19页上面的主题图,设问:图上有几名战士?有几匹马?几把枪?通过设问,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突出观察的重点。(2)出示五边形,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这个图形是由几根小棒摆成的?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5的基数含义。(3)让学生用计数器拨数:先拨4个珠子,再拨1个珠子,让…  相似文献   

15.
课件出示 :9 +6要求 :①自己想办法算算结果是多少 ?②给同桌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生 :把9拆成5和4,把6拆成5和1,5加5等于10 ,再加4、加1,等于15。生 :从6里借个1给9正好凑成10 ,结果等于15。生 :9加1等于10,9加2等于11 ,…… ,9加6等于15。生 :我用小棒数出来也是15。生 :我有一个好办法 ,把9看成10 ,10加6等于16 ,多加了1要减去1 ,等于15。生 :把6拆成1和5 ,9和1凑成10 ,10加5等于15。师 :小朋友真聪明 ,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  相似文献   

16.
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适合学生学习,而且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下面就以其中的精彩片断谈谈自己的感悟。【精彩片断】师:给每人发了两根小棒,知道干什么吗?生1:摆角。师:不,是用来摆三角形的。你们会摆吗?生:不行,不行!要3根小棒才能摆三角形。师:那好,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是5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你会再配一根小棒,使这三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摆小棒,也有学生在纸上画)生汇报结论:6厘米、4厘米、2厘米、7厘米、8厘米、3厘米、1厘米、0.5厘米。师:上面的…  相似文献   

17.
胡惠明 《湖南教育》2002,(18):33-34
一先看两个案例。教学内容:15-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82页)L老师是这样教的。师:先看这幅图(学生看教科书第82页上图),袋鼠妈妈说:“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应该怎么算呢?生1:15-9=?师:计算结果是多少?生2:6。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3:把15分成10和5,10-9=1,1+5=6。师:对,很好。我们现在看其他的方法,请同学们看图(教科书第82页下图),小老鼠是怎么计算的?生4:小老鼠是一根一根数出来的。师:对。那么老…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68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3.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能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 ;4.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 ,知道10个“一”是1个“十”。教学准备 :20根小棒及橡皮筋2根 ,计数器2人1个 ,实物投影仪 ,自制课件。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 ,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  相似文献   

19.
一、在教学过程处理上,要注意快慢适宜、详略得当。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如《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人物形象分析为一重点,一般都安排一课时,试以这一课时的两种教学安排为例来稍作说明。安排甲:1.明确教学目标3';2.逐段讨论分析人物性格35';3.小结人物性格5';4.归纳主题思想2'。安排乙:1.明确教学目标3';2.学生自读并自选片断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0';3.指名分析,教师点评10';4.重点片断讨论10';5.归纳人物形象,小结塑造…  相似文献   

20.
一、重视数感的培养小学生在入校时就具备了丰富多样的非正式的数的知识。在这个时期 ,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使他们从具备最基本的计数技能发展到更深入理解数的大小、数的关系、数的计算 ,鼓励学生展示和深化他们对数和计算的理解。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 ,我设计了数100根小棒的教学。先让学生1根1根地数 ,数到10根捆成一捆 ,然后10根10根地数 ,一共有100根小棒。从1根1根地数到10根10根地数 ,发展了学生的位值观念 ,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再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后 ,我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